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達摩多羅禪經》從識相續起名色。於彼一身而有二相。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二種相生。如蛇有二頭。
「名色」支的重點,是在講:名.色二相
名.色二相 就是指:能取和所取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
佛經說,初胎(名色)時 只有意根轉和身根。
意根轉和身根,就是指「名色」支的二相(能取和所取)
「名色」支所強調的是「二相」
硬將「識」塞進來,就是對12因緣法的無知.亂搞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達摩多羅禪經》從識相續起名色。於彼一身而有二相。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二種相生。如蛇有二頭。
「名色」支的重點,是在講:名.色二相
名.色二相 就是指:能取和所取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
佛經說,初胎(名色)時 只有意根轉和身根。
意根轉和身根,就是指「名色」支的二相(能取和所取)
「名色」支所強調的是「二相」
硬將「識」塞進來,就是對12因緣法的無知.亂搞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1419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簡單講Viirya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6:32 pm 相同的議題在其他場合也曾經被討論過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 ... F%E7%BE%A9
《緣起經》卷1:「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蘊。一者受蘊。二者想蘊。三者行蘊。四者識蘊。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謂名色。」(CBETA, T02, no. 124, p. 547, c8-12)
“名色” 是初步的分類, 也就是 “物質領域” 與 “精神領域”. 而 “精神領域” 正是因為看不到, 摸不到, 只能 “描述與形容”, 所以稱其為 “名”.
《雜阿含經》卷12:「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雜阿含經》卷12:「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高報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8:35 pm 《緣起經》卷1:「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蘊。一者受蘊。二者想蘊。三者行蘊。四者識蘊。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謂名色。」(CBETA, T02, no. 124, p. 547, c8-12)
“名色” 是初步的分類, 也就是 “物質領域” 與 “精神領域”. 而 “精神領域” 正是因為看不到, 摸不到, 只能 “描述與形容”, 所以稱其為 “名”.
《雜阿含經》卷12:「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雜阿含經》卷12:「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追逐名色,意思就是追逐五陰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是誰在追逐五陰?
搞清楚經文中的「有念」指什麼,就知道了
經文透露,這個「有念」能生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就是末那識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1419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8:48 pm高報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8:35 pm 《緣起經》卷1:「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蘊。一者受蘊。二者想蘊。三者行蘊。四者識蘊。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謂名色。」(CBETA, T02, no. 124, p. 547, c8-12)
“名色” 是初步的分類, 也就是 “物質領域” 與 “精神領域”. 而 “精神領域” 正是因為看不到, 摸不到, 只能 “描述與形容”, 所以稱其為 “名”.
《雜阿含經》卷12:「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雜阿含經》卷12:「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追逐名色,意思就是追逐五陰
那麼你早知道名色=五陰
耍把戲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知見立知(識),即無明本。
識之建立,是循諸法本來面貌而立。
生因識有,諸法生相,卻又是從所建立之識而來。
故最初識之建立,並不由自主,故稱無明。亦祇名法執。論我執,便是以識為自因,而生我所。
故,此離我生,我生已盡之處,就是識之本貌,根境,識境,第八識見分。
識境,並非正法。悟心無境界,即離於法執。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知見無見,諸相非相。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
識之建立,是循諸法本來面貌而立。
生因識有,諸法生相,卻又是從所建立之識而來。
故最初識之建立,並不由自主,故稱無明。亦祇名法執。論我執,便是以識為自因,而生我所。
故,此離我生,我生已盡之處,就是識之本貌,根境,識境,第八識見分。
識境,並非正法。悟心無境界,即離於法執。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知見無見,諸相非相。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