法王經

版主: 寂照世間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85 冊 No. 2883 法王經
No. 2883
佛說法王經

於其光□□□□□□□□□菩薩□□□□□□□□即從坐起。繞佛三匝却住一面。五體投地悲泣流涕而白佛言。天中尊如來欲入涅槃。時欲將至。若滅度後千五百歲。五濁眾生多作惡業專行十惡。如此眾生福德力薄。於佛所說十二部經甚深妙法多文廣義意趣難解。於其法□不可□攬。願佛慈悲為說大乘決定真實。令此眾生得真妙藥。療諸毒病悉令得愈。佛告虛空藏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為諸眾生問如是事。得大利益不可思議。我當為汝分別宣說真實大乘決定了義。何以故。度眾生故。令諸眾生離煩惱故。出地獄苦生淨土故。必定解脫超生死故。汝等皆當一心。為汝宣說。爾時大眾皆大歡喜踊躍。異口同音俱發聲言。願佛慈悲為我宣說。佛言。諸善男子。欲求解脫當斷攀緣。一心無二捨有心相。心性體空。於心性中無染無捨。若無取捨即無所得。若無所得即名菩提。
► 顯示劇情透露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六祖壇經》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法王經》
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
諸佛與眾生,同一性,同一相,同一體。
訪客

Re: 法王經

文章 訪客 »

寂照世間 寫: 週二 2月 01, 2022 4:55 pm 《六祖壇經》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法王經》
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
諸佛與眾生,同一性,同一相,同一體。
智力開發
實證實得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境智能生善惡。是緣起處。內外二邊諸法相入。云何於中而不取捨。」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一禪聚觀諸內外必竟不有。何以故。觀內顧內真性不生。觀外顧外無明不起。無生無起即無涅槃。是為清淨。是妙良藥。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
如來所說。大乘實相甚深微妙。無上良藥入一乘諦。
而後眾生三業不淨。作十惡業行闡提行。根基狹劣,難可措心藥病差別。
作何方便令入大乘。」


佛告虛空藏菩薩。我有方便令入大乘。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昔聞如來。
為大乘人說六波羅蜜法。
為中乘人說十二因緣法。
為小乘人說四諦法。
為闡提人說十善法。
皆對病根為說良藥。云何今日說一乘法以救四人。」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我說一乘道法。
猶如一地,能生萬物長養一切。
猶如大雨,普潤一切,在地生者皆得潤澤。
猶如一米一味之飯,在世眾生人及非人皆以為食。食者悉能長養身命。
譬如藥王善合妙丹。眾生病熱服者清涼。眾生病冷服者溫熱。諸下痢者服之即斷。諸下閉者服之即通。無病不愈。
我說一乘法於彼四人,療諸疾病亦復如是。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令彼十惡闡提眾生入一乘道。」

佛告虛空藏菩薩。善男子。我一乘法即具三乘。更無別說而作三乘。汝當諦聽。為汝宣說。善男子。妙道深體一相無二。以方便故而說三乘。諸法三乘皆符一觀。一切眾生雖有四種。而於佛性亦無有二。何以故。
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眾生之心自起分別。佛是眾生眾生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眾生性皆同一性。一性平等等諸法故。我有方便令入一乘。

善男子。令彼眾生牢固心城。勿令賊入六識大門。金剛守護。觀心住處知心住處。
於心住處即不住心。若不住心心則不住。
不住諸惡及以境界,即不攀緣。
離攀緣故心即無求。
心若無求心則無住。
若無住處即名實住心。善男子。眾生之心作諸煩惱。皆為心神所起不住故。
其心若住即無煩惱。
若無煩惱即是菩提。
訪客

Re: 法王經

文章 訪客 »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2月 12, 2022 3:45 pm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境智能生善惡。是緣起處。內外二邊諸法相入。云何於中而不取捨。」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一禪聚觀諸內外必竟不有。何以故。觀內顧內真性不生。觀外顧外無明不起。無生無起即無涅槃。是為清淨。是妙良藥。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
如來所說。大乘實相甚深微妙。無上良藥入一乘諦。
而後眾生三業不淨。作十惡業行闡提行。根基狹劣,難可措心藥病差別。
作何方便令入大乘。」


