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光是指聞思修三慧或指生空.法空.生法俱空無分別慧三慧第五為第六者
第五地中獲三慧光
第六地中得勝般若同慧義矣
修行者於第三發光地成就勝定大法總持.於勝定中.能總持掌握一切殊勝教法.不使忘失.能發無邊的妙慧光
於第五極難勝地成就於一念之間.無分別智與有分別智同時生起.使行相本來相違的真俗並起相應.極其難得殊勝
於第六現前地圓滿般若智.此中包括三種般若.謂生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生法俱空無分別慧
三慧光是指聞思修三慧或指生空.法空.生法俱空無分別慧三慧第五為第六者
第五地中獲三慧光
第六地中得勝般若同慧義矣
心經:究竟涅槃。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21, 2023 10:13 am妙兄法安
講到功夫實修,那是不在語言文字論壇上可以討論的。
因此論壇上只是在討論佛法與佛經的正確認識之見解而已。
所以無論甚麼涅槃、小盤、大盤,如果都是佛說的,
絕對不會說到涅槃是斷滅法,斷掉一切法的。
斷滅一切法等於斷掉佛性、法性乃至涅槃全都斷掉啊!
可能您要說的斷滅一切法,是指自了漢的解脫直入無餘涅槃,沒有迴小向大。
從此不再起現象修學佛慧,永遠入空寂滅,不能成佛吧?
但這個自了漢也還在空寂滅中,還在他自以為的究竟涅槃,還是沒有全部斷滅。
心經上說的那麼都[無]字,只要是在說這個自了漢自以為證得佛究竟涅槃,佛說其實那是自了漢本有的,既然本有,他反誤認為是修行得來的,也就是說[有所得]。
所以心經上的[無]字那麼多就是在說,你本來就有的,現在只是恢復本來面目,所謂[有所得]的東西,根本本有,非你所得,若誤自以為是而成[有所得]的東西,那是根本沒有,這就是心經說一連串的[無]之真義。
所以心經上最後的[...無智亦無得],總歸最後回小向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所以心經說那麼多[無],是指一切法本有,不要自誤認為修行有所得,只是恢復本來面目而已,而不是說一切法都無,是斷滅法啊!
一想寫多了僅供參考
呵呵呵,周法友恭喜新年快樂!!
伏斷
妙兄法安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月 22, 2023 3:18 am心經:究竟涅槃。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21, 2023 10:13 am妙兄法安
講到功夫實修,那是不在語言文字論壇上可以討論的。
因此論壇上只是在討論佛法與佛經的正確認識之見解而已。
所以無論甚麼涅槃、小盤、大盤,如果都是佛說的,
絕對不會說到涅槃是斷滅法,斷掉一切法的。
斷滅一切法等於斷掉佛性、法性乃至涅槃全都斷掉啊!
可能您要說的斷滅一切法,是指自了漢的解脫直入無餘涅槃,沒有迴小向大。
從此不再起現象修學佛慧,永遠入空寂滅,不能成佛吧?
但這個自了漢也還在空寂滅中,還在他自以為的究竟涅槃,還是沒有全部斷滅。
心經上說的那麼都[無]字,只要是在說這個自了漢自以為證得佛究竟涅槃,佛說其實那是自了漢本有的,既然本有,他反誤認為是修行得來的,也就是說[有所得]。
所以心經上的[無]字那麼多就是在說,你本來就有的,現在只是恢復本來面目,所謂[有所得]的東西,根本本有,非你所得,若誤自以為是而成[有所得]的東西,那是根本沒有,這就是心經說一連串的[無]之真義。
所以心經上最後的[...無智亦無得],總歸最後回小向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所以心經說那麼多[無],是指一切法本有,不要自誤認為修行有所得,只是恢復本來面目而已,而不是說一切法都無,是斷滅法啊!
一想寫多了僅供參考
正是須深經,世尊開示大乘佛法,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的關鍵。
如果在此第八不動地菩薩,完成心解脫,證悟一真如心的現法上,沒有正確的理解,那麼,對大乘佛法說要有多深入,那都是緣木求魚!!
還有,所謂定慧等持,若學友們想更理解般若波羅蜜多是如何於現法中修習由淺入深,建議好好研究何謂大乘三昧、近行定,與小乘九次第定的實修功夫差別!!
《五燈會元》卷一 殃崛產難
一日,殃崛摩羅尊者持缽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子母未分。
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難?”
殃崛摩羅尊者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卻來相報。”
及返,具事白佛。
佛告殃崛摩羅尊者:“汝速去報,言我自賢聖法來,未曾殺生。”
殃崛摩羅尊者遂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公案關鍵:未曾殺生!?於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實修功夫上要如何分別理解!?
伏斷周善為 寫: ↑週日 1月 22, 2023 10:26 am伏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雜語)伏者制伏,斷者斷絕也,制伏所起之惑而使一時不起,謂之伏惑,斷絕惑種,而使畢竟不生,謂之斷惑。有漏道之對治,止於伏惑,依無漏道乃得斷惑也。
[佛光大辭典]
指伏惑與斷惑。制伏所起之惑,而使之一時不起,稱為伏惑;斷絕惑種,而使之畢竟不生,稱為斷惑。有漏道之對治僅能伏惑,依無漏道方得斷惑。(參閱「伏道」2164) p2164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伏道
又作能伏道。指制伏惑障現行之有漏、無漏道力。此伏道通有漏、無漏二道,及加行、根本、後得三智。其中,有漏道由修習欣上厭下之六行觀以伏惑;無漏道以無分別智斷除與定、法、愛俱起之所知障時,因其勢力,能令煩惱障不起現行;加行智能漸伏二障之隨眠;根本、後得二智則能頓伏惑障。簡言之,加行智與有漏道能伏道而不能斷道,根本智、後得智與無漏道則既能伏道又能斷道。然說一切有部以伏道唯通世俗有漏道,而不通無漏道,且唯在見道以前方能伏道。〔成唯識論卷十、大毘婆沙論卷一六六、俱舍論卷二十二、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大乘義章卷九斷結義〕(參閱「斷道」6565) p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