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藥山姓桃-禪宗公案308


正覺正智
朗州刺史李翱問:“師何姓?”
師曰:“正是時。”
李不委,卻問院主:“某甲適來問和尚姓,和尚曰:正是時。未審姓甚麼?”
主曰:“恁麼則姓韓也。”
師聞乃曰:“得恁麼不識好惡!若是夏時對他,便是姓熱。”

正覺正智:會的來講兩句
wsxsww:院主是個老實的本分人
wsxsww: 不知道對話是否在冬天,如果是冬天則又不同
佛子free:春夏秋冬不離道,寒暑冷熱總是情
大千世界紛紛亂,八卦盡演終為零
要問藥山為何性,問天問自己
尺童:藥山本姓「桃」…

簡譯:
李翱問藥山:老師貴姓?
答:正是時。
不明白,問知道底細的院主:老師說他姓“正是時”,不明白他指的是姓什麼?
院主答:憑什麼就姓韓了。
藥山聽到後,說:這院主不識好壞!如果按院主意思,夏天回答李翱,還說姓「熱」了? (指院主不明白,不會,胡說八道)
尺童-尺童多給了一個更明顯的提示,具體藥山姓什麼,就不給明確答案了。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吹燈悟道-禪宗公案307
尺童

德山宣鑑吹燭悟道的公案
一夜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師珍重便出
。卻回曰:「外頭黑。」潭點紙燭度與師。
師擬接,潭復吹滅。師於此大悟,便禮拜。
潭曰:「子見個甚麼?」
師曰:「從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也


簡譯:
有一天德山在老師旁邊侍立。
師:天黑了,你怎麼不下去?
答:老師晚安。
出去了,沒月亮伸手不見五指,回來說:外面真黑。
師點燈給他,他正要接燈,老師一口吹熄。
德山大悟,禮拜感謝老師指著。
師:你看見什麼了?
答:從今天開始,再不懷疑天下那些老和尚的口舌了。 (果然有開悟這回事)

尺童-迷悟相對,不迷就無疑,則悟。
師考問:你有什麼見解?
答:燈被老師吹熄時,世界都不見了。還能有什麼疑問,沒見執了。

:mrgreen: 暗暗相對,迷悟相對,只在一吹之下
沒有相對這一點對立時,海闊天空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同一圓覺性體,本來成佛
圓香居士

妙覺淨性 ( 圓覺經 )
善男子!一切眾生,所知所見的各種幻化境相,外而山河大地,
宇宙萬有;内而身心,都是從如來圓滿徧照的 清淨妙心中所影現,
就好像清淨的虛空,忽然幻現花朵一樣;幻現的花影雖然消失,
但虛空寂然不動,不受絲毫影響。
眾生依幻象 的幻心,還是依幻象的消失而消失,
一切幻象完全消失了,這圓覺的清淨妙心,仍是寂然不動,光明徧照。
為了破除眾生幻妄的迷執,而說覺知 幻妄的覺,依然是幻心,
並不是不生不滅的真覺,所以說有覺是幻,說是無覺,
也沒有脫離幻妄的迷惑;所以惟有幻滅而真自露,這是言說 所不能到之處,
強說名為「不動」。

善男子!你應當知道,人們的虛妄身心等,都是「心鏡」上的幻現的塵垢,
不是本有,如果幻現的塵垢,完全擦拭清淨了,真心自然顯露,十方世界,
都會恢復本來的清淨實相。

善男子!又如一顆清淨的摩尼寶珠,本來潔白晶瑩,沒有絲毫色彩,
若於週圍,安置紅、黃、藍、紫等色,就會隨著方位的不同,
而映現各種不同的顏色。

愚昧的人,不知這個道理,以為這摩尼寶珠,真的有各種顏色;
祇要撤除周圍各種顏色,就會恢復它本來的潔淨晶瑩。

善男子!圓滿普照的妙覺淨性,影現的身心,也是隨類映現,
那些愚癡的人,認為清淨圓滿的覺性,實在有這樣的身心自相,
就和人看摩尼寶珠,認為它實有各種顏色一樣。

因執著虛幻的身心,為真實的存在,以至終日 計較人我是非,
不能攞脫 幻化影像的纏縛。所以我特別為你們說明,身是幻身,
心是幻垢,人若能信得及,知身心是幻垢,應當捨離,決定設法對治,
以期永遠擺脫它的束縛,佛說這種人,就名為「菩薩」。
若是幻垢完全消除,也就沒有 所對治的方法,人與幻垢,既然兩皆不存,
對治一詞,也就一併沒有了。

