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分享

一點念想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何期自性?本自俱足

文章 Sherlock »

爾時波斯匿王言:「第一義諦中有世諦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云何?」

佛告大王:「汝於過去七佛已問一義二義。汝今無聽,我今無說。無聽無說,即為一義二義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七佛偈如是:

「無相第一義, 無自無他作,
 因緣本自有, 無自無他作。
 法性本無性, 第一義空如,
 諸有本有法, 三假集假有。

 無無諦實無, 寂滅第一空,
 諸法因緣有, 有無義如是。
 有無本自二, 譬若牛二角,
 照解見無二, 二諦常不即。

 解心見不二, 求二不可得,
 非謂二諦一, 非二何可得。
 於解常自一, 於諦常自二,
 通達此無二, 真入第一義。

 世諦幻化起, 譬如虛空華,
 如影三手無, 因緣故誑有。
 幻化見幻化, 眾生名幻諦,
 幻師見幻法, 諦實則皆無,

 名為諸佛觀, 菩薩觀亦然。

「大王!菩薩摩訶薩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化眾生。佛及眾生一而無二。何以故?以眾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得置眾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何以故?般若無相,二諦虛空,般若空,從無明乃至薩婆若,無自相、無他相故,五眼成就時見無所見,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乃至一切法亦不受。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於第一義而不二故,諸佛如來乃至一切法如故。」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文章 Sherlock »

(楞伽王)歡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問如來二義,如是二義,我已曾問過去如來、應、正等覺,彼佛世尊已為我說。我今亦欲問於是義,唯願如來為我宣說。世尊!變化如來說此二義,非根本佛。根本佛說三昧樂境,不說虛妄分別所行。善哉!世尊!於法自在,唯願哀愍說此二義,一切佛子心皆樂聞。」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汝應問,我當為汝說。」時夜叉王,更著種種寶冠瓔珞,諸莊嚴具以嚴其身,而作是言:「如來常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云何得捨此二種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應捨,云何有二?有二即墮分別相中。有體無體、是實非實,如是一切皆是分別,不能了知阿賴耶識無差別相。如毛輪住非淨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捨?」

爾時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豈不見瓶等無常敗壞之法,凡夫於中妄生分別。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此是凡夫之所分別,非證智見;凡夫墮在種種相中,非諸證者。楞伽王!如燒宮殿園林見種種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長短大小各各差別。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楞伽王!如一種子生牙莖枝葉及以花果無量差別,外法如是內法亦然。謂無明為緣生蘊、界、處一切諸法,於三界中受諸趣生,有苦樂好醜語默行止各各差別,又如諸識相雖是一,隨於境界有上中下染淨善惡種種差別。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別,諸修行者修觀行時,自智所行亦復見有差別之相,況法與非法而無種種差別分別。楞伽王!法與非法差別相者,當知悉是相分別故。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說有實等為諸法因,如是等法應捨應離,不應於中分別取相。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諸觀行人以毘鉢舍那如實觀察,名捨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永離分別,如實見者,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捨非法。復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但隨世俗說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捨離,是名捨法及捨非法。楞伽王!汝先所問我已說竟。

「楞伽王!汝言:『我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問是義,彼諸如來已為我說。』楞伽王!汝言過去但是分別,未來亦然,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諸佛法皆離分別,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唯智能證,為令眾生得安樂故而演說法,以無相智說名如來。是故如來以智為體,智為身故不可分別,不可以所分別,不可以我人眾生相分別。何故不能分別?以意識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離能分別,亦離所分別。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畫眾生無有覺知,世間眾生悉亦如是無業無報,諸法亦然無聞無說。楞伽王!世間眾生猶如變化,凡夫外道不能了達。楞伽王!能如是見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分別見,由分別故取著於二。

「楞伽王!譬如有人於水鏡中自見其像,於燈月中自見其影,於山谷中自聞其響,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捨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從此能生自證聖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文章 Sherlock »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節操高邈。度量不羣。自印心於藥山。與道吾。雲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二同志曰。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予率性疎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擕。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者。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一日。泊船岸邊閑坐。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師竪橈子曰。會麼。官人曰。不會。師曰。棹撥清波。金鱗罕遇。師有偈曰。三十年來坐釣臺。鉤頭往往得黃能。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三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別人祇看採芙蓉。香氣長粘遶指風。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虗空。問我生涯祇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不由地。不由天。除却簑衣無可傳。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道吾。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却往華亭船子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纔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箇甚麼。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纔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箇半箇接續。無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闍黎。山乃回首。師竪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話說道吾禪師同德誠禪師分手後,四處遊方,心中一直惦記著德誠禪師的臨別所託。在行腳的過程中,他一直在留心給德誠禪師物色合適的嗣法者。可是,尋找法嗣並不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達磨祖師在遇到慧可之前,曾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這次道吾禪師為德誠禪師尋找法嗣,前後竟用了三十年!
  終于有一年,道吾禪師行腳來到京口(今江蘇鎮江),正好遇上夾山善會禪師上堂示眾。有僧問:“如何是法身?”

