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頁 (共 159 頁)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0:22 am
妙吉祥如意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13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9:47 am 呵呵,網上論法,辨正法義,能夠舉證佛經才有憑據,很好很好!!

大乘密嚴經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雲, 共聚而無實。
種子賴耶識, 諸習所纏覆,
譬如摩尼寶, 隨緣現眾色,
雖住眾生身, 體淨而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為大涅槃。
名因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以諸形相故, 而起於分別。
分別從二因, 外相心習氣,
第七末那識, 應知亦復然。
諸根意緣會, 發生於五識,

念念常遷轉, 皆依識以生,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復與意識俱, 為依而轉謝。
身中煖觸生, 運動作諸業,
飲食及衣服, 隨事而受用。
騰躍或歌舞, 種種自歡娛,
持諸眾生身, 斯由意功力。
於如夢翳等, 一切諸境界,
起種種分別, 不知唯自心。
如人在空中, 走索以遊戲,
飄危不安固, 分別亦如是。
分別無所依, 但行於自境,
譬如鏡中像, 識種種而見,
愚夫此迷惑, 非諸明智者。.
妙兄法安
紅字標示
雖同體而分別:
[藏識與第七識]的不同性用。
若沒有第七識居間,
就說不出六識與藏識的相互運作關係
5566有慧根,論法一向伶俐……
如我之前樓上所論述(齊識而返,不能過彼)提出的心得報告,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即是此心流轉之主體。當本心輾轉流化到凡夫的境界,猶如兩頭蛇,一頭緣阿賴耶識(封包),並以阿賴耶識現識所起之鏡像(如電腦銀幕的作用),配合第六意識(蛇的另一頭)發展名色並緣取五識,向外吸取經驗( 五個兄弟門前做買賣) 然後再經由第七末那識回饋給第八阿賴耶識 。人命知識學習就在阿賴耶八識中循環( 楞伽經:阿賴耶識與七轉識,此二壞不壞 輾轉相因) 而進行維繫人命乃至成長的五蘊薰習機制……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此經與玄奘翻譯之(解深密經)其原始版本,為類似或相同。 可是(大乘密嚴經)在翻譯流傳中有肴訛之處,正如上面所舉證,到底藏識是不是等同阿賴耶識呢!? 這個問題也就是 讓後代在研究唯識法相學產生極大的爭議,至今還是莫衷一是各持己見……
.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0:31 am
恆不住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22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13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9:47 am 呵呵,網上論法,辨正法義,能夠舉證佛經才有憑據,很好很好!!

大乘密嚴經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雲, 共聚而無實。
種子賴耶識, 諸習所纏覆,
譬如摩尼寶, 隨緣現眾色,
雖住眾生身, 體淨而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為大涅槃。
名因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以諸形相故, 而起於分別。
分別從二因, 外相心習氣,
第七末那識, 應知亦復然。
諸根意緣會, 發生於五識,

念念常遷轉, 皆依識以生,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復與意識俱, 為依而轉謝。
身中煖觸生, 運動作諸業,
飲食及衣服, 隨事而受用。
騰躍或歌舞, 種種自歡娛,
持諸眾生身, 斯由意功力。
於如夢翳等, 一切諸境界,
起種種分別, 不知唯自心。
如人在空中, 走索以遊戲,
飄危不安固, 分別亦如是。
分別無所依, 但行於自境,
譬如鏡中像, 識種種而見,
愚夫此迷惑, 非諸明智者。.
妙兄法安
紅字標示
雖同體而分別:
[藏識與第七識]的不同性用。
若沒有第七識居間,
就說不出六識與藏識的相互運作關係
5566有慧根,論法一向伶俐……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
妙兄您對[究竟涅槃]還念念不忘?
其實您說的應該修正
究竟涅槃是唯佛證得
阿羅漢與菩薩第八沒份啊。

良心建議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0:39 am
妙吉祥如意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31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22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13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9:47 am 呵呵,網上論法,辨正法義,能夠舉證佛經才有憑據,很好很好!!