善男子!這會中的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人們,若能證得一切萬法,
原皆屬於幻象,乃本有清淨心上的影子,當親證親見的時候,
一切幻象齊滅,一切障蔽皆除,圓滿周徧的清淨覺相,自然現前;
沒有邊際的虛空,都是清淨覺性的展現,靈明寂照,如如不動。

由於證得覺性的圓滿明淨,能映顯萬象的心,也就自然光明清淨了。
心既然清淨,由心隨緣所現的第八(阿賴耶)識,也就成了清淨心;
於是依第八識所產生的見塵性能,也跟著清淨;見性既已清淨,
眼根自然隨之而清淨,眼根清淨了,眼識當然也會清淨。
由於眼識 清淨的緣故,以此例彼,同樣依八識產生的聞塵性能,當亦清淨,
聞性既然清淨,耳根自隨著清淨,耳根清淨的緣故,耳識自然清淨。
同樣的道理,由耳識清淨的緣故,能知覺塵境的性能,亦當清淨,
照這樣例推,鼻、舌、身、意等,都是清淨的。

善男子!由於根 已清淨的緣故,與根所對的塵境,也就清淨了。
所以眼根清淨,則色塵清淨;眼根所對的色塵,既因眼根 清淨而自清淨,
同理;若耳根清淨,聲塵也就一定清淨。香、味、觸、法,也是這樣,
例推可知,皆可因根清淨而自清淨。
世間一切事象,既然皆依覺性 所開顯的真理 而成了清淨,何況出世間法,
無論為因為果,它必然清淨,這是不說可以知道的。
這樣推展至八萬四千總持法門,一切的一切,沒有不清淨的。

善男子!一切世間法,都是以妙真如性 而為實相,妙真如性,本自清淨。
一切法的實相,既然性本清淨,而眾生的根身 及依而生存的世界,
自然亦當清淨。
所以一切實相清淨,自得一身清淨;由一身清淨 而多身清淨,
不但多身清淨,這樣擴而充之,以般若智,徧觀三界,十方一切眾生,
無不圓覺清淨。

善男子!由證知一世界清淨的緣故,知多世界清淨,不但多世界清淨,
以至盡虛空,遍法界,總括十方三世,一切皆平等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寂然,清淨平等,沒有生滅動搖,
當知圓覺性體,也清淨平等,沒有生滅動搖;四大 本沒有生滅動搖的緣故,
當知圓覺性體,清淨平等,也沒有生滅動搖;
由是擴而充之,以至八萬四千總持法門,沒有生滅動搖,
當知圓覺性體,清淨平等,沒有生滅動搖。

善男子!因為圓覺性體周遍法界,清淨不動,圓滿無際,就應當知道,
六根亦遍滿法界;六根既遍滿法界,當知所對的六塵,也遍滿法界;
六塵遍滿法界的緣故,當知產生六塵的四大,也遍滿法界;
這樣以至大總持門,皆一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於妙覺性體,周徧圓滿的緣故,所以沒有世間常情所謂的敗壞、
雜亂,因為根性、塵性,也如覺性的圓滿周徧,所以也無壞無雜;
根塵無壞無雜的緣故,這樣以至總持門等,一切萬法,都是無壞無雜。
譬如百千盞燈,光照一室,各燈的光,各充滿一室,而光光相渉,
互不相礙,不雜不壞。

善男子!由於修觀成就,悟入圓覺妙心的緣故,當知菩薩 不受諸法所繫縛,
不求於法以期解脫,不厭惡生死,不貪愛涅槃,不尊敬嚴持禁戒,
也不憎惡毀犯禁戒,既不重視久修,也不輕視後學,為什麼呢?
因覺性周徧圓滿,一切無不覺的緣故。

譬如眼觀當前的境界,眼光普及,沒有愛憎的分別,普皆入目,為什麼呢?
光體是一,沒有辦法取愛捨憎,故祇能不分愛憎,平等一如。

善男子!這初發心修大乘行的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人們,
修習圓照直觀,日久功深,一但豁然心開,頓見這圓覺妙心,
朗然虛靜,昭昭靈靈,原自現成,不見有行可修,有果可證,
本自圓覺普照,寂滅不二。

在這圓照的清淨妙心中,隨緣顯現的百千萬億阿僧祇,
不可以言語說明的 恆河沙數佛陀世界,皆沒有固定的實體,
也如空中花,亂起亂滅,不即是世界,也不是離開妙覺性體,
另有世界,眾生從本以來,原沒有什麼束縛,當亦無所謂解脫,
到此方知:


佛、菩薩、聲聞、緣覺等四聖,
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凡,
同一圓覺性體,本來成佛。


圓覺經.普眼菩薩篇
白話翻譯 ─ 圓香居士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女兒領我看個影集,地獄法官,此法官有一再愎原的能力。
又有許多陰間幫手,全來自地獄。
她對殺人犯都輕判,氣的人人氣死了,完全符合台灣最高法官們的廢死。
夜裡,地獄法官 把殺人犯親歷其境,殺別人21刀,死三人,其妻其女
依次也要死三次,死後還原再來死,家暴亦然 。全部演完後,才送入地獄。
女兒說 您吃素30年,豈可說真爽。沒辦法,當軍官很死忠。正義心常在。
台灣最高法官們的廢死。很好啊,把殺人犯送其家中 教化十年,每個法官都要照樣作啊。

咦,這跟公案很難懂何關
公案是要有良心的,完全符合正道公理
妄心殺死,真心還源
結案,吃咖啡去。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這個我佛-禪宗公案309
尺童

東山涼縣集雲岩、
雲巖曰:“什麼處去?”
師曰:“雖離和尚,尚無定處。”
曰:“湖南去?”
師曰:“不。”
曰:“歸鄉去?”
師曰:“不。”
曰:“或早或晚再回來。”
師曰:“等和尚有住處就來。”
曰:“自此一去難得相見。”
師曰:「難得不相見。」(難得成佛,不再回來見人師)
又問雲岩:“和尚百年後 忽有人問還認得老師麼,如何答對?”
雲巖曰:“對他說:只有·這個·才是老師。”
師良久無言。
雲巖曰:「承當·這個·事,大須審細。」(承當·這個·,要極審慎。)
師疑惑不解。
後來因為過水見影,大悟雲岩所指。所以作偈曰:
「切忌從他覓食,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

尺童-這個渠,獨自往,處處逢;今換我,沒有我,契如如。

!問:「朗月當空如何?」(離指見月時 怎麼樣?)
師雲:「猶是階下漢。」(沒入門)
雲:「請師接上階。」(請老師指教)
師雲:「月落了,來相見。」(離了月亮,再來見--佛相也無時 再見我佛)

尺童-《金剛經》雲: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高 僧 的 眼 淚
佛乘宗

高僧的眼淚
有一位中年以後出家的高僧,居住在離家很遠的寺院裏,
由於他有很高的修持,許多弟子都慕名來跟他修行。
平常,他教化弟子們應該斷除世緣,追求自我的覺悟,精進開啟智慧,
破除自我的執著,唯有斷除人間的情慾,才能追求無的解脫。
有一天,從高僧遙遠的家鄉傳來一個消息,
高僧未出家前的獨子 因疾病而死亡了。
他的弟子接到這個消息後,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他們討論的主題有兩個,
一是要不要告訴師父 這個不幸的消息,
二是師父聽到獨子死亡的消息 會有什麼反應?
他們後來得到共同的結論,就是師父雖已斷除世緣,孩子終究是他的,
應該讓他知道 這個不幸。並且他們也確定了 以師父那樣高的修行,
對自己兒子的死 一定會淡然處之。
最後,他們一起去 告訴師父不幸的變故,
當高僧聽到自己兒子死亡的消息後,
竟痛心疾首流下了悲愴的眼淚。

弟子們看到師父的反應 都感到大惑不解,
因為沒想到師父 經過長久的修行,仍然不能 斷除人間的俗情。
其中一位弟子就大著膽子問師父:
「師父,您平常不是教導我們 斷除世緣,追求自我的覺悟嗎?
您斷除世緣已久,為什麼還會為兒子的死亡 悲傷流淚呢?
這不是違反了您 平日的教化嗎!」

高僧從淚眼中抬起頭來說:
「我教你們斷除世緣,追求自我覺悟的成就,
並不是教你們只為了自己,
而是要你們因自己的成就 使眾生得到利益。」
「每一個眾生在沒有覺悟之前就喪失了人身,都是讓人悲憫傷心的,
我的孩子是眾生之一,眾生都是我的孩子,我為自己的兒子流淚,
也是為這世界尚未開悟就死亡的眾生悲傷呀!」
弟子聽了師父的話,都感到傷痛不已,精進了修行的勇氣,
並且開啟了 菩薩的心量。