  夾山禪師道:“法身無相。”

  那僧又問:“如何是法眼?”

  夾山禪師道:“法眼無瑕。”

  當時道吾禪師亦隨眾聽講。當他聽了夾山禪師的這些答話時,不覺失笑。

  夾山禪師于是下座,恭敬地請問道吾禪師:“某甲適來祇對(回答)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禪師道:“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師在。”

  夾山禪師道:“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道吾禪師道:“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

  夾山禪師問:“此人如何?”

  道吾禪師道:“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

  夾山禪師于是休講散眾,改裝易形,前往華亭禮謁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夾山禪師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問:“不似,似個甚麼?”

  夾山禪師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問:“甚處學得來?”

  夾山禪師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

  接著,船子和尚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夾山禪師剛要開口回答,卻被船子和尚一橈打落水中。

  夾山禪師慌忙抓住船舷,正準備爬上船,船子和尚追問道:“道!道!(快回答!快回答!)”

  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頁把打他往水裡打。

  這一下,夾山禪師終于豁然大悟,于是點頭三下。

  船子和尚道:“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夾山禪師接著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禪師道:“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夾山禪師聽了便掩耳。

  船子和尚于是贊嘆道:“如是!如是!”並囑咐他說:“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蹟,沒蹤蹟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夾山禪師聽了,于是辭行,上路時卻忍不住頻頻回顧。船子和尚看在眼裡,知道他心中尚有一絲疑問,不敢完全承當,于是便大聲喊道:“阇黎”!夾山禪師一聽,便回首。只見船子和尚豎起槳來,說道:“汝將謂別有(你認為還有別的什麼妙法,不肯死心承當)!”說完便將船覆過來,沒水而逝,以絕其疑慮。

  船子和尚入寂後,夾山禪師恭稟遺命,遁世忘機,隨宜施化。住山不久,即學者交湊,所隱之處,旋即變成了一大叢林。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分享

文章 新老怪 »

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頁把打他往水裡打。
  這一下,夾山禪師終于豁然大悟,于是點頭三下。
  船子和尚道:“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夾山禪師接著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禪師道:“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夾山禪師聽了便掩耳。
:mrgreen:點頭三下。
麻三斤
過三關
垂鉤三寸
前後三三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楞伽云: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

文章 Sherlock »

彌勒菩薩:
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
依識染,依智淨;
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通曰。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真性本空。何得幻生。良由第八識。內緣真如。外生有為法。故如幻耳。深密經云。阿賴耶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此自心取自心。正自分別執為我也。一執為我。於非幻中生起幻法。湛由是分。結由是始。此六根所以逐塵而輪轉也。不執為我。則非幻尚無。幻從何立。湛入合湛。同源無二。此六根所以清淨。而併亡其一也。六根屬幻。一屬非幻。一六俱亡。故曰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此轉識成智。在取不取之間耳。楞伽云。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但無分別。即是不生滅真性。故不為識陰所覆。僧問黃檗。文殊執劍於瞿曇前者。如何。檗云。五百菩薩。得宿命智。見過去生業障。五百者。即你五陰生是。以見此宿命障故。求佛求菩薩涅槃。所以文殊將智解劍。害此有見佛心故。故言你善害。僧云。何者是劍。檗云解心是劍。僧云。解心既是劍。斷此有見佛心。秪如能斷見心。何能除得。檗云。還將你無分別智。斷此有見分別心。僧云。如作有見。有求佛心。將無分別智劍斷。爭奈有智劍在何。檗云。若無分別智。害有見無見。無分別智亦不可得。僧云。不可以智更斷智。不可以劍更斷劍。檗云。劍自害劍。劍劍相害。即劍亦不可得。智自害智。智智相害。即智亦不可得。母子俱喪。亦復如是。此等妙論。不但於取處不許出頭。即不取處亦無蹤跡。微乎其微矣。須如是透徹。乃可語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

問。心識二名。有何勝劣。

答。心是如來藏心真如之性。識是心之所生。無有一法。不從真心性起。故首楞嚴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心是本。即勝。識是依。即劣。如圓覺疏云。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

問。設使識無其體。云何得是心乎。

答。以識本是心所成故。故識無體。則是一心。何異境從識生。攝境歸識。若通而論之。則本是一心。心變為識。識變諸境。由是攝境歸識。攝識歸心也。

問。前已廣明識相。如何是智。

答。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如大寶積經云。佛言。所言識者。謂能了別眼所知色。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是名為識。所言智者。於內寂靜。不行於外。唯依於智。不於一法而生分別。及種種分別。是名為智。又舍利弗。從境界生。是名為識。從作意生。是名為識。從分別生。是名為識。無取無執。無有所緣。無所了別。無有分別。是名為智。又舍利弗。所言識者。住有為法。何以故。無為法中。識不能行。若能了達無為之法。是名為智。又月燈三昧經偈云。不寂者是想。寂滅者是智。若知想自性。便離於諸想。若有想可遣。是則還有想。彼行想戲論。是人不離想。若人作是心。是想誰所起。是想誰能證。誰能滅是想。起想之法者。諸佛莫能得。即於此處有。無我離取著。若其心不生。何由得起想。若心得解脫。彼則無由起。若證於解脫。心則不思議。心不思議故。成就不思議。我本作是念。安住心地已。棄捨一切心。願成不思議。白淨法果報。覩見於無為。一念能了知。一切眾生念。眾生即是心。心即是如來。諸佛不思議。顯了於此心。

