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說。貪嗔是地獄。又說。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六祖在說什麼?
// 貪嗔是地獄為警惕語,意義盡量講求正向解讀(善意理解); 又說,持戒嚴謹即樂受,但留意會處在樂而忘返狀態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
- 文章: 107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三緣慈悲
慈,梵語 maitrya,maitrī,巴利語 metti;悲,梵語 karuna,巴利語同。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將慈、悲賅攝於四無量心中,而分別稱為慈無量與悲無量。另據大智度論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等載,慈悲有三種:(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之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係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係佛獨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梵 mahā-maitrī-mahā-karunā)、大慈悲。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三種緣慈,或三慈。〔菩薩地持經卷七、十地經論卷二、佛地經論卷五、大毘婆沙論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毘婆沙論卷一、順正理論卷七十八、往生論註卷下〕 佛光大辭典p5805
大慈大悲
指佛菩薩濟度一切眾生之大慈悲心而言。即廣大無邊之慈悲。慈悲二字,本即含有「攝受眾生,拔苦與樂」之義,佛菩薩住於利他之心,拔除眾生無邊之苦,而予以喜樂。尤以佛更以無緣之大悲心而度化眾生,故「大慈大悲」一般多用於佛之慈悲。又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以「大慈」為「與一切眾生樂」,以「大悲」為「拔一切眾生苦」。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三下):「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六中):「菩薩大慈者,於佛為小,於二乘為大,此是假名為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佛地論卷五〕(參閱「慈悲」5805) 佛光大辭典p876
悲智雙運
無緣大慈
是佛的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PS.
淨空老法師解釋無緣是無條件的意思
慈,梵語 maitrya,maitrī,巴利語 metti;悲,梵語 karuna,巴利語同。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將慈、悲賅攝於四無量心中,而分別稱為慈無量與悲無量。另據大智度論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等載,慈悲有三種:(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之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係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係佛獨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梵 mahā-maitrī-mahā-karunā)、大慈悲。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三種緣慈,或三慈。〔菩薩地持經卷七、十地經論卷二、佛地經論卷五、大毘婆沙論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毘婆沙論卷一、順正理論卷七十八、往生論註卷下〕 佛光大辭典p5805
大慈大悲
指佛菩薩濟度一切眾生之大慈悲心而言。即廣大無邊之慈悲。慈悲二字,本即含有「攝受眾生,拔苦與樂」之義,佛菩薩住於利他之心,拔除眾生無邊之苦,而予以喜樂。尤以佛更以無緣之大悲心而度化眾生,故「大慈大悲」一般多用於佛之慈悲。又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以「大慈」為「與一切眾生樂」,以「大悲」為「拔一切眾生苦」。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三下):「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二五‧二五六中):「菩薩大慈者,於佛為小,於二乘為大,此是假名為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佛地論卷五〕(參閱「慈悲」5805) 佛光大辭典p876
悲智雙運
無緣大慈
是佛的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PS.
淨空老法師解釋無緣是無條件的意思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慈心觀(Mettà Bhàvanà)
破除界限
你應更進一步修習破除界限(sãmà sambheda)。Sãmà是界限,sambheda則是破除。什麼是界限?若能散播慈愛給某個人,但對另一人卻不能,那麼即是還有界限。
