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解老道家公案(二)
(老子道德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之結晶,亦是破解宇宙人類性命之真理實相,確實是曠世奇書~~
道德經第三十七首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經文導讀】
以上道德經經文其實就是講(煉氣化神)即是佛家言:真如起用(般若波羅蜜多),是承接上首經文(朴雖小)內容而作開釋的…
老子在此所談的正是從第三十二首經(#樸雖小侯王若能守之)文所開示的(修命)功夫,昇華到更高層次的(修性)功夫來作開釋。
上章修道法程,道家稱之為“練精化氣”,而這章所開示的法程道家稱之為“練氣化神”。
在前首經文裡老子告誡修道之人在“練精化氣”的法程中,對於聚集的真氣,不可生起貪得之慾望;而於本章“練氣化神”的法程中祂老人家又將有何指示呢?讓我們來虔心領受老子大破天機的開示吧!
【經文破譯】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真道永恒的存在著,雖然祂所存在的是不思議超物理時空無為之國度,但事實上祂卻是整個宇宙萬物的創生緣起,所以真道雖然無為卻是無所不為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只有善於修道的人,能体體合大道,依止大道,主宰自我性命的真心(侯王)去守住真道無為的境界,那麼聚積在身上的(異熟種子)有形有質的“後天真氣”自然會化歸銷融於真道的無為無形一合相的國度(一切種子)!!
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
當修道者的“精神元氣”溶化回歸真道的無為國度,這時修道者會有特異能力的暴發展現,即佛家所謂神通化境的湧現,這時如果修士不能自我把持如如不動的無為心性(一切止息、真如一法不染),就很容易著迷於對特異功能的貪娈追求而自毀道量…這時修士應該繼續堅守無為的道境,讓真朴之道(緣真如智境)來鎮服這些蠢蠢欲動的,想去炫耀運用神通的慾望!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
只要修士能繼續無為無知的靜守於真朴(真如)之道境,那麼即將升起的私慾也將平息,一起消融於無何有之鄉。
老子曰:『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交傷,故德交歸焉!』
無欲以靜,天地將自定。
修士能除情棄慾保持虛極靜篤,那麼生命的構成元素,
老子言:無名與有名。
佛家言:真如與法性。
道家言:元神與真炁。
也就能相安相忘於無為真道之天下,而獲得性命之常存了!
【莊子解老】
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
作者注:
莊子又另外虛擬了,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等三名仙人,祂們也以機鋒妙語來試探對方!
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
作者注:
莊子這裡講的就是老子所言:『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相與”“相為”就是“相處交誼”的意思,未修道之凡人是以情識肉身語言來互相交往,這是有為有形的應酬交際,修道有成之聖人以靈性心識慧用相互溝通,是屬於〈意成身〉與〈意成身〉的交往,是無為無相的,屬於形而上的靈性層次的溝通!
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作者注:
莊子書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道德經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無為而成。』
道家聖者經練氣化神的功夫修練而證入意生身境界,可以得大神通、大自在,能自由運轉真道的精純能量,散則歸常、聚則成形。即是老子所謂:『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的奧義…
又老子曰:『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就是指修道之最終目的乃是入於死生兩忘的境界!所以莊子說:『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作者注:
於是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心有默契相視而笑,遂相與為神仙道侶。
.
佛道同源
-
- 文章: 10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著名物理學家:韋伯望遠鏡新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泡泡裡|超乎想像:我們的太陽系其實是在一個巨大的宇宙泡泡中!|揭秘宇宙:曲速泡泡和超光速旅...
如海一漚(ㄖㄨˊ ㄏㄞˇ ㄧ 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義:好像是海水中的一個泡沫。比喻微小空幻。《楞嚴經》卷六:「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觀看次數:62,297次 2024年4月22日
著名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最近表示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可怕的泡泡,我們生活在這個泡泡中。我們的整個太陽系,不只是地球附近哦,連遙遠的奧爾特雲——距離太陽有整整一光年那麼遠的地方,都被一個巨大的泡泡包裹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義:好像是海水中的一個泡沫。比喻微小空幻。《楞嚴經》卷六:「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觀看次數:62,297次 2024年4月22日
著名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最近表示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可怕的泡泡,我們生活在這個泡泡中。我們的整個太陽系,不只是地球附近哦,連遙遠的奧爾特雲——距離太陽有整整一光年那麼遠的地方,都被一個巨大的泡泡包裹著。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6308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同源
如果對當今微觀物理科學稍有涉略,當能充分理解老子道學的無比殊勝難得!!
