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 (共 47 頁)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6:02 am
由 隨機談
再來談談個人看法好了,大家聽聽就好,聽不懂或不以為然的,個人都接受,也不想多回覆。
其實所謂的捨識用根,一聽就知道,這問題大了?
這在禪宗裡鐵定是沒開悟的,因為一定是先知有識,然後才會知道要去捨?都已在識裡了,
這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都混在一起了,已是頭上覓頭,是還能捨什麼?
再來眾生無始以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無始無明,本就本有,
所以眾生的存在自是本有,佛也是後來才成佛,而所有諸佛,之前也是眾生,既是眾生,則後又如何能得證?
當然仍是先依妄,而後才是能離妄,所以佛才會說,仍是依汝六根,雖依六根,但絕不會是以妄取妄,
到最後通通是妄,而說什麼捨識用根的?
再來如依唯識宗理論,則交光法師仍是錯的,根、境、識這三者,其實本就是同一個,一般觀念,
是根與境合則成識,但其實根與境,本就是識之所顯,本就屬於識的一部分,
第八識(這是總稱,可細分成八個識)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而根與境,其實就是識的見分及相分所變現而成,其本身也是識,而根與識本就相同,同是妄相所顯,
則又如何能捨識用根?這就外行了?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8:29 am
由 河中雨
由 隨機談 » 週四 7月 27, 2023 6:02 am
再來談談個人看法好了,大家聽聽就好,聽不懂或不以為然的,個人都接受,也不想多回覆。
其實所謂的捨識用根,一聽就知道,這問題大了?
這在禪宗裡鐵定是沒開悟的,因為一定是先知有識,然後才會知道要去捨?都已在識裡了,
這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都混在一起了,已是頭上覓頭,是還能捨什麼?
笑到肚子疼~
問題真的很大 真的是個人問題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正邪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捨識用根 是日用 是守本真心 行住坐臥 皆善護念
守本真心 妄念不生 我所心滅 後得成佛
有興趣自己去研究
https://book.bfnn.org/books/0851.ht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0:12 am
由 周善為
servants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12:57 am
周善為 寫: ↑週三 7月 26, 2023 7:34 pm
「佛乘圓頓法門是佛說的,此法門眾生本具也是佛說的亅,是嗎?
那就請你S君舉證,根據哪一部經典,哪一段經文,不須捨識、離識,無明眾生直接修學圓頓法門,可以見性成佛的?
只要是大乘經典,必定有圓教義
這是歷代祖師所公認,也是每個漢傳佛弟子的基本認知
但某人傲慢無知,敢毀謗大乘圓義,極為可悲。
以下是經證:
法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涅槃: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大寶積經: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
楞嚴: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淨名: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淨名:不斷癡愛起於明脫
淨名: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淨名: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
淨名: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觀普賢: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
諸法無行經:若人欲成佛,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知是則成佛。
還有許多經證、論證可引,但不想為傲慢者浪費時間
可自行去cbeta搜尋
我質問你:
1.我好心發心解釋天台藏,你為什麼無來由說我被法華所轉?你憑什麼?你這樣做有品嗎?
2.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不要在逃避,解釋清楚!
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悟「無二亦無三」?
涅槃經曰:「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悟「世諦即是第一義諦」?
大寶積經曰:「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實證「生死即涅槃」?
首楞嚴經曰:「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實證「心即是空,空即是地水火風,空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空即是色聲香味觸法」?
淨名經曰:「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淨名經曰:「不斷癡愛起於明脫;一切眾生即菩提相;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捨離「增上慢」?如何體證「癡愛即明脫,眾生相即菩提相,煩惱即涅槃,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觀普賢曰:「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
若能捨識、離識,應知煩惱、五欲,有名無實,諸根本無,不待淨之,罪性本空,不待除之。
諸法無行經曰:「若人欲成佛,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知是則成佛。」
欲成佛時,非已成佛,貪欲緣識,若能捨識,法不可得,便名成佛。
S君問:
1.我好心發心解釋天台藏,你為什麼無來由說我被法華所轉?你憑什麼?你這樣做有品嗎?
2.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不要在逃避,解釋清楚!
本人答:
1.你S君既然反對捨識、離識,自然泥於《法華》之名,而無從悟入一乘道,故說你S君被《法華》所轉。哪裡不合邏輯?
