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清稅孤貧(謝力《我與無門關》)


〖公案〗

曹山*1和尚因僧問雲:“清稅*2孤貧,乞師賑濟。”
山雲:“稅奢梨*3。”
稅應諾。
山曰:“青原*4白家酒*5,三盞吃了,猶道未沾唇。”


【語譯】
清稅比丘對曹山說:“清稅孤貧,乞師賑濟。”
曹山突然呼喚:“稅奢梨。”
清稅不加思索的就回應他。
曹山說:“青原白家酒,都吃了三盞,你還說未沾唇。”

〖評唱〗
  無門曰:“清稅輸機,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來機。然雖如是,且道,哪裡是稅奢梨吃酒處?”


【語譯】
  無門說:“清稅奢梨是以什麼樣的心行,輸掉了先機。曹山和尚獨具慧眼,深辨來機。話雖如此,你且說說看,哪裡是清稅奢梨喝酒之處。”

〖頌曰〗
貧似范丹  氣如項羽
活計雖無  敢與斗富

【語譯】
雖說比范丹*6還要貧窮,
氣勢卻遠遠的超越項羽*7。
一貧如洗,連基本的生活都照顧不了,
卻勇於與富貴者一爭高下。

【題解】
本公案的重點,就在“稅應諾”這三個字上。
清稅比丘,是何許人?不得而知。從曹山稱他“稅奢梨”,應該是一位已開山授徒的大和尚。從“吃了三盞青原白家酒”這句話看來,應該來自附近的青原山,青原山是七祖祖庭,地位崇高,連青原的澗水,都被尊稱為青原白酒。從這一點看來,清稅可能是青原教下。當時的曹山,並未開宗立派,曹洞宗是洞山門人匯集他們二人的思想而成立的支派。

清稅對曹山說:“清稅孤貧,乞師賑濟。”清稅的孤貧是精神上的孤貧,還是物質上的孤貧?他要求的賑濟,是精神上的賑濟,還是物質上的賑濟?從無門的“貧似范丹,氣如項羽”看來,他還真窮,但是乞求的卻是精神上的。從“活計雖無,敢與斗富”看來,他雖人窮,但不志短,他是來挑戰曹山的。

曹山和尚獨具慧眼,一早就看穿了 清稅前來的動機。清稅對曹山所說的“清稅孤貧,乞師賑濟。”其實是經過一番經營的問題。曹山突然呼喚他,他不經意的回應了曹山的呼喚。於是,曹山對他說:“青原白家酒,三盞吃了,猶道未沾唇。”意思就是在提點他:你已深得青原的心髓,你還說你不懂。

正是這經營造作,令清稅輸掉了先機。無門還提出一個問題,哪裡是清稅喝下三盞青原白酒的地方?答案就是在曹山。


【參究】
第一層:
清稅孤貧,乞師賑濟。
稅應諾。
青原白酒,三盞吃了,猶道未沾唇。

第二層:
活計雖無,敢與斗富。

第三層:
清稅輸機,是何心行。
曹山具眼深辨來機。
哪裡是稅奢梨吃酒處?


【註解】
*1  曹山,位於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裡處。舊稱吉水、荷玉山、梅山。唐末,本寂禪師(840~901)住錫此山。本寂受法於洞山良價,蔚成曹洞宗,以仰慕六祖慧能之德,遂以六祖所居之曹溪而改山名為曹山。

*2  清稅,比丘名號。

*3  奢梨(梵acarya,巴acariya),又作阿舍梨、阿奢梨、阿只利、阿遮利耶。略稱奢梨。意譯為軌范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4  青原,山名,位於江西廬陵(今吉安)東南十五公裡處。又稱青原安隱山。禪宗祖庭之一,七祖行思禪師嘗於此山開創靜居寺。

*5  青原白家酒,或作青原白酒、青原家白酒。指青原山的溪水。隱喻瓊漿、醍醐。清有白姓落第秀才 返鄉釀制白家酒,至今尚傳。但與本公案無關。

*6  范丹,東漢陳留外黃人,字史雲,號萊蕪。大學問家,馬融弟子,極貧,有時乃至絕糧。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說的就是他。

*7  項羽,秦人,即推翻秦朝的西楚霸王。

  (謝力《我與無門關》)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清稅孤貧(慧開《無門關》)


  曹山和尚因僧問:“清稅孤貧,乞師賑濟。”山雲:“稅阇黎。”稅應諾。山曰:“青原白家酒,三盞吃了,猶道未沾唇。”

  無門曰:清稅輸機,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來機。然雖如是,且道哪裡是稅阇黎吃酒處?

