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心得(54)

回覆文章
訪客

楞伽經白話心得(54)

文章 訪客 »

原本經文:「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顯示不生不滅,無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因,此緣,名差別耳,外物因緣亦如是。如是,世尊與外道論無有差別。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不可得。外道亦說四大不壞,自性不生不滅。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諸趣,不捨自性。世尊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我言無有奇特。惟願世尊,為說差別,所以奇特,勝諸外道。若無差別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滅故。而世尊說,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一世界中應有多佛,無差別故。」


「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所)顯示(之)不生不滅,無有奇特(之處)。所以者何?一切外道(所說能作之)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等等諸法皆是)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能作之)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外道所說之)因,此(世尊所說之)緣,(但)名差別耳,(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所說)外物因緣(生一切法)亦如是(無有差別)。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論無有差別。(外道說)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皆是不生不滅之作者),如是(外道所說)九物(等等能作之因皆)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皆)不可得。外道亦說四大(自性)不壞,(如是四大)自性不生不滅。(如是)四大(為)常。是四大(為常),乃至(眾生)周流諸趣,(亦)不捨(四大)自性。世尊所說(之四大)亦復如是(同於外道所說)。是故我言(世尊所說)無有奇特。惟願世尊,為說(世尊與外道所說)差別(之處),(若世尊所說)所以奇特,(則能)勝諸外道。若(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者,(則)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何以故?)以(皆同說)不生不滅故。而世尊說,一世界中(若有)多佛(同時)出世者,(則)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世尊與外道所說若無差別),(則)一世界中應有多佛,(何以故?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故。」


這一整段經文即是在表達: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相同的。

但事實上,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即是用來表達「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生非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而並不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的意思。

然而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即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的意思,因此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再者,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如造物主等等能作之因,皆是其意識妄想心下的幻想,根本是不存在的。

然而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這是世尊所親證的,是的確存在的,我們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大慧菩薩承佛之大威神力而請問世尊說:世尊!世尊您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奇特。

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外道,他們也說「不生不滅」(外道所謂的造物主等等能作之因),所以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高明之處。

(世尊!世尊(所)顯示(之)不生不滅,無有奇特(之處)。所以者何?一切外道(所說能作之)因,亦不生不滅。)

世尊!您也說「虛空、非數緣滅、涅槃界」等等諸法也都是不生不滅,然而所有一切外道也說種種不生不滅的「能作之因」(造物主),可以創造所有一切諸法萬物,然而世尊也說種種無明愛業妄想等等因緣,也可以創造所有一切的諸法萬物,因此外道所說的「能作之因」,與世尊所說的種種無明愛業妄想「緣」,其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只是名詞上略有差異罷了。

因此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等等諸法皆是)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能作之)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外道所說之)因,此(世尊所說之)緣,(但)名差別耳,(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所說)外物因緣(生一切法)亦如是(無有差別)。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論無有差別。)

世尊!外道所說的九種不生不滅,例如微塵、勝妙、大自在天天主、眾生主等等能作之因,可以創造所有一切的諸法萬物,然而世尊也說一切諸法萬物本自具足的體性皆是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世尊所說與外道所說,同樣都是不生不滅,有什麼不同呢?

((外道說)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皆是不生不滅之作者),如是(外道所說)九物(等等能作之因皆)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皆)不可得。)

世尊!外道認為地水火風四大其性質不壞、不生不滅,因此他們認為四大是「常」,並且認為所有一切眾生皆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的,儘管眾生歷經了無數次的生死輪迴,其所具備的四大不生不滅的「性質」,也不會丟失。

然而世尊的說法也與外道大同小異,因此我說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高明之處。

(外道亦說四大(自性)不壞,(如是四大)自性不生不滅。(如是)四大(為)常。是四大(為常),乃至(眾生)周流諸趣,(亦)不捨(四大)自性。世尊所說(之四大)亦復如是(同於外道所說)。是故我言(世尊所說)無有奇特。)

世尊!如果您認為您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那麼就懇請世尊為我等演說有什麼不同之處。

(惟願世尊,為說(世尊與外道所說)差別(之處),(若世尊所說)所以奇特,(則能)勝諸外道。)

世尊!您是已經成就無量功德的佛如來,如果您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沒有任何的差異,那麼所有一切提倡「不生不滅」之法的諸外道,不也都是成就無量功德的佛如來嗎?

