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大德不肯說出舉證《心經》的用意,
那又何必貼出《心經》經文來呢?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犀牛法友,講到三皈依,可知道大乘佛法,對此皈依三寶,佛法僧,所隱藏的甚深法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我問你的,你講不出來!!居然還說我不懂??
所以,我跟你講也是雞同鴨講,層次差太遠!
你的程度大慨也是幼稚園中班層級。勸你好好把佛經讀懂再來跟人家論法!!
~~~~~~~~~~~
心經的源起因緣非常殊勝,乃是藉由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子的歷史典故,而編篡出世尊嫡傳大乘佛法之精髓,經文開示大乘佛法理論實修一氣呵成,文字精簡,段落分明,今人研讀心經必先釐清經文內容整理文字段落,再進行解讀。如此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心經妙義,才能避免入寶山空手而歸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解
經文分段: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以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入於般若正觀,照見五蘊皆空(心解脫)做為此經之表法,揭起序幕~~(即是須深經講的慧解脫比丘)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第二段,釋尊先呼叫舍利弗並開示大乘菩薩依止異熟識(緣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修行法住智之法界現象,禪宗祖師以(非心非佛)來形容。(此段經文開示,菩薩法住智之境界理論)。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三段,釋尊再次呼喊舍利弗,繼續開講無漏界諸佛法身。所謂第一義諦圓成實相,(此段經文開示,諸佛涅槃智之境界理論)。
須深經: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須深經如心經,也有世尊連呼兩次須深的情節!!)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第四段,釋尊教導舍利弗欲修習一切佛法,入門起手必須先空去一切法(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此乃不染一法之空性真如住地,大乘行者於此無智亦無得,(禪宗祖師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故參禪必先開悟明心,證空性真如)此即大乘初住菩薩,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空理智心(真如空智)研習古佛之法,即是法華經所謂(開佛知見),而得建立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之基礎。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第五段,釋尊再為舍利弗開示:菩薩依無我般若波羅蜜多(慧解脫),而修習定慧等持,從初地直至第八不動地菩薩依滅盡定證入究竟涅槃,圓滿一真如心。此段講(菩薩法住智之實修功夫與證量)。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六段,釋尊繼續為舍利弗開示,雖然,八地菩薩摩訶薩證得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滅盡定),猶須仰賴般若波羅蜜多,於第九善慧第十法雲次第增上,終究眼見佛性,圓證修佛之無上果位,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段講(諸佛涅盤智之實修與證量)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第七段,釋尊稱譽(般若波羅密多大乘佛法)之殊勝無與倫比。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第八段,咒言之涵義,乃釋尊招呼當年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最原始佛教僧團大小比丘們,曰:「去吧去吧,僧眾們一起以真實理諦,依般若而度達彼岸,盡速獲得覺悟。」
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先掌握此經之緣起藍本,乃隱藏在雜阿含347《須深經》……並參考原始佛教初創時期,發生於紫竹林原始僧團中,非常重要之一段歷史事實(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弗盜法而親口傳授大乘佛法之緣起),若後代學者能事先發現掌握此一件佛教典故,才能將心經開示各段落的重點法義正確歸納出來…再進行注釋破解(心經)之真傳與精髓,那麼,要獲得世尊親口教導舍利弗之大乘佛法(#先知法住智,#後知涅盤智),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示的大乘佛法之真相,就可水到渠成了..…
請參考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http://mahasati.weebly.com/122983862038 ... 29305.html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783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下地獄的根據是殺人.不用看殺甚麼人嗎?不用了解殺人者是誰嗎?學友,
那麼.....
犀牛認為學友偏離正法,散播邪見,這將會透過網路傳遞,荼毒億萬佛弟子,
因此,犀牛可以把你宰了。
犀牛不犯殺生戒,有大功德,不會下地獄、不會有惡報的 !
註:
學友有受過三皈五戒嗎? 理解五戒的規範、道理嗎?
若有,那請複習
若無,那情求授
提婆達多出佛身血.下地獄了嗎?
我看你跟大乗...背道而馳犀牛理解大乘的說法。
你覺得大菩薩受過三皈五戒嗎?
捨掉筏舟.你還背在身上嗎?
佛沒.以戒為師....這是好事.尤其是僧寶.拯救億萬弟子的法身慧命,犀牛不犯殺生戒,有大功德,不會下地獄、不會有惡報的 !
下地獄此事....其實跟持戒沒有絕對因果關係
謗正法才是地獄果報的直接原因.因此守護正法者縱不守戒亦不會受地獄果報.
因守護正法而殺人....怎會得地獄果報.(詳見大般涅槃經)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歸依佛,即是講真如。
皈依法,即是講法性。
皈依僧,即是講我執。
上面三皈依,佛法僧,講的就是(心),就是佛法的精髓,整個宇宙萬物乃至心識生命之緣起,都收攝於此(真如)(法性)與(我執),這就是佛家言:萬物唯心所造。道家曰:三生萬物的道理。
皈依法,即是講法性。
皈依僧,即是講我執。
上面三皈依,佛法僧,講的就是(心),就是佛法的精髓,整個宇宙萬物乃至心識生命之緣起,都收攝於此(真如)(法性)與(我執),這就是佛家言:萬物唯心所造。道家曰:三生萬物的道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經云:
1.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
白話淺解:
因為有緣生因,所以有老死果,不離開生因,必有老死果。
2.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因為沒有緣生因,所以就沒有緣生老、死果,
不離開生因滅,而老、死果寂滅(按:不必離開生因滅,當下老死寂滅,生死即涅槃)。
經云:
1. 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白話淺解:
因為有[無明因],所以有無常行果,不離開無明而有無常行。
2.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因為沒有[無明因],所以沒有無常行果,
不離開無明滅,而無常果寂滅。
(按:不必離開無明滅,然而當下無常行寂滅。
無明當下即明,無明實性即佛性,無明煩惱即菩提。)
也就是大乗道常說的:法相當下即是法性,離開法相沒有另外法性可得。
依有明空,以有緣生法相明空寂法性。
所以說:無無明即明,明為菩薩因,大明為佛果。
心經云: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以上就是佛說的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例如:在不離貪欲、惡、不善法相無明生滅當下即是不生不滅菩提涅槃。
但要達到如何得法住智與涅槃智呢?
