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 寫: ↑週日 10月 23, 2022 5:01 pm
若是讀懂以上老子道德經所揭秘心路歷程,也就知道解深密經心意識品或成唯識論或玄奘大師創立之法相宗在講甚麼了!!
妙吉祥如意師兄法安:
看您代言>>>>若是讀懂以上老子道德經所揭秘心路歷程..=可見應該比我等較讀懂[老子道德經]了,那麼何不乾脆教我等[解深密經或唯識論]?因為佛說只要眾生人類把{妄想執著]改用{如來智慧德相}後,就度脫一切苦厄,非實非虛的佛經法也免再用了。
照末學比較,[道德經]都只條列文字說明讓人認同,沒說要戒何事或加行何事乃至可得何利。道德經的文字屬本土免經層層翻譯,可是文言精要字少反而更難懂,又不知需要改變何種言行??
老子曰: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佛說療痔病咒:怛姪他 頞蘭帝 頞藍謎 室利啤 室里室里 磨羯失質 三婆跋賭 莎訶
我誦佛說經文所附療痔咒26字三個月,治癒肛痔瘡,道德經學人也可比照誦上列老子曰經文,類似咒語比較治病效果。
上列老子曰,不是音譯我今首次看到也不知其白話語義,師兄可指教解說老子所說義嗎?
現在才看到蔡兄的貼文,未能及時回帖有所怠慢,還請兄台見諒!!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一首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道家有言:元神主事,識神退聽,識神主事,元神退聽。
第一個(知)是指先天之(智)
第二個(知)是指後天之(識)
這裡就是佛教講的菩薩(般若)與凡夫(妄識)互不相容。
佛法講,凡識未除,般若不出,要得先天智慧啟用,後天妄識必須退滅。
這就是老子講的(知,不知,上。),(上)字表讚嘆,先天智慧無比殊勝!!
老子講(不知,知,病。),(病)字表缺憾,凡夫不以先天智慧為宗,沉迷於後天聰明情識,對於開悟聖者而言,世俗之分別見識,是不足取的病態!!
故老子曰: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解: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第一個(病),就是嫌棄的意思。聖人嫌棄(不知,知)這種凡夫分別意識的通病,所以能借修道而開啟先天大智慧(般若)(知,不知,上),是以不病。
以上是大聖人老子留諸於後世的金玉良言。可,今人能夠當下承擔者鮮矣~~
是故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首
吾之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披褐懷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