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頁 (共 47 頁)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02, 2023 10:16 pm
由 Viirya
楞嚴經有云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
想相為塵.情識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8:50 am
由 貢巴
。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1:41 pm
由 cyc320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
想相為塵.情識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破塵沙惑,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05, 2023 11:35 pm
由 Viirya
一再地背覺合塵
要做的是 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06, 2023 1:40 am
由 電火
如果說破除視覺障礙是開悟(霧.物)
建立法門淨土有法可修
==>菩薩乘行者(識見)
<<楞伽經>>
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樂聲聞乘涅槃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06, 2023 10:06 pm
由 蔡葉
Viirya 寫: ↑週六 9月 30, 2023 8:22 pm
善知識.所言甚是.
識是了知.了別.立知.分別.心動?
識可以指眾生身心七大元素的{識大],十二因緣的{識支],五蘊的{識蘊]。介於[粗色]與{空色}之間的{半色]半物。因各大或各支都有[見大]的[了知.了別.立知.分別.]能力。至於[心動]才是最可怕的關鍵,六祖的驚天一答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世人的眾生共識:[標準答案只有一個,不是甲對就是乙對,]沒有通通對,或通通不對的答案。
我摸索很久[為何六祖說:仁者心動比較對??]後來我才發現,眾人都有堅持的自認標準答案,而各有堅持的理由,有的是[最早聽說的答案,]或[古代聖人最早說的。]或[我師長最先開示
說的。].......而眾生{識大的惑體或投胎靈魂識]又動力壓縮產生【無明行支]=類似新冠病毒的圓球狀惑體,再長出冠狀觸手分支。累劫在色境,根塵識間壓縮增長乃至過度學習,矯枉過症成為妄想執著的主動力。
待續.......=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07, 2023 11:56 am
由 cyc320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了「空所空滅」)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破粗煩惱障)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破見惑)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破見思惑)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破塵沙惑)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破細煩惱障)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破所知障)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07, 2023 11:20 pm
由 Viirya
如楞嚴經說
識性虛妄.猶如空花.
依佛光辭典
http://m.fodizi.tw/f05/66696.html
第五之識蘊依著於前四之色、受、想、行四蘊,攀緣愛著之,隨增喜貪,且以色、受、想、行等四蘊為其住處
含著欲貪的識性借其他四蘊滿足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