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經文⇒
佛告比丘:
「云何取故生著?」
.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異我、相在,見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變、若異,心亦隨轉;心隨轉已,亦生取著攝受心住;攝受心住故,則生恐怖、障礙、心亂,以取著故。
我們看心經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和阿含有無相同呢 ?
不該在眾緣法的色法當中,執它為有!
一執有心就随它轉,一隨它轉就一起著就起攝受。
攝受心住故,則生恐怖、障礙、心亂,以取著故。
所以顛倒在一開始就錯看!
我們才拿很多法門來「苦修」(枝末對治)。
那為何不一開始,就不錯看不妄取愛執就好!!
般若。就是直接找回源頭!不是對枝末的對治,雖然有些眾生「根性不具足」要談很多的「對治法」。但般若乃就它最核心處,如你能照見五蘊皆空,所有依五蘊執著的煩惱,從此皆斷!
所以如能有多一分冷静的心,去做觀察〈身受心法〉的那個虛假,雖不能立馬斷除,但已能順向般若一分,而能少一分煩惱。
當我們雖持任何法門,但卻缺少這個對於現前身心内外,一切法的冷静觀察?!日常依舊執著色聲香味觸法,修歸修!執仍執!
所以!終究和法門裡的〈真實義〉全然無關!祂是衪!你仍是你!所期待的那〈法喜受用〉不會出來;無法和祂沾上邊!更遑論有其果報 ?
我仍是⇒
名色→六入,仍很相信自己的六根對六塵;看的實實在在呀!
如沒建立一份空間的保留,見色執色哪裡不會「明明有」的錯覺!為何?因早被我們〈肯定〉為有了。更因不能觀「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一旦随順它一肯定立即就⇒
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此生故彼生!
有這些!鐵定《生、老死》!
是故!!如我們日常有這些,諸種被自己肯定的爱著,毫無疑問的必定輪廻!因為,沒有〈解脱分〉。
具備著八正道分、三十七菩提道分等在裡面。
若沒有順向緣起、順向般若正見的抉擇。是不會走在佛陀說所說的⇒
「此古仙人道,諸佛皆依此道」!
三乘同道,只是走的徹不徹底而有差別。
所以如果這部〈心經〉道理懂了的話?可以助我們「憶持」,此心經260字時時刻刻成您我修行的「圭臬」!
學佛随筆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學佛随筆
南傳佛法的修習者以各種方法入門,如Mahasi Sayadaw的傳統教授修學
者觀行相的變化,最終以觀「名」與「色」為對象,希望通過毗舍婆那的
觀行引發起內觀的智見。一位善觀者,最終得以解悟人類生命的結構,在
臨終之時是不會生起顛倒想的。但是,這兒「不顛倒想」並就是不再輪迴
了,而是能夠接受生命的真實處境,對生死的現象能夠很「正常」的接受
它。如果說一位南傳佛法的修習者能夠真正的精進不懈的禪修,我們相信
以此修習力是可以今生獲得應得的果報的。縱然因著業力的關係而導致不
能夠在今生證得有關的觀智,也會因著因果的的遷引,而將今生的努力帶
往下一世的。五部尼柯耶(pancanikaya)內就記載了有比丘因著過去的
修持力,在今生遇到某些因緣而引發了宿世的修習力,而于今生得證觀智
的。如果說修習南傳佛法者也一樣的希求著往生某一淨土的說法,這可能
只局限于在家的信眾。我生長在一個南佛佛法很盛行的國家,但是就沒有聽過有那一位修習南傳佛法者希望生到類似的淨土的說法。南傳佛教的比丘們也一樣在信眾臨命終時到其住家為其誦經,不過,不是誦一些要他們發願往生某一淨土的經典,而是誦念「念死」等及其它能夠引發善念的經文與偈頌。大乘佛法不是說「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嗎?為什麼一定
