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祥如意 寫: ↑週五 1月 14, 2022 2:40 am
勿忘初心 寫: ↑週五 1月 14, 2022 2:19 am
河中雨 寫: ↑週四 1月 13, 2022 7:45 pm
勿忘初心 寫: ↑週四 1月 13, 2022 6:57 pm
還是感覺太虛大師拘泥古人論師古拙陳腐之見,若能以當今創世紀之科學知識來做檢驗..........
=======
嘖嘖 ! 心中湧出某一感想......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
對您不知哪來的勇氣及自信,實著深感敬佩。
敢就可以了,不慚不愧可衝世界第一
識性本空,不知道他要創新什麼?古人云:汝意不可信,莫要信汝意 他卻很相信自己的腦筋
說實在話,在「識」裡頭中各諸多名相的解釋。
並不同於一般佛學名相。
它是需經過「内證的諸多過程」真實去體去會下,才得出個脈絡。但因各人「境地」不同所體得的也就稍略有不同的論述,但總體是不會南轅北轍般的落差太大。
祖師大德所記述的都是他們「畢生修學」的心得感想,畢竟,惟佛才能全知深層的〈心識 〉!!
换句話說。誰敢說他清楚明白了阿賴耶、阿陀那的實際.........,事實上,换個角度看的話,他也能成佛了 !
這種說法,完全不敢苟同,佛教分佛學教理,與實修實證,互有相輔,但也不可等同而視之。
古今有實修實證之大德,恐怕大部份都是生性魯直,大字不識者。古今佛教界一般而言,學問理論與實修實證乃反其道而行。為什麼!?一者用腦過度,一者冥思趣空也……
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禪宗公案早有此說
僧問馬大師:『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某甲西來意。』
大師云:『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問取智藏去!』
僧問西席智藏,藏云:『何不問和尚?』
僧云:『和尚教來問。』
藏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問取懷海兄去!』
僧問懷海,百丈懷海云:『我到這裏卻不會。』
僧又回頭,舉似馬祖大師。
馬大師云:『藏頭白,海頭黑。」
也來歪樓一下下
上面這個公案, Google 網路上發現諸方心得註解,大同小異,感覺都沒搔著癢處,會不會又是一盲導眾忙呢!
?
網友們若對此公案,另有高見,歡迎提出分享……
.
呵呵,不是茍不茍同的問題,有所謂解行並進的亙古不變的圭臬。能解不能行到也甚無益處,若强調理論及名相上的鑽研爭勝,不僅徒增此生「識見」另類的〈增廣見聞〉,無異世間學術上著墨而矣,古來有誡 言「入海算沙徒自困」不是嗎 ?!
不可否認地,所謂佛法,乃至佛學。講究著表裡如一,為何要表裡如一,說穿了都在指向自己是如何看待「佛法」的,以及自己如何走這個法。
佛法的本義為何,解脱自在 ?還是當微積分、奈米、量子力學來研究 ?
理論是在幫助「行」,解行並進 ; 能解要能行。
行是需藉智慧(法義,法隨法行)去長時配合下才達表裡如一,才是佛法「解脱自在」的本懷。
更如您指
「 還是感覺太虛大師拘泥古人論師古拙陳腐之見,若能以當今創世紀之科學知識來做檢驗。」
陳腐及科學,佛法本質上是很難以量化出的。
尤其在「精神界」的領域,現代科學對〈識心〉的研究上,好比心理學上的「深層淺意識」也就是催眠,有偶然發現到「前世今生」的現象。及多年各國均在研究著超自然科學。都僅是在案例及數據上的累積而已。在出發點上根本很難照著那些「陳腐」之見走上一趟試它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