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新老怪 »
國師三喚(心平如願《無門關》)
【公案】
國師三喚侍者,侍者三應。
國師雲:「將謂吾辜負汝,元來卻是汝辜負吾!」
【語譯】
慧忠國師對侍者呼喚了三次,侍者也響應了他三次。
慧忠國師說:「我還以為我辜負了你,原來是你辜負了我。」
【評唱】
無門曰:「國師三喚,舌頭墮地。侍者三應,和光吐出。國師年老心孤,按牛頭吃草,侍者未肯承當,美食不中飽人餐,且道那裡是他辜負處?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語譯】
無門說:「國師的三喚,已顯得老婆心切,多此一舉。侍者的三應,是本著法性和光托出。
國師年事已高,心中孤性獨耀,想要在有相上呈現(按牛頭吃草),侍者卻不在相上與國師共和,猶如已見性的人,在無形中受用,所以不露痕跡(未肯承當)。
到底哪裡是他們的辜負處?
國家太平,有才能的人自然矜貴。而富裕人家,出來的小子也顯得嬌貴。
【頌曰】
鐵枷無孔要人擔 累及兒孫不等閒
欲得撐門並拄戶 更須赤腳上刀山
【語譯】
鐵造的枷鎖沒有孔(喻心性無形無相),卻要人來擔,拖累了兒孫,是不等閒(不容易)的事。
想要撐住門戶,更須要赤腳(心性)上刀山(塵事)。
【附參資料】
一、南陽慧忠、南陽國師(佛光大辭典)
(?~775)唐代僧。浙江諸暨人,俗姓冉。自幼學佛,初習戒律,長通經論。聞六祖慧能大師之名,即踰嶺叩謁,獲其心印。既而游諸名山,經五嶺、羅浮、四明、天目,而入南陽白崖山黨子谷(白草谷),靜坐長養,四十餘年足不出山,而學者就之,恆逾百千。
開元年中,玄宗欽其道譽,迎赴京師,敕住龍興寺。
未久逢安史之亂,師乃遁歸。肅宗上元二年(761),再召赴京,住千福寺西禪院,公卿士庶參叩求法,不捨晝夜。代宗繼位,優禮有加,遷住光宅寺。
師博通詁訓,普窮經律,雖受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禮遇,然天性淡泊,自樂天真。常慕南嶽慧思大師之遺風,乃奏請於衡岳武當山 建太一延昌寺,又於黨子谷 創立香嚴長壽寺,各請藏經一部以鎮山。
大歷八年(773),又奏請度天下名山之僧,取通於經律禪三者之僧。後歸南陽,於大歷十年在黨子谷示寂,年壽當在八十以上。謚號「大證禪師」,世稱南陽慧忠、南陽國師。
有關師之著名公案有國師三喚、無情說法、無縫塔等,另有九十七種圓相,由侍者耽源所傳。
又師與行思、懷讓、神會、玄覺等四人 並稱為六祖門下之五大宗匠,與神會同於北方弘揚六祖之禪風,而批評當時於南方(江西)闡揚「平常心是道」之馬祖道一,並對南方禪者不重視經典而隨意說法之作風予以駁斥,故於平日特別重視經律論與教學之研習。〔宋高僧傳卷九、景德傳燈錄卷五、傳法正宗記卷七、禪宗正脈卷二〕
二、維基百科資料
國師喚侍者這則禪宗公案。文字雖短,意境悠長,歷代以來常被提撕唱和。般若無相,禪門無門,如何得見得入?
慧忠國師一日三喚自己的侍者,可侍者聽過召喚後只是應,不問幹什麼。問答之間,如對山呼喊的響應。明者自明,盲者自盲。
所以,國師又說:「我以為是我辜負你,誰知卻是你辜負了我。」
後來的趙州禪師評論說:「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此公案的妙處在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有人對著暗空寫字,字體怎會彰顯出來?但字體卻煥然於寫字人的心中。
禪師與侍者之間有三喚,喚者何喚?答者何答?這一切都不顯痕跡,但就在喚者與應者的應答之間妙義彰然。
三、達觀禪師(禪心學苑)
未學佛時,有姓名;今已學佛,取法名;不學之後,存假名。
未學時,是您誤人!
已學後,是您誤佛!
不學時,是您誤己!
慧忠國師,三喚侍者,侍者不識,禪師苦心。
國師言:「本以為,我辜負您;原來是,您辜負了我。」
只聞經,識字而不識自性;只靠師,識人而不識自佛。
一切萬法皆由自性而生,何不從自心頓悟,那須在枝葉、相上打轉。
您可察覺,色身是真如之「相」;
您可感覺,妄心是真如之「用」;
那麼!您可曾覺知,真如之「體」呢?