要往生淨土才叫做「了生死」呢?難道一個深信佛、法、僧者不能夠將多
生的修持的功德累積起殊勝的因緣(如波羅蜜)般,在生生世世不斷的修
持中完成所要追求的目地嗎?不要隨意的猜測修習南傳佛法的人也應該像
中國淨土宗的信仰者一定要求往生某一淨土才叫著修學「佛法」,那只是
一廂情願的想法。也不要以為修學南傳佛法的人不能夠面對命終之時的處
境,那是修習淨土宗者自以為往生淨土才是最有保障的一種修法。
姓名:Chayawatano
者觀行相的變化,最終以觀「名」與「色」為對象,希望通過毗舍婆那的
觀行引發起內觀的智見。一位善觀者,最終得以解悟人類生命的結構,在
臨終之時是不會生起顛倒想的。但是,這兒「不顛倒想」並就是不再輪迴
了,而是能夠接受生命的真實處境,對生死的現象能夠很「正常」的接受
它。如果說一位南傳佛法的修習者能夠真正的精進不懈的禪修,我們相信
以此修習力是可以今生獲得應得的果報的。縱然因著業力的關係而導致不
能夠在今生證得有關的觀智,也會因著因果的的遷引,而將今生的努力帶
往下一世的。五部尼柯耶(pancanikaya)內就記載了有比丘因著過去的
修持力,在今生遇到某些因緣而引發了宿世的修習力,而于今生得證觀智
的。如果說修習南傳佛法者也一樣的希求著往生某一淨土的說法,這可能
只局限于在家的信眾。我生長在一個南佛佛法很盛行的國家,但是就沒有聽過有那一位修習南傳佛法者希望生到類似的淨土的說法。南傳佛教的比丘們也一樣在信眾臨命終時到其住家為其誦經,不過,不是誦一些要他們發願往生某一淨土的經典,而是誦念「念死」等及其它能夠引發善念的經文與偈頌。大乘佛法不是說「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嗎?為什麼一定
要往生淨土才叫做「了生死」呢?難道一個深信佛、法、僧者不能夠將多
生的修持的功德累積起殊勝的因緣(如波羅蜜)般,在生生世世不斷的修
持中完成所要追求的目地嗎?不要隨意的猜測修習南傳佛法的人也應該像
中國淨土宗的信仰者一定要求往生某一淨土才叫著修學「佛法」,那只是
一廂情願的想法。也不要以為修學南傳佛法的人不能夠面對命終之時的處
境,那是修習淨土宗者自以為往生淨土才是最有保障的一種修法。
姓名:Chayawatano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南傳森林道場(阿姜查傳承)的臨終助念傳統
文章 2015-03-15, 23:44
因師兄受請了鄔達摩尊者(Ven. Uttamo)為親人說法,因此有幾天的機會,個人可以順道前去拜訪鄔達摩尊者(Ven. Uttamo),拜訪的時間大約都在下午5、6點的時候。由於尊者持守過午不食的戒律,考慮一下就準備了茶飲--紅茶或咖啡…等等,事前也問清楚了一些規則:茶飲中可加糖、奶精,但牛奶不行。
在這次的拜訪中,請教了尊者:“南傳是否有臨終助念的傳統?“---因為想到好像之前看過有法友在論壇上問過這個問題。
尊者回答說:有這樣的傳統,南傳有自己集結的課誦本,其中有收錄慈經、吉祥經…等等的經文。
個人將尊者的回覆,簡單總結如下:
1、南傳的臨終助念,一般有三次,臨終時、火化前、喪禮結束後。
2、受請助念的僧人,不能只有一人,也不能是偶數,通常人數以5、7、9人為宜。
3、助念結束後會伴隨供養僧眾的活動,如臨終助念的時刻為晚上,隔天會供養助念的僧人。
4、其實臨終助念與伴隨而來的供僧活動,功德受益最大的還是生者而不是亡者。
5、尊者強調還是要靠自己修行,比較可靠。
另外,談到南傳佛法的臨終關懷:
1、臨終前最好要保持安靜,想辦法提起對方的正念
2、臨終前最好能聽聞佛陀說法,由於目前佛陀已不在,因此臨終前最好能聽聞佛陀弟子(指修行有成的出家眾)說法,如果以上的條件都不存在,就自己觀照自己的五蘊無常。
3、臨終前聞法(觀照五蘊無常),有機會證果。