  頌曰:
    貧似范丹,氣如項羽。活計雖無,敢於斗富!

  (無門慧開《無門關》)

  曹山和尚:本寂(840—901),唐代禪僧,曹洞宗開創人之一。俗姓黃,泉州莆田(今福建古田)人。洞山良價法嗣。後開法於撫州吉水,遷往荷玉山,大揚洞山宗風。卒謚“元證禪師”。此後,洞山、曹山之風益盛,遂有曹洞宗。有《曹山語錄》二卷。曹山,位於江西宜黃縣北,舊稱“荷玉山”、“梅山”,為曹洞宗的著名道場。

  阇黎:“阿阇黎”的略稱。指能教授弟子,使其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的僧師。

  輸機:在此為讓一步或以退為進之意。

  心行:心中所起的分別意識、妄想、計較分別。心,妄心也;行,造作也;妄心造作之謂也。又,心識唸唸遷流,故曰“心行”;善惡之所為,謂之“心行”,又唸唸不忘,亦為“心行”。六祖壇經曰:“此經心行,不在口念。”在此含有“意圖”之意。

  范丹:一作“范冉”(112—185),字史雲,西漢陳留外黃(在今河南蘭考縣東南)人。桓帝時為萊蕪長,遭母憂不到官。後辟太尉府,議者欲以為侍御史,遂遁去。曾就學於馬融,後遭黨錮之禍,逃於梁沛間,賣卜為生,窮居自若。有時絕粒,閭裡歌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卒謚貞節先生。


  活計:生活之計也。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由 高報 » 週四 2月 17, 2022 12:14 pm

經文: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1交光大師楞嚴正脈:
能見之性,見於所見之境;性即非境。
以能見之真見,見於所見之妄見,真見即非妄見。
見猶離見:真見尚猶離於見精自相。
見不能及。見精自不能及。有妄見時,真見全隱;真見現前時,妄見已空,故終不能及。

2明 德清(憨山)楞嚴經通議:
此破見精以顯始覺……但此見精猶屬迷妄,正是無明,名為識蘊。…若此不破難契本覺真心。…意顯此見精不因境有。不借緣生。唯一精真切近真心。故此識一破則五蘊頓空。即名始覺之智…此則前境既離而見精獨顯,猶屬無明,故破之曰:見見之時…此乃正破識精。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真見見於見精之時 而真見非是見精。
見精切近於真者尚猶離之。豈汝妄見而能及此真見乎。故曰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知此句乃是破見精。此離妄之真見 乃清淨實相真心,汝等狹劣不能通達,此即名始覺之智,以始覺有功本覺乃顯。


5宣化上人:
第一個見是正見,第二個見,是見精之見,雖亦是真見但稍帶妄見。
真正的見性,看見妄見時,應離開一切性體,沒什麼見的。
所謂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亡。
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說:「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真正之見性,不是眼前的 能見所能看到的。看不見之見,才是真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gbqb3kl.html
:mrgreen:
看不見之見,才是真見。
真見尚猶離於見精自相。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水淺不是泊船處(馮學成《明月藏鷺 · 六、頌古聯珠》)


  趙州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師曰:“水淺不是泊船處,”便行。又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提示:趙州禪師遊方時 曾問一住庵修持的僧人——也算是一庵之主,盡管是光桿司令:“有麼有麼?”那位庵主豎了豎拳頭。趙州禪師說:“水淺不是泊船處。”趙州禪師走到另一座草庵,也同樣問那位庵主,那位庵主也一樣地豎了豎拳頭,趙州禪師卻贊許他說:“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這就是禪宗內著名的“趙州問庵主”公案,這則公案的難度極大,因為趙州禪師對同樣問題的 兩個完全相同的答案 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自相矛盾的評介。

  “有麼有麼?”,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莫名其妙的提問,任何人都會摸不著頭腦——瘋子嗎?什麼個“有麼有麼?”但這是在禪宗內,特別是在唐末五代時常見的、考驗禪師們是否合格,是否開悟的一道面試題。

