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傳:中阿含14經 南傳:中部61經(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
關涉主題:生活/不要故意說謊 (12/10/2022 15:26:18 更新)
中阿含14經/羅云經(業相應品)(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羅云亦遊王舍城溫泉林中。
於是,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乞食已竟,至溫泉林羅云住處。
尊者羅云遙見佛來,即便往迎,取佛衣鉢,為敷坐具,汲水洗足。佛洗足已,坐羅云座。
於是,世尊即取水器瀉,留少水已,問曰:
「羅云!汝今見我取此水器瀉,留少水耶?」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佛告羅云:
「我說彼道少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世尊復取此少水器盡瀉棄已,問曰:
「羅云!汝復見我取少水器盡瀉棄耶?」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佛告羅云:
「我說彼道盡棄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戯(戲)笑妄言。」
世尊復取此空水器覆著地已,問曰:
「羅云!汝復見我取空水器覆著地耶?」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佛告羅云:
「我說彼道覆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世尊復取此覆水器發令仰已,問曰:
「羅云!汝復見我取覆水器發令仰耶?」
羅云答曰:「見也,世尊!」
佛告羅云:
「我說彼道仰亦復如是,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不慚、不愧。羅云!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羅云!猶如王有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猶故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復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我說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無惡不作。如是,羅云!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我說彼亦無惡不作。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於是,世尊即說頌曰:
「人犯一法,謂妄言是,不畏後世,無惡不作。
寧噉鐵丸,其熱如火,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若畏於苦,不愛念者,於隱顯處,莫作惡業。
若不善業,已作今作,終不得脫,亦無避處。」
佛說頌已,復問羅云:
「於意云何?人用鏡為?」
尊者羅云答曰:
「世尊!欲觀其面,見淨、不淨。」
「如是,羅云!若汝將作身業,即觀彼身業:『我將作身業,彼身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將作身業,彼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將作身業。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將作身業,彼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將作身業。
羅云!若汝現作身業,即觀此身業:『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此現作身業。羅云!若觀時則知:『我現作身業,此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此現作身業。
羅云!若汝已作身業,即觀彼身業:『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為淨?為不淨?為自?或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身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詣善知識、梵行人所,彼已作身業,至心發露,應悔過,說,慎莫覆藏,更善持護。羅云!若觀時則知:『我已作身業,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身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晝夜歡喜,住正念、正智,口業亦復如是。
羅云!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即觀彼意業:『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彼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彼意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過去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過去行故,已生意業已過去滅盡變易,彼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過去意業。
羅云!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即觀彼意業:『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彼未來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未來行故,當生意業,彼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彼未來意業。
羅云!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即觀此意業:『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為淨?為不淨?為自為?為他?』羅云!若觀時則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淨,或自為,或為他,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羅云!汝當捨此現在意業。羅云!若觀時則知:『因現在行故,現生意業,此意業不淨,或自為,或為他,善與樂果受於樂報。』羅云!汝當受此現在意業。
羅云!若有過去沙門、梵志,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羅云!若有未來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羅云!若有現在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羅云!汝當如是學:『我亦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於是,世尊復說頌曰:
「身業口業、意業羅云!善不善法,汝應常觀。
知已妄言,羅云莫說,禿從他活,何可妄言!
覆沙門法,空無真實,謂說妄言,不護其口。
故不妄言,正覺之子,是沙門法,羅云當學。
方方豐樂,安隱無怖,羅云至彼,莫為害他。」
佛說如是,尊者羅云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14.htm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這算是那門子的回應?你藍大德自己扯的爛攤子,自己去收拾!
