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靜明
文章: 1018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靜明 »

佛陀就只有教導“緣起法”一法,所謂無量義法門,亦可稱之為無量智法門,或不二法門。

所以佛陀教導八地菩薩的甚深法,還是緣起法。
緣起法最甚深微妙的真如性用,非凡愚能解,也唯有完成對”生滅法”的三法印證悟,而達到諸法無自性故無生的世第一忍位(無生法忍),這時才完成“法住智”的成就。才能趣向“涅槃智”的證悟。

這些修行者,早期尊稱“”阿羅漢“”,後期尊稱為“菩薩”。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東正 »

逍遙 寫: 週二 12月 06, 2022 12:01 am 試著討論一下
---什麼是涅槃,而且是從般若(性)的角度來看涅槃
為何要從般若的角度來看?不從阿含的角度?
以下會一併討論
以彰顯出阿含跟般若角度的不同

阿含角度--最典型的三法印--涅槃寂滅--滅就是涅槃--這裡是滿足第二大阿僧祇劫
般若角度--可以更精準,因為使用"性"的角度
不相,無相,空相,非相,離相,泯相,滅相---這些指的都是性
而只要是性,或是所謂見性--這裡是滿足第一大阿僧祇劫起跳
所以在般若中--上面那句滅就是涅槃
可以更被精確地說出--滅就是滅相
所以--滅相就是涅槃
而離相,滅相--就是性了
所以涅槃不是相,涅槃是性(涅槃也是第二大,連第一大都是性了,更不用說是第二大)
在般若中,性是離相的,不可說的,硬要說,般若的涅槃是--不生不滅
所以在般若中討論涅槃的種類--其實有點可笑
但基於很多原因,有時還是必須討論
此時必須要有自知這種討論,猶如討論性是何時生,何時滅,存不存在一樣
真讓你討論出生滅的性,存在的性--已經不稱為性了,那叫做相
那是不是有人又問
連說都不能說,能說的都是相
連想,思維,全都是相
那麼性--不就是完全無解,無門嗎?
的確是啊,禪宗不也說了--無門之門?

甚至,在般若中--是不用涅槃這種字眼的
般若其實是偏向菩薩道在說的
菩薩道的第二大--無生--這才是菩薩道的用法
菩薩道根本不跟你說涅槃好嗎?
就如煩惱,阿含會說"滅"煩惱就是涅槃
而無生,或無生相,卻是一開頭就連煩惱(相)都"無生"
一個連煩惱(相)都沒有的人,請問要滅甚麼煩惱(相)?
"無生"甚至是走在"滅"的前面
但無生跟滅(涅槃),也都有離相,無相,滅相的共同點
所以才會說般若這種性的角度,會更精準
菩薩道有時仍舊會說涅槃--但大都只是說來讓一般人可以對應到阿羅漢(阿含),讓人較好懂而已
但正統菩薩道講究的是忍位--確認(忍)無生(涅槃)了,確認而不證--所以叫做無生法忍
那有些人會更清楚的說--無生法忍相當於阿羅漢的涅槃,都是第二大
這種說法是比較清楚些--但也不是完全精確
沒辦法,從菩薩道的角度本來就跟阿羅漢(解脫道)是不一樣的角度
就像一個在說--公斤,說的是重量
一個在說公尺--說的距離
不同角度有不同詮釋,不同過程,不同定義,不同說法
善哉善哉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次草 »

菩薩道跟解脫道
怎麼會不一樣
本來就是用離欲惡不善法來作為出離三界的共同起點
只是走的路程遠近而已
如果佛陀證阿羅漢就涅槃
或是證獨覺就涅槃
就沒有菩薩道可言
有人就強調佛也是阿羅漢
說這些都是意識形態使然
歷史記載出了很多阿羅漢
那個阿羅漢出來說他就是佛
沒成就阿羅漢的卻在喊阿羅漢是佛
顛倒到不行
學佛要從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入手
可以把大乘當外道都無妨
但是要有勇氣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如果連大乘這個外道都無法理解
天天在喊大小乘,原始佛教
都是無能到底的依賴
畢竟知識會影響信仰
依賴信仰卻不能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就會有各種各種不同的想法
反之將離欲惡不善法
當成小乘法
一樣是無能的認知
同樣無法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在這方面的辯論
我看過多少人的心思
跟我辯論的也不在少數
為何沒人唬的住我
因為我看到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面對自己的理解能力
這點
就是這點而已
跟我辯論就要有毫不保留的準備
人生苦短
想保留沒關係
還有N世等著你
這都是自己的選擇
靜明
文章: 1018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靜明 »

