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微觀物理科學已經能夠達到有頂色邊際,即是所謂的色空不異不即的(量子)波粒兩向性境界,現代科學技術甚至已經可以利用(量子)作為AI運算的基質,稱(量子電腦),其計算能力超越人腦百億倍,不可思議。
從佛法講(有頂色邊際),是空色不異不即的境界,即是心經開示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處對於實修佛法極為重要,是大小乘實修分道揚鑣的關鍵!!
首楞嚴經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名迴心大阿羅漢!!
.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4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楞嚴中描述彌勒菩薩是這樣得無生忍的
經云
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偏計執。得無生忍。
並從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開始
這唯心識定如何修習?
經云
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偏計執。得無生忍。
並從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開始
這唯心識定如何修習?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為二?一者唯心識觀,二者真如實觀。」
「學唯心識觀者,所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於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惡、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當應如是守記內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學唯心識觀。若心無記,不知自心念者,即謂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識觀。又守記內心者,則知貪想,瞋想,及愚癡邪見想;知善,知不善,知無記,知心勞慮種種諸苦。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譬如水流燈燄,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毘婆舍那觀心。習信奢摩他觀心者,思惟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性不生,離分別故。習信毘婆舍那觀心者,想見內外色,隨心生,隨心滅;乃至習想見佛色身,亦復如是,隨心生,隨心滅,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當知如是唯心識觀,名為最上智慧之門,所謂能令其心猛利,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從此修學,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是故離諸障礙,勤修不廢,展轉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復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見佛無數,發深廣行,心住堅信位,所謂於奢摩他、毘婆舍那二種觀道,決定信解,能決定向。隨所修學世間諸禪三昧之業,無所樂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無所怯畏,不樂二乘。以依能習向二觀心最妙巧便,眾智所依,行根本故。」
「復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利根,二者鈍根。」
「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作,虛誑不實,如夢如幻等,決定無有疑慮,陰蓋輕微,散亂心少,如是等人,即應學習真如實觀。」
「其鈍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諸境界,悉唯是心,虛誑不實故,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先學唯心識觀。」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信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於深正義中不墮謗者;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捨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信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
善根業薄,未能進步。因為沒修十善法,所以沒有進步,不能得歡喜益、生善益。
而導致慈悲觀學不會,以及無法至心懺悔,於是煩惱與諸惡,不能降伏,不能得破惡益。
所以,十善法才會這麼重要。
十善法,是多數人能不能於佛法中得到進步的關鍵。
一堆人不重視十善法,所以導致,在佛法中的進步,非常有限。
就跟小學生不學加減乘除,所以導致,在數學中的進步,非常有限。
都像在小學中,老師在對不懂事的小孩子講話了。
這就是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同一個第一月、法身、真如、佛性..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信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
善根業薄,未能進步。因為沒修十善法,所以沒有進步,不能得歡喜益、生善益。
而導致慈悲觀學不會,以及無法至心懺悔,於是煩惱與諸惡,不能降伏,不能得破惡益。
所以,十善法才會這麼重要。
十善法,是多數人能不能於佛法中得到進步的關鍵。
一堆人不重視十善法,所以導致,在佛法中的進步,非常有限。
就跟小學生不學加減乘除,所以導致,在數學中的進步,非常有限。
都像在小學中,老師在對不懂事的小孩子講話了。
當觀地藏菩薩的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法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
這就是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同一個第一月、法身、真如、佛性..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唯心識定,就是般若波羅密多。法義無別,另立名相罷了!!
