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軟體之美
文章: 3168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軟體之美 »

寂照世間 寫: 週三 12月 08, 2021 3:44 pm 【《六祖壇經》
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

...

惡來善度】

壇經中,前後矛盾之處,還蠻多的。
就如此二處,那麼,是要行善,還是不要行善?

六祖明明說,要用善來度惡,但又交代說兀兀不修善。
這正是前後矛盾,前後相反。
所以,要常行十善嗎?
文言文程度待加強
「兀兀不修善」,「兀」是不動,心裡不動。善要不要修?要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然修一切善,心不動。諸位讀了「兀兀不修善」這句話解作一切善事都不做了,你就不懂6祖大師的意思。
http://book853.com/wap.aspx?nid=1021&p=13&cp=6&cid=0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寂照世間 »

依經解義,三世佛冤

金剛經言。【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兀兀不修行,不是叫人不行善。
而是叫人,以無我無人無眾生,而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等正覺。

六祖因金剛經而開悟,六祖會依照金剛經,六祖不會違背金剛經。
而你就違背金剛經了

金剛經中,佛教我們要修一切善法,以小品般若經的諸法無受三昧來說。
諸法無受,就是不受諸法,不受我,不受人,不受眾生,而行一切善法。
佛說我,即非我,是名我。
佛說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要先從人乘善法,提昇轉變為天乘善法
也就是要先修世界悉檀,藉由布施行善,修人乘善法、天乘善法,而得很
多歡喜益,先讓自己如處天堂。

六祖壇經中,六祖也教惡來善度,邪來正度,愚來智度,迷來悟度。
而在許多人眼中,六祖就是前後矛盾,前後不一之人。
這些人都誤會六祖了。
cyc320
文章: 255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cyc320 »

達摩大師血脈論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寂照世間 »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0 pm 達摩大師血脈論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什麼是小品般若經的諸法無受三昧?
cyc320
文章: 255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cyc320 »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4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0 pm 達摩大師血脈論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什麼是小品般若經的諸法無受三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寂照世間 »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31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4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0 pm 達摩大師血脈論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什麼是小品般若經的諸法無受三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夢中人所見世間,皆是虛妄。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夢中人了悟世間人事物如夢幻泡影,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因此,無眼耳鼻舌身意,無一切法。
一切法空,故無所得。
無所得,即諸法無受,不受諸法。


所以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此處是指如如。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等正覺,即得般若大學佛法。
但如果不學人乘善法、天乘善法、聲聞法、緣覺法
那麼,就慢慢的等吧

諸法無受三昧,這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cyc320
文章: 255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cyc320 »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50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31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4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2:20 pm 達摩大師血脈論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什麼是小品般若經的諸法無受三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夢中人所見世間,皆是虛妄。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夢中人了悟世間人事物如夢幻泡影,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因此,無眼耳鼻舌身意,無一切法。
一切法空,故無所得。
無所得,即諸法無受,不受諸法。


所以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此處是指如如。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等正覺,即得般若大學佛法。
但如果不學人乘善法、天乘善法、聲聞法、緣覺法
那麼,就慢慢的等吧

諸法無受三昧,這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依經解義,三世佛冤

金剛經言。【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兀兀不修行,不是叫人不行善。
而是叫人,以無我無人無眾生,而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等正覺。
cyc320
文章: 255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cyc320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寂照世間 »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0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前四樓人,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萬境何時才會如如?
心何時才會變為如如之心?
cyc320
文章: 255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文章 cyc320 »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18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0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前四樓人,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萬境何時才會如如?
心何時才會變為如如之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