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培法師大乘起信論妙心疏:
問:最上乘,與大乘,有何分別。
答,最上乘,亦名佛乘,即大乘頓教也。以此人從凡夫發心,直至成佛中間無三賢十聖等位。初心即同佛心,不假修證,本來是佛,故名佛乘。此乘超諸乘之上,故又名最上乘也。大乘,亦名菩薩乘,即大乘漸教機也。此人雖知有佛道可成,必須歷事修證,故有三賢十聖等諸位次也。此人雖然成佛,次上一等,不稱最上,故名大乘。
問:頓教佛乘,一超直入,理雖如是,事相如何。
答,頓教之人,以悟佛理故,心隨法性,任運斷無始習氣,亦同大乘修斷,但無斷證之心。以無斷證之心故,不斷而斷,不證而證,故無諸位次也。亦有經明頓教斷惑之程次者,以五忍配漸教位,顯所斷之惑。以忍名位者,忍者有而如無也。言三賢十聖,皆有而非有,雖從此經過,而不以為然,不同漸教以三賢十聖有所取證也。又忍者,無不可也。煩惱與菩提一如,不同漸教斷煩惱證菩提也。
============================================================
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頓教,什麼是漸教。
開悟是四地菩薩(聲聞初果須陀洹)
-
- 文章: 689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開悟是四地菩薩(聲聞初果須陀洹)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頓教
(一)以說法之內容而分,長時間修行而後到達悟境之教法,稱為漸教;迅即證得佛果、成就菩提之教法,稱為頓教。或循序漸進到證果之教法,稱為漸教;一躍頓至佛果之教法,稱為頓教。(參閱「頓漸二教」5704)
(二)以說法之形式而言,對根器未熟之眾生,由淺入深,初說小乘,漸次說大乘之法,稱為漸教;對頓悟之機,自始直說深法之教,稱為頓教。
(三)華嚴宗於五教之第四,立頓教之名,謂教、理、行、果等四法皆為頓教之旨。(參閱「五教十宗」1146)
(四)唐代善導大師判觀經所說之教法為頓教。又天台宗以四教之第四為圓頓教,即指法華經所說之教法。(參閱「五時八教」1132)
(五)日僧源空認為大台宗、真言宗雖言頓教,然以斷除煩惱始能證理,故仍屬漸教;準此,主張不必斷煩惱,即能由凡夫頓超迷界的無量壽經之教,方為純粹之頓教,亦乃頓中之頓。 p5703
============================================================
就我來說,我比較認同源空所說,如果還需要斷煩惱才能證理,都還是屬於漸教範疇,
所以天台圓教的論述,還不能算是頓教。
頓教
(一)以說法之內容而分,長時間修行而後到達悟境之教法,稱為漸教;迅即證得佛果、成就菩提之教法,稱為頓教。或循序漸進到證果之教法,稱為漸教;一躍頓至佛果之教法,稱為頓教。(參閱「頓漸二教」5704)
(二)以說法之形式而言,對根器未熟之眾生,由淺入深,初說小乘,漸次說大乘之法,稱為漸教;對頓悟之機,自始直說深法之教,稱為頓教。
(三)華嚴宗於五教之第四,立頓教之名,謂教、理、行、果等四法皆為頓教之旨。(參閱「五教十宗」1146)
(四)唐代善導大師判觀經所說之教法為頓教。又天台宗以四教之第四為圓頓教,即指法華經所說之教法。(參閱「五時八教」1132)
(五)日僧源空認為大台宗、真言宗雖言頓教,然以斷除煩惱始能證理,故仍屬漸教;準此,主張不必斷煩惱,即能由凡夫頓超迷界的無量壽經之教,方為純粹之頓教,亦乃頓中之頓。 p5703
============================================================
就我來說,我比較認同源空所說,如果還需要斷煩惱才能證理,都還是屬於漸教範疇,
所以天台圓教的論述,還不能算是頓教。
- 心開
- 文章: 3484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
- 文章: 689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開悟是四地菩薩(聲聞初果須陀洹)
【七賢女遊屍陀林】
七賢女遊屍陀林。
一女指屍曰:屍在者裏。人在甚麼處去?
一女曰:作麼!作麼!
諸女諦觀。各各契悟。
當下齊悟無生法忍。
感帝釋散花曰:
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
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
一要無根樹子一株。
二要無陰陽地一片。
三要叫不響山谷一所。
帝釋曰:
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
女曰:汝若無此。怎解濟人?
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世尊。
世尊曰:
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
===================================
明心見性就知道什麼是無根樹、無陰陽地、叫不響山谷,
問題是,這連大阿羅漢也不解此義。
七賢女遊屍陀林。
一女指屍曰:屍在者裏。人在甚麼處去?
一女曰:作麼!作麼!
諸女諦觀。各各契悟。
當下齊悟無生法忍。
感帝釋散花曰:
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
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
一要無根樹子一株。
二要無陰陽地一片。
三要叫不響山谷一所。
帝釋曰:
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
女曰:汝若無此。怎解濟人?
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世尊。
世尊曰:
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
===================================
明心見性就知道什麼是無根樹、無陰陽地、叫不響山谷,
問題是,這連大阿羅漢也不解此義。
- 心開
- 文章: 3484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 心開
- 文章: 3484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