為了修至心境平等無分別,以破除人際之間的界限,你應輪流地散播慈愛給四種人,即: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再次言明,散播慈愛給自己是不可能證得禪那的,這只是用來推己及人而已。先思惟:「願我沒有仇敵,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願我愉快地自珍自重」三、四次,以此作為標準再思惟:「如我願自己沒有仇敵,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仇敵。如我願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等等」如此思惟三、四次後,再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喜愛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然後同樣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只有如此之後,才以同樣的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討厭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
接著,重新散播慈愛給自己,給另一個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散播慈愛給每一種人直到證得第三禪。成功之後,你應如此一再重覆地對每一種人培育慈愛。如此修習直到慈心極強時會有什麼現象產生呢?慈心將會變成對你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四者都平等,而不會再對任何一種人有偏愛。此時,你即已破除了界限。《清淨道論》提及一個比喻:若有人叫你從這四者之中選出一人來殺掉(以便保全其他三人的性命),而你又還能選得出來的話,那麼你的慈心還未達到平等。然而,若你對每個人的慈愛都平等,而無法選出任何人,那麼你已破除了界限。
無制限與有制限遍滿慈
只有在破除界限之後,你才可轉修五種「無制限遍滿慈」(anodhiso pharaõa mettà)及七種「有制限遍滿慈」(odhiso pharaõa mettà)。在還未破除界限時,若你以「願一切有情……」的方式來散播慈愛是不能證得慈心禪那的。
五種無制限遍滿慈的對象是:一切有情(sabbe sattà)、一切有息者(sabbe pàõà)、一切生物(sabbe bhåtà)、一切個人(sabbe puggalà)及一切有生命者(sabbe attabhàvapariyàpanna)[33]。
七種有制限遍滿慈的對象則是:一切女人(sabbà itthiyo)、一切男人(sabbe purisà)、一切聖者(sabbe ariyà)、一切凡夫(sabbe anariyà,一切非聖者)、一切天神(sabbe devà)、一切人(sabbe manussà)、一切惡道眾生(sabbe vinipàtikà)。「制限」(odhiso)在此是謂有「指定」哪一類眾生。
首先以「願一切有情沒有仇敵,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愉快地自珍自重」這四種方式培育慈愛。註釋提及一個如何熟練於慈心觀的比喻:當農夫要耕田時,他會先犁中間的一小塊地,然後再漸漸地越犁越闊,直到犁完了整片田地。同樣地,應先向附近的眾生培育五種無制限遍滿慈及七種有制限遍滿慈,然後才慢慢地擴大範圍。例如:可先從一間寺院的範圍開始,取該範圍裡的十二組眾生作為禪修對象。
在這十二組當中,先取屬於「無制限遍滿慈」的首五組作為禪修對象。把白遍第四禪的光照向整座寺院,以便能夠看到在該範圍裡的眾生:天神、動物、人類及惡道的眾生都包括在內。往該範圍的地底裡看,若有地獄的眾生存在,他們也包括在內。以光照見他們,再向他們散播慈愛,如:「願一切有情沒有仇敵」,直到證得第三禪。由於你已成功破除界限,此時是很容易證得慈心禪那的。以「沒有仇敵」的方式修到第三禪後,再逐一以「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及「愉快地自珍自重」三種方式修到第三禪。你必須逐一地用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一切有情、一切有息者、一切生物、一切個人及一切有生命者。如此培育的慈愛名為「無制限慈」,因為它沒有以指定的眾生作為禪修對象。
成功修完這五組之後,再進一步修習七種有制限遍滿慈:一切女人、一切男人、一切聖者、一切凡夫、一切天神、一切人、一切惡道眾生,包括一切阿修羅、餓鬼、動物及地獄的眾生。逐一地以上述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他們,直到都證得第三禪。
對於五種無制限遍滿慈與七種有制限遍滿慈,每一種都有四個散播慈愛的方式。因此,對這寺院範圍裡的眾生,一共有四十八個散播慈愛的方式。如此修行成功之後,你可以把範圍擴大至二或三間寺院(在這寺院的附近還有其他寺院),同樣以四十八種方式來散播慈愛。成功後,再漸次地把範圍擴大至一個村子,兩個村子,一個市鎮,兩個市鎮,三個市鎮等等。之後再擴大至整個國家,整個地球,三十一界(cakkavàëa),乃至無邊世界(ananta cakkavàëa)。一組的三十一界即是一個世界,而世界是無數的,所以應以四十八種方式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
這遍滿無邊世界一切有情、強而有力的慈心稱為「遍滿」(vipphàra),又名為「無量」(aparimàna),即慈無量心。「他對此有情有慈愛,對彼有情卻無慈愛」的界限已被破除。若你常住於這極強的無量慈,如毗舍佉尊者一般,人與天神都會喜愛你。
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後,再修習把慈愛向十方散播,即「方向遍滿慈」(disà pharaõa mettà)。先把光照向東方的無邊世界,然後以四十八種方式把慈愛散播至東方無邊世界的一切眾生。之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把慈愛散播至西方、北方、南方、東南方、西北方、東北方、西南方、下方與上方的無邊世界。如是,一共有四百八十種依十個方向散播慈愛的方式。前面已提及四十八種無指定方向地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的方式,所以一共有五百二十八種散播慈愛的方式。對於能夠如此系統地修習五百二十八遍滿慈的禪修者,若他要更進一步地根據《慈愛經》的方法修習慈心觀[34],他是會成功的。這即是四護衛禪之一的慈心觀修法[35]。
不只南傳,基督教天主教,也有菩薩道行者。
...
