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頁 (共 61 頁)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5:09 pm
由 次草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2:53 pm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2:01 pm
眼識還是能識別紅色與黃色不同(一樣是沒名稱的認知時)
這種能認知不同的眼識
明顯就是心法
以上言論 全是你自己在
瞎說。
胡扯瞎說的言論 不能當經證,
佛經清楚說,
前六識(了別識)
如明鏡現眾像
前六識皆是
影像, 全是
色法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眼識起。一切根識微塵毛孔俱時出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頓現眾像。諸識亦爾。
《入楞伽經》
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
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
如明鏡中見諸色像。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
分別事識分別取境界。
前六識(了別識) 純粹只是
顯現影像,
至於是紅色或綠色,這是由
分別事識負責辨認
把你對龍樹菩薩的評價直接說出來
比較痛快
憋在心裏
轉而發洩在他人身上
早就失去理解的能力
要打名號就要批判你認為不如法的論
缺少勇氣就會失去轉折的機會
既然認為有十足的認定
卻缺少勇氣自己出論來大顯身手
根本是自信不足的表露無遺
不值一提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6:43 pm
由 周善為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5:02 pm
周善為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3:45 pm
四《阿含經》中,意,即指第六意識。
此處的心,指的仍是第六意識。
勿於四《阿含經》中,虛妄添加其他文字。
這個正是我提過的
大開把六識都當作色法
龍樹菩薩又只說六識
大開將分別全部歸在第七識
那麼不說七識的龍樹菩薩
變成一無所知的凡夫
大智度論變成兒童小說
所以我只說求證需要智慧
否則將前人當成白痴的需要
這種需要必須付出多少代價
誰知
不講理的瘋子,沒什麼好談的。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7:07 pm
由 大開眼界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4:57 pm
文章 由 次草 » 週一 2月 13, 2023 1:41 pm
作意起發故。生眼識
這很明顯是心法
佛說稻芉經
你說他是論
亂的人是誰
胡說八道。
你連經文都看不懂嗎?
《佛說稻芋經》
所謂依眼・色・明・空・依作意故。眼識得生。
...作意能為思想之事。若無此眾緣。眼識不生。
《佛說稻芋經》說
依作意,能
生眼識
《深密解脫經》說:
依阿陀那識 能生六種識。
《深密解脫經》依阿陀那識 能生六種識。
所以,
作意=阿陀那識=第七識
作意 才是
心法。能生六識。
經文清楚說「
作意是心法」, 你卻睜眼說瞎話, 鬼扯「
眼識是心法」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7:55 pm
由 大開眼界
周善為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3:45 pm
四《阿含經》中,
意,即指第六意識。
此處的心,指的仍是第六意識。
勿於四《阿含經》中,虛妄添加其他文字。
【
意=第六識】這是你的胡說八道言論。
不是佛經講的
《雜阿含經568》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雜阿含經 228》緣眼.色 生眼識。
《雜阿含經 248》緣意及法 生意識
阿含經說,
1.
意行 依心生;
依心轉
2.
前六識 則是依
六根和六塵和合而生
意行和
前六識 出生的方式大不相同,
前六識 是由
六根和六塵和合 所生
意行 並不是由
六根和六塵和合所生。
所以
意行不可能
=前六識。但你卻說
意行=前六識
可見,你全是在胡扯瞎掰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8:19 pm
由 大開眼界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5:02 pm
龍樹菩薩又只說六識
你又在胡說八道了,
龍樹不是只講六識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種種心識雖有無量。唯末那轉 無有餘法。
所以者何。是末那識具足十一義。無所不作故。
上面經文說明,龍樹也講
八種識
其中
末那識 是
無所不作。因為
末那是
心法,才能
無所不作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8:43 pm
由 輕舟
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
佛說:「諸善男子,我時常這樣說。色法與心法諸緣,