簡直是耍無賴!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佛性」者,即佛自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諸佛如來及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故知,「佛性」即是「無性」。又,「佛性」亦名「如來藏」,故「如來藏」亦即「無性」。
真如,自性清淨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虛空界,不思議界,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實說品第六十二之三
[0880a22] 「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空為自性,一切法皆以無相為自性,一切法皆以無願為自性。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0880a25] 「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真如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界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虛妄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變異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平等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離生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定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住為自性,一切法皆以實際為自性,一切法皆以虛空界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思議界為自性。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quote]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大般涅槃經》卷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細難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見?」佛言:「迦葉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
大般涅槃經 第27卷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善男子!如汝所言,十住菩薩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了了?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見故,不得明了;佛眼見故,故得明了。為菩提行故,則不了了;若無行故,則得了了。住十住故雖見不了;住不住故則得了了。菩薩摩訶薩智慧因故,見不了了;諸佛世尊斷因果故,見則了了。一切覺者名為佛性,十住菩薩不得名為一切覺故,是故雖見而不明了。善男子!見有二種:一者眼見,二者聞見。諸佛世尊眼見佛性,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
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地十一之二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因緣故受持禁戒。佛言。善男子。為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為受樂故。何故受樂。為遠離故。何故遠離。為安隱故。何故安隱。為禪定故。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何故為實知見。為見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為見於生死過患。為心不貪著故。何故為心不貪著。為得解脫故。何故為得解脫。為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為得大般涅槃。為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為得常樂我淨。為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為得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
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地十一之二:
善男子。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 壽命品第一之二
諸法無我,實非無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是名為我。如彼大醫善解乳藥,如來亦爾,為眾生故,說諸法中真實有我。汝等四眾,應當如是修習是法。」
大般若經跟大般涅槃經的說法差異甚鉅,乃至矛盾。
請解釋一下 ,別老是貼文不作解 。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羅云!猶如王有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ㄎㄚˋ,腰骨)、脊、脅(胸部兩側,由腋下至肋骨盡處的部位。亦指肋骨。)、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
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猶故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
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
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復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
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我說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無惡不作。
如是,羅云!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我說彼亦無惡不作。
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於是,世尊即說頌曰:
「人犯一法,謂妄言是,不畏後世,無惡不作。
寧噉鐵丸,其熱如火,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若畏於苦,不愛念者,於隱顯處,莫作惡業。
若不善業,已作今作,終不得脫,亦無避處。」
////
羅云(羅侯羅,羅睺羅)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也是四位留形住世的大阿羅漢之一。羅云小時候淘氣亂說話晃點別人,這段佛陀教誨兒子又稱為覆盆之教,佛弟子不得戲笑妄言,應該這樣學習,妄語是口業中的十惡。這裡用大象做為比喻,如果大象入陣戰鬥時連平時守護的鼻子也用上了話,馴象師就知道這大象要拚老命了,佛陀說這叫無惡不作,如果已經知曉自己妄言,卻不羞不悔不慚不愧,佛陀說這人無惡不作…?!
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猶故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一切皆用,唯護於鼻。』
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
象師見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復惜命,所以者何?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
羅云!若王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髂、脊、脅、項、額、耳、牙、鼻,一切盡用,羅云!我說此王大象入陣鬥時無惡不作。
如是,羅云!謂:知已妄言,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云!我說彼亦無惡不作。
是故,羅云!當作是學,不得戲笑妄言。」
於是,世尊即說頌曰:
「人犯一法,謂妄言是,不畏後世,無惡不作。
寧噉鐵丸,其熱如火,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若畏於苦,不愛念者,於隱顯處,莫作惡業。
若不善業,已作今作,終不得脫,亦無避處。」
////
羅云(羅侯羅,羅睺羅)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也是四位留形住世的大阿羅漢之一。羅云小時候淘氣亂說話晃點別人,這段佛陀教誨兒子又稱為覆盆之教,佛弟子不得戲笑妄言,應該這樣學習,妄語是口業中的十惡。這裡用大象做為比喻,如果大象入陣戰鬥時連平時守護的鼻子也用上了話,馴象師就知道這大象要拚老命了,佛陀說這叫無惡不作,如果已經知曉自己妄言,卻不羞不悔不慚不愧,佛陀說這人無惡不作…?!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3.2/18)
云何菩薩因攝果攝自利利他?略說應知三因三果。何等為三?一者、異熟因、異熟果,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
云何異熟?謂略有八。一者、壽量具足(果:菩薩長壽久住,因:於諸眾生不加傷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自在具足,五者、信言具足,六者、大勢具足,七者、人性具足,八者、大力具足。
...
羅云!若有過去沙門、梵志,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
羅云!若有未來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
羅云!若有現在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羅云!汝當如是學:『我亦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於是,世尊復說頌曰:
「身業口業、意業羅云!善不善法,汝應常觀。
知已妄言,羅云莫說,禿從他活,何可妄言!