  面對趙州禪師的問題,第一位禪師豎了豎拳頭,趙州禪師的反應是:“水淺不是泊船處”——明明是貶語,人們會認為那位庵主的修行不合格;面對同樣的問題,第二位庵主也是豎了豎拳頭,趙州禪師的反應是:“能縱能奪,能殺能活”——明明是贊語,人們會認為這位庵主的禪修合了格。

  但問題完全不是那麼簡單。在禪宗內,語言的往來 如同迷霧那樣令人難解,是與非的判斷——人們習以為常的是非判斷 是不起作用的,問題的結論和答案 並不是通過論證而得出的,之所以為“是”,之所以為“非”在禪宗內 猶如幼兒園中的語言訓練那樣顯得單純,顯得幼稚可笑。所以趙州對相同答案 所作的肯定和否定,是對人們思維布下的一個“陷阱”,落入其中就會寸步難行。怎樣理會呢?請看有關偈頌:

虎步龍驤遍九垓,會從平地起風雷。
等閒喚出庵中主,便見千江逆水回。
宋·佛心本才

  品析:佛心本才禪師的這首偈頌,對不熟悉禪宗內部門道的人看來,也摸不透其中說了些什麼,又該怎麼理解呢?

  人們的思維活動,真可謂是“虎步龍驤”一往無前,並且無所不在地 可以遍游“九垓”。但對這個可以“平地起風雷”的思維、理性深處的依據,又有多少人能夠明了呢?生命、精神、意識、理性、情感,這一切的“主人公”又是誰呢?趙州禪師和這兩位庵主都是內行,他們都明白這底層的關系,這可是可使“千江逆回”的力量和境界啊!


無星秤子兩頭平,提出須應見得明。
若向個中爭分兩,知渠錯認定盤星。
宋·佛性法泰

  品析:法泰禪師眼中看得分明,沒有落入趙州禪師 所布下的“陷阱”。他認為,這則公案 如同沒有刻度的秤一樣,兩頭掛虛空,自然無欠旺,明眼人當然一望便知。無知的人,枉自在那裡爭分爭兩——爭什麼嘛。“定盤星”在哪兒呢?沒有!既然連“定盤星”都沒有,秤的又是“虛空”,那些爭論還有什麼意義呢?



慈受懷深下面的偈頌更直接明白,一目瞭然:
上庵豎起拳頭,趙州左眼半斤。
下庵豎起拳頭,趙州右眼八兩,
君看陝府鐵牛,何似嘉州大像。
若謂總涉諸訛,露柱燈籠合掌。

  一個半斤,一個八兩,一個鐵牛,一個石像——是不是人雲亦雲的“諸訛”,若明白其中的妙處,露柱燈籠也會向你合掌,念一聲“阿彌陀佛”的。


閃爍旌旗驟往來,幾人遙望起疑猜。
此時若得樊公足,一踏鴻門兩扇開。
宋·無准師范

  品析:無准師范禪師 這首偈頌極有氣勢,又借用“鴻門宴”的典故,故意味深長。
  這則公案,是趙州禪師所布下的一道“疑陣”,裡面似乎旌旗閃爍,車騎往來,在外面遙望的人難免起疑,不敢深入。如果參禪者 有樊噲那樣的勇氣,不顧楚軍門衛的阻擋,敢於直闖而入,驚項羽,救劉邦。那麼趙州禪師所布下的“疑陣”,就可以“一踏鴻門兩扇開”,不攻而破了。

  (馮學成《明月藏鷺·六、《頌古聯珠》選析》)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州勘庵主(心平如願《無門關》)


  【公案】
  趙州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
  州雲:「水淺,不是泊舡處。」便行。
  又到一庵主處雲:「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
  州雲:「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語譯】
  趙州到一草庵,對庵主說:「有嗎?有嗎?」
  庵主豎起了拳頭。
  趙州說:「水太淺了,不是我舟的停泊處。」說完便離開了。
  他又到另一草庵,同樣的對庵主說:「有嗎?有嗎?」
  庵主也同樣的豎起了拳頭。
  趙州說:「能縱、能奪、能殺、能活。」隨即向庵主頂禮。

  【評唱】
  無門曰:「一般豎起拳頭,為甚麼肯一個不肯一個?
  且道:誵訛在甚處?
  若向者裡,下得一轉語,便見趙州舌頭無骨,扶起放倒得大自在。
  雖然如是,爭奈趙州卻被二庵主勘破!
  若道二庵主有優劣,未具參學眼。
  若道無優劣,亦未具參學眼。」

