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文章說;
論中的意思是說:如執諸法實有,那就凡性、聖性兩不相干。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實無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修有證有所得則不應得成佛
論中龍樹菩薩是這意思吧?!
心的轉換
-
- 文章: 605
-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心的轉換
至於第二類,[如、法性、實際]先前已說過
===========
個人從來不說真如
因為,真字太吸引眼球了
幾乎所有人會把精神放在真字,而不是如字
其實如字我是很贊同的
所謂如善,如惡,無論善惡是非黑白,都能貼近,都能無違背
這才是如,才是貼近,才是實際情況
舉例,殺入放火也是屬於如
因為這世上就是有戰爭,就是有搶劫殺人,不是嗎?
所以如,就應該要能涵蓋殺人放火
但是,你若今天跟人說殺人放火也是真如
我想那些說真如的大概會全部跳起來
因為真如是佛性,是勝義,是至善,怎會是污穢的?
卻不知道,若是不能"如”污穢
還能叫做“如”嗎?
不能如污穢的如,叫做假如,不是真如
===========
個人從來不說真如
因為,真字太吸引眼球了
幾乎所有人會把精神放在真字,而不是如字
其實如字我是很贊同的
所謂如善,如惡,無論善惡是非黑白,都能貼近,都能無違背
這才是如,才是貼近,才是實際情況
舉例,殺入放火也是屬於如
因為這世上就是有戰爭,就是有搶劫殺人,不是嗎?
所以如,就應該要能涵蓋殺人放火
但是,你若今天跟人說殺人放火也是真如
我想那些說真如的大概會全部跳起來
因為真如是佛性,是勝義,是至善,怎會是污穢的?
卻不知道,若是不能"如”污穢
還能叫做“如”嗎?
不能如污穢的如,叫做假如,不是真如
-
- 文章: 549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本文文章 由 Sherlock » 週二 5月 21, 2024 10:09 am
法師文章說;
論中的意思是說:如執諸法實有,那就凡性、聖性兩不相干。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實無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修有證有所得則不應得成佛
論中龍樹菩薩是這意思吧?!
是印順法師引用[中論觀四諦品]:
評論[說一切有部(又名薩婆多部)]他們(執諸法實有)的缺失]!
這是站在中觀的立場來質疑。
如執諸法實有,這表示以凡夫性,而不是以聖性(佛性),即使
再精進修行,也沒有成佛的可能了,是這樣嗎?
因為法如果有定性,如此凡夫就永遠是凡夫嗎?
應該是[諸法無定性.無自性,或稱:法無性}才對,所以薩婆多部諸法實有的主張,
法師說;其實不然!
眾生雖是凡夫,(但法無定性),以無凡夫的定性故,
(將來)遇善緣而習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就可以久習成佛。
所以法師評判薩婆多部的主張,所謂諸法實有論,
-
- 文章: 549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同樣的;另一邊,
後來翻譯的如來藏系經論,我當年在佛學班上課,
院長有特別提到;
古德有關[佛性本有]的教說,法師當年和法尊法師,兩位有一同去讀過原始
的藏譯本,認為龍樹的原意是指;要成佛,不能前沒有佛性(例如還留凡性)
如何成佛?
但查不到[佛性:本有"]的教說,所以法師遺憾的說;
後來翻譯的如來藏系經論,我當年在佛學班上課,
院長有特別提到;
古德有關[佛性本有]的教說,法師當年和法尊法師,兩位有一同去讀過原始
的藏譯本,認為龍樹的原意是指;要成佛,不能前沒有佛性(例如還留凡性)
如何成佛?
但查不到[佛性:本有"]的教說,所以法師遺憾的說;
古德為佛性本有的教說所惑,顛倒解說,以為龍樹也是主張要先有佛性
才可以成佛的。
我早就懷疑,後來在北碚訪問藏譯,才知是古德的錯解,論文是龍樹評破
薩婆多部固執實有性的。
善性惡性,無不從積久成性中來,無天生的彌勒,也沒有 自然的釋迦。
性,不過是緣起法中由於久久積習,漸成為強有力的作用,而有非此不可之!