必須觀貪欲、惡、不善法相當下法住法性,本來無我,本來空寂,本來無生滅,自然任心不起這些貪欲、惡、不善等一切有漏法相,這個才能說心善解脫。
換句話說,此行者得心善解脫,自然任心不離而離一切有漏法相了。
不是說此行者心善解脫,還不離這些有漏法。
經云:「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雜阿含經347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1.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
白話淺解:
因為有緣生因,所以有老死果,不離開生因,必有老死果。
2.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因為沒有緣生因,所以就沒有緣生老、死果,
不離開生因滅,而老、死果寂滅(按:不必離開生因滅,當下老死寂滅,生死即涅槃)。
經云:
1. 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白話淺解:
因為有[無明因],所以有無常行果,不離開無明而有無常行。
2.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因為沒有[無明因],所以沒有無常行果,
不離開無明滅,而無常果寂滅。
(按:不必離開無明滅,然而當下無常行寂滅。
無明當下即明,無明實性即佛性,無明煩惱即菩提。)
也就是大乗道常說的:法相當下即是法性,離開法相沒有另外法性可得。
依有明空,以有緣生法相明空寂法性。
所以說:無無明即明,明為菩薩因,大明為佛果。
心經云: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以上就是佛說的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例如:在不離貪欲、惡、不善法相無明生滅當下即是不生不滅菩提涅槃。
但要達到如何得法住智與涅槃智呢?
必須觀貪欲、惡、不善法相當下法住法性,本來無我,本來空寂,本來無生滅,自然任心不起這些貪欲、惡、不善等一切有漏法相,這個才能說心善解脫。
換句話說,此行者得心善解脫,自然任心不離而離一切有漏法相了。
不是說此行者心善解脫,還不離這些有漏法。
經云:「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雜阿含經347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勸你好好把佛經讀懂再來跟人家論法!!
==
這步叫先聲奪人
將來想得到佛法辯論比賽第一名
這步最好用
最好一上場就指著對方大聲說
你不懂
裁判就會被這種癡勢嚇到
立判他第一名
不然唯恐他落敗,惱羞成怒,見不得人,當場撞牆去也
佛教裁判本著無爭與慈悲為懷,判他第一虛名
也好安慰他窮極可憐的欲求不滿
讀懂經論的定義是要敢胡扯
要能將般若波羅密多極癡化
好與能依般若波羅密多生出一個
究竟偏空涅槃
有人喜歡這種癡境自娛自傲自爽
世間人的需要,甚深甚深,不可思議
但是看到這裏
不禁背後一涼
被這種蠻癡所感動
人竟然連本有智慧都可出賣
到底是要滿足什麼
不可思議
==
這步叫先聲奪人
將來想得到佛法辯論比賽第一名
這步最好用
最好一上場就指著對方大聲說
你不懂
裁判就會被這種癡勢嚇到
立判他第一名
不然唯恐他落敗,惱羞成怒,見不得人,當場撞牆去也
佛教裁判本著無爭與慈悲為懷,判他第一虛名
也好安慰他窮極可憐的欲求不滿
讀懂經論的定義是要敢胡扯
要能將般若波羅密多極癡化
好與能依般若波羅密多生出一個
究竟偏空涅槃
有人喜歡這種癡境自娛自傲自爽
世間人的需要,甚深甚深,不可思議
但是看到這裏
不禁背後一涼
被這種蠻癡所感動
人竟然連本有智慧都可出賣
到底是要滿足什麼
不可思議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佛告外道須深: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要解這句話就是先知法住,
也就是這句話就是法住。
給個提議聽一下大師唱歌,
歇即菩提,放輕鬆一下,有緣的話微妙法就出現,
就是您本來就有的東西出現啦。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要解這句話就是先知法住,
也就是這句話就是法住。
給個提議聽一下大師唱歌,
歇即菩提,放輕鬆一下,有緣的話微妙法就出現,
就是您本來就有的東西出現啦。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佛告外道須深: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楞嚴經:歇即菩提
歇者息也。
就是休心息念。放下、放心。
沒有[止]的意思。
譬如
店家說是:休業。不說停(止)業。
無明不須消滅而自然消滅。
比喻:
冷霜寒冰不需消除而自然就消除,
因為大日陽光出來了。
大日陽光比喻:行者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先知法住(法性),後知涅槃。
所以
1.須深經說: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楞嚴經說:「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2.須深經說: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楞嚴經說:「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這個方法是
圓覺經上說:如來隨順覺性
楞嚴經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發菩提心論: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楞嚴經:歇即菩提
歇者息也。
就是休心息念。放下、放心。
沒有[止]的意思。
譬如
店家說是:休業。不說停(止)業。
無明不須消滅而自然消滅。
比喻:
冷霜寒冰不需消除而自然就消除,
因為大日陽光出來了。
大日陽光比喻:行者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先知法住(法性),後知涅槃。
所以
1.須深經說: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楞嚴經說:「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2.須深經說: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楞嚴經說:「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這個方法是
圓覺經上說:如來隨順覺性
楞嚴經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發菩提心論:
「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