佛告虛空藏菩薩。我有方便令入大乘。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昔聞如來。
為大乘人說六波羅蜜法。
為中乘人說十二因緣法。
為小乘人說四諦法。
為闡提人說十善法。
皆對病根為說良藥。云何今日說一乘法以救四人。」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我說一乘道法。
猶如一地,能生萬物長養一切。
猶如大雨,普潤一切,在地生者皆得潤澤。
猶如一米一味之飯,在世眾生人及非人皆以為食。食者悉能長養身命。
譬如藥王善合妙丹。眾生病熱服者清涼。眾生病冷服者溫熱。諸下痢者服之即斷。諸下閉者服之即通。無病不愈。
我說一乘法於彼四人,療諸疾病亦復如是。

「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令彼十惡闡提眾生入一乘道。」

佛告虛空藏菩薩。善男子。我一乘法即具三乘。更無別說而作三乘。汝當諦聽。為汝宣說。善男子。妙道深體一相無二。以方便故而說三乘。諸法三乘皆符一觀。一切眾生雖有四種。而於佛性亦無有二。何以故。
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眾生之心自起分別。佛是眾生眾生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眾生性皆同一性。一性平等等諸法故。我有方便令入一乘。

善男子。令彼眾生牢固心城。勿令賊入六識大門。金剛守護。觀心住處知心住處。
於心住處即不住心。若不住心心則不住。
不住諸惡及以境界,即不攀緣。
離攀緣故心即無求。
心若無求心則無住。
若無住處即名實住心。善男子。眾生之心作諸煩惱。皆為心神所起不住故。
其心若住即無煩惱。
若無煩惱即是菩提。
心中住了五樓
樓塌就不開心
紫氣東來

Re: 法王經

文章 紫氣東來 »

十住心論

弘法大師在「辯顯密二教論」中,將本(真言)宗名為密教,餘他之教

派說為顯教,並把二者大體地比較對照,以顯揚出密教的特質,此

大體論、大觀論。而大師在「十住心論」裡,對顯教中之各個宗教

予以詳細具體的檢討其得失,而顯明出密教之立場與特質。顯密二

教判為橫的教判,就是把本宗及餘他之宗教一樣地總略為顯教的教

判;十住心之教判為豎之教判,就是把本宗及餘他之宗教、各個分

別階段式的別論,予以巨細靡遺的審查之教判。此二者被稱為橫平

等、豎差別之二種判。


大師在「十住心論」中有言:「 今依此經(大日經)顯真言行者

安心之次第,顯密二教之差別猶在其中也 。」,因此在二種教判中

,大師特別重視「十住心論」之開設,因其乃基於「大曰經」住心

品,宣明真言密教真精神之處所,及真言行者如何確立其「安心」

之發展次第,依之來瞭解真言密教與餘教之關係,且發揮密教之特

質。而「十住心論」是那十住心 呢?列之於後:


一、異生羝羊心(外道)
二、愚童持齋心(人乘/1F)
三、嬰童無畏心(天乘/2F)
四、唯蘊無我心(聲聞/3F)
五、拔業因種心(緣覺/4F)
六、他緣大乘心(唯識/5F~1)
七、覺心不生心(中觀/5F~2)
八、一道無為心(天臺/5F~3)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5F~4)
十、秘密莊嚴心(真言/6F)

針對此十住心之要義,略淺釋如下:

