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7:34 am
輕舟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9:57 pm
識心達本 解無為法有沒有用第六識?
如果不含,你用什麼識別
意內法?
如果含,你怎說不是心的功能?
【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梵語,婆哩惹儞Parijñana,心之異名。
了別之義也。心對於境而了別,名為識。唯識論一曰:「識謂
了別。」同五曰:「識以了境為自性。」大乘義章三曰:「識者乃是神知之別名也。」止觀二曰:「對境覺智,異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籌量,名為意,了了別知名為識。」同四曰:「識是一期心主。」往生禮讚曰:「識揚神飛,觀難成就也。」
《入楞伽經》
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
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
大慧。如明鏡中見諸色像。大慧。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
前六識即了別識,如明鏡中見諸色像
譬如眼識,顯現蘋果色像
譬如耳識,顯現歌曲聲像
譬如意識,能在腦海裡顯現昨日聚餐畫面 ← 這就是「意內法塵」
前六識只負責把影像顯現出來,讓你清楚看見 聽見,這稱為「了別」
「你」就是指:分別事識(末那識)
分別事識+了別識,就是所謂的:能取(心) 和所取(色)
亦稱為:名.色
不要老是自己打妄想: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八識統括而言,有三相,從識上而講此差別之相也。轉相識及業相識,皆有漏虛妄分別之三界心心所聚。真相識者,即與四智相應轉識成智之智,由無分別智通達真如所生清淨識也。由以前所造之業,引八識受此業報,此業報識為果報之主體,名真異熟;故轉相即染前七識,業相即染第八識。第七隨第八所生而繫縛執以為我,隨同八識於諸趣轉,前六由異熟生而轉,又隨境緣而轉。轉有漏為無漏,凡夫不能,二乘及菩薩漸能之,至佛境界完全清淨無漏。諸識在因位中皆有轉變,唯第八識因中不轉,故轉相通前七,業相唯第八識,以此二相統有漏識;真相識為四智相應諸識之清淨無漏識。
八相、即八識。其略者,魏、唐譯均唯有二,而此譯云三。統觀下文,應以二種為是;故此中之真識、現識,應並為一而名曰同真相識之現量識。此染分現量識,與四智之無漏清淨識同現量。然染識中,唯第八識及前五是現量,第六識只一分屬於現量。分別事識者,是非量、比量識也。染分七識皆是非量,染分六識通現、非、比,分別事者,即六、七二識執實我、實法之謂。所以現量通於第八識及前六,通於聖凡染淨,比量唯在獨頭意識,而非量通於與我、法二執相應之六、七二識,唯在凡夫因地染位上耳。在凡夫位上,如一剎那與現量相應,即是真識;所以凡夫眾生若一剎那離分別事識,即與此現識相應,反之、即落分別事識。眾生於此思識不到,蓋一思議已落到虛妄分別也。所以古人有云:『一切眾生現行無明,即是諸佛不動智光,見色聞聲,只可一度』;言不可再起分別也。於此站住不起分別,當即照知身心世界一切唯心所現,猶鏡中之現影,影固不在鏡外。由此可知吾人所見之根身器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亦不在心識外矣。故息除一切虛妄分別,當下即是現量識——因分別事識皆從現量識轉加而起——由此身心世界悉皆脫落,現量得以安住不動,即為聖凡平等如來藏心,此即頓悟法門是也。此佛所以誡大慧同真相識之現量識中現諸分別事識,亦如明鏡之現色像也。持字、作現字解。
庚三 答識之生滅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大慧!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是名相滅。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熏;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壞不壞者,差別不差別之義,言現識及分別事識不一不異。何以故?以展轉相因依故。所謂依現量識而起非量、比量識,以分別念熏習增長,遂使現識成三界虛妄有漏之識。反之、亦可依分別事識而成為清淨無漏現識,展轉相因,不即不離,亦差別亦無差別也。
自不思議熏至是分別事識因,明識之生起。言種種分別不知不覺熏入第六識,復令前五皆有此熏入於第八阿賴耶,於是八識及前七變起虛妄有漏識。而此熏,平常了知分別所不及,非證真如起無分別智,不能了知此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由此熏變,染則為三界有漏現量識,淨則為如來藏無漏現量識。此種染淨種子,自無始來即已不思議熏,常人粗心所不能覺。有一剎那現量相應,即與列代祖師同一鼻孔出氣。取種種塵者,即緣取六塵境界也,是獨頭意識事。無始妄想熏通於第六、第七二識:第七執八識以為我,第六執五陰、六塵以為實有,種種虛妄分別;以妄熏故,即成
六、七二識之分別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