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心所法才能捨離都不知,還敢和人辯論唯識????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瑜伽師地論【卷63】
彌勒菩薩說 唐 玄奘譯
阿賴耶識名心。何以故。由此識能集聚一切法種子故。於一切時緣執受境。
阿賴耶識名心。何以故。由此識能集聚一切法種子故。於一切時緣執受境。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呵呵呵~~
不是跟你講,若把阿賴耶識當成妄心,就是人命八識合論。
就是在講五蘊熏習運作機制。
若單論阿賴耶識,那麼它就是第七末那識的所緣相。
不是跟你講,若把阿賴耶識當成妄心,就是人命八識合論。
就是在講五蘊熏習運作機制。
若單論阿賴耶識,那麼它就是第七末那識的所緣相。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講阿賴耶識心,就必須涵蓋五蘊熏習運作的八個識!!!
這時才能稱阿賴耶識妄心。
如果,分論人命八識各自行相、各司其職,則阿賴耶識是相分,第七末那是見分。阿賴耶識是屬末那識的心所法。
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為性相。
解深密經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此心,即是指第七末那識,而非阿賴耶識,明矣)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119
-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18, 2021 8:51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恆不住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5:15 pm隨兄法安隨機談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1:59 am
首楞嚴義疏
北宋長水子璿
.....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
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
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
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 ....
個人認為中國第一個注釋楞嚴經的長水子璿大師,就說的非常好。
而環師說的應該是錯解了,因為與唯識理論不合。
感謝討論
一音異解,各有看法
憨山大師說法:這[半分微細]屬第七識,與環師一樣。
理由也是說:此識天,「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卷第九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其實這些現象非常常見,古時的很多高僧大德他們的看法也都不同?
但這個很正常,只因大家都不是佛,像我們這種業力凡夫,對高僧大德的言論,也只能盡力理解就好,
我輩的功力,比起他們來,本就微不足道,無從判斷他們的對錯,但這也並非就代表我們無法可尋。
例如:我輩就可從印光大師開始,作為相關的開端,當然自己是先要有一些基本的佛學基礎才行。
在印光大師文鈔中,有人問過唐代李通玄長者,大家都知道其為華嚴菩薩,所以應為法身大士,
而這個印光大師也不否認,但李長者對西方淨土的很多觀念,印光大師卻直說其實就是錯的,
再來其著作,內容中如以今天大家所知道的佛法來講,也有很多是錯的,但這並非我們厲害,
而是有更多的經論,說明其就是錯的。
再來古時的大德,也有很多人注解過法華經,其中觀點上當然會有不同,但自從智者大師出現後,
原則上一切就以智者大師所說的為主。
再來不論任何的一個古今大德,有說到西方淨土,所有人皆認為那是凡聖同居土,只因往生的人,
有太多人本就是一般凡夫,而凡夫無修無證,依果報當然就只能是凡聖同居土,但善導大師卻說,
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是居實報莊嚴土,而這實在是非我們所能想像。
再來依大乘起信論,大家都知道馬鳴菩薩應是八地菩薩沒錯,這麼高位階的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
卻把第八識的阿賴耶識與第七識的意(識),是完全放在一起而沒有區分,
大家都認為這樣的問題真的很大?那麼是我們很厲害嗎?其實不是,
而是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及其他著作講的更清楚,
再來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其實就是古時印度很多唯識論師著作合起來的綜合論,
而在永明延壽大師的宗鏡錄中也說,其實那些論師,其中有很多人將會是本賢劫的千佛之一。
因此如真依唯識宗的理論中所說,四空天中的識無邊處,並非五無心處,所以本就有意識之存在。
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所以應以綜合來看,可能會較適宜吧?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從大師們註釋上下文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
可以理解憨山大師的看法
憨山認為一迴心羅漢即出界外。二不迴心者即入空處。
羅漢有能力滅六識
蕅益大師認為不迴心羅漢 和 從無想諸外道天及廣果凡夫來者
分開來看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雖說四空天之一
但這裡正在討論依識處,
沒人討論依空處。
但這裡正在討論依識處,
沒人討論依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