壹、異生羝羊心
異生者,異類萬殊而生之義,為凡夫之別名;羝羊為畜生中之

最愚劣者。蓋指人類中之無知愚昧而狂醉之凡夫,恰如羝羊但念淫

食之心態,即無少微善心萌蘗者之精神狀態也,可比之諸趣外道。

貳、愚童持齋心
不辨東西之愚童凡夫,因外緣略現萌芽之善心,有時因其祖先

,而起持齋近薦之志願,蓋指此輩之精神,喜歡承受如孔子之教,

或佛教之五戒、八齋戒、十善戒,與人趣相當。

參、嬰童無畏心
嬰兒以生母為唯一之主依賴,不見生母時則心生恐怖,見生母

時,則引起無畏安穩之感想。蓋指信天道之教,對其暫得蘇息之天

境,起絕對依賴之信仰心;所謂天道教者,與婆羅門教、基督教、

及老子教之類相當,可比之於天趣。


如上普通稱為世間三種住心、世間一般教訓屬之,至如次之第

四住心以上,則以示佛教內之教義淺深也。

肆、唯蘊無我心
佛道修行者,熟察自己之肉身, 如實知為自色、受、想、行、

識之五蘊所成立,同時覺知自己並無本質,對於自己愛著之念、逐

漸薄弱,由是體達無我之理,是為聲聞眾於阿羅漢果位,證成人空

無我之理,出離三界,自求涅槃,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

貪著小乘,三藏學者,是名聲聞乘。

伍、拔業因種心
無明為起種種惑業之種因,依於惑而起業,依於業而於未來招

其相當之生涯,若無無明,則為拔去業因之種,是乃緣覺辟支佛之

聖者,觀於十二因緣所覺知,證於極減語言三昧。緣覺乘之教,即

當此第五住心也。

陸、他緣大乘心
「他緣」或曰「無緣」之義,雖於眾多無緣之人,亦慈愛普及

之大乘菩薩心是也。此雖僅以表示大乘菩薩慈愛心之廣大,然唯識

宗之宗義與之相當。唯識宗者,佛教之唯心論,蓋謂欲界、色界、

無色界之三界,唯此自心之相,自心之外,別無何物存在。此宗之

宗義,說為聲聞、緣覺、菩薩之教義,故亦名三乘教。(虛妄唯識)

柒、覺心不生心
以自心實相,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去亦

不來,即依於八不中道之義而了知之教義。 三論之宗義,與此相當

。(般若中觀)
捌、如實一道心
闡明如實了悟一如清淨、妙蓮不染之心之天台教義,即與此相

當。天台大師依於空、假、中三觀,觀照諸法之實相,以謂三千諸

法,悉不外吾儕凡夫一念心之相;但一切萬有、依於因緣,假現實

在之相,蓋原為因緣假和合之體,無真實存在之物,是即空觀。萬

有之真實相;雖謂為空,然現為吾人經驗之對象,莫能絕對否定其

存在、觀此假有之相,即為假觀。然諸法之實相、原非僅有、亦非

空非中、觀於即有、即空、即中,方可謂為諸法之真實相正當適中

觀察之方法。是謂天台一心三觀之宗義。(真空妙有)

玖、極無自性心
水無自性,遇風即波,法界非極、蒙警忽進。諸法極性為隨緣

轉變,由此一真如法性,歷展無盡法寶,罔知所屆,以暫住於真如

自體之性,而說為無。似此諸法法界,悉皆為真如法性之發現,此

華嚴宗之宗義也。(真常唯心)

拾、秘密莊嚴心


大日經疏第一云,言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以一體速疾力三

昧,自利利他法皆具是能得如是如來智寶之所集成秘密莊嚴法界樓

觀。真言行者依於法身如來身、口、意三秘密之加持感應,開顯吾

人心中原始潛在、秘密莊嚴之曼荼羅,究竟覺知自心源底,證悟如

實自心本質。陳說此種教義之真言宗,即與此住心相當。


大師之「十住心論」,於一方面開示菩提心(即悟之心,或宗

教心) 之進展過程,另一方面依此將真言密教與顯教比較對照,如

實地宣明其特質。而十住心之各別世界,實乃第十住心之內秘密莊

嚴心的一一相,而其表徵之曼荼羅,即是吾人生命發展趨於理想最

顯著之姿態和象徵。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紫氣東來 寫: 週四 4月 28, 2022 12:31 pm
謝謝介紹《辨顯密二教論》、《十住心論》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十住心
https://www.itsfun.com.tw/%E5%8D%81%E4% ... 86-3661566

含義

空海在《十住心論》中包括日本流傳的各宗在內的全部佛法,分為十個層次,稱"十住心"。"住心"二字原取自《大日經·入真言門住心品》,原意是在接受"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的前提下,契入相應的心地修行,以期最後通過真言法門達到解脫。空海既以"住心"二字表述密教修行者所應經歷的次第和心境--"住心次第",也用以表達"顯、密二教差別"。這十個階次是:
1.異生羝羊心、2.愚童持齋心、3.嬰童無畏心、4.唯蘊無我心、5.拔業因種心、
6.他緣大乘心、7.覺心不生心、8.一道無為心、9.極無自性心、10.秘密莊嚴心。