大愛
慈無量心(無量慈)
阿利路亞
破除界限
你應更進一步修習破除界限(sãmà sambheda)。Sãmà是界限,sambheda則是破除。什麼是界限?若能散播慈愛給某個人,但對另一人卻不能,那麼即是還有界限。
為了修至心境平等無分別,以破除人際之間的界限,你應輪流地散播慈愛給四種人,即: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再次言明,散播慈愛給自己是不可能證得禪那的,這只是用來推己及人而已。先思惟:「願我沒有仇敵,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願我愉快地自珍自重」三、四次,以此作為標準再思惟:「如我願自己沒有仇敵,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仇敵。如我願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等等」如此思惟三、四次後,再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喜愛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然後同樣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只有如此之後,才以同樣的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討厭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
接著,重新散播慈愛給自己,給另一個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散播慈愛給每一種人直到證得第三禪。成功之後,你應如此一再重覆地對每一種人培育慈愛。如此修習直到慈心極強時會有什麼現象產生呢?慈心將會變成對你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四者都平等,而不會再對任何一種人有偏愛。此時,你即已破除了界限。《清淨道論》提及一個比喻:若有人叫你從這四者之中選出一人來殺掉(以便保全其他三人的性命),而你又還能選得出來的話,那麼你的慈心還未達到平等。然而,若你對每個人的慈愛都平等,而無法選出任何人,那麼你已破除了界限。
無制限與有制限遍滿慈
只有在破除界限之後,你才可轉修五種「無制限遍滿慈」(anodhiso pharaõa mettà)及七種「有制限遍滿慈」(odhiso pharaõa mettà)。在還未破除界限時,若你以「願一切有情……」的方式來散播慈愛是不能證得慈心禪那的。
五種無制限遍滿慈的對象是:一切有情(sabbe sattà)、一切有息者(sabbe pàõà)、一切生物(sabbe bhåtà)、一切個人(sabbe puggalà)及一切有生命者(sabbe attabhàvapariyàpanna)[33]。
七種有制限遍滿慈的對象則是:一切女人(sabbà itthiyo)、一切男人(sabbe purisà)、一切聖者(sabbe ariyà)、一切凡夫(sabbe anariyà,一切非聖者)、一切天神(sabbe devà)、一切人(sabbe manussà)、一切惡道眾生(sabbe vinipàtikà)。「制限」(odhiso)在此是謂有「指定」哪一類眾生。
首先以「願一切有情沒有仇敵,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愉快地自珍自重」這四種方式培育慈愛。註釋提及一個如何熟練於慈心觀的比喻:當農夫要耕田時,他會先犁中間的一小塊地,然後再漸漸地越犁越闊,直到犁完了整片田地。同樣地,應先向附近的眾生培育五種無制限遍滿慈及七種有制限遍滿慈,然後才慢慢地擴大範圍。例如:可先從一間寺院的範圍開始,取該範圍裡的十二組眾生作為禪修對象。
在這十二組當中,先取屬於「無制限遍滿慈」的首五組作為禪修對象。把白遍第四禪的光照向整座寺院,以便能夠看到在該範圍裡的眾生:天神、動物、人類及惡道的眾生都包括在內。往該範圍的地底裡看,若有地獄的眾生存在,他們也包括在內。以光照見他們,再向他們散播慈愛,如:「願一切有情沒有仇敵」,直到證得第三禪。由於你已成功破除界限,此時是很容易證得慈心禪那的。以「沒有仇敵」的方式修到第三禪後,再逐一以「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及「愉快地自珍自重」三種方式修到第三禪。你必須逐一地用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一切有情、一切有息者、一切生物、一切個人及一切有生命者。如此培育的慈愛名為「無制限慈」,因為它沒有以指定的眾生作為禪修對象。
成功修完這五組之後,再進一步修習七種有制限遍滿慈:一切女人、一切男人、一切聖者、一切凡夫、一切天神、一切人、一切惡道眾生,包括一切阿修羅、餓鬼、動物及地獄的眾生。逐一地以上述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他們,直到都證得第三禪。
對於五種無制限遍滿慈與七種有制限遍滿慈,每一種都有四個散播慈愛的方式。因此,對這寺院範圍裡的眾生,一共有四十八個散播慈愛的方式。如此修行成功之後,你可以把範圍擴大至二或三間寺院(在這寺院的附近還有其他寺院),同樣以四十八種方式來散播慈愛。成功後,再漸次地把範圍擴大至一個村子,兩個村子,一個市鎮,兩個市鎮,三個市鎮等等。之後再擴大至整個國家,整個地球,三十一界(cakkavàëa),乃至無邊世界(ananta cakkavàëa)。一組的三十一界即是一個世界,而世界是無數的,所以應以四十八種方式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
這遍滿無邊世界一切有情、強而有力的慈心稱為「遍滿」(vipphàra),又名為「無量」(aparimàna),即慈無量心。「他對此有情有慈愛,對彼有情卻無慈愛」的界限已被破除。若你常住於這極強的無量慈,如毗舍佉尊者一般,人與天神都會喜愛你。
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後,再修習把慈愛向十方散播,即「方向遍滿慈」(disà pharaõa mettà)。先把光照向東方的無邊世界,然後以四十八種方式把慈愛散播至東方無邊世界的一切眾生。之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把慈愛散播至西方、北方、南方、東南方、西北方、東北方、西南方、下方與上方的無邊世界。如是,一共有四百八十種依十個方向散播慈愛的方式。前面已提及四十八種無指定方向地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的方式,所以一共有五百二十八種散播慈愛的方式。對於能夠如此系統地修習五百二十八遍滿慈的禪修者,若他要更進一步地根據《慈愛經》的方法修習慈心觀[34],他是會成功的。這即是四護衛禪之一的慈心觀修法[35]。
不只南傳,基督教天主教,也有菩薩道行者。
...