2.如你S君所說,我只是個傲慢之人,你S君看不懂《首楞嚴》經文,為何不去求問自己的師父,反而問道於盲?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1:05 am
由 漫步的犀牛
路過。
有學友批論 "捨識用根" (出自交光大師提出的~ 用根不用識)。
也有學友認為...反對 "捨識用根"的人.... 笑屬人。
====
其實這已經幾百年來的老問題了,基本無解 !
對於一般初學者,這題真的無解。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反正只是口水禪法,鍵盤佛學而已。
但對於有熱情的弟子,
這裡,犀牛提供一則書信,裡面是
藕益大師對
錢牧齋的書信節錄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五之一
(
復錢牧齋)
濟雲鬥諍,不啻小兒戲。閱儒釋宗傳,竊議可付一笑矣。....(略).....
交光用根一語,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非一言可罄。宗鏡對畢,乞寄還山中,所許通翼,亦乞慨付。
原文網址:
https://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 ... 6nB348_005
=====
藕益大師,認為 "
用根" 之說,是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
這一點,犀牛是贊同的。
原因很簡單 :
1. 在一般
散心狀態中,捨識用根,辦不到 ! 硬要幹,只是
徒增困擾、自嗨而已。
2.在八正道的
正定過程中,捨識用根,更是笑話。若要硬幹,也可以....那就是跌到外教的
無想定。
3. 其他,族繁懶得備載。
===
後語 :
犀牛認為 ~ 交光大師的用根一說,極有可能是在
楞嚴等等大乘的經句引導下、配合自己的靜慮修學中,
體驗到 : 沒有諸識雜染的輕安愉悅喜樂,有如撥雲見日、慧光直照的殊勝。
因此,認為在散心、禪定的過程中,不妨就只是止步於
根塵相觸,至於
識嘛.....就別理他。
其實,這是一般正常的過程,但是卻涉及3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 :
愉悅喜樂,那是五蓋止伏的正常身心現象,稱為
離生喜樂。但不是 "
不用諸識" 的結果。
第二個誤區 :
事實上,在 "
離生喜樂"的過程中,必須具備敏銳的識別力,才能背捨五蓋束縛。
奢摩它,是如此需要識別之力。
毗缽舍那,更是如此需要識別之力。
所以,不是
不用識,而是要
用的好、用的妙 (俗稱 :
善巧),但...不要被雜染就行。
第三個誤區 :
佛陀有沒有教導過類似的情況,
有的 ! 但,不是後期弟子編寫的甚麼
楞嚴經,不是這個。
而是,這幾天有些學友討論的 ....
看只是看 !
記載於
SN.35.95 / SA.312等經 。
見以見為量(
翻譯 : 看只是看,這樣就好,眼識不要隨之汙染起舞而產生貪憂),
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
這個教導是犀利的,是止觀並進的,
旨在 ~ 根塵接觸時,直接摒除 "
我" 的位格,快速出刀直接
去除愛染、遮斷
無益的迷想,順勢
導向涅槃。
====
如果 "
捨識用根",是在解釋
見以見為量,那沒問題。
可惜,"
捨識用根" 一旦恣意擴大解釋,那就
毒流天下、遺禍無窮了。
平安喜樂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1:32 am
由 周善為
1. 在一般散心狀態中,捨識用根,辦不到 ! 硬要幹,只是徒增困擾、自嗨而已。
2.在八正道的正定過程中,捨識用根,更是笑話。若要硬幹,也可以....那就是跌到外教的無想定。
3. 其他,族繁懶得備載。
==========
南傳學人犀牛胡說八道,謗佛破法之前,也不先看看《雜阿含1經》,以及南傳的相應部經文,說的就是捨識、離識。蠢到誹謗大乘之餘,連南傳自己的立足之地也一起毀掉,真有你的。
《雜阿含1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南傳與《雜阿含1經》相對應的經文,如下。
相應部22相應12經
被我這麼聽聞:在舍衛城,在那裡……(中略)。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諸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
比丘們!這麼看的有聽聞的聖弟子在色上厭,也在受上厭,也在想上厭,也在諸行上厭,也在識上厭。厭者離染,從離貪被解脫,在已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知道:『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
相應部22相應13經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苦的,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諸行是苦的,識是苦的。這麼看的……(中略)他知道:『……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
相應部22相應14經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我,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諸行是無我,識是無我。
比丘們!這麼看的有聽聞的聖弟子在色上厭,也在受上厭,也在想上厭,也在諸行上厭,也在識上厭。厭者離染,從離貪被解脫,在已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知道:『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被作的已作,不再有此處[輪迴]的狀態。』」
