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阿賴耶識(或第八識)行相的資料相當少見,之前只檢索到一篇,不是很完備?!
(也許可以參照無明行相和12緣起加以改寫或完善)
阿賴耶識恆與五遍行心所相應
【法相辭典】
p0785 成唯識論三卷一頁云:此識與幾心所相應?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乃至未轉,於一切位,恆與此五心所相應。以是遍行心所攝故
第八識的五遍行心所法如何運作?生如法師
第八識的五遍行心所法,刹那刹那伴隨著第八識運行,須臾不分離,因爲第八識時刻都在一切法上運作著,能了別業種,了別五蘊身,了別器世間,了別意根的心行,衹要第八識變現出來的法,第八識都能了別,那麽五遍行心所法就會伴隨著第八識運行。
作意心所法,第八識對所了別的一切法加以關注,把心趣向於所要了別的法;接下來,就要觸所要了別的法;然後接納正在觸的法;之後了別接納過來的法,心裡就會有法的相貌出現。這與七個識心中生起的法相有很大區別,第八識不會有世俗法的相貌,不會出現具體的色聲香味觸法的相貌,但一定會了別出法的六大種子分佈和運行狀況;之後第八識思心所出現,抉擇如何出生相應的法、改變相應的法,通過調控六大種子輸出六大種子的方式,就讓法出現了生滅變異的現象。第八識對第七識意根的了別,主要了別意根的心所法,了別識種子的分散和集中情況,因而就會知道第七識所關注的是什麽法,想要如何造作,在業種允許的情況下,第八識就會滿足第七識的欲求和想法。
https://www.shishengru.com/tip-tc/543.html。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唯識法相宗,主張狹義定位第八阿賴耶識,恆而不審,無有慧用,不能了別善惡,因此才能受薰。第八識對第七識意根的了別,主要了別意根的心所法,了別識種子的分散和集中情況,因而就會知道第七識所關注的是什麽法,想要如何造作,在業種允許的情況下,第八識就會滿足第七識的欲求和想法。
樓上所引貼內陳述容有待商榷!!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成唯識論卷第三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此識與幾心所相應?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乃至未轉,於一切位恒與此五心所相應,以是遍行心所攝故。觸謂三和分別變異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謂根、境、識更相隨順,故名三和。觸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說為彼。三和合位皆有順生心所功能,說名變異。觸似彼起,故名分別。根變異力引觸起時,勝彼識境,故《集論》等但說分別根之變異,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觸境,是觸自性。既似順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為業。《起盡經》說受、想、行蘊一切皆以觸為緣故。由斯故說識觸受等因二三四和合而生。《瑜伽》但說與受想思為所依者,思於行蘊為主,勝故舉此攝餘。《集論》等說為受依者,以觸生受近而勝故。謂觸所取可意等相,與受所取順益等相,極相隣近,引發勝故。然觸自性是實非假,六六法中心所性故,是食攝故,能為緣故,如受等性非即三和。作意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謂此警覺應起心種引令趣境,故名作意。雖此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說引心。有說令心迴趣異境,或於一境持心令住,故名作意。彼俱非理,應非遍行,不異定故。受謂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起愛為業。能起合離,非二欲故。有作是說,受有二種:一境界受,謂領所緣;二自性受,謂領俱觸。唯自性受是受自相,以境界受共餘相故。彼說非理,受定不緣俱生觸故。若似觸生名領觸者,似因之果應皆受性。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585_003
網上資料僅供參考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此識與幾心所相應?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阿賴耶識無始時來乃至未轉,於一切位恒與此五心所相應,以是遍行心所攝故。觸謂三和分別變異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謂根、境、識更相隨順,故名三和。觸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說為彼。三和合位皆有順生心所功能,說名變異。觸似彼起,故名分別。根變異力引觸起時,勝彼識境,故《集論》等但說分別根之變異,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觸境,是觸自性。既似順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為業。《起盡經》說受、想、行蘊一切皆以觸為緣故。由斯故說識觸受等因二三四和合而生。《瑜伽》但說與受想思為所依者,思於行蘊為主,勝故舉此攝餘。《集論》等說為受依者,以觸生受近而勝故。謂觸所取可意等相,與受所取順益等相,極相隣近,引發勝故。然觸自性是實非假,六六法中心所性故,是食攝故,能為緣故,如受等性非即三和。作意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謂此警覺應起心種引令趣境,故名作意。雖此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說引心。有說令心迴趣異境,或於一境持心令住,故名作意。彼俱非理,應非遍行,不異定故。受謂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起愛為業。能起合離,非二欲故。有作是說,受有二種:一境界受,謂領所緣;二自性受,謂領俱觸。唯自性受是受自相,以境界受共餘相故。彼說非理,受定不緣俱生觸故。若似觸生名領觸者,似因之果應皆受性。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585_003
網上資料僅供參考
-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究竟涅槃不是圓滿佛果位??
