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一個留言板
真是吸汗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真是吸汗 »

一口吸盡西江水 寫: 週四 6月 09, 2022 6:41 pm 圖檔
蔡葉
文章: 385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8, 2021 8:33 pm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蔡葉 »

真是吸汗 寫: 週四 6月 09, 2022 10:11 pm
一口吸盡西江水 寫: 週四 6月 09, 2022 6:41 pm 圖檔
竹本啖!老和尚...是叫囂[汝]家{綁匪]{識破]腸流....堤潰見{底}一鱻也無嘛!
多管閒事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多管閒事 »

蔡葉 寫: 週五 6月 10, 2022 8:13 am
真是吸汗 寫: 週四 6月 09, 2022 10:11 pm
一口吸盡西江水 寫: 週四 6月 09, 2022 6:41 pm 圖檔
竹本啖!老和尚...是叫囂[汝]家{綁匪]{識破]腸流....堤潰見{底}一鱻也無嘛!
阿飄
文章: 1043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阿飄 »

圖檔
師:「徒兒,這都是要給你的。」
徒:「啥貨!蝦米攏無。」
死皮賴臉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死皮賴臉 »

摳摳優先
其他免談
貪財好色滿腦廢字

賭氣賭命拼這攤

文章 貪財好色滿腦廢字 »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其心若鑽歸在永恆

不依般若波羅蜜終不成就佛道 鑽石可以拿來練黃金嗎?

文章 其心若鑽歸在永恆 »

藍海千尋
Re: 見與見緣
引言
文章 週三 7月 20, 2022 11:32 am

不能依空義入空性

空性被空義所遮故。

滅捨空義(除遮)乃證空性
一口吸盡西江水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文章 一口吸盡西江水 »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2:「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者,為利根人即事顯理也。《大經》云:「十二因緣名為佛性」者,無明、愛、取既是煩惱,煩惱道即是菩提。菩提通達無復煩惱,煩惱既無,即究竟淨,了因佛性也。行、有是業道,即是解脫,解脫自在,緣因佛性也。名色、老死是苦道,苦即法身。法身無苦、無樂,是名大樂。不生不死是常,正因佛性。故言無明與愛,是二中間,即是中道。無明是過去,愛是現在,若邊若中無非佛性、並是常樂我淨,無明不生亦復不滅。是名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也。」(CBETA 2022.Q1, T33, no. 1716, p. 700a16-27)

「無作(無願)者,迷中(中諦者,統一切法,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輕故,從理得名。以迷理故,菩提是煩惱,名集諦。涅槃是生死,名苦諦。以能解故,煩惱即菩提,名道諦。生死即涅槃,名滅諦。即事而中,無思無念,無誰造作,故名無作。《大經》云:「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出世人知即第一義諦。」一實諦者,無虛妄、無顛倒、常樂我淨等,是故名為無作四聖諦。」(CBETA 2022.Q1, T33, no. 1716, p. 701b4-12)
牢牢吸住出言便潰

無願不成佛 若欲至西方 一心歸依 至誠見梵天 平等清靜 合掌見如來

文章 牢牢吸住出言便潰 »

一口吸盡西江水 寫: 週三 7月 20, 2022 8:05 pm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2:「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者,為利根人即事顯理也。《大經》云:「十二因緣名為佛性」者,無明、愛、取既是煩惱,煩惱道即是菩提。菩提通達無復煩惱,煩惱既無,即究竟淨,了因佛性也。行、有是業道,即是解脫,解脫自在,緣因佛性也。名色、老死是苦道,苦即法身。法身無苦、無樂,是名大樂。不生不死是常,正因佛性。故言無明與愛,是二中間,即是中道。無明是過去,愛是現在,若邊若中無非佛性、並是常樂我淨,無明不生亦復不滅。是名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也。」(CBETA 2022.Q1, T33, no. 1716, p. 700a16-27)

「無作(無願)者,迷中(中諦者,統一切法,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輕故,從理得名。以迷理故,菩提是煩惱,名集諦。涅槃是生死,名苦諦。以能解故,煩惱即菩提,名道諦。生死即涅槃,名滅諦。即事而中,無思無念,無誰造作,故名無作。《大經》云:「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出世人知即第一義諦。」一實諦者,無虛妄、無顛倒、常樂我淨等,是故名為無作四聖諦。」(CBETA 2022.Q1, T33, no. 1716, p. 701b4-12)
大法鼓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無願是有願的成就

文章 大法鼓 »

福慧自在 46

3.實相的自我-以無我為自我

前面已經解釋過《金剛經》的「空」指的是時間、空間的空;所有時間上的變動及空間上的移動,一切現象都在變動之中而存在。佛法講「無常」、「無我」,是因為一切現象都在變化之中,沒有絕對的、永恆不變的自己或「我」。一般人所以為的我,乃是假相的我,不是永恆的存在;而哲學家和宗教家所認為最後的、最高的「神我」,其實是一種觀念和信仰的存在,並非真實不變的本體。

佛法認為,實相即空相,空相即無相。以「空」為自我,即是放棄自私的、自利的、以自我為中心或以功利主義為出發點的種種觀念執著,這才是實相,才是無相,才是解脫。

「解脫」一共有三個名字:「空」、「無相」、「無願」,合起來稱為「三解脫門」。如果我們希望從煩惱、痛苦、業障的束縛中得到解脫,就必須親證「空」、「無相」、「無願」。

空就是無相,從字面上,就很容易懂,但是無相為什麼就是「無願」?

「願」的意思是志向的原動力。從佛法的立場說,凡夫眾生之所以浮沉生死大海、流轉生死,都是由於造了善業和惡業的緣故。造善業,即生人間、天上,造惡業,便為他類眾生。造的善業不夠多、不夠好,生在人間就會受比較多的苦難。

已經解脫的菩薩、聖人,他們也在我們的人間廣度眾生,也以父母所生的肉身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陪著我們受苦受難,可是他們心中已得到解脫,所以苦難並不會為他們帶來煩惱。

凡夫眾生在生與死中浮沉,是由於業力,菩薩們於生死中往來是「倒駕慈航」,是由於願力。這個願力便是來自最初所發的「成佛的心」、「無上菩提心」和「行菩薩道的心」,依此願力,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及至解脫之後,仍留在人間廣度眾生,但這時候不是以業力,也不以願力,而是以「無願」。

「有願」並未真正解脫,還算是凡夫的菩薩。像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立個志願,準備做什麼,希望做什麼,計畫做什麼。到了「無願」的程度-解脫的菩薩和佛,便不需計畫、不需再立願、發心,因為他們本身已在「願」上了,正如車子在下坡時,只要一啟動,自然就會往下滑,不需再加油,這就是「無願」的意思。

如果還有願,就仍是凡夫,到了「無願」,才是大解脫的菩薩和佛,故稱為「三解脫門」。「三解脫門」即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雖無相而仍在人間廣度無量眾生。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