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頁 (共 25 頁)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一 3月 13, 2023 3:26 pm
怪道1412
從《羅睺羅經》來看佛法的教學 林崇安

(佛學學術研討會─佛學與人生,2002)

第三段經文

爾時,羅睺羅於異時,為人演說六入處;說六入處已,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為人演說六入處,唯願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問羅睺羅言:「汝已為人說尼陀那法未?」

羅睺羅白佛言:「未也,世尊!」

佛告羅睺羅:「汝當為人演說尼陀那法。」

這一段經文指出,羅睺羅尊者雖已為人演說六處,想進一步走入實修,但是釋尊觀察他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要他補強對「尼陀那法」的理解。什麼是尼陀那法呢?此處的尼陀那法是「緣起」(南傳相應部的緣起=尼陀那)。由此可知,釋尊要羅睺羅注意身心前後變化的因緣,並且將所體會到的尼陀那法為人演說。

////
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緣生如幻,當體即空(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此有彼有,無明緣行乃至有生老死?!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12:02 pm
妙吉祥如意
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緣生如幻,當體即空,空而不空,真空妙有。
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
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
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五 3月 31, 2023 2:56 pm
怪道1412
佛告羅睺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羅睺羅!若比丘於所有地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③如實知,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復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於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羅睺羅!若比丘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是名斷愛縛諸結、斷諸愛,正ⓑ慢無間等,究竟苦邊④。」(雜阿含465經)

[註解]
③ (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地)不是「我」、(地)之外也沒有「我」、(地)和「我」不互相含攝。

④ 斷愛縛諸結、斷諸愛,正慢無間等,究竟苦邊:斷除愛欲的煩惱繫縛,斷除各種渴愛,完全地破除我慢,徹底地斷盡了苦。

三世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又云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也。世者遷流之義。有為之事物,一剎那之間,亦不止,生了直滅。因之謂來生為未來世,生了為現在世,滅了為過去世。此於事物遷流上,假立三種之世。離事物別無世之實體也。又三世有就時就法二種,若為時之經過之三世,則過去為前,未來為後,其次第為過現未。即十二緣起之次第也。若為法之生起之三世,則未來為前,過去為後。是為未現過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現)、後滅(過)之次第也。猶如未至名為前路,已往名為後路。生住異滅之四相是也。寶積經九十四曰:「三世,所謂過去未來現在。云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云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云何現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在世。」

[佛光大辭典]
梵語 trayo-dhvanah,巴利語 tayo addhā。又作三際、去來今、去來現、已今當。世,為遷流義。乃過去世(梵 atītādhvan,過去、前世、前生、前際)、現在世(梵 pratyutpannādhvā,現在、現世、現生、中際)與未來世(梵 anāgatādhvan,未來、來世、來生、當來、後際)之總稱。現在世與未來世合稱為現當二世。所謂三世,指一個人現在生存之現世、出生以前生存之前世及命終以後生存之來世。又有以現在之一剎那為中心,及其前後稱為三世者。或以劫為單位,賢劫為現在,以此而建立三世。一般佛教均以時為假立者

////
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③如實知...我非實我人無我,法非實法法無我,三世無我也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四 4月 13, 2023 8:52 am
怪道1412
從《羅睺羅經》來看佛法的教學

林崇安
(佛學學術研討會─佛學與人生,2002)

第六段經文

爾時,羅睺羅受佛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思維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純修梵行,乃至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心善解脫。佛說此經已,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最後這一段經文指出,羅睺羅尊者經由專精思惟,不放逸住,終於成為阿羅漢,得到究竟的解脫,此中,如何「純修梵行,乃至見法」?要由守護諸根、於食知量、正念正知等下手,使自己梵行清淨,修出正定,進而才能以智慧善見四聖諦(見法),因此,在實修中含攝了戒學、定學、慧學等三學

如何修定生慧?詳細一點的過程,仍由前《增壹阿含經》卷七(17品1經,安般品)來補充:

爾時,世尊於舍衛城乞食已,食後在祇桓精舍而自經行,漸漸至羅雲所。到已,告羅雲曰:「汝當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憂之想皆當除盡。汝今復當修行惡露不淨想,所有貪欲盡當除滅。汝今,羅雲!當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護心!已行護心,所有憍慢悉當除盡。…」

爾時,世尊具足與羅雲說微妙法已,羅雲卽從座起,禮佛足,遶三匝而去。往詣安陀園,在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餘念,繫心鼻頭(註:中部62經是繫念在前):出息長亦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盡觀身體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時有息亦復知有,有時無息亦復知無。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若息從心入亦復知從心入。

爾時,羅雲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有覺、有觀,念持喜安,遊於初禪。有覺、有觀,內自歡喜,專其一心,無覺、無觀,三昧念喜,遊於二禪。無復喜念,自守覺知身樂,諸賢聖常所求護喜念,遊於三禪。彼苦樂已滅,無復愁憂,無苦無樂,護念清淨,遊於四禪。

a彼以此三昧,心清淨無塵穢,身體柔軟,知所從來,憶本所作,自識宿命無數劫事。亦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萬生、數十萬生,成劫、敗劫,無數成劫、無數敗劫,億載不可計,我曾生彼,名某姓某,食如此食,受如此苦樂,壽命長短,彼終生此,此終生彼。

b彼以此三昧,心清淨無瑕穢,亦無諸結,亦知眾生所起之心

c彼復以天眼清淨無暇穢,觀眾生類,生者、逝者,善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好、若醜,所行、所造,如實知之。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誹謗賢聖,行邪見,造邪見行,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或復眾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誹謗賢聖,恆行正見、造正見行,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是謂天眼清淨無瑕穢,觀眾生類:生者、逝者,善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好、若醜,所行、所造,如實知之。

d復更施意,成盡漏心,彼觀此苦,如實知之。復觀苦集,亦知苦盡,亦知苦出要,如實知之。彼以作是觀,欲漏心得解脫,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是時,尊者羅雲便成阿羅漢。(T2,p582a)


此處詳述羅雲修習入出息念(安般之法),依次獲得四禪以及a宿命通、b他心通、c天眼通,最後以d盡漏通,滅除欲漏、有漏、無明漏而得解脫。

////
戒...梵行已立(戒為無上菩提本)
定...所作已作(止觀雙運,禪波羅蜜法門)
慧...自知不受後有(無生智盡智乃至阿羅漢十智)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四 4月 13, 2023 9:40 am
怪道1412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P5)
文章 週二 4月 11, 2023 4:26 pm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釋禪波羅蜜修證第七之四(修證通明觀)

P233
第一、先明修證初禪之相,如《大集經》說:言初禪者,亦名為具,亦名為離。離者,謂離五蓋。具者,謂具五支。五支者,謂覺、觀、喜、安、定。云何為覺?如心覺、大覺、思惟、大思惟,觀於心性,是名為覺。云何為觀?觀心行、大行、遍行、隨意,是名為觀。云何為喜?如真實知、大知,心動至心,是名為喜。云何為安?謂心安、身安、受安,受於樂觸,是名為安。云何為定?謂心住、大住,不亂於緣,不謬,無有顛倒,是名為定。即是彼經略釋修證通明初禪之相。推此經文所明五支,則與餘經論所明大異,故須別釋。今先釋如心

如心者,即是初禪前方便定發也,亦即是未到地。但證不孤發,要由修習,云何修習?行者從初安心,即觀於息、色、心三事,俱無分別。觀三事者,必須先觀息道。云何觀息?謂攝心靜坐,調和氣息,一心諦觀息想,遍身出入;若慧心明利,即覺息入無積聚,出無分散,來無所經由,去無所履涉。雖復明覺,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風,性無所有,是則略說觀息如心相