這實在是動人的故事,說明了修行的動機 與目標。
修行是為使得眾生得益,不是為了小我,
所以修行才成為動人的、莊嚴的、無可比擬的志業。
從這個故事我們 可以找到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大乘佛法 以慈悲心為地,
才使萬法皆空 找到落腳的地方。
也可以說是「說空不空」,無我是空,慈悲是不空。
雖知無我 而不斷慈悲,故空而不空;
雖行慈悲 而不執有我,故不空而空。

當一個人不解空義的時候,不能如實知道 一切眾生和己身 無二無別,
則慈悲是有漏的,不是真慈悲。
這是為什麼高僧先於弟子進入空性,
才談眾生無別的慈悲。
進入空性 才有真慈悲,在《嚴華經》對像裏說:
「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 非親友想,
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
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
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
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攽恨頑毒、憍慢自大、
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這是多麼偉大的境界,想一想,如果菩薩沒有進入「一切法平等性」,
如何能承擔眾生的惱亂、愛惜眾生如子呢?

佛陀在《涅槃經》裏說:「我愛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
(羅睺羅是佛陀的獨生子,後隨佛出家)也無非是說明眾生如子。
菩薩與小乘最大的區別,就是慈悲,
例如佛教說三毒 貪嗔癡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修小乘者斷貪嗔癡,修大乘菩薩則不斷,反而以它來度眾生。
為什麼呢?
月溪法師說:
貪者:貪度眾生,使成佛道。
嗔者:呵罵小乘,讚歎大乘。
癡者:視眾生為子。
「菩薩不斷貪嗔癡,非是菩薩有所執迷,而是慈悲眾生,所以不斷。」

什麼是「慈悲」呢?
並不是我們一般說的 同情或憐憫,「與樂曰慈,拔苦曰悲」,
把眾生從苦中救出來,給予真實的快樂 才是「慈悲」。
佛法裏把慈悲分成三種:
一、 是「眾生緣慈悲」,就是以一慈悲心 視十方六道眾生,
如父、如母、如兄弟姐妹子侄,緣之而常思與樂拔苦之心。
二、 是「法緣慈悲」,就是自己 破了人我執著,但憐眾懲治知是法空,
一心想拔苦得樂,隨眾生意 而拔苦與樂。
三、 是「無緣慈悲」,就是諸佛之心,知諸緣不實,顛倒虛妄,
故心無所緣,但使一切眾生自然獲拔苦與樂之益。
要有「眾生緣慈悲」才能進入「法緣慈悲」和「無緣慈悲」,
若沒有眾生的成就、緣的成就、慈悲的成就,大乘行者 是絕對不可能成就的。
高僧的眼淚因此而流,在娑婆世界的菩薩們 見到眾生愚迷、至死不悟,
何嘗不是 日日以淚洗心呢?

上文取材自網路
佛乘宗 佛乘道場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碧巖錄》公案【四】——德山挾復


原文:
  德山到溈山。挾複子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顧視雲無無。便出。 (雪竇著語雲。勘破了也。)
德山至門首卻雲。也不得草草。便具威儀。再入相見。
溈山坐次。德山提起坐具雲。和尚。
溈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拂袖而出。 (雪竇著語雲。勘破了也。)
德山背卻法堂。著草鞋便行。

溈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麼處。
首座雲。當時背卻法堂。著草鞋出去也。
溈山雲。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
(雪竇著語雲。雪上加霜。)


義解:
  這則公案描寫的是德山與溈山 用禪機鬥法的場面。
  德山來到溈山那裡,腋下夾著一件衣服,在法堂上由東踱到西,又由西踱到東,左右張望了一下,說「無!無!」便出去了。
  雪竇禪師在此提示說「堪破了」。
當時,溈山禪師就在法堂裡坐著,到底是誰堪破了呢?是溈山堪破了德山,還是德山堪破了溈山?還是雪竇堪破了德山與溈山?
到底堪破了什麼呢?

  這一句“堪破了”,在此起的作用,正是要堪破的內容。
到底是什麼內容呢?如果堪破的背後真的還有內容,那就不是堪破了。為了讓大家能夠明白,我就方便解釋一下吧!