(若(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者,(則)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何以故?)以(皆同說)不生不滅故。)

世尊!但是您曾說,一個佛世界當中,並不會同時出現諸多的佛如來,但是如果您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沒有任何差異的話,那麼一個佛世界當中,就應當可以同時出現諸多的佛如來。難道不是嗎?

(而世尊說,一世界中(若有)多佛(同時)出世者,(則)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世尊與外道所說若無差別),(則)一世界中應有多佛,(何以故?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故。)


注解:

「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所)顯示(之)不生不滅,無有奇特(之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高明之處。

但是大慧菩薩卻誤會了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不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來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

佛性無法用世俗的文字語言章句,來作完整的描述,因此所有用來描述佛性的種種文字語言章句,皆是屬於「方便之說」。

佛性非常非無常。然而外道所謂的不生不滅,所指的即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常)的意思,因此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但是反觀外道所謂的「不生不滅」(種種能作之因),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所以者何?一切外道(所說能作之)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等等諸法皆是)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能作之)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外道所說之)因,此(世尊所說之)緣,(但)名差別耳,(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所說)外物因緣(生一切法)亦如是(無有差別)。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論無有差別。」


「一切外道(所說能作之)因,亦不生不滅。」

經文中「一切外道(所說能作之)因,亦不生不滅。」指的即是:外道所謂的造物主。例如:微塵、大自在天天主、神我、時節等等能作之因。

但事實上,外道所謂的種種能作之因,這僅僅是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等等諸法皆是)不生不滅。」

大慧菩薩把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當成了是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但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來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


「世尊!外道說(能作之)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外道所說之)因,此(世尊所說之)緣,(但)名差別耳,(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所說)外物因緣(生一切法)亦如是(無有差別)。如是,世尊(所說)與外道論無有差別。」

諸外道認為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由種種能作之因(造物主)所創造的,然而世尊也說藉由「無明愛業妄想」等等因緣,可以產生一切的諸法萬物。

因此大慧菩薩認為,外道所說的能作之因能生一切諸法萬物的說法,與世尊所說的因緣生法,只是名詞上略有不同,但其本質其實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差異之處。

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說的能作之因,能生一切諸法,與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是完全不相同的。

所有一切諸外道所說的能作之因,或是緣生之法,能生一切諸法,不外乎是由造物主創造,或是藉由表現在境界中的其它諸法萬物所創造的,這一種看法,是屬於非常表淺且膚淺的世俗之說。

然而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則是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之上,如果離開了真如實性而另有所說法,那就不是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所以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是以真如實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也就是說:如果「真如實性」不存在的話,那麼也就不會有任何境界以及境界中諸法萬物的存在,因此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不管是有情的、無情的、有形的、無形的,其體性皆是本自具足、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產生的呢?所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內因與外因經由「因緣和合」而生。內因就是直接存在於佛性上。而外因指的即是:已經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個道理世尊在前面的經文中已經有提過了,我們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


「(外道說)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皆是不生不滅之作者),如是(外道所說)九物(等等能作之因皆)不生不滅。」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外道所謂的種種能作之因。也就是外道所謂的造物主。

外道所謂的造物主,皆是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皆)不可得。」

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不同。


「外道亦說四大(自性)不壞,(如是四大)自性不生不滅。(如是)四大(為)常。是四大(為常),乃至(眾生)周流諸趣,(亦)不捨(四大)自性。世尊所說(之四大)亦復如是(同於外道所說)。是故我言(世尊所說)無有奇特。」

外道認為構成一切諸法的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其性質就是「不生不滅」,因此外道認為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即是「常」,因此不管眾生生死輪迴了多少次,也無法離開地水火風四大種子。

然而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四大是常」的說法,並沒有什麼不同;因此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高明之處。