覆沙門法,空無真實,謂說妄言,不護其口。
故不妄言,正覺之子,是沙門法,羅云當學。
方方豐樂,安隱無怖,羅云至彼,莫為害他。」
////
云何異熟?謂略有八。..五者、信言具足...菩薩在世間行走,需要很多資糧,有求財求姻緣求智慧的,如果眾生有那個因,菩薩就可以利用自己累積的福德智慧為其增上,如果眾生沒有那個因(親因緣),菩薩也愛莫能助,菩薩不昧因果,菩薩不妄語,於諸有情言無虛妄,因為這個緣故,凡是菩薩所說的,眾生沒有不信受的,是名菩薩信言具足
黃五、信言具足因
第五科信言具足因,說明菩薩信言具足的因相。
所言誠諦,亦不好習乖離、麤獷不相應語,是名菩薩信言具足因。
菩薩所說的話,都是非常誠懇真實的。菩薩不喜歡破壞他人的感情,也不會說離間語,或是出口如刀、如劍的傷害他人;眾生都是喜歡愛語,菩薩不會說與眾生不相應的粗獷語,菩薩只說軟言的柔和語。主要是菩薩所言誠諦,是名菩薩的信言具足。
《披》乖離麤獷不相應語者:此中乖離,謂離間語。麤獷,謂麤惡語。義如有尋有伺地說。(陵本八卷十一頁596)如是等語,無義無利,名不相應。
破壞他人感情的話稱作【離間語】,【粗獷語】就是粗惡語。在〈有尋有伺地〉卷8,245頁有詳細的說明。所說的話不與涅槃相應,是無義無利的,名不相應。破壞他人感情的話、罵人的話,這些話都不是佛法,不能有益於成就涅槃,不是涅槃的因。
http://www.mahabodhi.org/yoga/cb/36.htm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3.2/18)
云何菩薩因攝果攝自利利他?略說應知三因三果。何等為三?一者、異熟因、異熟果,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
云何異熟?謂略有八。一者、壽量具足(果:菩薩長壽久住,因:於諸眾生不加傷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自在具足,五者、信言具足,六者、大勢具足,七者、人性具足,八者、大力具足。
...
羅云!若有過去沙門、梵志,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已觀而觀,已淨而淨。
羅云!若有未來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當觀而觀,當淨而淨。
羅云!若有現在沙門、梵志,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彼一切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羅云!汝當如是學:『我亦即此身、口、意業現觀而觀,現淨而淨。」
於是,世尊復說頌曰:
「身業口業、意業羅云!善不善法,汝應常觀。
知已妄言,羅云莫說,禿從他活,何可妄言!
覆沙門法,空無真實,謂說妄言,不護其口。
故不妄言,正覺之子,是沙門法,羅云當學。
方方豐樂,安隱無怖,羅云至彼,莫為害他。」
////
云何異熟?謂略有八。..五者、信言具足...菩薩在世間行走,需要很多資糧,有求財求姻緣求智慧的,如果眾生有那個因,菩薩就可以利用自己累積的福德智慧為其增上,如果眾生沒有那個因(親因緣),菩薩也愛莫能助,菩薩不昧因果,菩薩不妄語,於諸有情言無虛妄,因為這個緣故,凡是菩薩所說的,眾生沒有不信受的,是名菩薩信言具足
黃五、信言具足因
第五科信言具足因,說明菩薩信言具足的因相。
所言誠諦,亦不好習乖離、麤獷不相應語,是名菩薩信言具足因。
菩薩所說的話,都是非常誠懇真實的。菩薩不喜歡破壞他人的感情,也不會說離間語,或是出口如刀、如劍的傷害他人;眾生都是喜歡愛語,菩薩不會說與眾生不相應的粗獷語,菩薩只說軟言的柔和語。主要是菩薩所言誠諦,是名菩薩的信言具足。
《披》乖離麤獷不相應語者:此中乖離,謂離間語。麤獷,謂麤惡語。義如有尋有伺地說。(陵本八卷十一頁596)如是等語,無義無利,名不相應。
破壞他人感情的話稱作【離間語】,【粗獷語】就是粗惡語。在〈有尋有伺地〉卷8,245頁有詳細的說明。所說的話不與涅槃相應,是無義無利的,名不相應。破壞他人感情的話、罵人的話,這些話都不是佛法,不能有益於成就涅槃,不是涅槃的因。
http://www.mahabodhi.org/yoga/cb/36.ht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95.佛陀對羅睺羅的教導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部第六二教誡羅睺羅大經》、《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一經》,另參考《雜阿含第二三、二四、四六五經》、《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九一、九二經》、《相應部第一八相應第二一經》、《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七七經》。
二、「羅睺羅」,《中阿含》譯為「羅云」,而《增壹阿含經》譯為「羅雲」,為佛陀未出家前所生的兒子,後來在佛陀成佛後第六年回迦毘羅衛城省親時,隨佛陀出家(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五八五九頁)。《增壹阿含第四品第六經》中,也同樣的記載著佛陀讚歎他「不毀禁戒,誦讀不懈」,而《雜阿含第二○○經》、《相應部第三五相應第一二一經》,也明確地說尊者羅睺羅證得了阿羅漢果。
三、故事中,記述了許多佛法的修行方法,如依五蘊、五界的無我觀,依四大平等接納的不執著觀,慈心觀,悲心觀,喜心觀,捨心觀,不淨觀,無常想,出入息念等。其中,出入息念的內容,還納入了四念處的修習內容,很值得細讀。
四、尊者羅睺羅從修初禪到解脫的過程,與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那一夜的修學歷程,可說是完全一樣,不過這一段在《中部第六二教誡羅睺羅大經》中無。
////
覺轉無明,菴摩羅無垢識轉法界(體性)智,無明對治殊勝...法界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四五六)界差別觀,轉識成智之前行也?!