  其實,所堪破的 就是擺脫了相對的束縛,擺脫了一切識障,同時又可以 縱橫無礙地運用了。
「堪破了」這句話,三人之間的存在狀態 正好是左右逢源、縱橫無礙。
這個“堪破了”,既可以說是德山堪破了溈山,也可以說是溈山堪破了德山,還可以說是雪竇堪破了德山與溈山。
  到底堪破什麼了呢?又沒有具體內容。到底是堪破了還是沒堪破呢?所謂堪破,即非堪破,是名堪破呀!既是堪破,也非堪破。

  我繼續往下講:
  德山走到法堂門前,又自言自語地說:也不能就這樣 草率地走了。於是整整衣服,以嚴肅的態度 再進入法堂,去見溈山禪師。
溈山禪師端正而坐。德山拿起蒲團說:「和尚」。
溈山想舉起拂塵,但德山大喝一聲,拍拍袖子就走了出去。
  在此,雪竇禪師又提示「堪破了」。這個「堪破」與前面的「堪破」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再看下文:
  德山背對著法堂,穿上草鞋就走了。
到了晚上,溈山禪師就問首座弟子:「今天新來的那位禪僧,現在什麼地方?」
首座弟子回答說:「他當時背對著法堂,穿上草鞋就走了。」
溈山說: 「這傢伙,以後向著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了。”
  到此,這段公案就結束了。但到底是誰勝誰敗了呢?

  開始,德山腋下夾著衣服,在法堂裡從東踱到西,又從西踱到東,是什麼意思呢?
  “腋下夾著東西”,代表他可以攜帶著所有的知見;
“東西踱步”,代表他可以縱橫無礙。
整體的行為 所要表達的,就是我無論是提起或放下 都可以縱橫無礙了。
  左右張望一下,又說了兩個“無”,是一語雙關:
一個意思是說,我不被任何束縛;
另一個意思是說,溈山這裡沒有開悟的人。
也就是說,溈山沒有開悟,只是偽裝的一座山。
  可是,溈山為什麼一動也不動,任由德山在自己的法堂裡放肆呢?
其實,一動不動 就是最好的禪機,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任由你德山縱橫無礙地折騰,也不會把我溈山如何。
  到底是誰勝誰敗呀?一個可以縱橫無礙,一個卻又可以 不被縱橫無礙所左右。
一個是矛,無論多麼堅固的盾 都可以戳穿;
一個是盾,無論是多麼鋒利的矛 也無法將其戳穿。
  這一對自相矛盾的東西,在正面交鋒時,雙方既沒有受傷,同時又都顯示其威力了。本來自相矛盾的一對東西,放在一起 反而不矛盾了。
只有這樣的禪宗高手,才能把般若智慧演繹 到如此登峰造極的地步呀!

  德山覺得法戰就這樣草率結束了,有些意猶未盡。
所以,又再次深入虎穴,前來挑戰。
這時,德山整整衣服,拿起蒲團說:「和尚」。
溈山想舉起拂塵,可德山沒等溈山舉起拂塵,便大喝一聲,拍拍袖子就走。
  這第二番法戰,溈山依然還是沒有動。
  這番法戰是什麼意思呢?
  德山說:「和尚」。 「說:和尚」這句話的行為,所代表的是,從縱橫無礙的無相對的境界裡走出來,去沾染六塵了。
「德山大喝一聲,拍拍袖子就走。」這個行為 是表示雖然沾染六塵了,但我德山馬上就能覺察到,即使被沾染上了,也會像袖子上的塵土一樣,可以很輕鬆地拍打掉。
  整個過程所代表的 就是我德山的般若智慧,已經到了收放自如的程度了。
第一番法戰所表現的 是縱橫無礙;
第二番法戰所表現的是收放自如。
可是第二番法戰,溈山所表現的具體又是什麼呢?
  溈山只是想要舉起拂塵,其實手並沒有動,動的只是心。
可以說德山的一切行為,溈山是盡收眼底的。
「放」就任由德山放;「收」就任由德山收。
溈山是縱覽全域、運籌帷幄的。而且還可以隨勢迎合、順水推舟,這樣不是收放自如嗎?

  到了晚上,溈山問首座弟子:「德山到哪裡去了?」首座回答:「已經走了。」溈山又說:「這傢伙從此以後,向著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了。
  雪竇禪師最後又提示「雪上加霜」。
後來,德山果真一生 也沒有擺脫孤峰頂的束縛。
「孤峰頂」是「孤」得連峰帶頂都沒有了。
到此,溈山又看穿了德山一生的伎倆,還有什麼能在孤峰頂之上嗎?
  到底是誰勝誰敗?雪在哪裡呢?
雪就是孤峰頂,霜又是什麼呢?也是孤峰頂,又是誰在雪上加霜呢?
只要認為雪上加霜了,那雪就變成霜了。
  大家明白了嗎?
  只要明白了,就連「雪」帶「霜」都加上了。到此,我也不能再講了,否則,我就是在「霜」上又加「霜」了。加上如何,不加又如何?
  大家參!這就是禪機精彩的法戰!