大愛
慈無量心(無量慈)
阿利路亞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慈心觀,等同修學為人悉檀而得生善益。Sherlock 寫: ↑週六 7月 20, 2024 9:03 am 慈心觀(Mettà Bhàvanà)
破除界限
你應更進一步修習破除界限(sãmà sambheda)。Sãmà是界限,sambheda則是破除。什麼是界限?若能散播慈愛給某個人,但對另一人卻不能,那麼即是還有界限。
為了修至心境平等無分別,以破除人際之間的界限,你應輪流地散播慈愛給四種人,即: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你討厭的人。再次言明,散播慈愛給自己是不可能證得禪那的,這只是用來推己及人而已。先思惟:「願我沒有仇敵,沒有內心的痛苦,沒有身體上的痛苦,願我愉快地自珍自重」三、四次,以此作為標準再思惟:「如我願自己沒有仇敵,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仇敵。如我願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他人亦希望他們自己沒有內心的痛苦,等等」如此思惟三、四次後,再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喜愛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然後同樣以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只有如此之後,才以同樣的四種方式散播慈愛給你討厭的人,直到都證得第三禪。
而之前,還有修學世界悉檀而得歡喜益。
為什麼許多人,無法對惡人、傷害過自己之人,也就是討厭之人行慈悲觀?
就是因為,曾被傷害的傷口還沒有真的復原,所以還不想原諒對方。
於是就導致無法向對方行慈悲觀,因此導致無法減少嗔心而原諒對方。
所以,會有時可能不想向對方行慈心觀,有時會行慈心觀。
這不一定,有許多基督教的牧師同工,雖然還無法原諒惡人,但是也願意祝
福對方幫對方禱告,也就是向對方行慈心觀。
十善法,不是人乘善法,而是天乘善法。
人乘善法,行得再多,也不見得願意原諒討厭之人、惡人、傷害過自己之人。
所以,需要把人乘善法升級為高級的天乘善法。
也就是六祖所說的,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這種天堂便至的十善法,才能讓人從地獄之中暫時脫離,而如處天堂。
而當人如處天堂之時,才會願意暫時原諒惡人而向對方行慈悲觀,而當真正
的觀察到對方的煩惱痛苦之時,就會生起同情慈悲心,而真正的原諒對方。
所以,常行十善天堂便至的十善法,才會如此重要。
而許多人因為,沒有學會天堂便至的十善法,而導致沒有學會減少嗔心、降
伏嗔心的慈悲觀而得到破惡益,於是從佛門弟子漸漸的退化為外道,而漸漸
的不再修學佛法了。
軟體之美,就是其中的例子。
於是,佛門弟子軟體之美,漸漸變成了不修佛法的外道軟體之美。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六祖壇經》
師言:「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欲,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
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愚癡是畜生,愚不可及、蠢不可及的畜生、動物,就是說沒智慧。
不是人,只是沒聰明沒智慧的動物。
慧律法師曾說。不寬恕別人的人,是愚癡的人。
所以,不寬恕別人的人,就是愚癡的人,也就是動物畜生。
六祖罵人,是很不客氣的。
師言:「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欲,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
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愚癡是畜生,愚不可及、蠢不可及的畜生、動物,就是說沒智慧。
不是人,只是沒聰明沒智慧的動物。
慧律法師曾說。不寬恕別人的人,是愚癡的人。
所以,不寬恕別人的人,就是愚癡的人,也就是動物畜生。
六祖罵人,是很不客氣的。
-
- 文章: 783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周末路過。
寂照題主,
想請教一下,有關 佛說十善業道經 的經文 !
經文說到 ~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問題 :
請問題主學友,你學了十善業道、以及所謂三樓慈悲觀之後,
是否認同這句經文?
是否也在落實這句經文?
====
希望能聽到題主切實地回答。
謝謝
平安 慈憫
寂照題主,
想請教一下,有關 佛說十善業道經 的經文 !
經文說到 ~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問題 :
請問題主學友,你學了十善業道、以及所謂三樓慈悲觀之後,
是否認同這句經文?
是否也在落實這句經文?
====
希望能聽到題主切實地回答。
謝謝
平安 慈憫
-
- 文章: 2551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一樓地獄,二樓天堂,三樓慈悲觀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平直心、無念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