八地以後至成佛,是不共法。
修學的業處是“本願”,不是五蘊。
黃竹
文章: 808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黃竹 »

佛陀就只有教導“緣起法”一法,所謂無量義法門,亦可稱之為無量智法門,或不二法門。

所以佛陀教導八地菩薩的甚深法,還是緣起法。
緣起法最甚深微妙的真如性用,非凡愚能解,也唯有完成對”生滅法”的三法印證悟,而達到諸法無自性故無生的世第一忍位(無生法忍),這時才完成“法住智”的成就。才能趣向“涅槃智”的證悟。

這些修行者,早期尊稱“”阿羅漢“”,後期尊稱為“菩薩”。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故世尊有類似說話:...唯行般涅槃。智不得有無,即非有所出入於涅槃。如前法住智菩薩的超越世出世間,即於世間非有所出入。

而兩種智都俱和合義。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於圓明覺心中,此二和合並起,於中兩者自性皆銷去,非同非異。即云無垢異熟等起。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次草 »

學佛最怕的就是喪失理解能力
依賴就是主凶
要清楚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平常就要有理解法義的興趣
不是找個理由不認同就算了
如果沒有佛法就是一切法的認知
能稱為學佛嗎
有了這認知一切法的心態準備
能不客觀,能不深入嗎
為何禪宗辯論只在兩三句
為何現代版要貼文落落長
還沒完沒了
一個主因
前人都是準備好了自己的最佳狀態
討論辯論才會在當下就對機
現在都是被動的多
所知林立
搞不清楚現象
就會沒完沒了
這些現象我說了
還是很多人會我行我素
我只能說這些人還找不到自己該深入學習的方向
如此而已
怪道1412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怪道1412 »

印順《成佛之道》第五章(摘錄)

初地──布施勝……修布施】【二地──持戒勝……修十善】【三地──忍辱勝……修禪定】【四地──精進勝……修道品】【五地──禪定勝……修四諦】【六地──般若勝……修緣起

進修到第六「現前地」,約十波羅蜜多的修習說,是般若──慧波羅蜜多偏勝,圓滿。到這,菩薩住於滅盡定中。滅盡定是最勝的定,有漏的心識,都因定力而不起。如二乘聖者入滅盡定,就以為證於實際,生起入涅槃的意想。《楞伽經》說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滅盡定。所以般若經中,佛勸菩薩們,如悲願力不充,不要入滅盡定,免墮小乘。但到了六地菩薩,在般若慧、大悲願的資持下,能入滅盡定,而且於定中現證法性。那時,佛法皆現前,了了明見,所以叫現前地。在這甚深的空慧中,「緣起真實性」,也就是幻有即空,空即幻有的不二平等,也能深徹照見。第五地雖能達到真俗並觀,但這是極難得的。到第六地,只要多修無相作意,就能現證空有無礙的緣起中道。所以六地菩薩,能常寂,又能常常悲念眾生。常寂是般若的現證,所以這是大悲般若不二,為大乘的不共勝法,而勝過了、超出了二乘的智證。

六地多修緣起觀。緣起與空相應,所以也到了「佛法皆現前──中道」的證境。小乘有部說︰緣起有四種,有名為一念緣起的,以為十二緣起,不一定約三世說,就是一念心中,也可以安立的。《華嚴經》的〈十地品〉,在說第六地時,廣明緣起,也就說到這一心緣起說,如說︰「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解說與有部的大致相同。這一法義,在適應唯心論的根機與學風,展開了大乘的唯心論,起著非常的影響,佛法真是不可思議!