  德山是在龍潭禪師那裡開悟的,在此,我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山參訪龍潭的經過。
  德山在參訪龍潭之前,就已經是講經的法師了,在四川專講《金剛經》,還著有《金剛經寶鈔》,但都不究竟。
聽到南方有說“即心即佛”的,他當時認為,宣傳這種說法的人 都是魔子魔孫。
於是,擔著自己所寫的《金剛經寶鈔》直奔南方,想搗毀他們的老巢。
  路上,遇到一個賣點心的老婆婆,他就放下擔子,想買點心吃。老婆婆問他擔的是什麼東西,德山很自豪地說:是《金剛經寶鈔》。
老婆婆說:我有一個問題,你如果能答得上來,我就把點心送給你,如果答不上來,你就到別的地方去買吧!
  德山說:你儘管問吧!
  老婆婆說:《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哪個心呀?
言下之意就是,既然連心都不可得,你又與誰去辯駁呢?
德山被問到的答不上來,此時他才意識到,「即心即佛」不是他原來想得那麼簡單。
  於是,老婆婆指引他去參訪龍潭。
德山到了龍潭,他腳才一跨進門就說:「我長久以來就向往龍潭,等到親自前來,潭也不見,龍也不現。」
龍潭在屏風後面探身說:「你已親到龍潭了。
  晚上,德山進入龍潭的房間,在龍潭身邊侍立,直到半夜。
龍潭說:「你怎麼還不下去?」德山道過晚安,打開門簾準備出去。
看到外面很黑,龍潭點上蠟燭遞給德山,德山剛伸出手來接,龍潭便把蠟燭吹滅。
德山因此大悟,就向龍潭叩拜說:“我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懷疑老和尚的話了。”
  這個故事也是一則公案。
  德山到了龍潭,他腳才一跨進門,就說:“我長久以來就向往龍潭,等到親自前來,潭也不見,龍也不現。”
“剛一跨進門”,指的就是擺脫了 所有相對的各種知見束縛,進入到無相對的狀態,也就是見到了本來面目;
“我長久以來向往龍潭”,指的是我多年以來,一直就在為這個目標而奮鬥;
“潭也不見,龍也不現”,指的是原來“本來面目”就是本來什麼都沒有呀!
注意:大家可不要理解成「斷滅空」呀!
龍潭在屏風後面,探身說:「你已親到龍潭了。」
「屏風背後」指的是無明;
「探身」指的是妄動;
所探出來的身體指的是「無明妄動」所生出來的萬物;
“你已親到龍潭了”,是說德山 已經達到“本來面目”所指的那個境界了。
  而德山說:“親自前來”,只是在理性上 見到了本來面目。
龍潭說:「你已親到龍潭了。」是感性上 接引德山見本來面目。
目的是為了讓他真的見到了,而不是理解到了。

  「晚上,德山進入龍潭的房間,在龍潭身邊侍立,直到半夜。」
這段話就是說,德山不但見到了本來面目,還可以保任住這個境界了。
龍潭說:「你怎麼還不下去?」
德山道過晚安,打開門簾想出去,看到外面很黑。
「從房間出去」代表的就是從「無明狀態」走出來,也就是破無明。
  走出來卻「發現外面很黑」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從「無明」走出來,既是證得般若的過程,同時也是製造宇宙萬物的過程。在萬物沒有誕生之前,是沒有任何現成的樣品 可以參考的,所以說“很黑”。
也就是說,各種相對的標準 都還沒建立!

  龍潭點上蠟燭 遞給德山,德山剛伸出手來接,龍潭便把蠟燭吹滅。
「點燈」就是給德山可以參照的標準,有參照標準 就是有所住,沒有參照標準就是無所住。
可是只要有標準,就容易被標準所侷限住,所以又給他吹熄了。
但吹熄了,並不是代表 不可以參照標準,而是既可以參照標準製造萬物,也可以不參照標準 海闊天空地 任意創造。
  德山因此大悟,就向龍潭叩拜說:“我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懷疑老和尚的話了。”這裡的“不會懷疑老和尚的話”,指的是不會 再被任何境界所迷惑,所以才有後來的「直向孤峰頂上去」。
  孤峰頂是「孤」到連峰帶頂都不存在了。
此時,還會有什麼東西 來到這裡迷惑他呢?這就是無所住境界。
因此,才會有「溈山剛想要舉起拂塵,他就大喝一聲,拍拍袖子就走」的一幕。
  現在大家明白這個公案的意思了嗎?

