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cyc320
文章: 2458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cyc320 »

善現!如有壯夫善閑射術,欲顯己技,仰射虛空(依他起相),為令空中箭不墮地,復以後箭射前箭筈,如是展轉經於多時,箭箭相承不令其墮(講依他起的不空,譬喻之)。若欲令墮便止後箭(了「生無自性性」),爾時諸箭方頓墮落。(了「勝義無自性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10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五 5月 19, 2023 5:43 pm 什麼是依他起的不空
由 匿名法友 (未驗證) 在 四, 2014-07-24 16:09 發表姓名或匿稱: 佛弟子
版主(及各位法友)好,想請您教一個問題,

1、什麼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依他起性嗎?好像有經典說依他起就是緣起法(依他緣而起?),也有人說依他起性譬如縄、遍計所執譬如蛇....總之好像有不同說法。

2、依他起的不空是什麼意思?唯識學不是認為第八阿賴耶識也是生滅無常的嗎?
那麼依無常阿賴耶識建立的一切,怎麼會有不空呢?
(按:唯識家認為遍計空依他起不空)
謝謝您!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7390
////
這裡有些問題比答案要有意思多多?!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佛法討論區(大眼樂園)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forum/3
依他起,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密多,就是所謂無我法,古德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有若空山幽谷,感應聲音而迴響~~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10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cyc320 寫: 週五 5月 19, 2023 7:59 pm 善現!如有壯夫善閑射術,欲顯己技,仰射虛空(依他起相),為令空中箭不墮地,復以後箭射前箭筈,如是展轉經於多時,箭箭相承不令其墮(講依他起的不空,譬喻之)。若欲令墮便止後箭(了「生無自性性」),爾時諸箭方頓墮落。(了「勝義無自性性」)
哇哈哈哈哈哈~~觀禪如御射也!!

善哉善哉!!!!
列子學射,中矣,請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對曰:“弗知也。”
關尹子曰:“未可”。
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
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故聖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莊子南華真經…田子方篇
列御寇(列子)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
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
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進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白話語譯:
莊子在《田子方》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列禦寇,就是那個御風而行的列子,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時候,志滿意得,滿是驕矜之卸,拉滿了弓弦,然後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滿滿一杯水,彎弓射箭。第一支箭剛射出去,第二支箭就緊跟著發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經在弦上等著呢,手臂上那杯水紋絲不動,而列禦寇這個人也正像個木頭人一樣站在那裡,巋然不動。

像列禦寇這樣的射箭技巧,不可謂不高,但這樣的人真正達到大境界了嗎?伯昏無人不以為然,說:你這種箭術,只能算是有心射箭的射術,而不是無心射箭的射術。「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伯昏無人說:我現在要邀請你,我們一同去「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我看看你射得如何?

伯昏無人就當先走上高高的山崗,腳上踏著風化的危石,身臨百丈深淵,然後轉過身來,倒退著向深淵退步,一直走到自己的腳掌有一部分已經懸在懸崖之外。站在這個地方,伯昏無人請列禦寇上來射箭。而此時此刻,列禦寇只能趴在地上,「汗流至踵」,汗都流到腳後跟了。

這時,伯昏無人說:「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人世間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蒼天,向下可以看清黃泉,世界萬象瞭然於心,在任何時刻都可以神色不變,氣定神閒。他對列子說:你現在心驚目眩,再讓你射箭,你能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小太小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怪道1412 »

第二分習近品第五十九(大般若經452)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愍生死苦諸有情類,發趣無上正等菩提,普緣有情發四無量,住四無量俱行之心,勇猛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令速圓滿。是菩薩摩訶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未圓滿位,為欲修學一切智智不證漏盡,雖住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然不隨其勢力而轉,亦不為彼障所引奪,於解脫門亦不作證。由不證故,不墮聲聞及獨覺地,必趣無上正等菩提。善現!如堅翅鳥飛騰虛空,自在翱翔久不墮落,雖依空戲而不據空,亦不為空之所拘礙。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於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數數習近、安住、修行,而於其中能不作證,由不證故不墮聲聞及獨覺地。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恒住捨性、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及餘無量無邊佛法,若未圓滿,終不依空、無相、無願三三摩地而證漏盡。善現!如有壯夫善閑射術,欲顯己技,仰射虛空,為令空中箭不墮地,復以後箭射前箭筈,如是展轉經於多時,箭箭相承不令其墮。若欲令墮便止後箭,爾時諸箭方頓墮落。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所攝受故,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因行善根未皆成熟,終不中道證於實際。若時無上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爾時菩薩方證實際,便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皆應如是審諦觀察,如先所說諸法實相。