  【語譯】
  無門說:「同樣是豎起拳頭,為什麼肯定一個,否定一個?
  說說看,這攪亂之處,在什麼地方?
  如果在這裡,下得轉語,便可以見到趙州那無骨的舌頭,無論是扶起或放倒,都已經是大自在了。
  話雖如此,怎奈趙州的技倆,卻被兩位庵主勘破。
  如果說兩位庵主有優、有劣,那表示未具參學之眼。
  如果說兩位庵主,沒有優劣,那同樣是未具參學之眼。」
  【頌曰】
  眼流星 機掣電 殺人刀 活人劍

  【語譯】

  如果你的心靈之眼,像流星一樣,迅速明亮。所應契的智慧,又如電掣一般快速,自然能明白殺人刀、活人劍的自在應用了。

  (註:劍、刀皆用來比喻智慧,凡能喚醒人本具之靈性者,稱為活人劍;反之,能置人於死地者,稱為殺人刀。)

  【附參資料】
  註:本篇趙州到別人的地方,去印證人家的修行境界,所問的都是「有麼!有麼?」,而被問的人都是同樣豎起拳頭,結果趙州卻給予不同的評價:

  一個趙州認為境界低,尚不是學人可依泊的地方,但另一個卻給予「能縱能奪,能殺能活。」的評語,並對他作禮。

  為何如此?
  我們不在當時的情境中,無法瞭解兩位庵主所舉的拳頭是否一樣,而且趙州禪師所問的內容雖一樣,其語氣是否相同?
  禪師當時的境界又是如何,都難以推敲瞭解。
  所以這種完全是禪師與學人 或所造訪人間的機遇,實在令後學想像空間無限,甚至虛無,因此錄其它禪師的評唱供參:

  一、虛舟省禪師示眾:
  龍蛇易辨,衲子難瞞,古鏡當台,胡漢俱現不見。
  老趙州坐斷十方,未肯輕易登人門戶,然風聞有賊,不妨巡官搜夜。一日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拋磚引玉,庵主便豎起拳,早已豎降旗了也。
  州曰:「水淺不是泊舟處。」便行。
  果然果然!州又到一庵主處,趙州遍訪知己不肯慢人,又曰:「有麼?有麼?」貴圖賓主相見。
  主亦豎起拳頭,豈是波斯獻寶。
  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拜者裡(這裡)便是上大人丘乙己。若是爾小生可知禮也。
  山僧若是做前庵主,待它曰:「有麼?有麼?」
  便曰:「無端!無端!」
  待他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便曰:「自是撐篙沒好手。」

  若是做後庵主,待它曰:「有麼?有麼?」
  便曰:「當面不識。」
  待它說:「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拜,即向背上與它一痛拳。
  庶幾所豎拳頭,終不浪施。
  山僧如是說破二庵主逗漏也,要諸人直下了,當不可向下文長留待來日。

  二、侶岩荷禪師示眾:
  趙州到一庵主處問曰:「有麼有麼?」
  主豎起拳頭,州曰:「水淺不是泊舟處。」便行。
  又到一庵主處問,主亦豎起拳頭。
  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大小趙州洎被二庵主換卻眼睛,山僧路見不平。」
  驀豎拳雲:「能縱能奪,能殺能活。汝等諸人,若便恁麼會去,一棒打折你驢腰。」

  三、眉聲居士雲:
  眉聲居士 明誠,浙瑞安林氏子,世名:齊鋐字仲覺,幼聰穎,攻文史韜略。在五燈全書卷第一百七記載其與人對話如下:

  僧問:「趙州訪二庵主,一樣豎拳。因甚有肯?有不肯?」
  士曰:「你道不肯那一個?」
  曰:「淺水不是泊舟處。」
  士曰:「獅子咬人,韓廬逐塊。」
  僧忽省曰:「恁麼!則二庵主俱是作家也?」
  士曰:「獅子咬人,韓盧逐塊。」
  僧踴躍作禮曰:「從今不被天下老和尚惑也!」
  士便掌曰:「逢人莫錯舉!」

  四、宗鑑法林卷十八記載
  趙州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
  師曰:「水淺不是泊舟處。」便行。
  又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
  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支提愛雲:「趙州祇見錐頭利。」
  雲居舜雲:「趙州當時甚生意氣?雖然如是,要且鼻孔在二庵主手裡。」
  龍門遠雲:「庵主一等豎拳,趙州因甚肯一個,不肯一個?要識趙州麼?拍禪床左邊一下。要識二庵主麼?拍禪床右邊一下。」
  良久雲:「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