然而大慧菩薩卻誤解了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在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真如實性非常非無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因此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非常非無常),與外道所說的「四大是常」,是完全不相同的。

我們眾生如果站在境界上的角度,來看待世尊所說的真如實性,那麼真如實性可以表達為「常」。為什麼呢?因為真如實性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周遍一切法界。

但是如果站在真如實性的角度來看待真如實性,那麼真如實性就不可以說是「常」,也不可以說是「無常」,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非是落入有無兩邊的常與無常所可比擬的。


「惟願世尊,為說(世尊與外道所說)差別(之處),(若世尊所說)所以奇特,(則能)勝諸外道。」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大慧菩薩希望世尊能夠說明,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其之間的差別到底是在哪裏呢?

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的意思,然而外道所謂的不生不滅,則正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因此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另外,世尊所說的真如實性,這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是的確存在的,然而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這僅僅是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若(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者,(則)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何以故?)以(皆同說)不生不滅故。」

大慧菩薩認為,如果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沒有什麼差別的話,那麼所有一切外道豈不就是等同成就無量功德的佛如來嗎?


「而世尊說,一世界中(若有)多佛(同時)出世者,(則)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世尊與外道所說若無差別),(則)一世界中應有多佛,(何以故?世尊所說與外道)無差別故。」

世尊曾經說過,一個佛世界當中,不會同時出現多位佛如來,但是大慧菩薩認為,如果世尊的說法與外道的說法,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的話,那麼一個佛世界當中,就應該可以同時出現多位的佛如來。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云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愚癡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賢聖。不實妄想,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癡凡夫,起不生不滅,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云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愚癡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賢聖。不實妄想,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


「佛告大慧:我(所)說(之)不生不滅,不同外道(所說之)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執著於)有性自性(可得),(執著於)得不生不變(之)相。(然)我(所說之法)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真如實性)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猶)如(諸法)種種幻夢現(,但真實存在),故非無性。云何(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性(不可得)?謂色無自性相(可)攝受(,是故不可言有可得)。(如是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現不現故,(非)攝不攝故。以是(義)故,一切性(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修行人)但覺自心現量,(則)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妄想)永息。(然一切)愚癡凡夫,(執著於種種)妄想(能)作(之)事,(故)非諸賢聖。(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之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其)不實妄想,(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根本不存在)。大慧!(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就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一般,根本不存在),(然而迷惑外道卻妄想有)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於揵闥婆城),(如是)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是故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但彼(愚夫)妄想故。」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我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種種能作之因)是完全不相同的。

(佛告大慧:我(所)說(之)不生不滅,不同外道(所說之)不生不滅。)

大慧!為什麼不相同呢?因為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等等「能作之因」,這都是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虛妄之法,根本是不存在的。

然而我所說的不生不滅,則是屬於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真如實性非生非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並非是墮有墮無的外道虛妄之法所可比擬的。

(所以者何?彼諸外道,(執著於)有性自性(可得),(執著於)得不生不變(之)相。(然)我(所說之法)不如是墮有無品。)

大慧!我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來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的意思。真如實性非生非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性非無性(非有非無)。

(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真如實性)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大慧!我所親證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是的確存在的,就猶如是種種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一般。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雖然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妄不實。但不可說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不存在或是不曾存在過。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猶)如(諸法)種種幻夢現(,但真實存在),故非無性。)(這一句經文的翻譯顯得非常地模糊。)

大慧!為什麼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可說「有可得」呢?因為我所親證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現非不現、非攝非不攝、非有非無、非可得非不可得、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故不可曰「有可得。」

(云何(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性(不可得)?謂色無自性相(可)攝受(,是故不可言有可得)。(如是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現不現故,(非)攝不攝故。)

大慧!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是真實存在的,是故真如實性不可言「無所有」。

然而真如實性非生非滅、非可得非不可得。是故不可言「有可得」。是故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不可言有,亦不可言無。

(以是(義)故,一切性(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大慧!所有一切修行人若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即可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安隱快樂、解脫自在,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

