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得道度阿若憍陳如,最後涅槃度須跋陀羅,吾事究竟,無復施為;設我久住,無異今也。」涅槃經
佛復告諸大眾:「汝等莫大愁苦,我今於此垂欲涅槃,若戒、若歸、若常、無常、三寶、四諦、六波羅蜜、十二因緣,有所疑者,當速發問,為究竟問。佛涅槃後,無復疑悔。」三過告眾。(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爾時,世尊知諸四眾無復餘疑,歎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眾已能通達三寶、四諦無有疑也,猶如淨水洗蕩身垢;汝等當勤精進,早得出離,莫生愁惱迷悶亂心。」
於七寶床右脇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其七寶床微妙瓔珞以為莊嚴,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
爾時,世尊大悲普潤,待迦葉眾來至乃燃。時大迦葉與五百弟子在耆闍崛山,去拘尸城五十由旬,身心寂然,入于三昧。於正受中,倏爾心驚,舉身戰慄,從定中出,見諸山地皆大震動,即知如來已入涅槃。告諸弟子:「我佛大師入般涅槃,時經七日已入棺中。苦哉!苦哉!應當疾往至如來所。恐已茶毘,不得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淨色身。」迦葉以敬佛故,不敢飛空往如來所,即將弟子尋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滿七日,至拘尸城城東路首。
諸佛經集
版主: 心開
- 心開
- 文章: 4297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諸佛經集
爾時,如來至乾荼村北林中住,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有四種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若不聞知此四法者,斯人長夜在生死海。我於往昔,若不聞知此四法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戒定慧解脫, 我若不久聞,
不能疾得證, 無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進, 修習此四法,
能斷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
東晉法顯三卷大般涅槃經
難有守戒八齋戒(有戒),噫ㄧㄣˇ台語(外道)沒守戒(沒戒),差在這,
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戒定慧解脫, 我若不久聞,
不能疾得證, 無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進, 修習此四法,
能斷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
東晉法顯三卷大般涅槃經
難有守戒八齋戒(有戒),噫ㄧㄣˇ台語(外道)沒守戒(沒戒),差在這,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
- 心開
- 文章: 4297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諸佛經集
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梵行品中,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所得,亦無有心言無所得。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則非菩薩,名為凡夫。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說,而汝復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所得者名四無礙。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若有得者則名為礙,有障礙者名四顛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為慧,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無明。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五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說亦無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為我說是菩薩無所得時,無量眾生斷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諮啟,無所得義,令如是等無量眾生,離魔眷屬,為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為純陀說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世尊!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亦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為說之。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量煩惱,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言本無者,本無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波羅蜜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言本無者,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本無者,本不見佛性,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梵行品中,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所得,亦無有心言無所得。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則非菩薩,名為凡夫。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說,而汝復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所得者名四無礙。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若有得者則名為礙,有障礙者名四顛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為慧,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無明。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五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說亦無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為我說是菩薩無所得時,無量眾生斷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諮啟,無所得義,令如是等無量眾生,離魔眷屬,為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為純陀說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世尊!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亦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為說之。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量煩惱,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言本無者,本無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波羅蜜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言本無者,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本無者,本不見佛性,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
- 心開
- 文章: 4297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諸佛經集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圓覺經
佛説這樣就是成就一切種智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圓覺經
佛説這樣就是成就一切種智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