////
二道,為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中,所分的兩個階段。從初發心,修空無我慧,到入見道,證聖位,這一階段重在通達性空離相,所以名般若道(一眾生究竟涅槃)。徹悟法性無相後,進入修道,一直到佛果,這一階段主要為菩薩的方便度生,所以名方便道(一切眾生究竟涅槃)。依《智論》說:發心到七地是般若道──餘宗作八地,八地以上是方便道。般若為道體,方便即般若所起的巧用。(般若經講記,印順法師)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10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六 5月 20, 2023 5:56 am 二道,為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中,所分的兩個階段。從初發心,修空無我慧,到入見道,證聖位,這一階段重在通達性空離相,所以名般若道(一眾生究竟涅槃)。徹悟法性無相後,進入修道,一直到佛果,這一階段主要為菩薩的方便度生,所以名方便道(一切眾生究竟涅槃)。依《智論》說:發心到七地是般若道──餘宗作八地,八地以上是方便道。般若為道體,方便即般若所起的巧用。(般若經講記,印順法師)
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圓滿真如空性,依止一真如心,修習佛慧(涅槃智)。乃至得一切種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次草 »

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圓滿真如空性,依止一真如心,修習佛慧(涅槃智)。乃至得一切種智。
===
圓滿真如空性又變成偏空涅槃
依止一真如心,就是依止究竟偏空涅槃
依止究竟偏空涅槃還能修習佛慧
那究竟偏空涅槃
還需要佛陀智慧來解脫嗎
亂七八糟的不識字大老粗江湖郎中外道癡深再癡深又癡深老楊
滿嘴胡綠綠
天天在論壇大漏氣
掉入究竟偏空涅槃大癡屎坑
終日不聞其臭
還引以為傲
真是個人所好不同
就是有人愛啼,愛偏癡,愛現
可憐到佛陀也難救其矣
cyc320
文章: 2458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cyc320 »

第八不動地(了「空所空滅 」),圓滿真如空性(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現量平等性智心無病 ),依止一真如心(成所作智同圓鏡 ),修習佛慧[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到俱足(涅槃智),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乃至得一切種智。
怪道1412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怪道1412 »

覺心、心如

一、下品覺相:覺於心數非一,名為覺;同是四心無異,名大覺。
二、中品覺相:覺四心差別不同,名為覺;覺無常生滅不異,名大覺。
三、上品覺相:覺心八相所遷,別異非一,名為覺;覺心本來空寂,無八相之異,名大覺。所以者何?若心即是八相,八相即是心者,則壞有餘相。所以者何?今息色亦即是八相,八相亦即是息色,八相無異故,息、色、心三事亦應無異。若爾,說心時,即應是說息、色。今實不爾,壞亂世諦相故,如人喚火,應得水來。說心一向即是息、色,過同於此。(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似境唯識?!)

「覺於心數非一,名為覺」,覺察到整個心念生起,一念相應,一念生心,一個緣一個生心,很清楚自己心念的變化,這叫覺。結果再發覺到同是受、想、行、識這四心無異,這是大覺。「心數非一」,指的是相應的心數法,這因緣境界現起時,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到自己的內臟(初禪發相),或察覺到心念,每一個心念都不同,都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心念,沒有混在一起,因為現在的定力很好,所以每一個念頭起念都能看到,就如同眼力很好的人,心裡很安靜,看到了煙火,煙火起來時,一個煙火、一個煙火都看得很清楚,這就叫「心數非一」,屬於下品覺。