1.異生羝羊心

指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及其心境。

異生是凡夫,羝羊是公羊。《十住心論》所謂"凡夫不知善惡之迷心,愚者不知因果之妄執。我我所執,常懷胸臆;虛妄分別,鎮蘊心意。逐陽焰而渴愛,拂華燭而燒身。"是說不信奉任何宗教、道德的眾生,不知道善惡因果報應,經常懷著對自身及自己的一切的執著,不斷地思慮著是非、美醜、得失等,不能正確分辨真假,好像在野地有人以為遠處陽炎是河便去找水喝,飛蛾撲燈被燒身一樣。他們不奉佛法,甚至連世俗社會遵守的儒家道德也不信守,"不忠不孝,無義無慈。五常(按:仁義禮智信)不能羅網,三乘不得牢籠,祖習邪師,依憑邪教"。經常偷盜、邪淫、誹謗、傷害生命,作種種罪惡。空海說這種眾生只知吃飯,生育後代,像草原上的公羊"但念水草及淫慾事,余無所知"。



他在解釋中,對佛教的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和善惡因果報應等基本教義作了介紹,強調生前作惡在死後將受惡報,或下地獄,或生為畜生等。空海還比較詳細地對佛教的世界生成說、五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外道等作了介紹。

空海寫這一部分,恐怕也有向尚未信奉佛教的人宣傳佛教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引導他們接近佛教,進而信奉佛教的用意。

2.愚童持齋心

指已經信奉佛教的人修持五戒、十善,相當佛教五乘中的"人乘";也包括接受世間儒教倫理,奉行五常的人及其心境。

對此,《十住心論》概括說:"初信因果,漸諾罪福,孝於親親,竭忠國主。不及之善生,探湯之惡休。內外三歸,從此而發。人天十善,因是修行。"空海在釋文中對佛教的三歸依(歸依佛、法、僧,正式信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八戒(五戒外加不坐高廣大床,不觀聽伎樂和不穿薰香衣,過午不食)、十善等作詳細介紹。奉佛居士在特定日期奉行八戒,稱持八關齋戒,簡稱"持齋"。釋文最後還對國王如何以"正理"治理天下進行說明,引《金光明經》指出國王應做到:"一者,不放逸,親近有德;二者,正信聽受是經;三者,犯王法,正法治擯。"又對佛教傳說中理想的君王――轉輪聖王進行介紹。《秘藏寶鑰》說:"王者及民,必行五戒十善,得生人中。未有棄此能得。前生修善,今生得人。此生不修,還墮三途(按:地獄、餓鬼、畜生)。"是說修此五戒十善,來生可以得到好的報應,再生為人。可見,空海講的第二心,相當於佛教"五乘"的"人乘"。

空海這裡,又更深入一步地引導人們信奉佛法,修持五戒、十善,甚至有意以佛教傳說中的理想君主的模式奉勸國主以"正法"治國。從中可窺見他蘊藏在文字中的現實用意。


3.嬰童無畏心

既指佛教五乘中的"天乘",也指相信修持禪定可以生到天界的"外道"。

《十住心論》說:"至如護戒生天堂,修善脫地獄,惡下之心稍發,欣上之願初起。於是求歸依彼天龍,盡虔誠此神鬼(此二者指外道),仰拔苦悲,祈與樂眄……三途苦果,畢前因出;四禪樂報,感今緣升。因果不可不信,罪福不可不慎。……嬰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脫縛樹稱。"是說因相信修五戒十善死後可以免下地獄而生天堂,便產生厭離世間,願生天界的想法,勤於修善持戒,後世可以避免輪迴三惡途(地獄、餓鬼、畜生)的惡果;如果修四禪(四靜慮)死後可以生有色天。勸人相信因果、罪福業報。以嬰童比喻初發心歸依佛教者,而說相信死後可以生天便可感到無畏。

這裡所說不僅指修持佛教,也包括外道。印度外道有數論外道、聲論外道、勝論外道、時論外道等。說如果相信天、大天、自在天等,於是歸依,供養和修持各種禪定,死後可以生到天界。空海在釋文中對佛教所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諸天、印度的十六種外道以及各種禪定等,也作了介紹。《秘藏寶鑰》特彆強調這一心是就外道而說的,謂"嬰童無畏心者,外道厭人凡夫,欣天之心也"。

空海在此說明以修善追求生天比修善生人間,更進一步。並且從論這一心開始,在釋文的最後,從淺略、深秘兩種意義上進行解釋。所謂淺略義,即前面按"顯教"之義所說,而深秘義,是按真言密教的意義進行解釋。他對此心以梵字五字真言作說明。他說如果按照真言實義解釋,"則若人若天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秘密佛乘",據此修行迅速解脫。