一切皆苦
一切皆空
無常無生
無相無我
念念相應
心心無間
當下契入
不落第二念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文章 Sherlock »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鉢,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暉。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通曰。從真妙圓。重發真妙。此所謂真方便也。以真方便發此十種信心。信即是真。真即是信。不容別念雜於其間。其心精矣。心之精明。自發光耀。或定或慧。或戒或願。十用涉入。即定而慧戒等具足。即戒而定慧等具足。總之發明本來。向佛安住。故曰圓成一心。十用未圓。心量未滿。必十用圓成。乃可名發心住也。天台以瓔珞十心對十乘觀法。約圓初住。具明十德。意亦相符。昔六祖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於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悟本性。謂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故圓成一心。若六祖所悟。乃可語發心住。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通曰。見地分明。乃可踐履。見處不明。縱能踐履。非是陶鎔自性。祗事外馳。如築室他人地上。於己何與。此心中發明。無師智。自然智。從法界性中顯現。如淨琉璃。內現精金。見之極真。悟之極徹。見處與佛無二。行處尚未湊泊。從此保任。從此踐履。以前十種妙心。一一躬行實踐。身心如一。步步踏著。如地相似。彼築室者。必先治地。此特發足之初耳。故名治地住。雲居膺禪師上堂。古人道。欲保任此事。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方有些子氣息。汝若大事未辦。且須踐履玄途。僧問如何是向上人行履處。居曰。天下太平。又僧問廣法院源禪師。從上諸聖。向甚麼處行履。源曰。十字街頭。曰與麼則敗缺也。源曰。知你不到這田地。曰到後如何。源曰。家常茶飯。故以諸尊宿所稱踐履明治地住。其為踐履者妙矣。

善男子!一切凡夫為三相故,有縛有障,遠離三身,不至三身。何者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成就相。如是諸相,不能解故,不能滅故,不能淨故,是故不得至於三身。如是三相,能解、能滅、能淨故,是故諸佛具足三身。善男子!諸凡夫人未能除遣此三心故,遠離三身,不能得至。何者為三?一者、起事心,二者、依根本心,三者、根本心。依諸伏道,起事心盡;依法斷道,依根本心盡;依最勝道,根本心盡。起事心滅故,得現化身;依根本心滅故,得顯應身;根本心滅故,得至法身。是故一切如來具足三身。

大般若經云。一切如來。同在一處。自性清淨無漏界攝。又云。三世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用本性空為佛眼。離本性空。無別方便。釋曰。本性空者。即是自性清淨心。本性即自性。空。即清淨義。此心則凡聖本有。今古常然。眾生不知。諸佛因茲指授。含靈現具。祖師為此相傳。故云離此別無方便。

真方便也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Sherlock
文章: 67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

文章 Sherlock »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於彼眾會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隨種種趣、種種性欲、種種方便道宣說一切智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乾闥婆,乃至說生摩睺羅伽法。若有眾生應佛度者,即現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緣覺身、或菩薩身、或梵天身、或那羅延毘沙門身,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世尊!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如是一切智智,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世尊!譬如大地,一切眾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脩羅依。世尊、譬如火界,燒一切薪無厭足。如是一切智智,燒一切無智薪無厭足。世尊!譬如風界,除一切塵。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諸煩惱塵。世尊!喻如水界,一切眾生依之歡樂。如是一切智智,為諸天世人利樂。世尊,如是智慧,以何為因?云何為根?云何究竟?」

如是說已,毘盧遮那佛告持金剛祕密主言:「善哉善哉執金剛!善哉金剛手!汝問吾如是義。汝當諦聽,極善作意,吾今說之。」

金剛手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祕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祕密主!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何以故?虛空相是菩提,無知解者亦無開曉。何以故?菩提無相故。祕密主!諸法無相,謂虛空相。」

爾時金剛手復白佛言:「世尊!誰尋求一切智?誰為菩提成正覺者?誰發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祕密主!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心不在內、不在外及兩中間,心不可得。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紫非水精色、非長非短、非圓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祕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無色界同性,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趣同性。祕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見非顯現。何以故?虛空相心離諸分別,無分別。所以者何?性同虛空即同於心,性同於心即同菩提。如是祕密主!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此等悲為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是故祕密主!我說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祕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識知菩提,當如是識知自心。祕密主!云何自知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若所執,若清淨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發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音陀羅尼,知眾生心行,諸佛護持。雖處生死而無染著,為法界眾生不辭勞倦,成就住無為戒,離於邪見通達正見。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法。祕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無量功德皆得成就。」

一切智智
菩提心為因
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