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先來後去做主公,是人命八識五蘊之主宰當然很寶貴,問題是阿賴耶識也就是修佛的最大障礙,大乘佛法所謂(心解脫),就是講(證解阿賴耶識),這是大乘了義佛經乃至成唯識論所強調的……
解深密經
阿賴耶識﹐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雜阿含287經
世尊回憶往昔,曰:
…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
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楞伽經
現識(阿賴耶識)及分別事識(七轉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指五蘊熏習運作)。
大慧!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阿賴耶名,煩惱粗重故,最初應捨。
瑜伽師地論
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略彼諸行……
不勝枚舉……
那麼,阿賴耶識的行相又是如何呢!?
南懷瑾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1419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南懷瑾
佛講了一句名言:「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獅子是百獸之王,誰都對它沒辦法,但是獅子本身生病生了蟲,蟲便會把獅子給慢慢吃死。將來佛教也是這樣,這是佛在《涅槃經》上所說的話。因此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將來做事業時不需去防範別人,你真正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你最親信的左右手,而且最嚴重的是,你自己的心破壞了你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欲望,最可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evq2gz.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evq2gz.html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南懷瑾
非心非佛你看了高報 寫: ↑週四 4月 27, 2023 10:46 am 佛講了一句名言:「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獅子是百獸之王,誰都對它沒辦法,但是獅子本身生病生了蟲,蟲便會把獅子給慢慢吃死。將來佛教也是這樣,這是佛在《涅槃經》上所說的話。因此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將來做事業時不需去防範別人,你真正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你最親信的左右手,而且最嚴重的是,你自己的心破壞了你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欲望,最可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evq2gz.html
認同嗎?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9n ... _around=30
世尊此十沙門其相云何。
彼佛答言大王貧畏不活作沙門者。多有眾生不信因果。貪求財寶互相侵奪。遂感天地雨澤不時。五穀不登不充官稅。飢貧所逼鬻賣男女。無所投寄披挂遺棄樹上袈裟。自剃鬚髮作沙門像。無阿闍梨亦無和上。無戒無法相似沙門。長時受行一切惡法。入僧伽藍自稱我是律師禪師法師大德。坐居眾首謂餘僧言。汝等皆是我之弟子。於清信士族姓長者婆羅門家。出入遊從多造過失。是名第一貧畏不活而作沙門。
大王云何名為奴有怖畏而作沙門。謂下賤奴婢作是思惟。云何一生受他驅策。逃竄出家是為第二。
大王云何名為怖畏債負而作沙門。謂有眾生公私債負。息利既多酬還不遂。既被逼迫逃逝出家。是為第三。
大王云何名為求佛法過失而作沙門。謂諸外道心生嫉妬遂共集議。誰有聰明利根辯慧。入佛法中學彼所有世出世法。窺其是非還歸我眾。對於國王大臣長者。樹論議幢出其過失。摧壞破滅彼佛正法。是名第四。
大王云何名為求勝他故而作沙門。謂或有眾生聞有某甲披衣落髮。多有伎能通達三藏。心生熱惱便即出家學經律論。所修善法皆欲勝彼。是名第五。
大王云何名為為名稱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竊自思惟。我若在家無有名稱。我應剃落披衣出家。勤學多聞受持禁戒。於大眾中坐禪入定使物知名。是為第六。
大王云何名為求生天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聞諸天中長壽快樂。我無方便而得上生。遂即剃髮染衣出家。修持善法皆願生天。是為第七。
大王云何名為為利養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先有財寶更求勝處。得好精舍房院華飾。可以棲遲受用自他所有財產。是名第八。
大王云何名為欲求未來帝王位故而作沙門。謂有眾生見於國王。自在尊崇富貴安樂。便生愛樂遂求出家。所修善根惟願當生得居王位。是名第九。
大王云何名為真實心故而作沙門。謂有眾生雖生剎利大臣族姓婆羅門家。或生長者居士商主富貴之家盛年美貌。觀諸財色富貴榮顯。猶若浮雲泡幻電光生滅不住。遂起厭離發菩提心。親友珍財一切皆捨。出家慕道秉持律儀。學法修禪精勤匪懈。凡有所作皆為眾生。唯求無上菩提之果。是名第十真實心故而作沙門。
大王當知如王所夢。見一獼猴少欲知足。獨處樹上不擾人者。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真實沙門。其九獼猴擾亂眾人。同心驅擯一獼猴者。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前九沙門。無沙門法故總名為相似沙門。同行惡行共驅於一真實沙門出於眾外。
世尊此十沙門其相云何。
彼佛答言大王貧畏不活作沙門者。多有眾生不信因果。貪求財寶互相侵奪。遂感天地雨澤不時。五穀不登不充官稅。飢貧所逼鬻賣男女。無所投寄披挂遺棄樹上袈裟。自剃鬚髮作沙門像。無阿闍梨亦無和上。無戒無法相似沙門。長時受行一切惡法。入僧伽藍自稱我是律師禪師法師大德。坐居眾首謂餘僧言。汝等皆是我之弟子。於清信士族姓長者婆羅門家。出入遊從多造過失。是名第一貧畏不活而作沙門。