按百法明門論所說:色法有十一種,心法有八種,即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和色法,(心法,有為法不相應,但和無為法有點相應。)再加上六種無為法,共成百法。
諸緣有四種:(一)親因緣;(二)增上緣;(三)次第緣,亦名等無間緣;(四)所緣緣。
五十一心所
[佛光大辭典]
大乘唯識家所立心所之數。即觸、作意、受、想、思(以上屬遍行)、欲、勝解、念、定、慧(以上屬別境)、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以上屬善)、貪、瞋、癡、慢、疑、惡見(以上屬煩惱)、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以上屬隨煩惱)、悔、眠、尋、伺(以上屬不定)。(參閱「六位心所」1264) p1044
[佛光大辭典]
七十五法
又作小乘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於一切法概括為七十五種,攝為五類。
即:(一)色法十一種:(1)眼根(梵 caksur-indriya),(2)耳根(梵 śrotrendriya),(3)鼻根(梵 ghrānendriya),(4)舌根(梵 jihvendriya),(5)根(梵 kāyendriya),(6)色境(梵 rūpa-visaya),(7)聲境(梵 śabda-visaya),(8)香境(梵 gandha-visaya),(9)味境(梵 rasa-visaya),(10)觸境(梵 sprastavya-visaya),(11)無表色(梵 avijñapti-rūpa)。其中前五者能發識取境,故稱五根;
次五者為五根所緣之境界,故稱五境;無表色係依身、口發動之善業與惡業,為生於身內之一種無形色法,乃感苦、樂果之業因,具防非止惡或防善止惡之功能。
(二)心法一種:即依根而生,覺知境之總作用,指六識心王(梵 citta)。
(三)心所有法四十六種,又分遍大地法(梵 mahā-bhūmikā dharmāh)、大善地法(梵 kuśala-mahā-bhūmikā-dharmāh)、大煩惱地法(梵 kleśa-mahā-bhūmikā dharmāh、大不善地法(梵 akuśala-mahā-bhūmikau dharmāh)、小煩惱地法(梵 parītta-kleśa-bhūmikā dharmāh)、不定地法(梵 aniyata-bhūmikā dharmāh)六位。此四十六法皆隨附於心法而起,故稱心所有法。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9:10 pm
由 次草
大開眼界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8:19 pm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5:02 pm
龍樹菩薩又只說六識
你又在胡說八道了,
龍樹不是只講六識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種種心識雖有無量。唯末那轉 無有餘法。
所以者何。是末那識具足十一義。無所不作故。
上面經文說明,龍樹也講
八種識
其中
末那識 是
無所不作。因為
末那是
心法,才能
無所不作
龍樹時代那來末那識
這點你先確認再說
龍樹說八種識的說法變成小說
那是文獻記載
大智度論明明說更不有第七識
你要將你的孤陋寡聞當成你的自傲
誰都管不了你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9:20 pm
由 次草
《大智度論》卷12:「問曰:云何我不可得?答曰:如上我聞一時中已說,今當更說。佛說六識:眼識及眼識相應法,共緣色,不緣屋舍、城郭種種諸名。耳、鼻、舌、身識,亦如是。意識及意識相應法,知眼、知色、知眼識,乃至知意、知法、知意識。是識所緣法,皆空無我。生滅故,不自在故。無為法中亦不計我,苦樂不受故。是中若彊有我法,應當有第七識識我;而今不爾,以是故知無我。」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9:35 pm
由 次草
輕舟兄
大開只信自己解讀的佛經
還有片面的佛學知識
不知龍樹菩薩以前根本沒有八識論
才會有以後中觀與唯識之爭
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只要是大智度論裏提到的經典
沒一部有提到八識
所以龍樹菩薩已確認是六識論
但是沒提到八識就代表無知嗎
那絕對是笑話
法本來就無名
意識就可以總括一切識
差在微細的程度
所以龍樹以前雖無八識名相
並不影響學佛直取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的修行
現代人被名相迷惑的情形比起佛陀時代
嚴重多了
心行的直接體驗非言語能表達
有了名相反而讓眾生容易聯想
說白了就是妄想
由無知妄想又引為自傲
怎麼可能回到清淨心
這種修行病
其實是汙辱修行
因為根本不是想修行
是逞人我
末法就是如此
Re: 「妄相」與「實相」
發表於 : 週一 2月 13, 2023 9:43 pm
由 藍海千尋
《大智度論》卷12:「問曰:云何我不可得?答曰:如上我聞一時中已說,今當更說。佛說六識:眼識及眼識相應法,共緣色,不緣屋舍、城郭種種諸名。耳、鼻、舌、身識,亦如是。意識及意識相應法,知眼、知色、知眼識,乃至知意、知法、知意識。是識所緣法,皆空無我。生滅故,不自在故。無為法中亦不計我,苦樂不受故。是中若彊有我法,應當有第七識識我;而今不爾,以是故知無我。」
解作:
大智度論明明說更不有第七識
那龍樹豈不是也沒立六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