095.佛陀對羅睺羅的教導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部第六二教誡羅睺羅大經》、《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一經》,另參考《雜阿含第二三、二四、四六五經》、《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九一、九二經》、《相應部第一八相應第二一經》、《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七七經》。
二、「羅睺羅」,《中阿含》譯為「羅云」,而《增壹阿含經》譯為「羅雲」,為佛陀未出家前所生的兒子,後來在佛陀成佛後第六年回迦毘羅衛城省親時,隨佛陀出家(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五八五九頁)。《增壹阿含第四品第六經》中,也同樣的記載著佛陀讚歎他「不毀禁戒,誦讀不懈」,而《雜阿含第二○○經》、《相應部第三五相應第一二一經》,也明確地說尊者羅睺羅證得了阿羅漢果。
三、故事中,記述了許多佛法的修行方法,如依五蘊、五界的無我觀,依四大平等接納的不執著觀,慈心觀,悲心觀,喜心觀,捨心觀,不淨觀,無常想,出入息念等。其中,出入息念的內容,還納入了四念處的修習內容,很值得細讀。
四、尊者羅睺羅從修初禪到解脫的過程,與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那一夜的修學歷程,可說是完全一樣,不過這一段在《中部第六二教誡羅睺羅大經》中無。
////
覺轉無明,菴摩羅無垢識轉法界(體性)智,無明對治殊勝...法界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四五六)界差別觀,轉識成智之前行也?!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一:「時,陀驃比丘於如來前,作十八種變,踴身虛空。即於東方,現四威儀,青黃赤白,種種色像,或現為水,或現火聚。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復現小。履水如地,履地如水。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作是事已,即於空中,入火光三昧,火炎熾然,如大火聚,即入涅盤,無有遺燼,猶如酥油一時融盡。」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NyR8kJ.html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辛三 假實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如來照世間,為愚說真實。已分部諸法,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譬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及與畫弟子,布彩圖眾形,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非筆亦非素,為悅眾生故,綺錯繪眾像。
言說別施行,真實離名字;分別應初業,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此為佛子說,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雖現無真實,如是種種說,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於彼為非說;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妄想非境界,聲聞亦非分,
哀湣者所說,自覺之境界』。
////
佛陀是阿羅漢(佛十號),離欲阿羅漢木有還在迷戀神通境界云云,俱解脫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入火光三昧,入(無餘依)涅槃,法界(體性)智證量之示現?!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NyR8kJ.html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辛三 假實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如來照世間,為愚說真實。已分部諸法,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譬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及與畫弟子,布彩圖眾形,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非筆亦非素,為悅眾生故,綺錯繪眾像。
言說別施行,真實離名字;分別應初業,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此為佛子說,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雖現無真實,如是種種說,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於彼為非說;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妄想非境界,聲聞亦非分,
哀湣者所說,自覺之境界』。
////
佛陀是阿羅漢(佛十號),離欲阿羅漢木有還在迷戀神通境界云云,俱解脫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入火光三昧,入(無餘依)涅槃,法界(體性)智證量之示現?!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觀(認清)身受心法的本質
並持續保持著正知正念
觀(認清)就是洞察力或稱正念覺察力
藉由觀(認清)而開啟了悟諸法本質或本性的無上智慧
有稱此無上智慧為般若
並持續保持著正知正念
觀(認清)就是洞察力或稱正念覺察力
藉由觀(認清)而開啟了悟諸法本質或本性的無上智慧
有稱此無上智慧為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