何不直接了當,體證您「本來面目」、「真如本性」,生命的本源呢?
志心問慧忠國師:「怎樣才能成佛?」
禪師答:「將佛和眾生,一起放下,就能當下解脫。」
再問:「怎樣契合禪門宗旨?」
禪師答:「善惡都莫思量,自然見到佛性。」
喚一聲,應一聲;再喚,再應;三喚,三應。
相上求法,了不可得;執心未破,見性無期。
四、宗門拈古匯集卷第六
國師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諾。
師曰:「將謂吾孤負汝,誰知汝孤負吾。」
趙州諗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雪竇便喝!
愚庵盂雲:「者(這)一喝!有賓有主,有照有用。」
徑山杲雲:「者(這)一喝!在國師、侍者分上?在趙州分上?」隨後一喝。
愚庵盂雲:「相罵饒你接嘴。」
投子同雲:「抑逼人作麼?」
雪竇雲:「躲根漢。」
玄沙備雲:「卻是侍者會。」
雪竇雲:「停囚長智。」
雲門偃雲:「作麼生是吾孤負汝處?若會得也是無端。」
雪竇雲:「元來不會。」
雲門又雲:「作麼生是侍者孤負國師處?粉骨碎身未報得。」
雪竇雲:「無端無端。」
法眼益因僧問:「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
眼雲:「且去!別時來。」
雲居錫雲:「法眼恁麼道,為復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
雪竇雲:「瞞我不得。」
興化獎雲:「一盲引眾盲。」
雪竇雲:「端的瞎。」有人問,雪竇便打,也要諸方檢點。
報慈遂問僧雲:「甚處是侍者會處?」
僧雲:「若不會,爭解與麼應。」遂雲:「汝少會在。」又雲:「若於此見得,便識玄沙。」
翠岩芝雲:「國師與侍者總欠會在,如今作麼生會?」
雪竇顯雲:「國師三喚,點即不到。侍者三應,到即不點。」又雲:「將謂吾孤負汝,卻是汝孤負吾。謾雪竇一點不得。」
雲居錫征雲:「且道侍者會不會?若會,國師又道汝孤負吾。若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麼生商量?」
天童覺雲:「仁義道中,師資分上,再呼能再應,論實不論虛。且道有孤負無孤負,皓玉無瑕,雕文喪德。」
浮山□雲:「國師好肉剜瘡,雲門灸瘢上著艾。雪竇大似隨邪逐惡。殊不知鼻孔總在侍者手裡。」
保寧茂雲:「兩人端的瞎,彼此弄泥團。」
端岩慍雲:「叢林中商量,國師三喚,嘔出心肝。侍者三應,全身擔荷。是則固是,只是國師道將謂吾孤負汝,誰知汝孤負吾。又作麼生?若曰:『兩無孤負』昧卻雲門。若曰:『兩有孤負』屈了雪竇。總不與麼。」
浮山又道:「鼻孔總在侍者手裡,瑞岩向者裡露個消息,也要諸方檢點。易分雪裡粉,難辨墨中煤。」
南堂欲雲:「國師三喚侍者三應,可謂形直影端。及乎道個將謂吾孤負汝 卻是汝孤負吾,便見分疏不下。且道誵訛在什麼處?」
笑岩寶呵呵大笑雲:「諸禪德!還知者笑落處麼?若知,國師只得瓦解冰消。若不知,侍者依然四棱著地。還委悉麼?一陽已度先春信,臘夜寒梅破雪開。」
愚庵盂雲:「老僧居平亦喚侍者,侍者隨應。侍者擎杯遞盞,老僧隨手應接。老僧與侍者兩不相負、亦不相瞞。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
南澗問雲:「妙喜老人前不遘村後不迭店,要見國師侍者,三生六十劫。」
寶壽新雲:「國師三喚,如珠走盤。侍者三應,如盤走珠。畢竟孤負在甚麼處?波斯吹鐵笛,音韻出青霄。」
河渚謙雲:「國師如是喚,侍者如是應。可謂啐、啄同時,針、芥相契,且那裡是他辜負國師處![女*它]女已歸霄漢去,呆郎猶向火邊蹲。」
□□獬雲:「三呼三應,醉裡傾杯。雲門、雪竇畫蛇添足,直下悟去也是無端。」
(心平如願《無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