「覺四心差別不同,名為覺」,前面所謂的四心,是指受、想、行、識,這四心是有差別的,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分別受、想、行、識這四心的差異,感受跟思維都混在一起。修到通明禪初禪的人,都能很清楚地分別,這就是中品覺。

再來看上品覺、大覺。覺是世間,大覺是出世間,悟總相是大覺。

「覺心八相所遷,別異非一,名為覺」,察覺到我們的心,平時都是被這八相變化牽動,心與此相應,被它所牽動,別異非一,叫作覺。覺察到這心性心體本來是空寂的,沒有八相的差別,叫大覺。這是上品的覺。

下面解說:「所以者何?若心即是八相,八相即是心者,則壞有餘相。所以者何?今息色亦即是八相,八相亦即是息色,八相無異故,息、色、心三事亦應無異。若爾,說心時,即應是說息、色。今實不爾,壞亂世諦相故,如人喚火,應得水來。說心一向即是息、色,過同於此。」

未完待續...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10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cyc320 寫: 週六 5月 20, 2023 3:53 pm 第八不動地(了「空所空滅 」),圓滿真如空性(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現量平等性智心無病 ),依止一真如心(成所作智同圓鏡 ),修習佛慧[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到俱足(涅槃智),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乃至得一切種智。
善哉,善哉~~

中阿含成就戒經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
復次,白淨!舍梨子比丘諸漏已盡,無復有結,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文章 怪道1412 »

天台智者大師如是說:

「所以者何?若心即是八相,八相即是心者,則壞有餘相。所以者何?今息色亦即是八相,八相亦即是息色,八相無異故,息、色、心三事亦應無異。若爾,說心時,即應是說息、色。今實不爾,壞亂世諦相故,如人喚火,應得水來。說心一向即是息、色,過同於此。」

相關解說引自《通明禪禪觀》一書

這裡開始破一邊。在察覺心時,本來空寂無八相之異,如果心就是八相,八相就是心的話,那麼就壞有餘相。為什麼?因為這會壞其餘的相,現在息、色亦即是八相,所以說你心是八相的話,那息、色也就是八相,八相也就是息、色,八相如果沒有相異,那麼息、色、心三事也應該沒有差異,所以說心時,也就是說息、色,但是現在並不是這樣子。雖然它體性相同,但是在世諦上面有差別,如果不能了解這個的話,就會壞亂了世諦的現象,就如人家要火,結果你拿水來,「說心一向即是息、色,過同於此。」,同樣有這樣的過患。(心是心,色是色)

「復次,若離心有八相,離八相有心者,此則心非八相,八相非心;若心非八相,則心但有名無相,無相之法,是不名心。若八相離心,八相則無所遷,即不名八相,八相無所相故。如是審諦求之,則心與八相本自不有,亦不依他有性,性如虛空,無一異相,故名大覺。覺前息、色,一一亦當如是分別。此則略說上品覺、大覺之相。」

心不即是八相,但「若離心有八相,離八相有心者,此則心非八相,八相非心」,若心不是八相的話,則心只有無相,心就是名為無相,無相之法就不是心,所以「八相離心,八相則無所遷,即不名八相」,現在先說離八相有心,這心就是非八相,這樣證明離心有八相,證明心如果在這樣的狀況裡面,它就是無相,但心不是無相之法,離八相而有心是不對的。(心非相,相非心)

八相離心或心離八相,這兩個雙破,八相離心,則八相就沒有一個具足力量能夠牽引,所以也不名八相。「八相無所相故。如是審諦求之,則心與八相本自不有」,所以仔細來看,會發現心和八相都是同等性空,「本自不有,亦不依他有性」,也不是從它而有,所以它的性如虛空,無一無異,所以叫大覺。這是證悟,這是用無生無滅的方法,來證明心是離他生、離共生、離自生,這種種的現象能證得金剛喻定嗎?可能可以,也可能不行。

////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天台家的妙有(中觀->如來藏,佛性)

 (雜語)一色一香雖為微細之物,而盡有中道實相之本體。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觀而照一切諸法。為悟之極處。止觀一上曰:「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