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
至善隨時變化
豈如死水一灘
呆若木雞以斃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h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42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
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
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
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42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
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
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
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麁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彼諸年少復白佛言:「世尊!如此之身云何名死?云何名生?」
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善男子!名為身者有無量億筋脈相纏,身有八萬四千毛孔,復有八萬四千戶虫,在中而住。彼諸虫等,亦有死滅。人將死時,諸虫怖畏,互相噉食,受諸苦痛。男女眷屬,生大悲惱,迭相食噉。諸虫相食,唯有二虫,七日鬪諍,過七日已,一虫命盡,一虫猶存,如彼虫鬪臨死不息。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乃至臨終諍論不息,不畏生苦,不畏老苦,不畏病苦,不畏死苦,如彼二虫至死不息。凡夫眾生亦復如是,死至之時賢聖呵言:『丈夫!汝作不善,汝豈不見世間苦耶?不見生苦,不見病苦,不見老苦,不見死苦。』答言:『如是,已見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汝若見如是苦,何不作諸善根?何故不為後世樂故修諸善法?丈夫!我復問汝:何不作善離於生苦、老苦、病苦及以死苦?云何不修正念之觀?汝於閻浮提豈可不聞犍椎聲耶?不見眾生行布施耶?不見眾生於佛福田種善根子,香華、幡蓋施佛之時汝不見耶?如來所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佛法中有此四眾能救苦厄。』賢聖呵言:『不善丈夫造作如是不善之業』
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善男子!名為身者有無量億筋脈相纏,身有八萬四千毛孔,復有八萬四千戶虫,在中而住。彼諸虫等,亦有死滅。人將死時,諸虫怖畏,互相噉食,受諸苦痛。男女眷屬,生大悲惱,迭相食噉。諸虫相食,唯有二虫,七日鬪諍,過七日已,一虫命盡,一虫猶存,如彼虫鬪臨死不息。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乃至臨終諍論不息,不畏生苦,不畏老苦,不畏病苦,不畏死苦,如彼二虫至死不息。凡夫眾生亦復如是,死至之時賢聖呵言:『丈夫!汝作不善,汝豈不見世間苦耶?不見生苦,不見病苦,不見老苦,不見死苦。』答言:『如是,已見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汝若見如是苦,何不作諸善根?何故不為後世樂故修諸善法?丈夫!我復問汝:何不作善離於生苦、老苦、病苦及以死苦?云何不修正念之觀?汝於閻浮提豈可不聞犍椎聲耶?不見眾生行布施耶?不見眾生於佛福田種善根子,香華、幡蓋施佛之時汝不見耶?如來所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佛法中有此四眾能救苦厄。』賢聖呵言:『不善丈夫造作如是不善之業』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六祖法寶壇經
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Re: 佛法的根本:十善法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