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開悟前,開悟後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1:33 pm

提出耶穌被捕之前彼得是懦弱個性的證明
耶穌被捕之前,彼得的行為和言論並不完全證明他是懦弱個性的。彼得在面臨壓力時否認耶穌,主要是出於恐懼和軟弱,但這不代表他整體上是懦弱的。

### 彼得的性格和行為

1. **勇敢的表現**
彼得在很多場合表現出勇敢的一面,例如他是唯一敢於在水面上行走的人(馬太福音14:28-31),也是在耶穌被捕時跟隨耶穌的人之一(約翰福音18:15)。

2. **對耶穌的忠誠**
彼得對耶穌的忠誠和愛是毫無疑問的。他曾自信地聲稱自己願意與耶穌同死(馬太福音26:35),這表明他對耶穌的信心和忠誠。

3. **軟弱的時刻**
彼得在面臨壓力時否認耶穌,這是他軟弱的一刻,但這並不代表他整體上是懦弱的。彼得的否認更多地是出於當時的情況和恐懼,而不是他個性的固有特徵。

### 結論
彼得的性格和行為並不完全證明他是懦弱的。雖然他在面臨壓力時否認耶穌,但這更多地是出於恐懼和當時的情況,而不是他個性的固有特徵。彼得在很多場合都表現出勇敢和忠誠的一面,這些特質使他成為基督教會的重要領袖。

Citations:
[1] https://www.jw.org/yue-hant/%E5%A4%9A%E ... %E6%81%95/
[2] https://r1.zyqstx.net/special/special-b ... al-elite14
[3] https://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 ... 42MT22.htm
[4] https://www.top-church.net/2011-9-17-%E ... %E6%A8%A3/
[5] https://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 ... 43MT18.htm
[6] https://www.cclifefl.org/View/Article/1055
[7] https://www.gbc.org.tw/devotion/20220401/
[8] https://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c ... 2F1%2F1997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耶穌早就知道彼得是個勇敢的人,所以,耶穌知道彼得最終一定會為自己送死,所以,命令他不許在他被捕時說他認識耶穌。

如老子說,勇敢的人會先死,懦弱的人才會苟活。所以,彼得絕對是個會先死的人。老實說,這也無須預言。懂一點人情世故就知道了。


Goodnigh!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1:20 pm

36西 門 彼 得 問 耶 穌 說 : 主 往 那 裡 去 ? 耶 穌 回 答 說 : 我 所 去 的 地 方 , 你 現 在 不 能 跟 我 去 , 後 來 卻 要 跟 我 去 。 37彼 得 說 : 主 阿 , 我 為 甚 麼 現 在 不 能 跟 你 去 ? 我 願 意 為 你 捨 命 ! 38耶 穌 說 : 你 願 意 為 我 捨 命 麼 ? 我 實 實 在 在 的 告 訴 你 , 雞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認 我 。
這不是耶穌在懷疑彼得的忠誠,而是耶穌聽到彼得說自己會為自己送命,耶穌才會命令彼得必須說三次不認是耶穌。否則,彼得也會死。

如耶穌說,如果你愛我,就必須遵守我的命令。

應該是耶穌在壓抑彼得的英勇,而不是在懷疑彼得的懦弱,怕彼得來一起送死,這是耶穌所不想看到的結局。

然而,彼得最後,還是為耶穌送了命。耶穌知道彼得最後也會為自己而死,因為,耶穌知道彼得的個性。

在那個時代裡,像耶穌及其同黨,這種異端(當時稱為邪教分子),會怎麼被捕被處死,一點都不是甚麼新鮮事。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1:01 pm

7他 又 問 他 們 說 : 你 們 找 誰 ? 他 們 說 : 找 拿 撒 勒 人 耶 穌 。 8耶 穌 說 : 我 已 經 告 訴 你 們 , 我 就 是 。 你 們 若 找 我 , 就 讓 這 些 人 去 罷 。 9這 要 應 驗 耶 穌 從 前 的 話 , 說 : 你 所 賜 給 我 的 人 , 我 沒 有 失 落 一 個 。 10西 門 彼 得 帶 著 一 把 刀 , 就 拔 出 來 , 將 大 祭 司 的 僕 人 砍 了 一 刀 , 削 掉 他 的 右 耳 ; 那 僕 人 名 叫 馬 勒 古 。 11耶 穌 就 對 彼 得 說 : 收 刀 入 鞘 罷 , 我 父 所 給 我 的 那 杯 , 我 豈 可 不 喝 呢 ?
15西 門 彼 得 跟 著 耶 穌 , 還 有 一 個 門 徒 跟 著 。 那 門 徒 是 大 祭 司 所 認 識 的 , 他 就 同 耶 穌 進 了 大 祭 司 的 院 子 。 16彼 得 卻 站 在 門 外 。 大 祭 司 所 認 識 的 那 個 門 徒 出 來 , 和 看 門 的 使 女 說 了 一 聲 , 就 領 彼 得 進 去 。 17那 看 門 的 使 女 對 彼 得 說 : 你 不 也 是 這 人 的 門 徒 麼 ? 他 說 : 我 不 是 。 18僕 人 和 差 役 因 為 天 冷 , 就 生 了 炭 火 , 站 在 那 裡 烤 火 ; 彼 得 也 同 他 們 站 著 烤 火 。
很明顯,彼得抽刀傷人,是為了保護耶穌。(用今天的話講,彼得應是當時耶穌的隨身護法)