因師兄受請了鄔達摩尊者(Ven. Uttamo)為親人說法,因此有幾天的機會,個人可以順道前去拜訪鄔達摩尊者(Ven. Uttamo),拜訪的時間大約都在下午5、6點的時候。由於尊者持守過午不食的戒律,考慮一下就準備了茶飲--紅茶或咖啡…等等,事前也問清楚了一些規則:茶飲中可加糖、奶精,但牛奶不行。
在這次的拜訪中,請教了尊者:“南傳是否有臨終助念的傳統?“---因為想到好像之前看過有法友在論壇上問過這個問題。
尊者回答說:有這樣的傳統,南傳有自己集結的課誦本,其中有收錄慈經、吉祥經…等等的經文。
個人將尊者的回覆,簡單總結如下:
1、南傳的臨終助念,一般有三次,臨終時、火化前、喪禮結束後。
2、受請助念的僧人,不能只有一人,也不能是偶數,通常人數以5、7、9人為宜。
3、助念結束後會伴隨供養僧眾的活動,如臨終助念的時刻為晚上,隔天會供養助念的僧人。
4、其實臨終助念與伴隨而來的供僧活動,功德受益最大的還是生者而不是亡者。
5、尊者強調還是要靠自己修行,比較可靠。
另外,談到南傳佛法的臨終關懷:
1、臨終前最好要保持安靜,想辦法提起對方的正念
2、臨終前最好能聽聞佛陀說法,由於目前佛陀已不在,因此臨終前最好能聽聞佛陀弟子(指修行有成的出家眾)說法,如果以上的條件都不存在,就自己觀照自己的五蘊無常。
3、臨終前聞法(觀照五蘊無常),有機會證果。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接續主題〉
經文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明明有六道,四聖諦、十二緣起、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但為何有輪廻?
因上述皆法法「無自性」!
如中論云「四諦為何有四諦,正是因為四諦無自性,才有四諦」。
為何有生死?
如果生真的有生!我們就不會死!
生如真得有「自性」,那我們就不會死!如果我們不死,也不會有以後的生,而有輪廻!
生為什麼生?乃假相的生。
因緣生即生,因緣滅稱滅。
故云,
《依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一切法能存在,皆因法無自性。
心經上的「無」不是否定將它斷滅!
在諸色法乃至受想行䜘裡,才能顯空,在空的實義中,才能生諸色法;乃至受想行識。
想體會〈空〉,就必須要從「眾緣」體會!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原來修行有沒有離開一切境?
有無離開「眼耳鼻舌身意」的「虛假」、「錯覺」,使我們因妄執爱取;而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形成。
既然有了眼耳鼻舌身意的〈造作〉。
那又該如何?!
在不能一開始從〈源頭〉看到它的虛假!只好施設眾多法門來「對治」,這因為〈虛妄執著〉後的「色聲香味觸法」不得不的善巧方便。
如《楞嚴經》裡的《二十五圓通》諸多對治法門來作「所緣」作入手處。
哪裡執就哪裡修(對治),因煩惱處皆是解脱處。因為〈空即是色〉。
一切處都是我們的〈執著處〉,你要執著,一切皆是執著處。
如果您〈根性〉佳,很會修行!哪處不是修行入手處?
是故,
日常中何處不是修行素材呢?!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I
您我睡覺時有沒〈無明〉心?迷夢心?
醒來時有沒有一個叫作獨立的無明 ?!來生種種境界?
我們因為有這樣的夢境才〈方便〉叫〈迷夢心〉,因有此迷夢心才有迷夢境。
佛陀為了使眾生瞭解,故〈安立施設〉了「十二緣起支」。告訴我們一旦〈執〉則樣樣都有(幻有)。
一旦覺。
「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不要再做夢,而把自己的頭砍了!!