次觀色如。行者既知息依於身,離身無息,即應諦觀身色如。此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緣,招感今世,四大造色圍虛空故,假名為身。一心諦觀,頭等六分,三十六物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微、四大亦各非實,尚不自有,何能生六分之身,三十六物?無身色可得,爾時心無分別,即達色如。

次觀心如。行者當知,由有心故,則有身色,去來動轉;若無此心,誰分別色?色因誰生?諦觀此心藉緣而有,生滅迅速,不見住處,亦無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達心如,行者若不得三性別異,名為如心。

復次,行者若觀息時,既不得息,即達色心空寂。何以故?三法不相離故,色心亦爾。若不得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所以者何?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陰、入、界,眾苦煩惱,善惡行業,往來五道流轉不息。若了三事無生,則一切諸法本來空寂,是則略說修習如心之相。


以上新式標點,參考洪啟崧老師《通明禪禪觀》一書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1, 2023 11:19 am
怪道1412
圖檔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6, 2023 3:34 pm
怪道1412
絕妙說法 聖嚴法師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諸佛出現世間即是為了教化菩薩,教化眾生修持菩薩法,以修持菩薩法至最後,達到成佛的目的,因為只有菩薩能成佛,佛是由菩薩所成的。《佛本生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無量世的因地,以修菩薩行而名為菩薩,所以學佛就要先學做菩薩。釋迦世尊座下,不論是何種根機,都是佛的弟子,是向佛學佛,當然也都是菩薩,雖然有阿羅漢及辟支佛名,應該都是菩薩阿羅漢與菩薩辟支佛。如果還不知道佛陀教化的對象雖名聲聞、辟支佛,而所教的內容是菩薩法,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也不是佛陀座下的阿羅漢、辟支佛了。(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請不要認為具有阿羅漢與辟支佛之名的一定是小乘,佛陀十個稱號之一的「應供」,梵文arhat,與二乘聖者之無學果位之名相同,表示大乘的阿羅漢就是佛。還有,釋迦牟尼佛出世以前,我們這個世間從來沒有人弘揚過佛法,而是佛自悟自證,這就是獨覺(緣覺),可見得大乘獨覺就是佛。因此,有小根小器的聲聞羅漢,有小根小器的辟支佛,但是真正大根器的阿羅漢是大乘的佛,真正大根器的辟支佛也是大乘的佛。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6, 2023 8:04 pm
妙吉祥如意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大小乘佛法的根本性差異,就是小乘行者堅持究竟涅槃(入滅了)就是佛果,而佛世尊開示,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種智)才是諸佛證果。

阿,很可笑的是論壇上許多法友都堅持究竟涅槃(入滅了)即是佛果,這不就是世尊所呵責的……

若有實得阿羅漢果(究竟涅槃),如果不知三藐三菩提法,亦是無有是處!!!!!

所以,我說這些堅持究竟涅槃是佛果的法友,如果還自認是大乘佛法的擁護者,那實在有夠顛倒,有夠諷刺
!!!!!!!!🤣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6, 2023 8:12 pm
servants
在鬼扯什麼阿?
究竟涅槃指哪個果位
要看經文前後語意、文勢
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就是指佛果位
這是歷代各宗祖師承許的
你硬要謗法、謗僧
你這種只會名相連連看能懂個三小?

法華中的"自謂"你也看不懂
代表那究竟涅槃是增上慢二乘人
自己以為已經得了究竟涅槃
這裡究竟涅槃當然是以最勝位來解釋
你這種只會名相連連看能懂個三小?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發表於 : 週三 4月 26, 2023 8:46 pm
妙吉祥如意
呵呵呵~~
自謂,以後呢!?
世尊開示,縱使有阿羅漢確實已經究竟涅槃,若不知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一無是處!!

以上經文註解你有意見嗎???
還莫名其妙執著在(自謂)兩字!?佛經是這樣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