道德經經文: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眾妙之門。』
是老子道學之宇宙創生論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祂是由【道的國度】化生出【物理宇宙】的一個玄妙不可思議的分界點!當代物理科學家透過對【量子力學】的研究!已漸漸能掌握老子所謂“眾妙之門”的微觀世界:
關於眾妙之門現代物理科學家所積極研究的【量子力學】已漸有觸及,著名物理博士普朗克將【重力常數】、【光速】、【普朗克常數】結合在一起,而得到長度、時間、物質的最小單位,這便是【物理空間】與【超物理空間】的臨界點:
自然長度 1.6 X 10的 - 33次方公分
自然時間 5.3 X 10的 - 44次方秒
自然質量 2.2 X 10的 - 5次方公克
愛因斯坦相對論所導出的數學式子【E= MC平方】 也指出光速的極限為秒速三十萬公里;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所發現的【眾妙之門】,已可用現代物理新知給予明確的定義。依據現代最頂尖的量子微觀物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從“時間”“空間”“質量”“速度”都可計算出“萬物”突破“形而上世界”進入“形而下世界”(老子曰:『樸散則為器。』)的物理單位,老子所創見的眾妙之門,正在現代最頂尖的量子微觀物理學研究領域中引領風騷!
.
道德經經文: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眾妙之門。』
是老子道學之宇宙創生論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祂是由【道的國度】化生出【物理宇宙】的一個玄妙不可思議的分界點!當代物理科學家透過對【量子力學】的研究!已漸漸能掌握老子所謂“眾妙之門”的微觀世界:
關於眾妙之門現代物理科學家所積極研究的【量子力學】已漸有觸及,著名物理博士普朗克將【重力常數】、【光速】、【普朗克常數】結合在一起,而得到長度、時間、物質的最小單位,這便是【物理空間】與【超物理空間】的臨界點:
自然長度 1.6 X 10的 - 33次方公分
自然時間 5.3 X 10的 - 44次方秒
自然質量 2.2 X 10的 - 5次方公克
愛因斯坦相對論所導出的數學式子【E= MC平方】 也指出光速的極限為秒速三十萬公里;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所發現的【眾妙之門】,已可用現代物理新知給予明確的定義。依據現代最頂尖的量子微觀物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從“時間”“空間”“質量”“速度”都可計算出“萬物”突破“形而上世界”進入“形而下世界”(老子曰:『樸散則為器。』)的物理單位,老子所創見的眾妙之門,正在現代最頂尖的量子微觀物理學研究領域中引領風騷!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10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道同源
顯見是心
Quantum
2340位訂閱者
觀看次數:118,369次 2024年4月16日
【《楞嚴經》改編微電影《真心·棒》,演員全由真實法師首次出演】
《楞嚴經》是佛教裏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所謂“開悟的楞嚴”,也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歷代高僧大德都不吝言辭讚歎《楞嚴經》。
微電影改編自《楞嚴經》 中“十番顯見之顯見是心”。《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而「十番顯見」正是《楞嚴經》中佛陀通過十次比喻來開示我們能看到東西那個見的本質。
Quantum
2340位訂閱者
觀看次數:118,369次 2024年4月16日
【《楞嚴經》改編微電影《真心·棒》,演員全由真實法師首次出演】
《楞嚴經》是佛教裏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所謂“開悟的楞嚴”,也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歷代高僧大德都不吝言辭讚歎《楞嚴經》。
微電影改編自《楞嚴經》 中“十番顯見之顯見是心”。《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而「十番顯見」正是《楞嚴經》中佛陀通過十次比喻來開示我們能看到東西那個見的本質。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道同源
性命圭旨(維基 ->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 -> 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7 如門人問:脫胎後還有造化麼?
8 清庵曰:有造化在。聖人云,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脫胎之後,正要腳踏實地,直待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
9 又云:更有煉虛一著,當於言外求之。其見趣可謂度越諸仙矣。
10 但不肯說個實際出來,云何煉虛,作何歸著,竟自朦朦朧朧虛應過去。亦不知是不會祖師意而不能說耶,抑亦不知是怕洩漏天機而不敢說也。
11 故水丘子嘆曰:打破虛空消億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閱盡丹書萬萬篇,末後一句無人說。
12 蓋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手、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缽止,而不傳諸佛,秘藏於茲塞矣。自此而下鮮有知者。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
13 直到吾師尹公,以其夙植靈根,更得教外別傳之旨。忽一日禪關參透,豁然貫通,而千佛秘藏又複開於今日矣。
14 故悟道偈云:把個疑團打破時,千佛心華今在茲。下大竿頭取進步,虛空真宰天人師。
15 我今又承師旨而得此法,如獲無價寶珠。即劍南和尚云:自從說得此明珠,釋梵輪王俱不要。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至於虛空本體。本體虛空方成無上正等在覺而入涅盤。
16 故邵康節曰:聖人與太虛同體,與天地同用。今人求其義而不得,乃噫之曰:體太虛之體以為體,用天地之用以為用。此言大似隔窗窺日,不過見其光影而已。若言體太虛之體以為體,便是有個太虛在而著於體矣,何以能太虛?若言用天地之用以為用,便是有個天地在而著於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虛其知有體乎?其不知有體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虛不知有體而天地之用在於太虛之體,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虛之體在於天地之用。體其所體者體其所用也,用其所用青用其所體也。乃至於粉碎虛空方為了當,何以故?