  溈山果雲:「泣露千般艹,吟風一樣松。」為甚麼肯一個不肯一個?者裡見得透,釋迦不先、彌勒不後。坐斷要津,天長地久。苟或不然!為你下個腳注。」
  良久雲:「若不如是,爭知如是?」

  昭覺勤雲:「佛祖命脈,列聖鉗錘,換斗移星,驚天動地。有般漢未出窠窟,祇管道舌頭在趙州口裡,殊不知自己性命已屬他人。若能握向上綱宗,與二庵主相見,便可以定龍蛇、別緇素,正好著力。還知趙州落處麼!切忌顢頇。」

  理安洸雲:「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

  蓮柎策雲:「趙州著緉草鞋到處行腳,不怕疑殺人,乃向二庵主手裡納敗闕。」顧左右雲:「甚處是伊納敗闕處?兩行孤雁撲地高飛,一對鴛鴦池邊獨立。」

  雲庵悅雲:「水淺不是泊舟處──言中有響。能縱能奪便禮拜──句裡藏鋒。如今有般無主孤魂,祇管較得較失,不惟蹉過古人,亦乃埋沒自己。還知落處麼?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州勘庵主(馮學成《趙州禪師語錄壁觀》卷下)


  師行腳時,到一尊宿院,才入門相見,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水淺船難泊。”便出去。又到一院,見尊宿,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能縱能奪,能取能撮。”禮拜便出去。

  在燈錄中,此為“二庵主”。趙州末後雲:“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語句雖稍有異,而其意無別。

  “有麼?有麼?”趙州從空中露出爪牙,亦是“探竿影草”,試這尊宿(或庵主)的淺深。這二尊宿(或庵主),雖一拳一指,趙州無處藏身矣。趙州也然作怪,於前雲:“水淺船難泊”,貶語也,似不肯。於後雲:“能縱能奪,能取能撮”,並禮拜,贊語也,肯也。同為一個“拳頭”,何來兩種對待,莫前者有仇,後者有親麼?若如是見,真小兒也。趙州正是欲讓人疑去,能了此疑,則可與趙州把手共行矣。於此,
文殊心道禪師有頌雲:
  匹馬單槍戰祖關,
  死生只在剎那間。
  趙州最是難容漢,
  庵主當頭吃兩拳。

  佛性法泰禪師亦有頌雲:
  無心秤子兩頭平,
  提起須應見得明。
  若向個中爭分兩,
  知渠錯認定盤星。

  自得慧暉禪師亦有頌雲:
  庵主當年用得親,
  衲僧眼裡要生筋。
  趙州舌有龍泉劍,
  開口等閒疑殺人。

  (馮學成《趙州禪師語錄壁觀》卷下)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
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因此應該知道,這只是借燈光來顯色,所以在光明中,能看見的是眼 而不是燈。
●但眼睛只能照顯色相,並不具有 能見能分別的知覺功能。
能見能分別的知覺,只是心性自體的功能,並不是眼睛之本質。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可知 我的身,和如來清淨的法身,比較起來,
●就知道如來的身,叫正遍知,自了知 心包萬法。
●你等的身,執著心在身內,執著法在心外,這就叫做性顛倒身。

:mrgreen:
1心遍包萬法。
2執心在身內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所有這種種 由緣所生之法,皆不出一念心所現。
所謂山河大地,森羅萬解,一切萬物,都從一念心所生。
一切都是包括在一念心裏,不是心 被這些萬物所包括。
如能認識本來真心,則這一切萬法萬物,根本都是幻有。
真心如鏡,諸法如鏡中像、鏡中影。
●修道便要修至影來即現,影去即滅。真心是湛然清淨,沒有半點塵影污染的。

:mrgreen:真心如鏡,
新老怪
文章: 505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

晦昧即無明,黑暗。無明便看不見,故等於空。
因無明黑暗,就將靈明洞徹之真空,變為冥頑晦昧之虛空。
在這頑空晦昧中,再依無明之力,轉本有智光,為能見之妄見。
這就是瞪以發勞;和黑境結在一起,就生出四大之色。

:mrgreen:真空,虛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