大王云何名為奴有怖畏而作沙門。謂下賤奴婢作是思惟。云何一生受他驅策。逃竄出家是為第二。
大王云何名為怖畏債負而作沙門。謂有眾生公私債負。息利既多酬還不遂。既被逼迫逃逝出家。是為第三。
大王云何名為求佛法過失而作沙門。謂諸外道心生嫉妬遂共集議。誰有聰明利根辯慧。入佛法中學彼所有世出世法。窺其是非還歸我眾。對於國王大臣長者。樹論議幢出其過失。摧壞破滅彼佛正法。是名第四。
大王云何名為求勝他故而作沙門。謂或有眾生聞有某甲披衣落髮。多有伎能通達三藏。心生熱惱便即出家學經律論。所修善法皆欲勝彼。是名第五。
大王云何名為為名稱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竊自思惟。我若在家無有名稱。我應剃落披衣出家。勤學多聞受持禁戒。於大眾中坐禪入定使物知名。是為第六。
大王云何名為求生天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聞諸天中長壽快樂。我無方便而得上生。遂即剃髮染衣出家。修持善法皆願生天。是為第七。
大王云何名為為利養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先有財寶更求勝處。得好精舍房院華飾。可以棲遲受用自他所有財產。是名第八。
大王云何名為欲求未來帝王位故而作沙門。謂有眾生見於國王。自在尊崇富貴安樂。便生愛樂遂求出家。所修善根惟願當生得居王位。是名第九。
大王云何名為真實心故而作沙門。謂有眾生雖生剎利大臣族姓婆羅門家。或生長者居士商主富貴之家盛年美貌。觀諸財色富貴榮顯。猶若浮雲泡幻電光生滅不住。遂起厭離發菩提心。親友珍財一切皆捨。出家慕道秉持律儀。學法修禪精勤匪懈。凡有所作皆為眾生。唯求無上菩提之果。是名第十真實心故而作沙門。
大王當知如王所夢。見一獼猴少欲知足。獨處樹上不擾人者。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真實沙門。其九獼猴擾亂眾人。同心驅擯一獼猴者。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前九沙門。無沙門法故總名為相似沙門。同行惡行共驅於一真實沙門出於眾外。
Re: 南懷瑾
【行無諍慈,無所起故。】
無諍慈在《金剛經》上也見過,須菩提得無諍三昧。什麼叫無諍?我看到有同學身上掛著禁語牌,不講話,有人找你說話就指一指身上的牌子,別人就不同你講了。但是這牌子只擋住了外面的,自己的心內還在諍。要內在心念無諍了,就沒有善惡是非的觀念,一味的平等行慈,才是無諍之慈,因為本身不起念了。
明代蒼雪禪師悟道之後,在山上住茅蓬,幾十年不下山,自己寫了一首詩掛著,有人來了就指一指,說法就說完了,其中最有名的兩句:「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他說,不是在用功夫或者聽呼吸硬把妄想除掉,你想除妄想的心就是煩惱心,妄想是永遠除不了的,「只緣無事可思量」就是六祖講的「無念為宗」。到了這樣境界所起的慈心,就是無諍之慈,因為無所起之故。
*****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無言呢?蒼雪大師有詩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沒有煩惱,沒有事,善惡是非苦樂都沒有,這才是寂寞無言。不是嘴裡沒有說話,而是心聲都沒有了。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955v3yb.html
////
蒼雪大師有詩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夫唯不爭(無諍)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五俱意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與五識共起之意識也。為四種意識之一。見意識條。
又隨前五識而所起之識,即為第六之意識也。
[佛光大辭典]
唯識家謂與五識(眼、耳、鼻、舌、身)同時生起之意識。為四種意識之一。即指意識中之明了意識。明了意識與五識俱起,助五識生起現行,復能令五識明了取境,故稱五俱意識。〔成唯識論卷七、百法問答鈔卷一〕 p1128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謂當前五識現起時,意識一定隨同俱起。
無諍慈在《金剛經》上也見過,須菩提得無諍三昧。什麼叫無諍?我看到有同學身上掛著禁語牌,不講話,有人找你說話就指一指身上的牌子,別人就不同你講了。但是這牌子只擋住了外面的,自己的心內還在諍。要內在心念無諍了,就沒有善惡是非的觀念,一味的平等行慈,才是無諍之慈,因為本身不起念了。
明代蒼雪禪師悟道之後,在山上住茅蓬,幾十年不下山,自己寫了一首詩掛著,有人來了就指一指,說法就說完了,其中最有名的兩句:「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他說,不是在用功夫或者聽呼吸硬把妄想除掉,你想除妄想的心就是煩惱心,妄想是永遠除不了的,「只緣無事可思量」就是六祖講的「無念為宗」。到了這樣境界所起的慈心,就是無諍之慈,因為無所起之故。
*****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無言呢?蒼雪大師有詩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沒有煩惱,沒有事,善惡是非苦樂都沒有,這才是寂寞無言。不是嘴裡沒有說話,而是心聲都沒有了。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955v3yb.html
////
蒼雪大師有詩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夫唯不爭(無諍)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五俱意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與五識共起之意識也。為四種意識之一。見意識條。
又隨前五識而所起之識,即為第六之意識也。
[佛光大辭典]
唯識家謂與五識(眼、耳、鼻、舌、身)同時生起之意識。為四種意識之一。即指意識中之明了意識。明了意識與五識俱起,助五識生起現行,復能令五識明了取境,故稱五俱意識。〔成唯識論卷七、百法問答鈔卷一〕 p1128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謂當前五識現起時,意識一定隨同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