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3, 2025 1:17 pm
《解深密經》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解深密經》這段經文說的是:
心意識秘密之義,
由此可知【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亦名為心...】這段經文也可表達為:
此識亦名心...
亦名意...
亦名識...
(阿陀那識是意;阿賴耶識是識)
到底是哪一個識 亦名
心.意.識?
《楞嚴經》末那執受心意識中。
《大威德陀羅尼經》言意者。所有心意識...
《楞嚴經》和《大威德陀羅尼經》清楚透露, 《解深密經》所說的「此識」就是末那識 (意)
佛經所說的「心意識」,就是指末那識
﹋﹋﹋﹋﹋﹋﹋﹋﹋﹋﹋﹋﹋﹋﹋﹋﹋﹋﹋﹋﹋﹋﹋﹋﹋﹋﹋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末那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末那識具足十一種義 無所不攝故...
龍樹亦說, 末那識
總攝所有識;這符合前面經文所說的:
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 大義釋》
意者乃心、意、意所、心臟、淨白(心)、意、意處、意根、識、識蘊〔觸等之法〕隨順於意識界。此言意也。
此意乃與喜俱起、俱生、相合、相應、同時起、同時滅、一所依,一所緣。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22_001
南傳小部經文 也清楚透露, 「意」總攝所有識;這也與大乘說法吻合: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說,此「意」與
喜俱起
《成唯識論》有說,與「喜」相應的,是染污意,也就是末那識
「喜」是指貪愛,也就是我執
《成唯識論》此染汚意何受相應。有義此倶唯有喜受。恒内執我 生喜愛故。
斷章取義,胡亂湊合!!越解釋越混亂!!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經文:吾當為汝說
心意識祕密之義....
接著先有一段:(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輾轉和合增長廣大…)
請問,這段在開示甚麼!?為何大開眼界兄刻意漏掉????
早說經文(亦名)兩字,是介詞、虛詞、無義詞,只是表其心識輪轉生成的次第(順序),不可以解釋成,(也可以稱呼),這種混淆唯識法相的說法。
比如:以您的註解邏輯,物質(水)之創生,若是講成(量子,亦名原子,亦名分子,亦名水…亦名雲、亦名雨、亦名冰…)
請問,這樣你大開眼界,能聽懂嗎!?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輾轉和合增長廣大……
以上融會貫通的經文開示,你大開眼界兄,就是有聽沒有懂嘛,不是嗎!!
成唯識論卷三
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
此識名阿陀那。
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說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名甚細。
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唯第八識有如是相。入楞伽經亦作是說。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