((修行人)但覺自心現量,(則)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

大慧!然而所有一切愚癡凡夫,總是執著妄想於種種外道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等等邪說邪見,然而這些不正確的觀點,皆是屬於外道心意識思維妄想下的產物,就猶如是揵闥婆城一般地虛妄不實,根本不存在。

((然一切)愚癡凡夫,(執著於種種)妄想(能)作(之)事,(故)非諸賢聖。(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之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其)不實妄想,(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根本不存在)。)

大慧!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就猶如是揵闥婆城一般地虛妄不實,根本不存在。然而所有一切迷惑外道卻總是執著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卻不知這些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幻想,根本不存在。

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戀於種種表面上的諸法萬物,就猶如是看到不實虛幻的城池,而執著地把進出城池的眾生、商賈等等,當成是真實的,因此總是不斷地向外追求這些生滅無常的世俗之法,卻不知道真正真實不虛之法,是指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佛性),真如實性非出非入,並非是世俗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大慧!(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就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一般,根本不存在),(然而迷惑外道卻妄想有)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於揵闥婆城),(如是)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是故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但彼(愚夫)妄想故。)


注解:

「佛告大慧:我(所)說(之)不生不滅,不同外道(所說之)不生不滅。」

世尊在一開頭,就明確地告訴大慧菩薩,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完全不相同的。

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是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不生不滅的意思。

事實上,真如實性非生非滅,遠離一切世俗生滅之法,故方便曰「不生不滅」。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證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世尊並非不想把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用文字語言向眾生清楚地表達,而是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作完整地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真如實性所作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之說。

因此大慧菩薩要求世尊明確地把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使用文字語言講清楚,大慧菩薩的這一種要求,是有困難的。

因此世尊在下面經文中所作的回答,仍然是以間接的方式,宛轉地回答大慧菩薩的問題。

反觀外道所說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微塵、造物主等等),則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之法,皆是外道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存在的。


「所以者何?彼諸外道,(執著於)有性自性(可得),(執著於)得不生不變(之)相。」

經文中的「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指的即是:外道所幻想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例如:微塵、大自在天天主、神我、時節、大梵天天主等等造物主。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一切諸外道皆幻想著在境界中存在著一個「不生不滅」的能作之因、造物主等等,而這個「造物主」可以創造一切諸法萬物。


「(然)我(所說之法)不如是墮有無品。」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皆是建立在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之上,如果離開了真如實性而另有所說法,那就不是世尊所說之法。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非有非無、遠離一切有無兩邊、並非是世俗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真如實性)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經文中的「非性非無性」意思就是:非有非無、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意思。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生非滅,遠離一切世俗生滅之法,非有非無。

然而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則正是世尊所說之法的核心所在。

例如:非有非無、非生非滅等等文字語言章句,皆是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

然而我們無法直接利用佛性的方便說,必須要將佛性的「方便說」加以引申之後,才能夠對我們眾生有實際的幫助。

加以引申之後的佛性義,指的即是世尊所說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猶)如(諸法)種種幻夢現(,但真實存在),故非無性。」

這一句經文在翻譯上顯得非常地模糊,而並不容易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在表達什麼,但是末學根據大慧菩薩的問題,以及經文鋪陳的次序、邏輯性,所以末學認為這一句經文仍然是在表達第一義諦真如實性。

經文中的「無性」意思就是:無的意思。所以經文中的「非無性」意思就是:有的意思。而這個「有」,並非是世俗落入有無兩邊的「有」,而是屬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實有」。

何謂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實有」?即是在強調: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是的確存在的,是真實不虛的。

經文中的「如種種幻夢現」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由於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總是執著於境界中種種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而以為一切諸法萬物皆是實有,因此世尊說法為了隨順眾生「有所得」的習氣,所以把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比喻為眾生所執著的「實有」,但這僅僅是世尊為教化眾生所作的方便譬喻,而並非是指第一義諦真如實性,即是等同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說法為了要隨順眾生「有所得」的習氣,所以把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比喻為種種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藉以強調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真實存在。


「云何(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無性(不可得)?謂色無自性相(可)攝受(,是故不可言有可得)。」