  (原覺法師《碧巖錄》公案義解)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眾生無佛性-禪宗公案310
尺童

溈山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
鹽官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鹽官手下有二僧到溈山探消息,難以領悟溈山的禪機,生輕慢心。
有一天與溈山話不投機,說:「師兄應該勤學佛法,別認為很簡單!」
於是溈山雙手捧空氣,拋向背後,然後展開兩手 就向二僧要東西,二僧不知怎麼辦才好。
溈山說:「大哥也應該努力學習佛法呀,別認為容易!」然後揚長而去。
二僧於是回鹽官,行三十里,一僧忽然有所省悟:「溈山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確實對。」就回溈山來了。
另一僧多走了幾裡,過水時也忽然省悟,感嘆:「溈山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眾生有佛性,他憑什麼說呀?」也回來溈山,長久跟隨溈山左右。

尺童-「眾生皆有佛性」是眾生地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是佛地說。
     溈山做手勢,是示意拋執著、見執,見解本身是空的,所以要二僧拿出、交出執見。
     第一個僧更聰明,很快悟到:溈山是站在佛地的角度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的,當然對。
     第二個僧笨點,過水時突然聯想到彼岸、此岸了,所以感嘆:這哥們是佛呀,憑什麼讓他在
眾生角度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呢? ? ?
這個公案有點沉重,所以輕鬆一點——你們一切眾生 都有佛性呀!連狗都有嘛! !
憑什麼你們不能成佛呀! ! !
哈哈……禪師雲:舉似一物 即不中!
(你們是狗佛嘛 )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明天
--- Osho


你相信人類在未來的某一天,
將會進化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嗎?
進化到一個免於戰爭、不公正的世界?
我根本就不會去想明天,
不會去想明天將會發生什麼。
明天將會在這裏的人,他們將會去想它,
對我而言,這個片刻 就已經足夠了,
而這就是我們可以生活的唯一片刻,
你無法生活在未來,不要在它上面 浪費你的時間。
  
也不要去擔心人類,
你永遠無法在任何地方 碰到任何人類,你只會碰到人,
人類 是一個抽象名詞,它是不存在的,
它只不過是一個字,不要去管它。
你的人生很短,
你將會跟很多人生活在一起,
只要去瞭解你如何才能夠 生活而且能夠被滿足,
至於未來是否有戰爭,我們又是何許人 而可以決定?
我們為什麼要去管它?
  
但是有一些烏托邦主義者,他們一直去思考未來,
他們在思考未來的當中 錯過了他們的生命,
而那個未來 從來不會來臨。
「烏托邦」這個字的意思就是:那個從來不會來臨的。
繼續思考它:
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饑荒、沒有貧窮的世界,
但是這樣去思考 有什麼意義呢?
你只不過是在作夢罷了,最好是實際一點,
在你裏面創造出一個 沒有戰爭傾向、沒有衝突傾向、沒有暴力、沒有侵略性的人,
一切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這樣,這才是可行的!
  
不要在內在 創造出一個人,不要去想人類,
你要如何去安排人類呢?那是不可能的,
將那一切 留給愚蠢的政客,他們會去思考它。
你可以在你自己身上下功夫。
拋棄所有衝突的傾向:暴力、侵略性、和恐懼等,成具有愛心的、祈禱的、靜心的。
至少創造出一個 你想要整個人類去成為的人,
至少在你裏面 創造出一個模範,
好讓你的芬芳 能夠散佈開來,
然後給予人們 一個洞見說這也是可能的 ──是神聖的。
  
愛得更多,喜悅得更多,慶祝得更多,
跳舞跳得更多,唱歌唱得更多……
這就是一切你所能做的。
在你的周圍 留下一個已經實現的夢;如果有人喜愛它,他可以跟著做。
我不能夠說整個人類 都會跟著做,它是這麼大的一件事。
況且那也是不需要的,
因為你的快樂 或許並不是別人的快樂,
你的歌唱 對別人來講 或許只是噪音,
你的跳舞 或許只不過是一個打擾,
所以,要由誰來決定?
不要去扛起那個責任 說你必須為整體決定,不必如此。
你可以拋棄 這些決定者的角色,你並不是決定者,
你只是在一個 你所擁有的小角落 過著你的生活,
任何你能夠為你自己做的,你就去做它,
如果有人 覺得很好、被你吸引,你可以幫助他,
但是是出自愛,而不是出自任何傳道的心理 ── 那是毒素。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雪峰粟粒(原覺法師《碧岩錄》公案義解)

