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師子吼菩薩這樣問世尊..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應當修習八聖道者。何因緣故。一切眾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
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
世尊做了詳細的回答..
謹摘部分經文
善男子。是恒河邊如是諸人。悉具手足而不能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實有佛寶法寶僧寶。如來常說諸法要義。有八聖道大般涅槃。而諸眾生悉不能得。此非我咎亦非聖道。眾生等過。當知悉是煩惱過惡。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不得涅槃。.....
善男子。如三十三天.北欝單越。雖是有法.若無善業.神通道力.則不能見。地中草根.及地下水。以地覆故.眾生不見。佛性亦爾.不修聖道.故不得見。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瞎子摸象的典故原來是出自本經
經云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勅已。多集眾盲以象
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
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
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脚者言象如木
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
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善男子。王喻如來正遍
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
經云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勅已。多集眾盲以象
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
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
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脚者言象如木
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
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善男子。王喻如來正遍
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接續前貼師子吼菩薩之問
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
世尊續答云
眾生佛性......非是本無今有。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此非彼。非餘處來.非無因緣。亦非一切眾生不見。有諸菩薩時節因緣和合得見.時節者.所謂十住菩薩摩訶薩修八聖道。於諸眾生.得平等心。爾時得見.不名為作。
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
世尊續答云
眾生佛性......非是本無今有。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此非彼。非餘處來.非無因緣。亦非一切眾生不見。有諸菩薩時節因緣和合得見.時節者.所謂十住菩薩摩訶薩修八聖道。於諸眾生.得平等心。爾時得見.不名為作。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在 p. 269 經文提到 常法無住. 若有住處.即是無常
這顛覆一般人的認知
經云
善男子。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若有住處.十二因緣不得名常。如來法身亦無住處。法界法入.法陰虛空.悉無住處。佛性亦爾.都無住處.
這顛覆一般人的認知
經云
善男子。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若有住處.十二因緣不得名常。如來法身亦無住處。法界法入.法陰虛空.悉無住處。佛性亦爾.都無住處.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續前瞎子摸象之喻.世尊藉此喻續解佛性.世尊示.
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如來常住則名為我....
大慈大悲名為佛性
大喜大捨名為佛性
大信心者即是佛性
一子地者即是佛性
第四力者即是佛性
十二因緣即是佛性
四無礙者即是佛性
頂三昧者名為佛性
善男子。如上所說種種諸法。一切眾生定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各位善知識
請問第四力是指?....
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如來常住則名為我....
大慈大悲名為佛性
大喜大捨名為佛性
大信心者即是佛性
一子地者即是佛性
第四力者即是佛性
十二因緣即是佛性
四無礙者即是佛性
頂三昧者名為佛性
善男子。如上所說種種諸法。一切眾生定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各位善知識
請問第四力是指?....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經中描述世尊曾示
善男子。....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而得見耶。
欲了了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修八聖道外.尚須具不退心.如經云..
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眾苦。若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而得見耶。
欲了了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修八聖道外.尚須具不退心.如經云..
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眾苦。若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接著世尊開示
菩薩摩訶薩有諸多不可思議.例如..
菩薩摩訶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實不受恩而常施恩。雖施於恩而不求報。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復次善男子。或有眾生為自利益修諸苦行。菩薩摩訶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還有甚多. 請各位參閱 CBETA電子版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 ... 2n0374.pdf
pp. 272-273
菩薩摩訶薩有諸多不可思議.例如..
菩薩摩訶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實不受恩而常施恩。雖施於恩而不求報。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復次善男子。或有眾生為自利益修諸苦行。菩薩摩訶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還有甚多. 請各位參閱 CBETA電子版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 ... 2n0374.pdf
pp. 272-273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接著世尊開示
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有八不思議。
一者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
三者一味。
四者潮不過限。
五者有種種寶藏。
六者大身眾生所居住處。
七者不宿死尸。
八者不增不減。
是故此經如彼大海有八不思議
當中大身指的是大身眾生者.謂佛菩薩。大智慧故.名大眾生。大身故.大心故。大莊嚴故.大調伏故。大方便故.大說法故。大勢力故.大徒眾故。大神通故.大慈悲故。常不變故.一切眾生無罣礙故。容受一切諸眾生故。是名大身眾生所居之處。
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有八不思議。
一者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
三者一味。
四者潮不過限。
五者有種種寶藏。
六者大身眾生所居住處。
七者不宿死尸。
八者不增不減。
是故此經如彼大海有八不思議
當中大身指的是大身眾生者.謂佛菩薩。大智慧故.名大眾生。大身故.大心故。大莊嚴故.大調伏故。大方便故.大說法故。大勢力故.大徒眾故。大神通故.大慈悲故。常不變故.一切眾生無罣礙故。容受一切諸眾生故。是名大身眾生所居之處。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云何是漸漸深.經云
一者漸漸深。所謂優婆塞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涅槃經說如是等法。是名漸漸深。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一者漸漸深。所謂優婆塞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涅槃經說如是等法。是名漸漸深。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云何是深難得底.經云
二者深難得底。...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非色.不離於色。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於識。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須陀洹乃至辟支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煩惱.亦無住處。雖無煩惱.不名為常。是故名深。復有甚深。於是經中.或時說我.或說無我。或時說常.或說無常。或時說淨.或說不淨。或時說樂.或時說苦。或時說空.或說不空。或說一切有.或說一切無。或說三乘.或說一乘。或說五陰即是佛性。金剛三昧.及以中道。首楞嚴三昧.十二因緣。第一義空.慈悲平等。於諸眾生.頂智信心.知諸根力。一切法中.無罣礙智。雖有佛性.不說決定。是故名深(難得底)。
二者深難得底。...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非色.不離於色。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於識。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須陀洹乃至辟支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煩惱.亦無住處。雖無煩惱.不名為常。是故名深。復有甚深。於是經中.或時說我.或說無我。或時說常.或說無常。或時說淨.或說不淨。或時說樂.或時說苦。或時說空.或說不空。或說一切有.或說一切無。或說三乘.或說一乘。或說五陰即是佛性。金剛三昧.及以中道。首楞嚴三昧.十二因緣。第一義空.慈悲平等。於諸眾生.頂智信心.知諸根力。一切法中.無罣礙智。雖有佛性.不說決定。是故名深(難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