砍了就再也醒不來了!
又自己全然否定的一切皆空,催眠自己空呀~空呀!然後路上見紅燈~
空的!衝過去!?
路上車子是假的!空的!那麽您站在車道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而是不礙幻有;直透内裡無自性的空。决不是全盤否定的「斷滅空」。
自己做夢因煩惱心,煩惱即菩提。
離閜生死能不能得涅槃?不能!
故云生死即涅槃。
五蘊使我執著,五蘊讓我解脱覺悟。使我們利用它「照見」五蕴本空。
怎麼照?不是開燈照!
五蘊本空,但眾生執著彷彿有五蘊相。
佛依眾生所〈執〉處,而方便施設五蘊;從中描述清楚的,使我們明白如何「相依」而流轉,但實際五蘊無自性;了不可得。
全為了幫助我們觀察五蘊皆空,而善巧施設五蘊。
又比如,為了使我們了解「緣起」,而說〈十二緣起支〉。
當我們一旦
真了解!
清醒了!
覺悟了之後!
是不是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經文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明明有六道,四聖諦、十二緣起、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但為何有輪廻?
因上述皆法法「無自性」!
如中論云「四諦為何有四諦,正是因為四諦無自性,才有四諦」。
為何有生死?
如果生真的有生!我們就不會死!
生如真得有「自性」,那我們就不會死!如果我們不死,也不會有以後的生,而有輪廻!
生為什麼生?乃假相的生。
因緣生即生,因緣滅稱滅。
故云,
《依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一切法能存在,皆因法無自性。
心經上的「無」不是否定將它斷滅!
在諸色法乃至受想行䜘裡,才能顯空,在空的實義中,才能生諸色法;乃至受想行識。
想體會〈空〉,就必須要從「眾緣」體會!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原來修行有沒有離開一切境?
有無離開「眼耳鼻舌身意」的「虛假」、「錯覺」,使我們因妄執爱取;而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形成。
既然有了眼耳鼻舌身意的〈造作〉。
那又該如何?!
在不能一開始從〈源頭〉看到它的虛假!只好施設眾多法門來「對治」,這因為〈虛妄執著〉後的「色聲香味觸法」不得不的善巧方便。
如《楞嚴經》裡的《二十五圓通》諸多對治法門來作「所緣」作入手處。
哪裡執就哪裡修(對治),因煩惱處皆是解脱處。因為〈空即是色〉。
一切處都是我們的〈執著處〉,你要執著,一切皆是執著處。
如果您〈根性〉佳,很會修行!哪處不是修行入手處?
是故,
日常中何處不是修行素材呢?!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I
您我睡覺時有沒〈無明〉心?迷夢心?
醒來時有沒有一個叫作獨立的無明 ?!來生種種境界?
我們因為有這樣的夢境才〈方便〉叫〈迷夢心〉,因有此迷夢心才有迷夢境。
佛陀為了使眾生瞭解,故〈安立施設〉了「十二緣起支」。告訴我們一旦〈執〉則樣樣都有(幻有)。
一旦覺。
「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不要再做夢,而把自己的頭砍了!!
砍了就再也醒不來了!
又自己全然否定的一切皆空,催眠自己空呀~空呀!然後路上見紅燈~
空的!衝過去!?
路上車子是假的!空的!那麽您站在車道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而是不礙幻有;直透内裡無自性的空。决不是全盤否定的「斷滅空」。
自己做夢因煩惱心,煩惱即菩提。
離閜生死能不能得涅槃?不能!
故云生死即涅槃。
五蘊使我執著,五蘊讓我解脱覺悟。使我們利用它「照見」五蕴本空。
怎麼照?不是開燈照!
五蘊本空,但眾生執著彷彿有五蘊相。
佛依眾生所〈執〉處,而方便施設五蘊;從中描述清楚的,使我們明白如何「相依」而流轉,但實際五蘊無自性;了不可得。
全為了幫助我們觀察五蘊皆空,而善巧施設五蘊。
又比如,為了使我們了解「緣起」,而說〈十二緣起支〉。
當我們一旦
真了解!
