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站長慈憫心=莊慈願寫: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07, 2022 1:56 pm寬謙法師
「前六識」是生活的憑藉,「七、八意識」則是生生世世生命的核心,所以在佛學上有這般的俗諺作為說明 :
八個兄弟一個胎,
一個伶俐(七),
一個呆(八),
五個門前做買賣(前五),
一個在家把帳開(六)。
——————
以上即是佛教界一盲導眾盲的標準案例!!
根據唯識法相之法義,正確的答案應該是:
八個兄弟共一胎,
一個伶俐(六),
一個呆(七),
五個門前做買賣(前五),
一個在家把帳開(八)。
.
與前五識關係最密切的是第六識(五俱意識必須共起),所以前五必須和第六配。而七八相比較,七比八伶俐多了。所以,開帳的是第六。
www.facebook.com/notes/764821694364797/
談《唯心與唯識》(四)略說八識(八個兄弟一個胎)
在談唯識學,古人有一首偈語(作者似不可考)云:「八個兄弟一個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簡單的介紹八識的功能。
「八個兄弟一個胎」:八種識如同八個兄弟,那麼,這幾個兄弟是如何來的呢?因緣是什麼?其實,就是無明風吹動本源性海,不覺而生,而有這八種識的生滅作用!所以,這八識像兄弟一樣,都是在一起的,屬於生滅妄心,其實就是一念妄心。
這個胎,可以說是「如來藏」,八識都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於迷妄當中所顯現,若不迷妄,八識即是「四智菩提」,所以說:「迷時水成波,悟後波即水」,「煩惱即是菩提」。
「一個伶俐一個呆」:在這八識當中,七、八二識屬於微細識,不是一般人可以察覺發現的,當中比較伶俐的是「第七識」,而比較呆滯的是「第八識」。
「第七識」為什麼伶俐呢?因為它處處都是「自我」,又貪、又癡、又慢,邪見又重,所以很伶俐,並且恆常相續,連睡覺時、入無想定時,它都不會停止作用,還在哪裡執深層的第八識為「自我」。
那麼,我們修行,就是要破除這第七識的「執我」、「執法」,打殺這伶俐鬼。讓它多些平等。
「第八識」為什麼呆呢?因為第八識是含藏識,分別能力薄弱,作用好像倉庫一樣,經由前五識在外緣取外境,加以第六識的分別了知,再透過第七識的執取、染污,通通都存到八識田當中了,成為種子,來者不拒,等到因緣成熟之時,種子結果,就有生死輪迴的果報了,所以這就是愚癡、是呆。
那麼,這樣的「第八識」劣昧無記,會是常住真心、靈明妙覺的佛性嗎?當然不是,可是,就是有人堅持第八識就是佛性呢。因地中不可稱為佛性,果上發起大圓鏡智,才可說是佛性(功能)。
「五個門前作買賣」:這是指前五識,眼識緣於色塵,耳識緣於聲塵,鼻識緣於香塵,舌識緣於味塵,身識緣於觸塵。人之五根必須透過這五識,才有納受外境(外塵)的作用,所以,是在「五根」之門前作買賣。
為什麼說是「作買、賣」呢?當五識抓取外境時,就是買;當五識緣取其它境界時,原來所買的,就賣出了,所以,前五識不間斷地緣取種種外境,就是不斷地又買又賣!
誰不是在這種種五塵境界當中,用五識緣來緣去,自買然後自賣呢?
「一個在家把帳開」:可是,前五識在門前又買又賣,在家裡的可是斤斤計較,不容你偷斤減兩呢,把買賣的收入記起來!
那「斤斤計較」,分別認知會記帳的,就是第六識!它把那前五識曾經買過、賣過的,都記起來,都去認知它、緣慮它,例如什麼東西是好吃的!什麼東西不好吃;什麼好看的,什麼是美的、醜的,這些通通分別計較!
透過第七識的(染污)加工,好看的,「我」要多看幾眼;好聽的,「我」多聽幾聲,這些都是因為有「自我」,才有貪求等等;然後,通通送到第八識當中儲藏!
這樣就構成了眾生的認識論,也說明了生死流轉當中,業果相續不斷的道理!因為有前五識的「緣境」、第六識的「分別了知」、第七識的我愛「執取」、第八識的執持種子不捨,遇緣現行受果,所以,生死輪迴恆不間斷。
那麼,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修行就是從第六識與第七識下手,「六七因中轉」,一定要發心改變這樣的生死攀緣執取,以斬斷生死苦報的鎖鏈。
如何透過止觀修習,而改變這樣的情形呢?在唯識學《成唯識論》當中,以「我空觀」、「法空觀」為基本修學,這又是另外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