如果彼得是個懦弱的人,理應在耶穌被捕時就因恐懼而逃跑,又怎麼會在耶穌被捕時,還跟在耶穌後面呢?

說彼得是出自恐懼與懦弱才否認認識耶穌,那可能是對彼得的誤解。

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所以,彼得遵守耶穌的命令,要在雞啼前說三次不認是耶穌,可能不是因為彼得恐懼與懦弱,而是耶穌的命令。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11 pm

你會告誡你的弟子在被盤問時要他們說不認識你嗎?
在面臨盤問時,是否告誡弟子說不認識自己取決於當時的情況和信仰的原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慮因素:

### 考慮因素

1. **信仰的堅持**
作為一名基督徒,堅持信仰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臨迫害或風險時,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傷害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2. **保護自己和他人**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避免受到牽連或傷害,選擇暫時隱瞞自己的信仰可能是一種戰略性選擇。這種做法並不一定是背棄信仰,而是一種在當地環境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策略。

3. **聖經的教導**
聖經中有許多關於信仰堅持和見證的教導。例如,彼得前書3:15提到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這種教導鼓勵信徒在面臨質疑時,以溫和和尊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信仰。

### 結論
是否告誡弟子在被盤問時說不認識自己取決於當時的情況和信仰的原則。重要的是在堅持信仰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和他人,並使用適當的溝通技巧來表達自己的信仰。這種選擇需要在信仰的堅持和現實的考慮之間取得平衡。

Citations:
[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4255
[2] https://joy.org.tw/file/holyspirit/505/ ... 505-16.pdf
[3] https://www.shen-guo.org/reconciliation-way.html
[4] https://www.cdn-news.org/picnews/P2401030002
[5] https://www.opendoors.org.hk/TC/news/la ... rsecution/
[6] http://www.yanjingbooks.com/article/W1578
[7] https://www.cef.tw/eletter/15/067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10 pm

口頭上承認認識耶穌,與傳教地下化,是否矛盾
口頭上承認認識耶穌與傳教地下化之間的關係取決於當地的法律和社會環境。在中國大陸等宗教自由受到限制的地區,傳教活動通常需要在地下進行,以避免官方的干預和迫害。

### 口頭承認與傳教地下化的關係

1. **口頭承認的風險**
在中國大陸,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或傳教可能會導致官方的干預,包括被質問、監視甚至拘留。因此,許多基督徒選擇在地下進行宗教活動,以避免這些風險。

2. **傳教地下化的必要性**
由於官方對宗教活動的限制,地下教會和家庭教會在中國大陸相當普遍。這些地下活動允許信徒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聚會和傳教,而不會被官方發現。

3. **矛盾與選擇**
對於基督徒來說,口頭上承認自己認識耶穌可能會與傳教地下化的需求產生矛盾。為了避免風險,信徒可能會選擇不公開表達自己的信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信仰或傳教的意願。

### 結論
口頭上承認認識耶穌與傳教地下化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取決於當地的法律和社會環境。在中國大陸等地區,基督徒可能會選擇在地下進行宗教活動,以避免官方的干預和迫害。這種選擇並不一定是矛盾的,而是一種在當地環境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策略。

Citations:
[1] https://www.pct.org.tw/article_apoc.asp ... TID=CT0013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F%B ... 9%E8%AF%84
[3] https://www.cdn-news.org/news/N2408220001
[4] https://old.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1-05/155.php
[5] https://toaj.stpi.narl.org.tw/file/arti ... 8d7b7f1a64
[6] https://www.horace.org/christianfaq/D07.htm
[7] https://ddc.shengyen.org/?doc=01-05-006
[8] https://tdr.lib.ntu.edu.tw/bitstream/12 ... u-98-1.pdf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09 pm