相應部22相應51經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色』只是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正確看見者厭,從歡喜的滅盡有貪的滅盡;從貪的滅盡有歡喜的滅盡。從歡喜、貪的滅盡心被解脫,被稱為『善解脫』。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受』只是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正確看見者厭,從歡喜的滅盡有貪的滅盡;從貪的滅盡有歡喜的滅盡。從歡喜、貪的滅盡心被解脫,被稱為『善解脫』。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想』只是無常的……(中略)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諸行』只是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正確看見者厭,從歡喜的滅盡有貪的滅盡;從貪的滅盡有歡喜的滅盡。從歡喜、貪的滅盡心被解脫,被稱為『善解脫』。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識』只是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正確看見者厭,從歡喜的滅盡有貪的滅盡;從貪的滅盡有歡喜的滅盡。從歡喜、貪的滅盡心被解脫,被稱為『善解脫』。」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2:32 pm
由 黃竹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
其一是把攀緣心當成了自己的真心所以輪迴生死。
其二是不知道眾生本具的明涅槃真心,是世間種種現象的本體,真心能夠生出種種現象,只要不被現象勾牽,就是真心的涅槃境界。
無始生死根本,乃攀緣心之根本,即根本心。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便即是妙明真心。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兩忘性即真。
上說之心,是說根本心。而法是塵,是指世界,塵世。迷惘有虛空,依空立世界。虛空即根本心。
心以根論,即諸虛假法可藉根而建立。猶如起樓,是一重一重的建立。虛空便如地基。而諸有建其上。(法友以五樓比喻佛法層次,有點顛倒)
真心並不是根,諸虛假法無從建立。真心如鏡,法性祇如影像般於中顯現。而明鏡自身不會受染。所謂真如需生諸法,而真如不生。諸法如幻般生住壞滅。真如非生故亦不會壞滅。痕垢盡時光始現,故真如亦稱常光。
捨識用根,按字面解即是用空。於常光中,所映現的是識性。識仍未捨盡。常光是佛因地。常光不論得。後得佛果,內收得其光,得道。於時已不見識性之像影。唯見根性、心性、空性、佛性。
不知那古德說捨識用根之意思,是否即我說之用心、用空、用佛。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2:59 pm
由 圓證बुद्ध
如果 "捨識用根",是在解釋見以見為量,那沒問題。
可惜,"捨識用根" 一旦恣意擴大解釋,那就毒流天下、遺禍無窮了。
平安喜樂
〝捨識用根〞聽的很逆耳很排斥不喜歡就不要修嘛!毒流天下遺禍無窮就毒流天下遺禍無窮,不喜歡就不要看嘛!交光大師講的〝捨識用根〞寫得真的很不錯感覺沒犯什麼法,有造什麼墮大地獄的業嗎?不過阿鼻、無間等大地獄還是存在的永永遠遠存在的,任何人都沒法改變的這應該是基本常識吧。喔!感謝、感恩、祝褔、平安、喜樂、平安、喜樂。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38 pm
由 servants
周善為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10:12 am
servants 寫: ↑週四 7月 27, 2023 12:57 am
只要是大乘經典,必定有圓教義
這是歷代祖師所公認,也是每個漢傳佛弟子的基本認知
但某人傲慢無知,敢毀謗大乘圓義,極為可悲。
以下是經證:
法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涅槃: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大寶積經: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
楞嚴: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淨名: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淨名:不斷癡愛起於明脫
淨名: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淨名: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
淨名: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觀普賢: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
諸法無行經:若人欲成佛,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知是則成佛。
還有許多經證、論證可引,但不想為傲慢者浪費時間
可自行去cbeta搜尋
我質問你:
1.我好心發心解釋天台藏,你為什麼無來由說我被法華所轉?你憑什麼?你這樣做有品嗎?