4.唯蘊無我心

五乘中的聲聞乘,屬於小乘佛教。

《十住心論》說,以上人乘、天乘和外道,因為沒有斷除對"人我"(或"生我"、也簡稱"我")的迷執,仍難免超脫生死。因此佛便向眾生說此解脫之道:"遮生空於唯蘊,譬我倒於幻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習身心善。告時則三生六十,示果則四向四果。說識唯六種,攝法則五位。四諦四念瑩其觀,六通八解得其證。"大意是,引導人們認識組成人身心(人我、生、我)的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由於五蘊聚散無常,生命也無常,如同幻想中的火炎,從而斷除我執,體認"我空"之理;制定二百五十戒(《四分律》規定的比丘的具足戒)以防非止惡,提出"三十七菩提分",引導修行;至於何時可以達到解脫,少則三生,多則六十劫;解脫的果位有所謂"四向四果";在說人的心識時,只提出六識,即包括人的感覺和思惟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在分析現象時提出五位法,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禪觀有觀四諦觀(觀想苦、集、滅、道)和四念處(念身、受、心、法,認為無常、苦、空、無我);修行此乘可以得到六種神通和八解脫。空海在釋文中說:"此唯蘊無我一句中,攝一切小乘法盡。"確實,前引空海對"唯蘊無我住心"的概括和他在釋文中的詳細解釋,幾乎涵蓋了小乘的全部教義。

空海又站在真言密教的角度對此聲聞乘進行解釋,說在密教中有代表聲聞乘的真言,它代表"法佛如來"(大日佛),如果有人由此"入道"修行,便可體悟"法界一門,法身一德"從而領悟此乘即是"佛乘"。


5.拔業因種心

五乘中的緣覺乘,也屬於小乘佛教。

"拔業"源自《大日經》卷一,原文是"拔業煩惱株杌"。株杌,原意是露在地面的樹根。全句意為拔除產生煩惱的根源。緣覺,佛教所說的通過觀想十二因緣的道理而達到覺悟者。因為是獨自修行達到覺悟,也稱獨覺,或比喻為麟角。《十住心論》說:"觀因緣於十二,厭生死於四五(按:四大、五蘊)。見彼華葉,覺四相(按:現象之生、住、異、滅)之無緣;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煩惱株杌由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所謂十二因緣是構成生命過程的十二個環節: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由無明(痴)為根本原因,遭成生死輪迴不已。在禪觀中對此可以採取不同的觀法,然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認為人生的一切苦惱是始於"無明",從而尊奉佛教修行,認識由四大(地水火風)和五蘊組成的生命是無常的,苦的和空、無我的,不可執著,從而達到解脫。

空海按密教的秘密之義解釋中,說也有代表此乘的真言,如果有人誦此真言,可以得入"法界胎藏",即悟入佛性之理而解脫。

空海對以上聲聞、緣覺二乘的介紹,也是對佛教基本教義的宣傳,有助於擴大佛教的影響。


6.他緣大乘心

大乘佛教,特別指法相宗。

空海對"他緣大乘心"的解釋是:"緣法界有情,故他緣;簡聲、獨、羊、鹿,故大名,運自他乎圓性義,故曰乘。此乃君子之行業,菩薩之用心。"釋文又說:"發平等大誓,為法界眾生行菩薩道,乃至諸一闡提及二乘未入正位者,亦當以種種方便折伏攝受,普令同入是乘,約此無緣大悲,故名他緣乘。"綜合起來是說,以菩薩道普度一切眾生,甚至對惡人、小乘(聲聞、緣覺,《法華經》中"三車"比喻的羊車、鹿車)的人也引導他們覺悟成佛,既然以眾生為普度對象,故稱此乘佛法為他緣(平等性空,也是無緣)乘。然而在對此乘的表述中,是以法相宗為重點的。

法相宗源自印度大乘瑜伽行派,主張世界一切唯識所變。唐玄奘(600~664)入印求法,將此唯識學說傳到中國,與弟子窺基(632~682)創立法相宗,所依經典有經典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和《成唯識論》等。日本奈良時代的入唐求法僧將此宗傳入日本,以奈良興福寺為中心的"北地"法相宗最有影響。此宗在六識外提出第七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並且提出種子說、三自性三無性說、五性各別說(在聲聞、緣覺、菩薩、不定之外,列無性種性,不能成佛)。空海在釋文中對法相宗主張的修行果位"五位"--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以及對唯識學說的基本主張、五重唯識等,都作了介紹。