大乘密嚴經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雲, 共聚而無實。
種子賴耶識, 諸習所纏覆,
譬如摩尼寶, 隨緣現眾色,
雖住眾生身, 體淨而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為大涅槃。
名因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以諸形相故, 而起於分別。
分別從二因, 外相心習氣,
第七末那識, 應知亦復然。
諸根意緣會, 發生於五識,

念念常遷轉, 皆依識以生,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復與意識俱, 為依而轉謝。
身中煖觸生, 運動作諸業,
飲食及衣服, 隨事而受用。
騰躍或歌舞, 種種自歡娛,
持諸眾生身, 斯由意功力。
於如夢翳等, 一切諸境界,
起種種分別, 不知唯自心。
如人在空中, 走索以遊戲,
飄危不安固, 分別亦如是。
分別無所依, 但行於自境,
譬如鏡中像, 識種種而見,
愚夫此迷惑, 非諸明智者。.
妙兄法安
紅字標示
雖同體而分別:
[藏識與第七識]的不同性用。
若沒有第七識居間,
就說不出六識與藏識的相互運作關係
5566有慧根,論法一向伶俐……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
妙兄您對[究竟涅槃]還念念不忘?
其實您說的應該修正
究竟涅槃是唯佛證得
阿羅漢與菩薩第八沒份啊。

良心建議
呵呵,還不服氣!!
究竟涅槃,是第八不動地的證果,楞嚴經稱此為(一真如心), 意思就是修行人達到了此心即是無為真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請問 究竟涅槃是不是 等不等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0:45 am
寂照世間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這是五樓法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照見五蘊皆空,猶如大夢初醒

夢中的人事物,只是夢中事

夢中的對,與夢中的錯,有何差別?
什麼是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見性成佛道?
其實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也就是於如夢幻的一切有為法,皆不取,亦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夢幻泡影的世間中,還要執著什麼事?
夢幻泡影的世間,其實就是心經所說的顛倒夢
如何遠離顛倒夢?顛倒想?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04 am
妙吉祥如意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45 am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這是五樓法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照見五蘊皆空,猶如大夢初醒

夢中的人事物,只是夢中事

夢中的對,與夢中的錯,有何差別?
什麼是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見性成佛道?
其實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也就是於如夢幻的一切有為法,皆不取,亦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夢幻泡影的世間中,還要執著什麼事?
夢幻泡影的世間,其實就是心經所說的顛倒夢
如何遠離顛倒夢?顛倒想?
你一直強調的,世間像猶如夢似幻,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的薰習運作,如浮雲之因緣際會,無實體可得。

.大乘密嚴經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雲, 共聚而無實。
種子賴耶識, 諸習所纏覆,

.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06 am
恆不住
八個兄弟共一胎。
一個伶俐一個呆。
一個門前做買賣。
一個在家把帳開。

個人見解:
八種識同在如來藏家中

第七識口齒伶俐
第八識無三路用
前五識分別事務
第六識總理帳務

第七識伶牙俐齒
恆常給前六識耳邊吹風
我就是你們的主,
一切都要以我為中心。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08 am
電火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00 am
電火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8:49 am 楞伽補遺
==明 德清 補遺==
=======================
問曰。示正果中。說妄想識滅。名為涅槃。不說轉藏識。單說滅六識者。何也。