經文中的「無性」意思就是:無的意思。何謂「無」?意思就是「不可得」。

經文中的「色無自性相(可)攝受」其中的「自性相」即是在表達:一切諸法萬物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有非無、非可得非不可得、遠離一切有無兩邊。故曰「無性」(不可得)。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為了要凸顯第一義諦真如實性與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的差異性。所以用無性(不可得)的觀念,來表達真如實性。


「(如是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現不現故,(非)攝不攝故。以是(義)故,一切性(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經文中的「現不現故,攝不攝故」意思就是:非現非不現、非攝非不攝。

經文中的「一切性無性非無性」即是在表達:一切諸法萬物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有非無、非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現非不現、非攝非不攝、非有非無、非性非無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


「(修行人)但覺自心現量,(則)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妄想)永息。」

經文中的「覺自心現量」意思就是: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修行人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麼面對境界的時候,就一定能夠如實知見,並且遠離一切虛妄分別之相,安隱快樂、解脫自在,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真正地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然一切)愚癡凡夫,(執著於種種)妄想(能)作(之)事,(故)非諸賢聖。」

經文中的「妄想作事」指的即是:所有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

但是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造物主),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幻想,實際上根本不存在。

這一句經文其所要表達的內涵即是:迷惑的眾生當面對境界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一定會起執著、起分別、起妄想,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一定會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故煩惱障礙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之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其)不實妄想,(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根本不存在)。」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造物主),皆是屬於不實的妄想,就猶如是揵闥婆城一般地虛幻不實。


「大慧!(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就猶)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一般,根本不存在),(然而迷惑外道卻妄想有)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於揵闥婆城),(如是)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是故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但彼(愚夫)妄想故。」

這一句經文的解釋同上。

經文中的「而實無有出者入者」即是屬於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真如實性非出非入。

由於迷惑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並且執著於有一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可得,進而幻想能夠與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合而為一」,如是種種外道荒謬的想法,所有一切修行人皆應當遠離之。


原本經文:「如是,大慧!愚癡凡夫,起不生不滅,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妄)起(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然)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亦無有有為無為(等等落入有無兩邊之世俗之法)。(一切生滅諸法就猶)如幻人生,其實(一切諸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妄)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一切外道)不如實者不爾,(執著於)如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故外道種種)妄想亦不異(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如)若(外道)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為實有),(則)不見(真實)寂靜(之處)。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是故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見勝(於一切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一切愚癡外道於)非相(之處妄)見相者,(如是)受(苦)生因,(是)故不勝。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者,(如是)妄想不生,(如是)不起不滅,(則是)我(所)說(之)涅槃(因)。大慧!(如是成就)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如是)我說是涅槃。」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如是,大慧!由於所有一切愚癡凡夫外道,根本沒有我所親證之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幻想,實際上根本不存在。

我所親證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有非無、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有為非無為,並非是所有一切世俗生滅之法所可比擬的。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妄)起(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然)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亦無有有為無為(等等落入有無兩邊之世俗之法)。)

大慧!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有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妄不實,但是所有一切諸法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是不生不滅,而無有任何的差別。真如實性非有非無、非生非滅、非性非無性、非可得非不可得、遠離一切有無兩邊。

((一切生滅諸法就猶)如幻人生,其實(一切諸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亦如是離於生滅。)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愚癡凡夫外道,根本沒有我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因此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因此一切愚癡凡夫外道不可謂之賢聖。

(愚癡凡夫,墮不如實(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妄)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

大慧!所有一切執著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的愚癡凡夫外道,皆不能夠如實通達諸法真實的法性,因此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種種荒謬、虛妄分別的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根本是不正確的。

((一切外道)不如實者不爾,(執著於)如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故外道種種)妄想亦不異(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

大慧!因此一切愚癡外道妄想分別者,如果總是執著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為實有的話,那麼他們終不能見於第一義諦真實寂靜之處。若不能夠如實見於寂靜之處,那麼永遠也離不開執著、分別與妄想,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若(外道)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為實有),(則)不見(真實)寂靜(之處)。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

因此,大慧!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無相之見」,遠勝於一切愚癡外道所說的種種虛妄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何謂無相之見呢?其所指的即是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