空海在此段釋文最後用秘密義進行解釋,說此屬於彌勒菩薩三摩地門,是所謂"大慈三昧",也有真言梵字為代表,如果能夠讀誦此真言,可以"早證大慈三昧","同彌勒所行",一生成佛。

從這一心開始,空海對在中國、日本流傳的主要佛教宗派進行分類介紹,排列它們的淺深次第,逐漸突出和抬高真言宗的地位。


7.覺心不生心

是指三論宗。

空海在釋文中說:"誠知一為百千之母,空即假有之根。假有非有而有有森羅,絕空非空而空空不住。色不異空,建諸法而宛然空;空不異色,泯諸相而宛然有。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亦爾,何物不然。似水、波之不離,同金、莊(按:金制妝飾品)之不異,不一不二之號立,二諦四中之稱顯。觀空性於無得,越戲論(按:不真無益之論)於八不。"這裡說的正是般若中觀學說,也是三論宗的教理。

大乘般若中觀學派以《般若經》和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為基本依據,以"諸法性空"為基本理論基礎,主張空為世界萬有的本體,一切現象無不是空的體現,故從本質上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水與波浪,金與金器的關係,二者既非一又非二。並且從生滅變遷來說,因為緣起性空,故生非真生,滅非真滅,如《中論》所說的"八不":"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進而提出真、俗二諦、四種中道等理論,認為最高的智慧是達到與空、中道相契合的"無所得"境界。所謂"覺心不生",是覺知心性空寂本淨,"心性常無生滅"。

這一學說在中國隋至唐初的吉藏(549~623)創立三論宗,以上述"三論"及其所著《三論玄義》、《大乘玄論》、《二諦義》等為主要依據。三論宗早在奈良時代以前已經傳入日本,後為"奈良六宗"之一,以法隆寺、大安寺為傳法中心。

空海從真言秘密義的角度解釋說,此覺心不生心法門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三摩地門",也有它的代表真言,具有"大空"深義,若誦持此真言,"則證大空三昧,等同文殊菩薩",得悟"八不"之理。


8.一道無為心

是指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國隋代智顗創立,以《法華經》為主要經典,以智顗所著《摩訶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為主要依據。日本平安時代最澄將此宗傳入,創立日本天台宗。

空海首先對《法華經》的大意作介紹,所謂"會三歸一",是指此經所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皆是權宜之說,唯有一佛乘才是真實之教,三乘會歸佛乘,人人可以成佛;"指本遮末,成覺之久遠",是說全經二十八品分本門、跡門,前十四品是跡門,後十四品是本門(此為《法華文句》的分法),通過此二門以"開權顯實",顯示其〈如來壽量品〉的"久遠實成"的法身釋迦牟尼佛(或謂三身合一)的真實之教--"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顯揚佛乘;"十個如是,安止觀之宮殿",是指其〈方便品〉中的"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被智顗《摩訶止觀》選取作為構建"一念三千"實相論的"觀心"法門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空海的釋文,所謂"一道"就是法身、真如、諸法實相、佛乘,稱之為"一道無為之真理"。他對對天台宗的觀心法門--十乘觀法以及一念三千的實相論、三諦論、一心三觀等教理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空海在本段最後對"一道無為住心"的真言密義解釋中,說此法門就是"觀自在菩薩三摩地門",也有其真言梵字,受持讀誦此真言密法,可以迅速達到解脫,"等同觀音菩薩"。


9.極無自性心

華嚴宗。

華嚴宗是唐法藏(643~712)創立的,以《華嚴經》為主要依據。法藏著有《華嚴五教章》、《華嚴經探玄記》、《華嚴經旨歸》等,是此宗依據的重要教典。日本奈良時代傳入此宗,是"奈良六宗"之一,以奈良東大寺為中心。空海在嵯峨天皇即位後,被任為東大寺別當(相當寺主),並在此建立真言宗道場,從此把真言宗擴展到奈良,東大寺成為真言宗傳法中心之一。

"極無自性心"原出自《大日經》,是指真如、心,空寂無自性,既無自性,便隨緣而生起。空海在釋文中引善無畏的話說:"此極無自性心一句,悉攝華嚴教盡"。華嚴宗以華藏世界(蓮華藏世界)為報身盧舍那佛的淨土,主張以真如法界為本體的緣起重重無盡。這就是空海說的"苞華藏以為家,籠法界以為國";"真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緣之義"。華嚴宗又主張時間的長短、修行的前後、理與事、萬有現象之間,彼此圓融無礙。此即空海所說:"攝九世於剎那,舒一念於多劫,一多相入,理事相融"。因此,從圓融門來說,"初發心便成正覺"。空海在釋文中對華嚴宗的基本教理--五教、十玄門、六相圓融等等,結合法藏的《華嚴金師子章》作了概要介紹。

