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頁 (共 53 頁)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08 pm
由 靜明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7月 05, 2022 9:04 pm
桌子是因緣有,不會因為你是瞎子,就說沒有。
空中華是你見到桌子時,產生的見聞覺知(識相),這些識相都只是你的想像罷了,故說你的想像是本無所有啦。
如你歪理亂解佛法,都是本無所有的。
請問,桌子是因緣有,應該看見桌子嗎?
就說你理解有問題
桌上是因緣有,你該先理解什麼是因緣有,不是要你做視力檢驗啦。
這樣正確的如理思惟,才有機會讓你開智慧,不然你還是一樣根本不懂佛法。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09 pm
由 藍海千尋
就說你理解有問題
桌上是因緣有,你該先理解什麼是因緣有,不是要你做視力檢驗啦。
這樣正確的如理思惟,才有機會讓你開智慧,不然你還是一樣根本不懂佛法。
桌子因緣有,就是不存在桌子!
見桌子就是見空華.....妄見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0 pm
由 靜明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7月 05, 2022 9:07 pm
什麼都不懂,還要跟人吵鬧。
浪費論壇資源。
妳懂
那問妳:輕舟說對了嗎?
學佛是要返照自己的無知,改變自己的無明,不是你這種來亂又不講理的方式。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1 pm
由 藍海千尋
靜明,不要閃躲
見緣,輕舟說對了嗎?
不回答 證明你是來亂的!
妳才是不講理的那個人,胡亂指責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2 pm
由 靜明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7月 05, 2022 9:09 pm
就說你理解有問題
桌上是因緣有,你該先理解什麼是因緣有,不是要你做視力檢驗啦。
這樣正確的如理思惟,才有機會讓你開智慧,不然你還是一樣根本不懂佛法。
桌子因緣有,就是不存在桌子!
見桌子就是見空華.....妄見
真是傻到極限了
都說了這麼清楚了,你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空中華,由此可知至此之前你所說的一切,都是大痴言,你完成不懂佛法啊。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3 pm
由 靜明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7月 05, 2022 9:11 pm
靜明,不要閃躲
見緣,輕舟說對了嗎?
不回答 證明你是來亂的!
妳才是不講理的那個人,胡亂指責
先治療你的愚痴吧
別再丟人現眼啦!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4 pm
由 藍海千尋
真是傻到極限了
都說了這麼清楚了,你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空中華,由此可知至此之前你所說的一切,都是大痴言,你完成不懂佛法啊
我問妳的,你避而不談
再問一次
桌子因緣有,那桌子存在嗎?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5 pm
由 藍海千尋
先治療你的愚痴吧
別再丟人現眼啦!
妳講理嗎?你依經嗎?
依經:何謂見緣?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9:16 pm
由 輕舟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7月 05, 2022 9:11 pm
靜明,不要閃躲
見緣,輕舟說對了嗎?
不回答 證明你是來亂的!
妳才是不講理的那個人,胡亂指責
楞嚴經卷二的重點就在見與見緣,你要看的是經,不是叫別人來證明。
楞嚴經這題問的就是【見與所見】。
前文: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佛言:如是如是!
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像,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
如何成就中道義
發表於 : 週二 7月 05, 2022 10:01 pm
由 輕舟
二.如何成就中道義?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間法的特色之一,能夠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實義。
在《六祖壇經.付囑品》中,六祖大師舉出三十六對法,就是告訴弟子們,要從對待法裡超越出來,才能契合中道實相。
六祖大師說,於三十六對法,如果能夠解用,就能貫通一切經義。舉例說,如果有人問法於你,問在「有」,則以「無」來破其常見;問在「無」,則以「有」來破其斷見;問在「凡」,則以「聖」來破其凡見;問在「聖」,則以「凡」來破其聖見。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對法。如此兩邊相因而隨即離卻兩邊,就能開顯無所著的中道義,而不會失卻中道的理體。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時即為五比丘揭示說:離於偏執,履中正而行,這才是解脫之道。也就是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此乃佛陀歷經六年的苦行生活,深體「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
其實,在這個世間上,宇宙萬法,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對待法。三十六對法也只是約略舉例,例如,有人問:「何名為暗?」六祖大師說:「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就成中道義。」餘皆如是。
所以,法相宗以唯識為中道義,三論宗以八不為中道義,天台宗以實相為中道義,華嚴宗以法界為中道義。我們要遠離苦樂二邊,才能入中道義。
在生活裡面,甚麼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是佛教的生活。平常心就是中道,也就是不偏於有無、苦樂的二邊。有時候太苦了,苦得人消極煩惱;如果太快樂了,也會樂極生悲,不偏於苦樂二邊,自有一個超越苦樂的境界。我們在思想上,也不可過於偏激,常常有很多人思想偏激,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生活中了無生趣。如果我們能以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來過中道的生活,來做一番身心的修養,則生活中必然會有另一番的光風霽月。
https://prolife.666forum.com/t480-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