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六種力量促進心的穩定性 .它們包括
聽聞力--聽聞或領受法教的力量
思維力或熟思力--仔細.反覆地思考所聽聞的法教的道理及邏輯.使法教的傳續完整無缺
覺知力或憶念力--重新回復禪修的狀態.重新專注於禪修
覺性力--精準地知道正在發生什麼.自己正在做什麼
精進力--完全剷除貪.瞋及癡等強大的障礙
熟悉力或串習力--心自然地安住在定靜中
止觀禪修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解深密經說貪瞋癡慢疑將障礙止觀修行
仁波切說有一類的禪修對象應該是多元的.其中之一是行為的調和
便是為清淨缺點或過患
禪修的目的就是要矯治這五種
對自己的身體或外物具有強烈貪欲和執著.修不淨觀
常起瞋恨心者.修慈心或悲心
無明有分明的或單獨的.以及不分明的或混合的兩類
不分明的無明一直都在.並伴隨其他心識事件一起顯現.無明的眾生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或有害的.我們因為不瞭解它們的本性.也不知道它們是善是惡.結果它們變得無所不在.
分明的無明是一種單獨存在.一種由於沒有受過或思維過佛法而產生的無明.經由學習和思維.這種無明可逐漸被剷除
思維十二因緣可以對治這類無明
對治傲慢的方法是觀修五蘊不實
對治念頭過多的方法是觀息
仁波切說有一類的禪修對象應該是多元的.其中之一是行為的調和
便是為清淨缺點或過患
禪修的目的就是要矯治這五種
對自己的身體或外物具有強烈貪欲和執著.修不淨觀
常起瞋恨心者.修慈心或悲心
無明有分明的或單獨的.以及不分明的或混合的兩類
不分明的無明一直都在.並伴隨其他心識事件一起顯現.無明的眾生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或有害的.我們因為不瞭解它們的本性.也不知道它們是善是惡.結果它們變得無所不在.
分明的無明是一種單獨存在.一種由於沒有受過或思維過佛法而產生的無明.經由學習和思維.這種無明可逐漸被剷除
思維十二因緣可以對治這類無明
對治傲慢的方法是觀修五蘊不實
對治念頭過多的方法是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