(是故,大慧!(是故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見勝(於一切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能作之因)。)

大慧!所有一切愚癡外道皆是僅憑著意識妄想心來建立種種諸論,因此不管他們所建立的理論為何,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根本離不開執著分別與妄想,如果眾生執著受持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一定會遭受到無窮無盡的苦果。

((一切愚癡外道於)非相(之處妄)見相者,(如是)受(苦)生因,(是)故不勝。)

大慧!我所說的「無相」這是用來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不是其表面文字上「無相」的意思。真如實性不起不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虛妄分別,因此真如實性才是我所說的涅槃之因。

(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者,(如是)妄想不生,(如是)不起不滅,(則是)我(所)說(之)涅槃(因)。)

大慧!我所說的涅槃之因,指的即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遠離一切妄想分別,遠離一切世俗落入兩邊的心心數法,所有一切修行眾生,唯有如實回歸於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正智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不斷地在境界中積功累德,不斷地在境界中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到達究竟圓滿的涅槃境界。

(大慧!(如是成就)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如是)我說是涅槃。)

注解: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妄)起(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然)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亦無有有為無為(等等落入有無兩邊之世俗之法)。」

經文中的「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即是在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有非無、非有為非無為、遠離一切有無兩邊。故曰「彼(真如實性)亦無有有為無為」。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因此他們所造作的種種有關於「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的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一切生滅諸法就猶)如幻人生,其實(一切諸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本自具足真如實性)亦如是離於生滅。」

經文中的「其實無有若生若滅」即是在描述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真如實性非生非滅。

經文中的「性無性無所有故」意思就是:遠離一切有無。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妄不實,但是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佛性),卻是遠離一切生滅,遠離一切有無。


「愚癡凡夫,墮不如實(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妄)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是不正確的,所以不可稱之為賢聖。


「(一切外道)不如實者不爾,(執著於)如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故外道種種)妄想亦不異(於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如)若(外道)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是為實有),(則)不見(真實)寂靜(之處)。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

這一句經文翻譯得比較模糊,請大家參考其他兩種版本的翻譯。

在大乘楞伽經裏面把這一句經文翻譯為:「言虛妄者,不如(知)法性,起顛倒見,顛倒見者,執法有性,不見寂滅,不見寂滅故,不能遠離虛妄分別。」

經文中的「不如實者」指的即是:所有一切愚癡外道。

經文中的「不爾」意思就是:否定的意思。經文中的「不如實者不爾」指的即是:世尊否定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

經文中的「寂靜」即是在譬喻:世尊所親證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愚癡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虛妄之說。

如果修行人執著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虛妄之說,那麼則不能夠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如果不能夠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麼將無法遠離一切執著、分別與妄想。


「是故,大慧!(是故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見勝(於一切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能作之因)。(一切愚癡外道於)非相(之處妄)見相者,(如是)受(苦)生因,(是)故不勝。」

經文中的「無相」即是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諸相。故方便曰「無相」。

經文中的「無相見勝」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親證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遠勝於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虛妄不生不滅能作之因。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愚癡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不生不滅能作之因,皆是屬於虛妄不實之說,眾生如果執著於受持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將會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因而煩惱妄想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大慧!(我所說之第一義諦)無相者,(如是)妄想不生,(如是)不起不滅,(則是)我(所)說(之)涅槃(因)。」

經文中的「無相」即是用來描述真如實性所作的「方便之說」。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諸相、不起不滅、遠離一切虛妄分別。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修行人,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梵行,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大慧!(如是成就)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如是)我說是涅槃。」

這一句經文的解釋同上。

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成就如來智慧呢?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到達究竟圓滿的清淨涅槃呢?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真正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我們眾生唯有在境界中實踐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增長菩提智慧,不斷地在境界中斷除所有一切貪瞋癡、執著分別與妄想,不斷地在境界中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

我們的「成就」必須建立在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之上,若違反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那最後將會是一場空夢,然而「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則正是完完全全符合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最後是由 Anonymous 於 週四 4月 21, 2022 1:46 am 推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