清醒了!
覺悟了之後!
是不是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老死有沒有生?老死有沒有滅?
沒有!
無明既生不可得!
要有生才有減,生若沒有生,無明何來滅?
是故,'
亦無無明盡。
故云 ⇒ 不生亦不滅 !
的確不好懂,我們必須多加思惟。
所以無明在哪裡?!
顛倒時有諸多無明。醒時空空無大千。
昨夜那個夢,使我們腄得嚇得要死!
早上起來,把那睡夢中的那個無明,給〈抓出來〉痛打一頓 !!
但是,睡覺那個心;不正是我們現在這顆心!同為一心的嗎?!
迷的時候確寶〈有〉,一覺悟時度一切苦厄。所以我們知道,重點不在用心計較;要用心修~~~要如何如何!
而是知其「顛倒」才是核心。
一覺悟「度」一切苦厄!
是故,
對眾生未能究竟者,該和他說該如何如何修如何修?!這個如何如何;只意在「累積資糧」。
當眾生善根未具足時,求有所得!
所以向其說「諸惡莫,眾善奉行」。
有善有惡!
善根具足的人,無所求的行者;向其說「般若」一切法皆空。
在般若知見尚未養成時,向其說眾「有為法」裡種種對治法,雖仍尚在夢中執著,但也能去惡修善;能順向覮悟。待因緣成熟再向其說;
善不可得!
惡亦不可得!
這才是善巧方便!不是一下談得很高。
這就是講所謂「法的次第」。
是因什麼因緣;生什麼心,因什麽因緣生什麼煩惱,因什麽煩惱生什麼善法。
去做對治。
這個人起這個煩惱起這個執著,有這樣的功德,如何讓這樣的功德,依什麼因緣再生,依什麽因緣「惡法滅」。
這就是〈因緣〉其實也只要能回朔(逆轉十二緣起);前面的那〈支〉,若不〈執取〉,後面一切不會發生(相依)。
整個念佛法門關鍵在哪?
《 信 》!
難信之法!
有了〈信〉才能有「善法欲」即樂;致心信〈樂〉,有了樂就能精進;能一心。
有些人表面上〈信〉,不是於道理上的真信。乃用情感去逼自己信,但煩惱一起就全垮。
這個信是什麼〈信〉?!
比如「口渴就喝水」能解渴,但有人拿槍對著自己說,口渴要改吃饅頭才能解渴,不然就槍斃你!但你内心的真信(水才能解渴),永不會動搖的。
厭離娑婆不是用感性去討厭它!
乃心中真實認為⇒ 攏嘸幾de賀!
為何有些人精進不來?
因〈善法欲〉不夠!
為何不夠?
因〈信〉不來,為何信不下來?
因為沒能適當的理解。
我們如果這幾天來,「整個過程」如有用心思惟,因緣輾轉愛取妄執;實乃
「一大苦聚集。」
也知當如何一大苦聚滅。
不用別人講,您往後會自己修!
娑婆一旦自己能〈走〉(往生),終將毫不留戀的走。
為何有人信不來?
那〈苦〉為何來?為何苦?
不妨從此處著力起。不要用感性逼!逼不來的!一個人如能真實觀察「苦、集、滅、道」者,定有濃厚的善法欲,順向〈信〉心致樂。
什麼叫極樂淨土?
無眾苦叫淨土!叫極樂!
老死有沒有生?老死有沒有滅?
沒有!
無明既生不可得!
要有生才有減,生若沒有生,無明何來滅?
是故,'
亦無無明盡。
故云 ⇒ 不生亦不滅 !
的確不好懂,我們必須多加思惟。
所以無明在哪裡?!
顛倒時有諸多無明。醒時空空無大千。
昨夜那個夢,使我們腄得嚇得要死!
早上起來,把那睡夢中的那個無明,給〈抓出來〉痛打一頓 !!
但是,睡覺那個心;不正是我們現在這顆心!同為一心的嗎?!