在本段後面以秘密之義作的解釋中,說此心即"普賢菩薩所證三摩地門,亦是大毗盧遮那如來菩提心之一門",也有真言表示,受持讀誦此法門即同"普賢之門",能得"佛境界莊嚴三昧自在之力"。


10.秘密莊嚴心

真言宗。

空海將真言密教稱為"莊嚴秘密住心"。他在介紹中說:"莊嚴秘密住心者,即是究竟覺知自心之源底,如實證悟自身之數量,所謂胎藏海會曼荼羅、金剛界會曼荼羅、金剛頂十八會曼荼羅是也。如是曼荼羅,各各有四種曼荼羅、四智印等。言四種者:摩訶三昧耶、達磨、羯磨是也。如是四種曼荼羅,其數無量,剎塵非喻,海滴何比。"

對此稍加解釋。真言密教認為法身佛大日如來是以"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為體的,表現為萬事萬物、一切眾生。大日佛在宇宙萬物中的表現有理德和智德兩大方面,理德(真如、佛性、本覺)具足一切功德,稱胎藏界;智德(智慧、果、始覺、自證)具有摧破煩惱的強有力的功能,稱金剛界。從大日佛之體來說,"六大"中的地水火風空五大,屬於胎藏界;識(心識)屬於金剛界。從理事、色心彼此圓融來說,色心不二,金胎為一。至於空海所說的"金剛頂十八會曼荼羅"是指密教所傳大本《金剛頂經》有十萬偈十八會,現存不空譯的《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有介紹。金、胎二界代表大日如來之心體,顯現為宇宙萬有,此為"相"。"相"有四大"集聚",也就是四大類,稱四大曼荼羅(曼荼羅原意為祭祀供養佛菩薩的壇場,有集聚之義,可解釋為種類)。它們包括:表現為佛、菩薩、眾生等形象的"大(摩訶)曼荼羅";表現象徵佛、菩薩"本誓"的各種標誌、象徵物的"三昧耶曼荼羅";代表佛、菩薩、鬼神的真言梵字(稱"種子")、文字、經論等的"法(達磨)曼荼羅";表示佛、菩薩等的行儀動作以及各種造像的"羯磨(動作)曼荼羅"。從其代表的內容看,自然是數量無限的。以手的動作(印契)表示為四種曼荼羅,則是所謂"四智印"。

以上所說都貫徹著一個思想:大日佛與世界,與眾生是融通的,是息息相關的。據此提出修行的身、口、意"三密"法門,稱"三密用大"。說修行者如果能夠做到手結印契(身密),口誦真言密咒(口密),心觀法界實相、大日本尊(意密),就可以與大日如來的"三密"相應,從而即身成佛。空海在《十住心論》、《秘藏寶鑰》的釋文及所著《即身成佛義》等中,對此有詳細論證。

這樣,空海以判教這種形式將日本流行的佛教各宗排了一個順序:真言宗第一,華嚴宗第二,天台宗第三,三論宗第四,法相宗第五。
十心圖示

此十住心中,前九住心為顯,後一住心為密,稱為九顯一密。如圖示:

      ┌一、異生羝羊心|三惡道────┐
      │二、愚童持齋心|人 乘┐ ├─────世間教
      │三、嬰童無畏心|天 乘┘人天教 ┘
      │四、唯蘊無我心|聲聞乘┐二乘教──小乘教┐
   ┌顯教┤五、拔業因種心|緣覺乘┘        │
十住心┤   │六、他緣大乘心|法相宗┐三乘教─┐   ├出世間教
   │  │七、覺心不生心|三論宗┘ │       │

│ │八、一道無為心|天台宗┐一乘教 │大乘教┘

│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宗┘ │

└密教 十、秘密莊嚴心|真言宗|金剛乘教┘
老吶

Re: 法王經

文章 老吶 »

愈住愈高
獨影隻單
居安思危
自己保重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法王經

文章 寂照世間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五樓之人,已經住在『平等如夢幻』之中了
已經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人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