2.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不要在逃避,解釋清楚!
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悟「無二亦無三」?
涅槃經曰:「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悟「世諦即是第一義諦」?
大寶積經曰:「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實證「生死即涅槃」?
首楞嚴經曰:「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實證「心即是空,空即是地水火風,空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空即是色聲香味觸法」?
淨名經曰:「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體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淨名經曰:「不斷癡愛起於明脫;一切眾生即菩提相;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若不捨識、離識,如何捨離「增上慢」?如何體證「癡愛即明脫,眾生相即菩提相,煩惱即涅槃,婬怒癡性即是解脫」?
觀普賢曰:「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
若能捨識、離識,應知煩惱、五欲,有名無實,諸根本無,不待淨之,罪性本空,不待除之。
諸法無行經曰:「若人欲成佛,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知是則成佛。」
欲成佛時,非已成佛,貪欲緣識,若能捨識,法不可得,便名成佛。
S君問:
1.我好心發心解釋天台藏,你為什麼無來由說我被法華所轉?你憑什麼?你這樣做有品嗎?
2.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不要在逃避,解釋清楚!
本人答:
1.你S君既然反對捨識、離識,自然泥於《法華》之名,而無從悟入一乘道,故說你S君被《法華》所轉。哪裡不合邏輯?
2.如你S君所說,我只是個傲慢之人,你S君看不懂《首楞嚴》經文,為何不去求問自己的師父,反而問道於盲?
全是嚴重謗法之談,可悲
經中無捨識離識之詞義故,祖師無如此解釋此經文故。
法華開一切權法匯入佛乘,捨識離識完全違背開權顯實,謗法
世諦即第一諦,捨識離識把第一諦也捨去了,謗法
生死即涅槃,捨識離識把涅槃也捨去了,謗法
如來藏即眼即耳鼻舌身意,捨識離識把把如來藏也捨去了,謗法
諸佛解脫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捨識離識把諸佛解脫棄捨了,謗法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要捨識離識什麼?
既已不斷癡愛起於明脫,是要捨識離識什麼?
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是要捨識離識什麼?
勿壞於貪欲,諸法即貪欲,是要捨識離識什麼?
強以捨識離識解釋一切大乘圓教經典
與蕭某強以第八識解釋一切經典有何不同?
偷換概念,你本問我經中何有圓教義
我引證後,你又胡亂以捨識離識代入
你應反駁這些經典不是圓教義
胡亂回應,早已自負
邏輯顛倒,你誣陷我被法華轉時,根本還沒有談到捨識之話題,不要鬼扯。
不要逃避問題,捨識用根跟你引的經證有什麼關聯,請你解釋。
你回答不出來就代表你心虛
所引捨識離識之概念完全錯誤、站不住腳。
找到一篇支持交光大師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1:40 pm
由 軟體之美
研究楞嚴經避不開的千古第一大難題: 楞嚴經宗旨到底是不是“舍識用根”?
https://www.twblogs.net/a/5fd1c5f1aaba0fe52e18d1bf
我閱讀後覺得作者支持交光大師
作者認為
斥識用耳根是楞嚴經意思
耳根中的聞性是識精第八識
但 交光大師明顯出錯在:
長沙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7, 2023 2:02 pm
由 妙吉祥如意
唯識實性,即是真如。
捨識用根,必須先證悟真如根本智,才有資格說項。
捨識用根,即是真如根本智啟用。是大乘行者開悟明心以後的修行原則。
金剛經云:善男子善女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真如根本智起用,即是法華經:開佛知見也。
講的就是捨識用根。而非凡夫所自以為是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看就是看)(聽就是聽)不起分別…等等之類肉團腦迷思。
所謂緣真如境智以無所得心,修習般若波羅密多,此是大乘菩薩行止,凡夫利用肉團腦筋在想當然爾,自以為是的商量大乘不思議佛法,很難契機的。
禪宗祖師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大佛頂首楞嚴經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大寶積經
如是舍利弗。是諸菩薩種種方便成就眾生。悉令安住於佛法中。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
佛告舍利弗。彼佛功德法門亦復如是。菩薩先得。是諸菩薩當不退轉。若聞此法必能受持讀誦通利。為無上菩提故,於真如性當勤修學。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