-
- 文章: 107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心的轉換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佛性即是無性
非善非不善(無二之性)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佛性即是中道(大乘一實相印)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
三法印四法印法爾常住
一切有部(簡稱有部,有宗)
認為三世實有法體恆存
南傳赤銅鍱部(分別說部)
亦多認為諸法實有
實有佛法可修
實有果位可證
實有涅槃可取可證
事實上這些並不妨礙其解脫
維摩詰天女散花
有修有證是增上慢
大白話說優越感
缺了點平等心
不自在
佛性即是無性
非善非不善(無二之性)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佛性即是中道(大乘一實相印)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
三法印四法印法爾常住
一切有部(簡稱有部,有宗)
認為三世實有法體恆存
南傳赤銅鍱部(分別說部)
亦多認為諸法實有
實有佛法可修
實有果位可證
實有涅槃可取可證
事實上這些並不妨礙其解脫
維摩詰天女散花
有修有證是增上慢
大白話說優越感
缺了點平等心
不自在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心的轉換
Purimakammabhavasmi§ moho avijjà, àyåhanà saïkhàrà, nikanti taõhà, upagamana§ upàdàna§, cetanà bhavo. Ime pa¤ca dhamma purimakammabhavasmi§ idha pañisandhiyà paccayà.──在過去世裡累積業﹙業有,kamma bhava﹚時所生起的痴是為無明。致力於造業是行。渴愛生命與所緣是愛。執取生命與所緣是取。善思(kusala cetanà)或不善思(akusala cetanà)是有。在過去世裡造業時所生起的這五法是今世結生﹙pañisandhi,對於人類是結生五蘊﹚的因。(《無礙解道》)
《無礙解道》裡的意思是在過去世造業有(kamma bhara)時,那受到無明、愛與取包圍著的業是今世果報蘊﹙如結生五蘊﹚的真正原因。因此禪修者必須親自透徹地辨明苦諦﹙如結生五蘊﹚在今世生起是因為過去世的業﹙集諦﹚。唯有如此他才能夠親自透徹地明了「由於集諦,苦集才會生起」。
行與業有(saïkhàra + kamma bhava)
1.在布施前﹙造布施業前﹚所生起的前思(pubba cetanà)是行。把施物布施到受者的手中時所生起的立思(patitthapaka cetanà, 或脫思:mu¤ca cetanà)是業有。
2.或者,在造業時所生起的意門心路過程速行心當中,前六個速行心的思(cetanà)是遂行(àyåhana saïkhàra)。第七個速行心的思是業有。
3.或者,在造業時生起的速行心的思是業有。與那思相應的心識及心所是遂行。
因此即可明白在今世裡所累積的無明、愛、取、行及業並非今世五蘊的因﹙集諦﹚,而是未來世五蘊﹙苦諦﹚的因﹙集諦﹚。在這五因當中,若人慎重地考慮業,他就會滿意地同意,只有由於過去世的集諦,苦諦才會在今世生起。若人不同意在今世生起的苦諦(如結生五蘊)是緣於在過去世裡所造下的業﹙集諦﹚,他就必須進一步考慮,是否還有必要修波羅蜜長達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正等正菩提(sammàsambodhi);或修波羅蜜長達二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辟支菩提(paccekabodhi);或修波羅蜜長達一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上首弟子菩提(aggasàvaka- bodhi);以及修波羅蜜長達十萬大劫,以成就大弟子菩提(mahàsàvakabodhi)。
法師說:
眾生雖是凡夫,以無凡夫的定性故,遇善緣而習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就可以久習成佛。
上文引自南傳《無礙解道》(Pañisambhidàmagga)的教示
法師所說與南傳佛教應該是一個意思
如此這般似非關破執諸法實有?!
《無礙解道》裡的意思是在過去世造業有(kamma bhara)時,那受到無明、愛與取包圍著的業是今世果報蘊﹙如結生五蘊﹚的真正原因。因此禪修者必須親自透徹地辨明苦諦﹙如結生五蘊﹚在今世生起是因為過去世的業﹙集諦﹚。唯有如此他才能夠親自透徹地明了「由於集諦,苦集才會生起」。
行與業有(saïkhàra + kamma bhava)
1.在布施前﹙造布施業前﹚所生起的前思(pubba cetanà)是行。把施物布施到受者的手中時所生起的立思(patitthapaka cetanà, 或脫思:mu¤ca cetanà)是業有。
2.或者,在造業時所生起的意門心路過程速行心當中,前六個速行心的思(cetanà)是遂行(àyåhana saïkhàra)。第七個速行心的思是業有。
3.或者,在造業時生起的速行心的思是業有。與那思相應的心識及心所是遂行。
因此即可明白在今世裡所累積的無明、愛、取、行及業並非今世五蘊的因﹙集諦﹚,而是未來世五蘊﹙苦諦﹚的因﹙集諦﹚。在這五因當中,若人慎重地考慮業,他就會滿意地同意,只有由於過去世的集諦,苦諦才會在今世生起。若人不同意在今世生起的苦諦(如結生五蘊)是緣於在過去世裡所造下的業﹙集諦﹚,他就必須進一步考慮,是否還有必要修波羅蜜長達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正等正菩提(sammàsambodhi);或修波羅蜜長達二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辟支菩提(paccekabodhi);或修波羅蜜長達一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成就上首弟子菩提(aggasàvaka- bodhi);以及修波羅蜜長達十萬大劫,以成就大弟子菩提(mahàsàvakabodhi)。
法師說:
眾生雖是凡夫,以無凡夫的定性故,遇善緣而習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就可以久習成佛。
上文引自南傳《無礙解道》(Pañisambhidàmagga)的教示
法師所說與南傳佛教應該是一個意思
如此這般似非關破執諸法實有?!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