但是,由(唯識心定)這個名稱,我們就能夠更清楚理解,到底心經所謂:(般若波羅密多)的修佛功夫實修實證之原理(大乘菩薩實修功夫理論與二乘人之差別)。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佛言:「善男子!慧莊嚴者,謂從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莊嚴。福德莊嚴者,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復次善男子!慧莊嚴者,所謂諸佛菩薩。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菩薩。
大般涅槃經經云:
慧莊嚴者,謂從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莊嚴。
福德莊嚴者,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
大乘菩薩道,即是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所謂:慧莊嚴。
二乘阿羅漢獨覺,以修定為主深入法界,也是能具有神通的,而此(神通)亦即般若發用的功德。
那麼經文開示:二乘之(般若)非(般若波羅密)!?又是隱含甚麼大小乘佛法實修實證差別的甚深甚深甚深機密呢!?
大般涅槃經經云:
慧莊嚴者,謂從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莊嚴。
福德莊嚴者,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
大乘菩薩道,即是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所謂:慧莊嚴。
二乘阿羅漢獨覺,以修定為主深入法界,也是能具有神通的,而此(神通)亦即般若發用的功德。
那麼經文開示:二乘之(般若)非(般若波羅密)!?又是隱含甚麼大小乘佛法實修實證差別的甚深甚深甚深機密呢!?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為何世尊開示說:
慧莊嚴者,所謂諸佛菩薩。
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經文註解:
意思就是從大般涅槃(成佛)的角度來看,唯有圓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才真正圓滿(慧莊嚴),
初地乃至十地菩薩修般若波羅密,屬慧莊嚴,但皆未達圓滿。
十地菩薩雖然已親證佛性,但仍未圓滿(圓覺)。
由此可知,大般涅槃經眼見(親證)佛性的標準,要求極高,唯有最後身十住地菩薩摩訶薩與諸佛才能算眼見(親證)佛性。一切眾生乃至九住地菩薩都只能聞見佛性。
因此,世尊開示: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慧莊嚴者,所謂諸佛菩薩。
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經文註解:
意思就是從大般涅槃(成佛)的角度來看,唯有圓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才真正圓滿(慧莊嚴),
初地乃至十地菩薩修般若波羅密,屬慧莊嚴,但皆未達圓滿。
十地菩薩雖然已親證佛性,但仍未圓滿(圓覺)。
由此可知,大般涅槃經眼見(親證)佛性的標準,要求極高,唯有最後身十住地菩薩摩訶薩與諸佛才能算眼見(親證)佛性。一切眾生乃至九住地菩薩都只能聞見佛性。
因此,世尊開示: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大乘入楞伽經》卷5
大慧!第一義中,無有次第亦無相續,遠離一切境界分別,此則名為寂滅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住及佛地,惟心無影像;此是去來今,諸佛之所說。
七地是有心,八地無影像;此二地名住,餘則我所得。
自證及清淨,此則是我地;摩醯最勝處,色究竟莊嚴。
譬如大火聚,光焰熾然發;化現於三有,悅意而清涼。
或有現變化,或有先時化;於彼說諸乘,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第七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相有何次?」】
十地、初地、八地、九地、七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三地六地,
諸地平等,諸地無相有何次第?
諸地名為寂滅之法。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大般涅槃,是講成佛的最後一著,十地菩薩眼見佛性不了了,諸佛眼見佛性了了(圓覺)。
故,此大般涅槃經對於菩薩修佛實證現量與位階等判定,著墨不多,而有其獨特的開示旨趣,研讀此經不宜拿其他大乘經典相關修佛之菩薩位階等指導原則來做比較判斷比較。
.
故,此大般涅槃經對於菩薩修佛實證現量與位階等判定,著墨不多,而有其獨特的開示旨趣,研讀此經不宜拿其他大乘經典相關修佛之菩薩位階等指導原則來做比較判斷比較。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55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由此可知,大般涅槃經眼見(親證)佛性的標準,要求極高,唯有最後身十住地菩薩摩訶薩(現量)與諸佛才能算眼見(親證)[證量]佛性。一切眾生乃至九住地菩薩都只能聞見佛性。(自覺聖智)
因此,世尊開示: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自證分)
因此,世尊開示:福德莊嚴者,謂聲聞緣覺九住(地)菩薩。 (自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