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趕廟公

一個留言板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乞丐趕廟公

文章 大開眼界 »

藍石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寫: 兩千年前的人,早就記錄了自發功和四禪的密切關係了。
鬼扯蛋
有些人根本不會有明顯的氣動。故將氣動說成 和四禪有密切關係, 完全是胡扯

氣動只是打坐時出現的短暫現象, 與證果毫無關係
只要是修正宗佛門禪法,進入初禪後,氣動現象就不再現

為何進入初禪後,氣動就不再現?
因為未到地定時 會經歷「身體消失」。(只是一種覺受, 並非真的身體消失)
身體消失了, 當然不會有氣動 氣感
她卻說四禪都會有氣感,顯然她修的並不是正宗佛門禪法,而是練「氣」的外道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乞丐趕廟公

文章 大開眼界 »

藍石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寫: 別說我自己,曾經兩次練到無餘涅槃,我們的指導師兄姐,好幾個人就已經練到有餘涅槃,他竟然還停留在【涅槃是可能的】這樣的層次。
這群人連「涅槃」是什麼都不懂,才會這個也「涅槃」,那個也「涅槃」
簡直是大笑話

《相應部 第35卷101經》《雜阿含經269》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眼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鼻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舌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身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意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106a05

利益安樂」指「涅槃」
上面經文清楚說,證「涅槃」的人 皆已摒棄六根,六塵,六識

獨留「」第七識 認得「涅槃」

南傳《那先比丘經》
大王!涅槃是存在。涅槃所識。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64n ... _around=30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乞丐趕廟公

文章 大開眼界 »

藍石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寫: 定不是置心一處,定是四聖諦觀五蘊,達到心解脫之後,開始進入三禪,才開始有非一心境的定,嚴格來說,初禪二禪一心境都不能稱為定,四禪開始穩定的心解脫慧解脫,才有資格稱為定。
四禪色界,還在三界內。未出三界,故何來(心解脫慧解脫)?
不懂裝懂, 亂扯一通

若想滅苦到達解脫,就必須修「無所依止禪」。超越四禪
這就是為何當時諸苾芻告訴須深我們不依四禪八定

《別譯雜阿含經 151》
比丘如是不依於彼地水火風;亦復不依四無色定 而生禪法...亦不依止覺知,獲得無所依止禪

《雜阿含經 1266》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如是純大苦聚滅

南傳《相應部 卷35 (87經)》
無依止者則無動轉。無動轉則...此始為苦惱之滅盡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 ... _around=30

無所依止禪,不能依地水火風,當然包括氣 氣感....
開口閉口不離氣 氣感的人, 都是未出三界。更別說涅槃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 (卷第一百一十)
如契經說。有諸外道共集議言。佛未出時我等多獲名譽利養由佛出世名利頓絕。如日既出爝火潛輝。設何方便名利如本。然憍答摩有二事勝。謂善經論。形貌端嚴。雖形貌難移而經論易竊。我等眾內有蘇尸摩。念慧堅強堪竊彼法。若得彼法名利如本。既共議已告蘇尸摩。彼由二緣遂受眾請。一愛親友二善根熟。便出王舍城詣竹林精舍。謂苾芻曰。我欲出家。時諸苾芻將往白佛。佛知根性。遣諸苾芻。度令出家與受具戒彼後未久誦三藏文。亦少解義。竊作是念。欲利親友今正是時。遂從竹林出欲還王舍城。然佛有遍照護法天眼。恒觀世間誰能竊者。時有五百應真苾芻。蘇尸摩前自讚己德。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蘇尸摩曰。仁等所證依何定耶。為初靜慮為乃至無所有處耶。諸苾芻言。我等所證皆不依彼。蘇尸摩言。若不依彼如何得證。諸苾芻曰。我等皆是慧解脫者。


我等所證皆不依彼
諸苾芻告訴蘇尸摩(須深),祂們不依四禪八定 而證慧解脫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乞丐趕廟公

文章 大開眼界 »

藍石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寫: 我以前大約知道南傳練得不太對,所以我以前的文章,我會說南傳是最近原始佛法的,但是現在,看越多南傳大師的文章,這句話越講越心虛。
南傳佛教真的是最接近原始佛法的嗎?
不是啊。
南傳練的,其實跟北傳練的,半斤八兩,沒有差很多,都練【置心一處】,都練【覺知心】,而這兩者,都是外道在練的。
「止觀」就是教「置心一處」
連這都不懂,
甚至還說謊 欺騙大家「佛陀沒有教止觀

自己沒長眼睛。南傳經典到處都找得到 佛陀教止觀的證據, 她竟然還敢明目張膽 說謊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4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乞丐趕廟公

文章 大開眼界 »

南傳小部《小義釋》
「喜獨坐,樂獨坐,勤勵於內心之(奢摩他),不輕視禪,具備(毘鉢舍那)
常赴空閉處,為靜慮者而樂禪,專注於一境,重最上義。」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47n ... _around=30

南傳小部《譬喻經》:「修心於一境不動得禪定」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30n ... _around=30

南傳小部《大義釋》:「「專一」者,是一境心、不散心、不亂意。此是「專一」。」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46n ... _around=30


上面都是講「置心一處」的經文,
她說佛陀沒教「止觀」,這完全是謊言

「止觀」就是在練:專一
心只能專注於一境,並且保持不動

﹋﹋﹋﹋﹋﹋﹋﹋﹋﹋﹋﹋﹋﹋﹋﹋﹋﹋﹋﹋﹋﹋﹋﹋﹋﹋﹋
《相應部經典》
...此七支俱之心一境性為資糧。諸比丘!此名之為聖正定之所依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7n ... _around=30

佛經清楚說「心一境性」是聖正定
她卻告訴大家【置心一境, 一動也不動】是邪定
可見,邪定者是她自己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