17 益本體,本虛空也。若著虛空相,便非本體虛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虛空。故不知有虛空,然後方可以言太虛天地之本體,不知有粉碎,然後方可以言太虛天地之虛空。究竟到此已會窺破虛空之本體,但未得安本體於虛空中。
18 即華嚴經云;法性如虛空,諸佛於中住。到這裡自知道虛空是本體,本體是虛空。必須再加功而上,上勝進進不已,直到水盡山窮,轉身百尺竿頭。至必至於不生不滅之根源。終必終於不生不滅之覺岸。於中方是極則處。此處無他,不過是返我於虛,複我於無而已。返複者,回機也。
19 故曰:一念回機,便同本得。究竟人之本初原自虛無中來,虛化之為神,神化之為氣,氣化之為形,順則生人也。今則形複返之為氣,氣複返之為神,神複返之為虛,逆則成仙也。
20 古德云:何物高於天,生天者是。何物大於虛實,運虛空者是。蓋大道乃虛空之父母,虛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廣大,故能生萬物;虛空無際,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虛空。而曰:生天地、生萬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萬物之性,以主張萬物而方便之。毋謂空中不空,能深入萬物之性,以主張萬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地,以主張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謂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張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虛空,以主張虛空而方便之也。
21 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今之煉神還虛者,尤落在第二義,未到老氏無上至真之道也。煉虛合道者,此聖諦第一義,即是釋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大手印?OR
大圓滿?
7 如門人問:脫胎後還有造化麼?
8 清庵曰:有造化在。聖人云,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脫胎之後,正要腳踏實地,直待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
9 又云:更有煉虛一著,當於言外求之。其見趣可謂度越諸仙矣。
10 但不肯說個實際出來,云何煉虛,作何歸著,竟自朦朦朧朧虛應過去。亦不知是不會祖師意而不能說耶,抑亦不知是怕洩漏天機而不敢說也。
11 故水丘子嘆曰:打破虛空消億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閱盡丹書萬萬篇,末後一句無人說。
12 蓋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手、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缽止,而不傳諸佛,秘藏於茲塞矣。自此而下鮮有知者。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
13 直到吾師尹公,以其夙植靈根,更得教外別傳之旨。忽一日禪關參透,豁然貫通,而千佛秘藏又複開於今日矣。
14 故悟道偈云:把個疑團打破時,千佛心華今在茲。下大竿頭取進步,虛空真宰天人師。
15 我今又承師旨而得此法,如獲無價寶珠。即劍南和尚云:自從說得此明珠,釋梵輪王俱不要。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至於虛空本體。本體虛空方成無上正等在覺而入涅盤。
16 故邵康節曰:聖人與太虛同體,與天地同用。今人求其義而不得,乃噫之曰:體太虛之體以為體,用天地之用以為用。此言大似隔窗窺日,不過見其光影而已。若言體太虛之體以為體,便是有個太虛在而著於體矣,何以能太虛?若言用天地之用以為用,便是有個天地在而著於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虛其知有體乎?其不知有體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虛不知有體而天地之用在於太虛之體,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虛之體在於天地之用。體其所體者體其所用也,用其所用青用其所體也。乃至於粉碎虛空方為了當,何以故?
17 益本體,本虛空也。若著虛空相,便非本體虛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虛空。故不知有虛空,然後方可以言太虛天地之本體,不知有粉碎,然後方可以言太虛天地之虛空。究竟到此已會窺破虛空之本體,但未得安本體於虛空中。
18 即華嚴經云;法性如虛空,諸佛於中住。到這裡自知道虛空是本體,本體是虛空。必須再加功而上,上勝進進不已,直到水盡山窮,轉身百尺竿頭。至必至於不生不滅之根源。終必終於不生不滅之覺岸。於中方是極則處。此處無他,不過是返我於虛,複我於無而已。返複者,回機也。
19 故曰:一念回機,便同本得。究竟人之本初原自虛無中來,虛化之為神,神化之為氣,氣化之為形,順則生人也。今則形複返之為氣,氣複返之為神,神複返之為虛,逆則成仙也。
20 古德云:何物高於天,生天者是。何物大於虛實,運虛空者是。蓋大道乃虛空之父母,虛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廣大,故能生萬物;虛空無際,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虛空。而曰:生天地、生萬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萬物之性,以主張萬物而方便之。毋謂空中不空,能深入萬物之性,以主張萬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地,以主張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謂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張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虛空,以主張虛空而方便之也。
21 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今之煉神還虛者,尤落在第二義,未到老氏無上至真之道也。煉虛合道者,此聖諦第一義,即是釋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大手印?OR
大圓滿?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6308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同源
佛家言大悲心,就是老子講的(上仁,為之而無以為),是從有為法轉入無為法的關卡!!
下根者修道,從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此階段,佛家講持戒、忍辱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此階段,佛家講精進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此階段即是禪定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此階段即是般若波羅密
再上修即是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此即一合相佛性法身如來藏。
故道德經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佛家言:背塵合覺,乃至究竟涅槃,乃至無上正等正覺~~
.
下根者修道,從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此階段,佛家講持戒、忍辱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此階段,佛家講精進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此階段即是禪定波羅蜜
再上修即是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此階段即是般若波羅密
再上修即是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此即一合相佛性法身如來藏。
故道德經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佛家言:背塵合覺,乃至究竟涅槃,乃至無上正等正覺~~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