迷的時候確寶〈有〉,一覺悟時度一切苦厄。所以我們知道,重點不在用心計較;要用心修~~~要如何如何!
而是知其「顛倒」才是核心。
一覺悟「度」一切苦厄!
是故,
對眾生未能究竟者,該和他說該如何如何修如何修?!這個如何如何;只意在「累積資糧」。
當眾生善根未具足時,求有所得!
所以向其說「諸惡莫,眾善奉行」。
有善有惡!
善根具足的人,無所求的行者;向其說「般若」一切法皆空。
在般若知見尚未養成時,向其說眾「有為法」裡種種對治法,雖仍尚在夢中執著,但也能去惡修善;能順向覮悟。待因緣成熟再向其說;
善不可得!
惡亦不可得!
這才是善巧方便!不是一下談得很高。
這就是講所謂「法的次第」。
是因什麼因緣;生什麼心,因什麽因緣生什麼煩惱,因什麽煩惱生什麼善法。
去做對治。
這個人起這個煩惱起這個執著,有這樣的功德,如何讓這樣的功德,依什麼因緣再生,依什麽因緣「惡法滅」。
這就是〈因緣〉其實也只要能回朔(逆轉十二緣起);前面的那〈支〉,若不〈執取〉,後面一切不會發生(相依)。
整個念佛法門關鍵在哪?
《 信 》!
難信之法!
有了〈信〉才能有「善法欲」即樂;致心信〈樂〉,有了樂就能精進;能一心。
有些人表面上〈信〉,不是於道理上的真信。乃用情感去逼自己信,但煩惱一起就全垮。
這個信是什麼〈信〉?!
比如「口渴就喝水」能解渴,但有人拿槍對著自己說,口渴要改吃饅頭才能解渴,不然就槍斃你!但你内心的真信(水才能解渴),永不會動搖的。
厭離娑婆不是用感性去討厭它!
乃心中真實認為⇒ 攏嘸幾de賀!
為何有些人精進不來?
因〈善法欲〉不夠!
為何不夠?
因〈信〉不來,為何信不下來?
因為沒能適當的理解。
我們如果這幾天來,「整個過程」如有用心思惟,因緣輾轉愛取妄執;實乃
「一大苦聚集。」
也知當如何一大苦聚滅。
不用別人講,您往後會自己修!
娑婆一旦自己能〈走〉(往生),終將毫不留戀的走。
為何有人信不來?
那〈苦〉為何來?為何苦?
不妨從此處著力起。不要用感性逼!逼不來的!一個人如能真實觀察「苦、集、滅、道」者,定有濃厚的善法欲,順向〈信〉心致樂。
什麼叫極樂淨土?
無眾苦叫淨土!叫極樂!
-
- 文章: 538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學佛随筆
空.空相.空性
http://www.fodizi.tw/qt/shengyanfashi/1354.html
聖嚴法師《人的三世因果觀》
http://www.fodizi.tw/qt/shengyanfashi/1354.html
聖嚴法師《人的三世因果觀》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乃說明十二因緣的流轉和還滅也是離不了空性。........................
-
- 文章: 538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學佛随筆
聖嚴法師接著說;
然而,大乘菩薩則有更深徹的智慧觀照。如前所述,既然現前的諸法都是空是假,
則十二因緣所呈現三世流轉的生命現象,亦不離五蘊諸法的生滅,所以當然也是
空的、假的,生死的根本無明既是空的假的,就不必去斷無明;而從無明以下的
行、識、名色到有、生、老死,也都一一是空是假,故也不需去了生死。
換言之,當一位大乘菩薩徹見十二因緣的流轉相是空的,那麼十二因緣的還滅,
也就跟著不存在了。所以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句中的‘盡’,是還滅的意思。因此,對大乘菩薩而言,‘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了悟空性之後,既不戀生死,也不厭生死,不被生死所縛,自在於生死之中。
經文接著說:‘無苦集滅道’,這是指明三世因果的流轉生死與生死的還滅,
也是離不了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