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沙門一隻眼 寫: ↑週二 8月 09, 2022 8:19 am 120 古鏡未磨
有一天,洞山曉聰禪師讓雲居曉舜禪師出外化緣,雲居曉舜禪師首先向一位飽參的劉居士化緣。
居士說:「老漢有個問題,您若答得相契,我便布施;若不相契,就請回吧。」接著居士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雲居曉舜禪師很快地回答:「黑如漆。」
居士再問:「古鏡磨了以後呢?」
雲居曉舜禪師回說:「照天照地。」
居士不以為然,拱手為禮,說:「抱歉,恕不布施,您請回吧!」說完就轉身回府,閉門不出。
雲居曉舜禪師愣了一下,悶悶不樂地回到了洞山,洞山曉聰禪師問他原因,雲居曉舜便說出他與劉居士的對答經過。
洞山曉聰禪師說:「這樣吧,你來問我,我回答給你聽。」
雲居曉舜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回答:「此去漢陽不遠。」
雲居曉舜再問:「古鏡磨後又將如何?」
洞山曉聰禪師微笑說:「黃鶴樓前鸚鵡洲。」
雲居曉舜聽了,猛然省悟。
養心法語
若以古鏡來比喻我們的自性,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朗照,何能分別未磨已磨?何況自性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雲居曉舜禪師卻說未磨前黑如漆,已磨則照天照地,顯示雲居禪師還未能清楚地認識自性,難怪無法獲得飽參的劉居士認同。反觀洞山曉聰禪師的回答,古鏡未磨是「此去漢陽不遠」,古鏡已磨是「黃鶴樓前鸚鵡洲」,表示已能認識自性當下即是。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年少輕狂 老來譫妄
-
- 文章: 387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8, 2021 8:33 pm
Re: 妄相與實相
藍海 寫: ↑週五 7月 29, 2022 1:34 pm 色空不一,應滅色相,實相自顯。
色空不異,無非空性體。
色空不一不異,何來色可說?
若色空不一不異故唯空可得,夫復何言色空不一不異,應說:唯空是真?
從經文「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來看,眾生人類
的色 身立即反應身口意的首股驅動力,就是無明支、暫稱(前念)。
那麼當遇情境時‘此前念不生也就是不作反應’那麼色身只有蘊即在心;也就是
識大支的(本來面目=五祖說的本心).相對無明支的前念‘後面的識大本心暫稱後念,
而當前無明斷毀後,後念本心不會跟著斷毀,該不滅的後念 會和空大的寂滅空大
產生相應的類涅槃驅動力產生共震驅使色身。所以像初祖達摩祖師就有部分
的如來特有的相好‘乃至可多年不受飲食的供養,
一般來講無明斷毀以後人類就改用識大的本心驅動操作色身;後念本心不會因無明的段毀
而滅斷‘還跟類空大寂滅動力共振後’以寂滅動力代替原暴裂的無明動力驅動
色身.若再把此不滅的識大本心滅了,,就會改用空大佛心驅動色身。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達摩血脈論
《少室六門》卷1:「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一心。不言戒施。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盡是外道有為法。若識得施為運動靈覺之性。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CBETA 2024.R2, T48, no. 2009, p. 376a9-17)
《少室六門》卷1:「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一心。不言戒施。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盡是外道有為法。若識得施為運動靈覺之性。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CBETA 2024.R2, T48, no. 2009, p. 376a9-17)
Re: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通曰:優波尼沙陀,貪著色塵,故佛教以不淨觀,使對治之。色雖可好,以從不淨,大可厭也。況身後白骨微塵,諸不淨相,一胮脹,二膿爛,三異赤,四青瘀,五啄噉,六離散,七骸骨,八焚燒,九一切世間不可保,是名九想法。九想成時,色性畢竟歸空,空無所空,是為色空二無,得慧解脫,成無學道。塵色既盡,妙色密圓,豈離塵色,而別有所謂妙色者乎?豈空其色相,而能空者,即為妙色乎?豈色相有生滅,而色性無生滅,即為妙色乎?抑豈心無貪著,而一切色皆妙色乎?此尼沙陀悟處,應難以口吻宣述,但謂之曰妙,曰密,曰圓而已。昔七賢女,遊屍陀林,一女指屍曰:屍在這裏,人向甚麼處去?一女曰:作麼作麼,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華曰:唯願神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叫不應山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得。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此亦觀不淨相而得證者也。又靈雲因見桃華悟道,有頌云: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舉似溈山,山云:從緣入者,永不退失,汝善護持。玄沙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雲云:師兄徹也未?覺範頌云: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華。尀耐釣魚船上客,却來平地摝魚蝦。投子頌云:山前桃發故園春,華綻紅枝省此身。證處謝君旁著力,笑顏雖展意生嗔。烟鎖綠楊鶯囀緩,雨侵石筍倚空鄰。金烏放出無消息,木馬嘶聲過漢秦。據靈雲見處,亦以色因為上。
通曰:優波尼沙陀,貪著色塵,故佛教以不淨觀,使對治之。色雖可好,以從不淨,大可厭也。況身後白骨微塵,諸不淨相,一胮脹,二膿爛,三異赤,四青瘀,五啄噉,六離散,七骸骨,八焚燒,九一切世間不可保,是名九想法。九想成時,色性畢竟歸空,空無所空,是為色空二無,得慧解脫,成無學道。塵色既盡,妙色密圓,豈離塵色,而別有所謂妙色者乎?豈空其色相,而能空者,即為妙色乎?豈色相有生滅,而色性無生滅,即為妙色乎?抑豈心無貪著,而一切色皆妙色乎?此尼沙陀悟處,應難以口吻宣述,但謂之曰妙,曰密,曰圓而已。昔七賢女,遊屍陀林,一女指屍曰:屍在這裏,人向甚麼處去?一女曰:作麼作麼,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華曰:唯願神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叫不應山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得。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此亦觀不淨相而得證者也。又靈雲因見桃華悟道,有頌云: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舉似溈山,山云:從緣入者,永不退失,汝善護持。玄沙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雲云:師兄徹也未?覺範頌云: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華。尀耐釣魚船上客,却來平地摝魚蝦。投子頌云:山前桃發故園春,華綻紅枝省此身。證處謝君旁著力,笑顏雖展意生嗔。烟鎖綠楊鶯囀緩,雨侵石筍倚空鄰。金烏放出無消息,木馬嘶聲過漢秦。據靈雲見處,亦以色因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