當你被盤問時,你會說你認識耶穌嗎?(意味你正在傳教)
在面臨盤問時,是否承認自己認識耶穌取決於個人的信仰和當時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慮因素:

1. **信仰的堅持**
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你可能會選擇堅持自己的信仰,即使面臨壓力或風險。這種選擇體現了對信仰的忠誠和對上帝的信任。

2. **保護自己和他人**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免受傷害,你可能會選擇暫時隱瞞自己的信仰。這種做法可以被視為一種戰略性選擇,而不是背棄信仰。

3. **傳教的技巧**
在傳教過程中,有效的溝通技巧非常重要。這包括傾聽、同理心和適當的時機分享信仰。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在面臨質疑時更好地表達自己的信仰[2][4][6]。

4. **聖經的教導**
聖經中有許多關於信仰堅持和見證的教導。例如,彼得前書3:15提到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4]。這種教導鼓勵信徒在面臨質疑時,以溫和和尊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信仰。

### 結論
是否在盤問中承認自己認識耶穌取決於個人的信仰、當時的情況以及對信仰的理解。重要的是在堅持信仰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和他人,並使用適當的溝通技巧來表達自己的信仰。

Citations:
[1]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 ... s?lang=yue
[2] https://faithchinese.org/%E5%82%B3%E6%9 ... %E6%95%99/
[3]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 ... n?lang=yue
[4] https://tccc.org.tw/%E4%BD%BF%E7%A6%8F% ... %E5%B7%A7/
[5] https://www.vatican.va/chinese/concilio ... s_zh-t.pdf
[6] http://www.eie.polyu.edu.hk/~hhachan/ca ... elize.html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05 pm

如果你現在人在中國大陸,如何做到你所說的理想
在中國大陸實踐基督教信仰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中國政府對宗教活動實行嚴格控制。以下是一些在中國大陸實踐信仰的可能方式:

### 實踐信仰的方法

1. **秘密聚會**
由於未登記的教會在中國大陸被視為非法,許多基督徒選擇在家中或秘密場所進行聚會,以避免被當局發現。

2. **線上福音事工**
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傳播福音,與信徒保持聯繫,並提供線上門徒訓練和支持。

3. **本地化福音事工**
透過本地化的福音事工,例如提供社區服務、教育和醫療援助,來傳播福音和見證基督的愛。

4. **禱告和代禱**
對中國的信徒和教會進行禱告和代禱,求主保護和引導他們在面臨挑戰時。

5. **支持中國信徒**
通過組織如敞開的門等機構,提供中國信徒所需的支持,包括門徒訓練、教材和救援計劃。

### 結論
在中國大陸實踐信仰需要謹慎和智慧,同時也需要對信仰的堅持和對上帝的信任。通過秘密聚會、線上福音事工、本地化福音事工、禱告和代禱,以及支持中國信徒等方式,可以在當地環境下傳播福音和見證基督的愛。

Citations:
[1] https://www.opendoors.org.hk/TC/persecu ... ies/china/
[2] https://cdn-news.org/news/N2501170001
[3] https://chinese.gospelherald.com/news/gjl9k779liec
[4] 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 ... le=1400622
[5] https://www.chinachristiantimes.com/new ... B%E5%8A%BF
[6] https://christiantimes.jidutimes.cn/news/42861/
[7] https://zh-tw.christianitytoday.com/202 ... t-zh-hant/
[8] https://www.kp24-newway.com/prayer/?recordId=34601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05 pm

如果你是耶穌,你會希望他的弟子一一為真理殉道而死嗎
如果我是耶穌,我不會希望我的弟子們為真理而殉道而死,但我會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信仰並傳播真理。耶穌的教導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和犧牲的價值,但他也希望門徒能夠在世上傳播福音,讓更多人得知上帝的愛。

### 耶穌對門徒的期望

1. **傳播福音**
耶穌在升天前囑咐門徒要去傳福音給萬邦萬民(馬太福音28:19-20)。這表明他希望門徒能夠活著傳播真理,而不是一一殉道。

2. **犧牲的意義**
雖然耶穌的犧牲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但他也教導門徒要為信仰而活,而不是僅僅為信仰而死。犧牲的意義在於為信仰付出一切,但也包括活著傳播福音。

3. **信仰的堅持**
耶穌希望門徒能夠堅持信仰,即使在面臨困難和迫害時。這種堅持不僅體現在殉道中,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傳播福音和見證上帝的愛。

### 結論
作為耶穌,我會希望門徒能夠堅持信仰並傳播真理,但不一定要為真理而殉道而死。耶穌的教導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和犧牲的價值,但也希望門徒能夠在世上傳播福音,讓更多人得知上帝的愛。