到了第七「遠行地」,那更深妙了。能於滅盡定中,念念能起定,也念念能入定。一般的入定出定,就是到了超作意位,也得有方便。而現在竟然念念能出能入。這不但是要入就入,要出就出,而且是入定就是出定,出定就是入定。這如《維摩經》說︰「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由於定的深妙,依定的般若,也到了無相有功用行的境地。上面說過,初地以來,智證空性是無相的,但出了深觀,就是後得智,也還是有相現前(不要誤解,以為有相就是執著)。五地能難得的達到空有不二的無相行,六地進步到只要多修無相作意,就能無相現行,但總還是間斷的時間多。到了七地,就能無間斷的,無相現行了。

約十波羅蜜多說,第六般若波羅蜜多,重在實智。以後還有方便、願、力、智──四波羅蜜多,都是般若的方便妙用。所以,如說六波羅蜜多,那後四波羅蜜多,就攝在般若中了。依十度說,第七地中的「方便度」最為殊勝,如火的越來越熾然一樣。約修行的時間說,到第七地終了,就是第「二僧祇劫滿」。三大阿僧祇劫的分別,也是有特殊意義的。從發心成就,修到臨入現證空性,為第一阿僧祇大劫,以後是聖者,進入第二阿僧祇大劫了。七地滿,到了純清淨無相行的邊緣,所以是第二阿僧祇大劫滿,以後進入第三阿僧祇大劫了。因此經上說︰七地如二國中間的甌脫地帶,以前是有相行,有相與無相的間雜行,無相而有功用行,以後純是無相無功用了。第七地到了這一邊緣,所以叫遠行。

從第七地,進入第八地,名「不動地」。怎麼叫不動呢﹖第七地的無相行,還是有功用的,八地是無相而又無功用的。到了這,智慧、功德都任運地增進,煩惱也不再起現行。不為煩惱所動,也不為功用所動,所以叫不動。如人在夢中渡河,用盡一切伎倆,艱苦地用力過去,忽然醒來,就一切功用都息了。三界修所斷的煩惱,過去沒有斷盡,但不致引生危險。因為菩薩並不急急的要斷煩惱,只要能控制就得了。有時,還可利用煩惱,作自利利他的方便。但進入第八地,煩惱障已不斷而自然斷盡;所以在菩薩階位中,八地得無生法忍,才盡斷三界惑,如阿羅漢一樣。八地菩薩的無相行,證無分別法性,得無生法忍,都可說與阿羅漢的證入涅槃一致。而斷盡三界煩惱,也與阿羅漢一樣。所以《十地經》說︰菩薩進入第八地,要入涅槃。以佛的加持力,菩薩的本願力,當然不會像小乘那樣入涅槃的。從此進入真正不共二乘的菩薩道。五地菩薩極艱難而能進入的大乘深境(無相行),到這才完全到達。約十度說,八地的大願,最極清淨,所以能於無相無功用行中,起如幻三昧,於三有中,普現一切身,普說一切法。如普門大士觀世音菩薩那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都是八地以上的深行菩薩境界。無相行中,不但能知有如幻,而且是顯現如幻(無戲論相),與空性平等不二;八地菩薩純無相行,所以說八地菩薩起如幻三昧了。

無相無功用行,到了第九「善慧地」,更為增勝。自證的,不用說是無功用的,就是為他說法,也能不待功用。九地菩薩,能得法、義、辭、辯──四無礙解智,在一切說法人中,為第一大法師,守護佛的法藏。菩薩能一音說一切法,為無量差別根性,一時說一切應機的法門,自然而然地不加功用。在十波羅蜜多中,九地能圓滿清淨一切力波羅蜜多。

第十名「法雲地」。如王子冊封了太子,要正式登位,在印度要舉行灌頂禮。取四大海的水,澆灌在王子的頂上,登位禮就告完成,這與近代的加冕禮一樣。菩薩到了十地,是法王子,位居補處,也就要圓滿成佛了。這就有十方一切諸佛,放大光明,集合而流入菩薩的頂內。這是佛光灌頂,象徵了一切諸佛的菩提智光,入於菩薩心中;菩薩的菩提智光,與諸佛無二無別;也就是菩薩的菩提心寶,圓滿清淨得與諸佛一樣,這是成佛的象徵。為什麼叫法雲呢﹖因為在十度的修學中,十地是智波羅蜜多增勝。除佛以外,九地菩薩的一切智慧善根,都不能及。所以不但能自在說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現神通,現身說法。降澍大法雨,如大雨滂沛,無處不滿;大地的一切卉草樹木,不問大小,都得到滋潤而茁長一樣。法雨從法雲而來,十地菩薩是︰「從願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為密雲;現種種身,為雜色雲;通明無畏,以為電光;震大雷音,說法降魔。一念一時,能於上所說微塵世界,皆悉周普,以善法雨,甘露法雨。」所以,十地菩薩的現通說法,能長養一切眾生善根,如大雲的時雨滂沛一樣。