答曰。此經宗旨。說識藏即如來藏。不必更轉其藏性。寂滅之體。所目不得顯現者。但因妄想攀名相之過也。目藏體本是湛淵之心。
猶如湛海。雖云前七波浪。其實只因六識攀緣外境界風。鼓動波浪。
即七識亦因六識所起之波浪。其體同是八識精明。故本不生。
是故三性之中。依他元自無性。其過在徧計執性耳。然妄想乃徧計執性。
正是六識攀緣種種如幻依他境界。增長習氣。長養藏識。
故今特辨妄想過重。故六識滅。則內外心境一切皆寂滅。如來藏性應念現前。
所以特說六識滅為涅槃也。
此經宗趣。與相宗。逈不相同。故不立七識。
所目世尊隨節說妄想分別通相。以顯即妄即真。
為如來最上一乘禪也。
電兄法安
個人見解:
1.依他起性,非無自性。
因此其徧計執性就是第七的末那性。




經云:[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
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俱,.....]
請參考
1.依他起性,非無自性。
因此其徧計執性就是第七的末那性。
=========
三性之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其"性"隱含在藏識中為剎那相
又其性本"離" 自性涅槃相
故說為無性為自性

2.第七識其體雖同是八識精明,但其性不同。
================================
<<壇經>>唯論見性
聖諦俗諦圓融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17 am
恆不住
電火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1:08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0:00 am
電火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8:49 am 楞伽補遺
==明 德清 補遺==
=======================
問曰。示正果中。說妄想識滅。名為涅槃。不說轉藏識。單說滅六識者。何也。

答曰。此經宗旨。說識藏即如來藏。不必更轉其藏性。寂滅之體。所目不得顯現者。但因妄想攀名相之過也。目藏體本是湛淵之心。
猶如湛海。雖云前七波浪。其實只因六識攀緣外境界風。鼓動波浪。
即七識亦因六識所起之波浪。其體同是八識精明。故本不生。
是故三性之中。依他元自無性。其過在徧計執性耳。然妄想乃徧計執性。
正是六識攀緣種種如幻依他境界。增長習氣。長養藏識。
故今特辨妄想過重。故六識滅。則內外心境一切皆寂滅。如來藏性應念現前。
所以特說六識滅為涅槃也。
此經宗趣。與相宗。逈不相同。故不立七識。
所目世尊隨節說妄想分別通相。以顯即妄即真。
為如來最上一乘禪也。
電兄法安
個人見解:
1.依他起性,非無自性。
因此其徧計執性就是第七的末那性。




經云:[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
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俱,.....]
請參考
1.依他起性,非無自性。
因此其徧計執性就是第七的末那性。
=========
三性之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其"性"隱含在藏識中為剎那相
又其性本"離" 自性涅槃相
故說為無性為自性

2.第七識其體雖同是八識精明,但其性不同。
================================
<<壇經>>唯論見性
聖諦俗諦圓融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電兄法安
個人見解
1.性與相,非異非不異
若從非不異說性,就不是相,這是文字義。
自性就是非剎那。
2.說食不飽,名言當然無實性。
但是離言法性,非無自性。
第七雖與識藏同體,
但其性用非同。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34 am
電火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1:06 am 八個兄弟共一胎。
一個伶俐一個呆。
一個門前做買賣。
一個在家把帳開。

個人見解:
八種識同在如來藏家中

第七識口齒伶俐
第八識無三路用
前五識分別事務
第六識總理帳務

第七識伶牙俐齒
恆常給前六識耳邊吹風
我就是你們的主,
一切都要以我為中心。
八個兄弟共一胎
====================
性相不二
此偈就是性說
請問此偈出自何處?
想必是禪門大德

Re: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11:44 am
恆不住
電火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1:34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5月 14, 2022 11:06 am 八個兄弟共一胎。
一個伶俐一個呆。
一個門前做買賣。
一個在家把帳開。

個人見解:
八種識同在如來藏家中

第七識口齒伶俐
第八識無三路用
前五識分別事務
第六識總理帳務

第七識伶牙俐齒
恆常給前六識耳邊吹風
我就是你們的主,
一切都要以我為中心。
八個兄弟共一胎
====================
性相不二
此偈就是性說
請問此偈出自何處?
想必是禪門大德
不就是您要說的這個嗎?

壇經經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