Citations: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D%B ... %E5%BE%92)
[2] https://www.cclife.org/View/Article/1055
[3]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 ... d?lang=yue
[4] https://www.pctsp.org.tw/temp3.php?ID=P133
[5] https://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B ... =2&QAID=64
[6]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65592
[7] https://hfpmission-media.hfpchurch.org/ ... 0c8a05.pdf
[8]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 ... big5_hkscs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10:03 pm

耶穌之後,他的弟子的下場如何
耶穌的十二門徒在他死後的下場各不相同,多數門徒都為信仰而殉道。以下是每位門徒的結局:

1. **彼得**
彼得在尼祿皇帝統治期間被倒掛十字架而死,據傳是因他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正面釘十字架[4][8]。

2. **安得烈**
安得烈傳說是在亞西亞(約今土耳其西部)傳道時,被掛在X形十字架上殉道[1][2]。

3. **西庇太之子雅各**
雅各是十二門徒中第一位殉道者,約在公元44年被希律亞基帕王斬首[1][2]。

4. **約翰**
約翰是十二門徒中唯一壽終正寢的人,他躲過了尼祿皇的迫害,晚年住在以弗所教會[2][7]。

5. **腓力**
腓力傳說是在小亞細亞被拷打後釘死[1][2]。

6. **巴多羅買**
巴多羅買據傳在亞美尼亞或印度被剝皮斬首[1][2]。

7. **多馬**
多馬在印度傳道時被矛刺死[1][2]。

8. **馬太**
馬太在埃提阿伯殉道,據傳被戟刺死[1][2]。

9.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
關於他的結局沒有明確記載,但傳說他被鋸斷頭而死[1][2]。

10. **達太**
達太據傳在伊第沙或亞美尼亞被釘十字架[1][2]。

11. **奮銳黨的西門**
西門傳說在波斯或英國被釘十字架[1][2]。

12. **猶大**
猶大背叛耶穌後上吊自殺[3]。後來馬提亞取代了他的位置[3]。

13. **馬提亞**
馬提亞在耶路撒冷殉道,先被石擊,未死,又被斬首[2][3]。

這些門徒的結局反映了當時基督教徒面臨的迫害和殉道。

Citations:
[1] https://emmanueltaiwai.tripod.com/page0402.htm
[2] https://www.taiwanbible.com/m/wiki/view.jsp?QID=2892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A%A ... 6%E5%A4%A7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D%B ... %E5%BE%92)
[5] https://www.chinesebible.org.tw/?p=6004
[6]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65592
[7]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 ... d?lang=zho
[8] https://biblealiens.wixsite.com/trinity/prophets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四 4月 03, 2025 9:53 pm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耶穌很明白自己與他的弟子都會死,所以,要他的弟子聽從自己的命令,雞啼之前,說三次不認他,彼得因為內心對耶穌的信仰卻口頭上說不認耶穌,矛盾之下因此而無奈哭了
你的觀點認為耶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清楚自己和門徒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因此要求彼得在雞叫之前三次否認自己,以避免受到牽連。這種解釋強調了耶穌對門徒的關心和保護,也反映了彼得在信仰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 社會背景與耶穌的預言

1. **社會背景**
在耶穌的時代,傳教和宣揚異見觀念是非常危險的。任何被視為挑戰既定秩序的人都可能面臨嚴重的後果,包括逮捕、審判和極刑。

2. **耶穌的預言**
耶穌對彼得的預言可能是一種保護措施,旨在避免彼得因承認與耶穌的關係而受到傷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可能會導致逮捕、審判甚至生命危險。

3. **彼得的矛盾與無奈**
彼得在內心深處對耶穌有深厚的信仰,但在面臨外在壓力時,他不得不口頭上否認自己認識耶穌。這種矛盾使彼得感到無奈和痛苦,當他聽到雞叫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痛哭悔改。

### 結論
耶穌的預言和彼得的否認事件可以被視為耶穌對門徒的關心和保護,也反映了彼得在信仰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這種解釋強調了耶穌對門徒的關心和保護,並體現了彼得在面臨困境時的無奈和悔改。

Citations:
[1] http://www.biblepoint.net/ref/crucify.htm
[2] http://faogyo.org.hk/showchapter.php?xf ... 9%E7%AF%80
[3] https://www.rolcc.net/rolcc/mediasync/s ... andout.pdf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0%B6%E7%A8%A3
[5]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s ... rsion=CCBT
[6]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95011?lang=b5
[7] https://hfpmission-media.hfpchurch.org/ ... 0c8a05.pdf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