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 ... cthistory=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大乘佛法很嚴謹,但也很單純!!
修行者要入佛門真正起修佛法,必須取得資格,就是先開啟佛知見(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行者將來要證得佛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借以依止修習佛法之心((般若))。

首楞嚴經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那麼,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開佛知見)有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先證悟空性!!
何謂證悟空性!?講清楚一點就是修行者證入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滅盡定,這裡講滅盡定是方便說,廣義說。修佛者初初體驗到滅盡定(一法不染一法不生)可能只是幾秒鐘,甚或一瞬間……

行者於滅盡定當下,不染一法不生一法,心識完全寂滅,就如禪宗所證驗的開悟明心之前,參禪者必然要經歷的一段心識完全進入空無的狀況……

六祖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心經這一段就是在講修佛者證入空性。澈澈底底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寂滅。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洞山缽袋子
洞山良价禪師 有時垂語曰:「直道本來無一物,猶未消得他缽袋子。」
僧便問:「什麼人合得?」
師曰:「不入門者。」
僧曰:「只如不入門者,還得也無?」
師曰:「雖然如此,不得不與他。」

以上都是講,行者在開悟明心之前所證入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滅盡定,完全進入空無的徹底寂滅。
也可以利用現代語言邏輯講,就是將心識歸零。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黃竹 寫: 週二 12月 06, 2022 7:55 am
佛陀就只有教導“緣起法”一法,所謂無量義法門,亦可稱之為無量智法門,或不二法門。

所以佛陀教導八地菩薩的甚深法,還是緣起法。
緣起法最甚深微妙的真如性用,非凡愚能解,也唯有完成對”生滅法”的三法印證悟,而達到諸法無自性故無生的世第一忍位(無生法忍),這時才完成“法住智”的成就。才能趣向“涅槃智”的證悟。

這些修行者,早期尊稱“”阿羅漢“”,後期尊稱為“菩薩”。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故世尊有類似說話:...唯行般涅槃。智不得有無,即非有所出入於涅槃。如前法住智菩薩的超越世出世間,即於世間非有所出入。

而兩種智都俱和合義。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於圓明覺心中,此二和合並起,於中兩者自性皆銷去,非同非異。即云無垢異熟等起。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薩、二乘無差別者,我先於此如來密藏大涅槃中,已說其義。
諸阿羅漢無有善有。……(善有,就是妙有)
何以故?諸阿羅漢悉當得是大涅槃故。以是義故,大般涅槃有畢竟樂,是故名為大般涅槃。……(佛說,大般涅槃,就是真如法性,真空妙有)

呵呵,善哉,善哉!!
故世尊有類似說話:...唯行般涅槃。智不得有無,即非有所出入於涅槃。
~~~~~~~~
靜明:
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喔。
~~~~~~~~~
靜明不了解,涅槃智已經深入達致無漏不二的不思議佛法,此涅槃智,就智慧與涅槃不二,所以,才稱般涅槃(般若涅槃)!!
靜明提出(證悟涅槃智,不是入究竟涅槃)論調是將不思議之佛法層次(涅槃與智慧,真空妙有),落入二見分別的錯誤知見!!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諦不動。
沒有上品滅盡定的證量(一真如心,究竟涅槃,真空)就不能證悟涅槃智(般涅槃,真空妙有)。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2月 05, 2022 3: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靜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懂沒!!先搞清楚,再繼續辯論!!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以上兩者都是講依般若波羅蜜多……
而(菩提薩埵)的證果是(究竟涅槃)
而(三世諸佛)的證果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問,兩者都是講依般若波羅蜜多……而證果不同,此種差別在哪裏!?如果是內行人一定要講得出來,若靜明講不出來,我們辯論(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的主題)就到此為止。再這樣一直狐鬧下去,絕對沒有什麼成果,因為是雞同鴨講。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