是他嗎我佛法都白學了,還是有人胡言亂語?
是他嗎我佛法都白學了,還是有人胡言亂語?
-
- 文章: 255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五遍行受(全接)、想(盡分別)、觸(總感觸)、作意(執著衆生相)、思(盡觀遍行),第八識能藏、執藏、所藏業種子,若講五遍行即一切種子如瀑流
-
- 文章: 316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確實是白學了!!可憐喔,連心經都可隨意毀謗!!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面經文解釋來聽聽!!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大乘佛法,涅槃,就是行者證入一法不染,也就是行者修佛功夫達到滅盡定。
但是,因為滅盡定是屬於功夫證量,每個人所證悟之滅盡定,都有深淺不一。
故滅盡定亦分上中下品。正如證悟涅槃也有分有餘依涅槃,與無餘涅槃,甚或世尊開示的方便涅槃。
上品滅盡定,即是無餘依涅槃,是達到純正一法不染的悟境。,這就是心經講的究竟涅槃(上品滅盡定)。
因此,首楞嚴經云: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一真如心)。
一真如心即是究竟涅槃,是大乘佛法修習涅槃智的唯一途徑。
法華經曰: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首楞嚴經:第八不動地,一真如心。第九善慧地,發真如用。
假如,舉證這麼多大乘佛經,還有看沒有懂,那麼,再舉證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
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看懂了嗎??若是看懂,還敢毀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嗎??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的很清楚,正好印證法華經這段開示:不動地後身菩薩,證悟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但是,因為滅盡定是屬於功夫證量,每個人所證悟之滅盡定,都有深淺不一。
故滅盡定亦分上中下品。正如證悟涅槃也有分有餘依涅槃,與無餘涅槃,甚或世尊開示的方便涅槃。
上品滅盡定,即是無餘依涅槃,是達到純正一法不染的悟境。,這就是心經講的究竟涅槃(上品滅盡定)。
因此,首楞嚴經云: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一真如心)。
一真如心即是究竟涅槃,是大乘佛法修習涅槃智的唯一途徑。
法華經曰: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首楞嚴經:第八不動地,一真如心。第九善慧地,發真如用。
假如,舉證這麼多大乘佛經,還有看沒有懂,那麼,再舉證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
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看懂了嗎??若是看懂,還敢毀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嗎??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的很清楚,正好印證法華經這段開示:不動地後身菩薩,證悟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研讀佛經要能融會貫通,各部大乘經典都可互為對照支援,千萬不要被一盲導眾盲,結果跟著毀經謗佛,出言不遜,造了罪業,還不自知。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4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白學、毀謗的是你阿!
到底在胡扯什麼?你講的這些跟心經的"究竟涅槃"有什麼關係?大乘佛法,涅槃,就是行者證入一法不染,也就是行者修佛功夫達到滅盡定。
但是,因為滅盡定是屬於功夫證量,每個人所證悟之滅盡定,都有深淺不一。
故滅盡定亦分上中下品。正如證悟涅槃也有分有餘依涅槃,與無餘涅槃,甚或世尊開示的方便涅槃。
上品滅盡定,即是無餘依涅槃,是達到純正一法不染的悟境。,這就是心經講的究竟涅槃(上品滅盡定)。
既然是"究竟涅槃",你扯第八地、滅盡定是什麼意思?因此,首楞嚴經云: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一真如心)。
一真如心即是究竟涅槃,是大乘佛法修習涅槃智的唯一途徑。
首楞嚴經:第八不動地,一真如心。第九善慧地,發真如用。
這些是究竟佛果位嗎?
我看你是完全不懂方便品這段在講什麼阿!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
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看懂了嗎??若是看懂,還敢毀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嗎??
你敢把這段白話一下嗎?
法華經哪有"不動地後身菩薩,證悟究竟涅槃"這句??你是在謗法嗎?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的很清楚,正好印證法華經這段開示:不動地後身菩薩,證悟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在呵斥二乘"自己為的究竟涅槃"是為增上慢,跟心經的究竟涅槃有什麼關係?
你看不懂佛經,就拜託去看祖師的註疏,不要自己亂解亂扯
這比那個什麼大開眼界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