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作意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三十一卷十一頁云:初修業者始修業時,最初,全不於所緣境繫縛其心,或於不淨,或復餘處。唯作是念:我心云何得無散亂,無相無分別,寂靜極寂靜,無轉無動,無所希望,離諸作用,於內適悅。如是精勤,於所生起一切外相,無所思惟,不念作意;即由如是不念作意,除遣所緣。彼於其中,修習瑜伽,攝受適悅。
二解 如五種正除遣中說。
不作意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八十九卷九頁云:於所應作而便不作,非所應作而更反作。如所聞思修習法中,放逸為先,不起功用;名不作意。
二解 法蘊足論八卷十四頁云:云何不作意?謂於出家遠離所生善法,不引發;不憶念;不思惟;不已思惟,不當思惟;心無警覺。總名不作意。
見山是山->不作意
見山不是山->不念作意
見山還是山->非不作意非不念作意 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如何是「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
如經云
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相
。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
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
什麼是前述三摩地影像所知義?
又如何就所知義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
如經云
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相
。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
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
什麼是前述三摩地影像所知義?
又如何就所知義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擇法覺支亦有,以如實正慧,揀擇、極揀擇,遍尋思、遍伺察、審諦伺察之說
http://m.fodizi.tw/f04/55660.html
http://m.fodizi.tw/f04/55660.html
-
- 文章: 106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什麼是前述三摩地影像所知義?
略說正知正見(聖教量)
廣說3法印4聖諦12緣起般若正觀
開示悟入佛知見(諸法實相)?!
略說正知正見(聖教量)
廣說3法印4聖諦12緣起般若正觀
開示悟入佛知見(諸法實相)?!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就周遍尋思.周遍伺察
解深密經有云
世尊。毘鉢舍那凡有幾種。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三種。一者有相毘鉢舍那。
二者尋求毘鉢舍那。三者伺察毘鉢舍那。
云何有相毘鉢舍那。謂純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別影像毘鉢舍那。
云何尋求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於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了故。作意思惟毘鉢舍那。
云何伺察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於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證。得極解脫故。作意思惟毘鉢舍那。
尋思是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了故.作意思惟.
伺察是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證得極解脫故。作意思惟.
解深密經有云
世尊。毘鉢舍那凡有幾種。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三種。一者有相毘鉢舍那。
二者尋求毘鉢舍那。三者伺察毘鉢舍那。
云何有相毘鉢舍那。謂純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別影像毘鉢舍那。
云何尋求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於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了故。作意思惟毘鉢舍那。
云何伺察毘鉢舍那。謂由慧故遍於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證。得極解脫故。作意思惟毘鉢舍那。
尋思是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了故.作意思惟.
伺察是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為善證得極解脫故。作意思惟.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就所知義.解深密經有如下之云
但是否即為前述三摩地影像所知義.則待查證.
經云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義。四者知所取義。五者知建立義。六者知受用義。七者知顛倒義。八者知無倒義。九者知雜染義。十者知清淨義。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五義。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義。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於此覺了。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四義。一者心執受義。二者領納義。三者了別義。四者雜染清淨義。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三義。一者文義。二者義義。三者界義。
以上各義又再細分多項.構成極為完整的所緣境事
從解深密經角度.是須先有聽聞十二分教的前行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如我為諸菩薩所說法假安立。
所謂契經應誦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菩薩於此善聽善受。
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
即於如所善思惟法。獨處空閑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薩能求奢摩他。彼由
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
相。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
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如是菩薩能善毘鉢舍那。
因此.前述各種義是以前行為基礎的
但是否即為前述三摩地影像所知義.則待查證.
經云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義。四者知所取義。五者知建立義。六者知受用義。七者知顛倒義。八者知無倒義。九者知雜染義。十者知清淨義。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五義。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義。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於此覺了。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四義。一者心執受義。二者領納義。三者了別義。四者雜染清淨義。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三義。一者文義。二者義義。三者界義。
以上各義又再細分多項.構成極為完整的所緣境事
從解深密經角度.是須先有聽聞十二分教的前行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如我為諸菩薩所說法假安立。
所謂契經應誦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菩薩於此善聽善受。
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
即於如所善思惟法。獨處空閑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薩能求奢摩他。彼由
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
相。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
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如是菩薩能善毘鉢舍那。
因此.前述各種義是以前行為基礎的
-
- 文章: 106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能正思擇
[法相辭典(朱芾煌)]
如四種毗缽舍那中說。
四種毗缽舍那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三十卷十一頁云:云何四種毘缽舍那?謂有苾芻,依止內心奢摩他故;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種毘缽舍那。云何名為能正思擇?謂於淨行所緣境界,或於善巧所緣境界,或於淨惑所緣境界,能正思擇盡所有性。...
義->境界
淨行所緣->五淨行,五停心觀
善巧所緣->五善巧,七善巧
淨惑所緣->世間道(離欲)&出世間道(斷惑)
[法相辭典(朱芾煌)]
如四種毗缽舍那中說。
四種毗缽舍那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三十卷十一頁云:云何四種毘缽舍那?謂有苾芻,依止內心奢摩他故;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種毘缽舍那。云何名為能正思擇?謂於淨行所緣境界,或於善巧所緣境界,或於淨惑所緣境界,能正思擇盡所有性。...
義->境界
淨行所緣->五淨行,五停心觀
善巧所緣->五善巧,七善巧
淨惑所緣->世間道(離欲)&出世間道(斷惑)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255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經云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俱足法性)二者知如所有性。(如其本來)三者知能取義。(身見)四者知所取義。(見解)五者知建立義。(見地)六者知受用義。(轉識成智)七者知顛倒義。(不一)八者知無倒義。(不異)九者知雜染義。(不著)十者知清淨義。(平等不二)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五義。一者遍知事。(一切法)二者遍知義。(一切法空)三者遍知因。(無我智及無所得)四者得遍知果。(中道不二)五者於此覺了。(一切法皆是佛法)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四義。一者心執受義。(攝受)二者領納義。(空相)了別義。(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四者雜染清淨義。(空、不空如來藏)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三義。一者文義。(義理)二者義義。(盡虛空)三者界義。(遍法界)
善男子。彼諸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一者知盡所有性。(俱足法性)二者知如所有性。(如其本來)三者知能取義。(身見)四者知所取義。(見解)五者知建立義。(見地)六者知受用義。(轉識成智)七者知顛倒義。(不一)八者知無倒義。(不異)九者知雜染義。(不著)十者知清淨義。(平等不二)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五義。一者遍知事。(一切法)二者遍知義。(一切法空)三者遍知因。(無我智及無所得)四者得遍知果。(中道不二)五者於此覺了。(一切法皆是佛法)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四義。一者心執受義。(攝受)二者領納義。(空相)了別義。(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四者雜染清淨義。(空、不空如來藏)
彼諸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何等三義。一者文義。(義理)二者義義。(盡虛空)三者界義。(遍法界)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5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起
《大莊嚴論經》
諸色猶如鏡。影像在中現
無始生死中。未曾見斯事
我今因於汝。始見四聖諦
「諸色猶如鏡。影像在中現」這就是 入三摩地所觀見的影像
此為 見諸法實相
《佛說佛母出生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法如夢 如幻 如影 如響。如是名為諸法實相。
《大乘伽耶山頂經 》
如鏡中像 如光中影 如水中月 如熱時焔。是趣向菩提。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如幻化 如陽焰。如水中月 如水上泡。如鏡中像 如夢。如電 如乾闥婆城。乃至虹霓等。
若於色相得如是見。是則名為真諦。
這都在講親見;整天紙上談兵沒什麼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