原文:
  雪峰示眾雲。盡大地撮來 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

義解:
  這個公案的大概意思是:把整個大地搓起來,就像小米粒一樣大,拋到你們面前,你們就像黑漆桶一樣,一點也不懂。
我說話就像戰場上的擂鼓,你們應該聽到我說的話,就能知道 我的言外之意。
就像士兵聽到鼓聲,就知道要衝鋒打仗了一樣,要有應機能力。

  下面我再詳細講解: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大家千萬不要理解為,大地可以壓縮到 像一粒米那樣大小,這只是比喻而已。
“大地”指的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整個宇宙。我以前講過,
如果站在我們這個角度看,宇宙是很大的;
如果站在實相的角度看,就是什麼也沒有。
  我一說到宇宙實相,就用“什麼也沒有”來表達。
但是,很多人沒有聽明白 我以前講的內容,一聽到我說“什麼也沒有”,就往“斷滅空”上去理解,這是不對的!
  “什麼也沒有”是既不是“有”,也不是“無”的狀態,是根本不能用“有、無”去衡量的。
  其實,說盡虛空遍法界 就像一粒米那樣大,都已經說大了,因為其本質 就是什麼也沒有。
我所說的本質,指的是形成宇宙原材料的那個“東西”,也就是本來面目。
這個“東西”根本不能像一個物體一樣,可以放在眾人面前 讓人們見到。
  因為,雪峰禪師 根本就沒有 把大地壓縮成一粒米,拋在那些徒弟面前。
所以,那些“黑漆桶”才不能見到。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
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擺脫了 所有相對的知見,也就是把所有的相對知見,都給搓沒了。
  現在大家還是黑漆桶嗎?
“黑漆桶”指的就是什麼也不明白。這個“無明狀態”正好就是 什麼也沒有的本來面目。

  “打鼓普請看”,
如果真的看到了,那也就是破了無明了。
其實,與其說是看到了,還不如說是被迷惑了,迷惑了 就等於又成了黑漆桶了呀!
  現在大家明白什麼是“黑漆桶”了嗎?
  明白了就是看到“打鼓”了,看到“打鼓”了,就又成了黑漆桶了。
與其說我是在給大家講解,還不如說 我是在迷惑大家。
把大家教明白的同時,也就是把大家迷惑成黑漆桶的時候。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小心成了黑漆桶呀!

  迷又如何?不迷又如何呀?
  其實,知道這則公案的意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真的體悟 到這則公案所要傳達的那個境界。如果達到了這個境界,就是圓滿成佛了。
  單憑公案這幾句話,無論如何 也不能把圓滿的般若智慧表達清楚的。
所以,只能是宏觀概括性的描述,希望大家 能夠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
  本來很簡單的東西,為什麼祖師們偏要用 很多稀奇古怪的方式 來表達呢?
最終所表達的 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般若智慧 只有在現實運用中 才能體現出來,禪宗公案 也只是在教後人 如何運用般若智慧,
在境界現前時,如何才能做到 不被境界所迷惑而已。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地理解了,那等於是紙上談兵,是沒有實用價值的。

  下面我們再看看雪竇禪師 為這則公案所寫的頌詞:
牛頭沒,馬頭回,曹溪鏡裡絕塵埃。
打鼓看來君不見,百花春至為誰開。

義解:
  “牛頭沒,馬頭回”
的意思是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回歸原位了。
原位在哪裡呢?這就是在間接地告訴後人,“什麼都沒有”的那個狀態,也就是本來面目。
  六祖慧能大師 所寫的偈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這首偈頌 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什麼也沒有”的本來面目。

  “曹溪鏡裡絕塵埃。”
這句話,也是在間接地告訴後人 什麼是本來面目。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後人呢?
如果直接告訴了,那就不是什麼也沒有了,而是有了一個“什麼也沒有”。我現在就已經告訴多了呀!

  “打鼓看來君不見,”
意思是:看來我說的,即使像打鼓一樣 驚天動地,大家也不見得 能明白呀!
如果真的什麼也不明白,這不正好“牛頭沒,馬頭回,曹溪鏡裡絕塵埃”了嗎?

  “百花春至為誰開。”
為誰開呢?即使沒有人欣賞,春天到了,百花不是一樣 也照開不誤嗎?
是為了給人欣賞嗎?還是只為了開花 才開花呢?參!
這就是般若智慧 縱橫無礙 全自動的運用!
好了,這則公案我就講到這裡吧!

  (原覺法師《碧岩錄》公案義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