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

藍海千尋
文章: 6032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藍海千尋 »

看到嗎?
中道是佛性是無常無斷。

大經云:「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這是佛陀對眾生說。
換言之,眾生不見佛性,佛陀試圖以當機眾生能明白的方式述說佛性。
佛隨他意說而已。

什叫“中道‘’:無常無斷....這是入空的必經階段。

常斷指的是:諸法常見有與諸法斷見無,這兩者都是妄見。
無常無斷就是指:諸法盡滅。(證空)
為什?因為經文說:眾生起(妄)見總共就兩種。
兩種既“無”,當然就證真空。

法身,中道觀智,觀十二因緣智即是佛性...這僅僅是佛隨他意說。
換言之,在眾生不見佛性的實情下,佛陀以最佳的方式闡述誘進當機。
藍海千尋
文章: 6032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藍海千尋 »

看到嗎?
中道是佛性是無常無斷。
佛說無常無斷是指:‘’常見有‘’與‘’斷見無‘’屬妄見,應“無”之。
你誤解了“常見有”,將此‘’常見有‘’當作“常見佛性有”。

‘’常見有‘’是妄見指:諸法無常,眾生執有以為常。
(以無常為常...佛斥:顛倒)

別亂套!
恆不住
文章: 2046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恆不住 »

也再談緣起性空
楞伽經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
白話淺解:
佛告大慧菩薩說:「空空」是甚麼呢?
就是妄相自性處的真空。這個真空不空,真空妙有,叫做空空。


>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淺解:
大慧。空空是真空妙有,緣起性空,為眾生不知道在妄相自性處即是真空,而所執法我為實有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使眾生自悟自證聖智就在妄想自性處,但離妄想的執著,妄想當下即是真如法性,離妄想別無他有。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淺解:
大慧。彼簡略說七種空。叫做: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這些都是同是第一義空:「緣起性空」。不是捨離妄想而別有空性義,也就是說生死當下即涅槃,煩惱當下即菩提,離生死妄想,別無他有涅槃菩提。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75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大開眼界 »

恆不住 寫: 週六 1月 04, 2025 5:51 pm 大涅槃經佛說:
「色是佛性,受是佛性、行為佛性、識為佛性」,乃至離陰有我,我是佛性。
心經說:色既是空、空不異色
可惜你聽了生顛倒見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是故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界 乃至意識界...


心經清楚說「空」就是無色 無受 無想 無行 無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什麼都沒有)

既然「」就是, 什麼都沒有
所以「色即是」當然是指:=無所有, 什麼都沒有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75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大開眼界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月 05, 2025 8:11 pm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
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以上楞茄經,到底在開示甚麼??我舉證整段經文,有頭有尾,論述法義內容明確,而我發現你研讀佛經總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亂解,實在很糟糕!!

真相識即是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為一切法真實種子。

成唯識論卷三
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

成唯識論卷三
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說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名甚細。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唯第八識有如是相。入楞伽經亦作是說。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阿陀那識,一切法真實種子。直接由無漏實相法身流化出來,乃勝性轉為大等。是一切有漏心法、色法的第一因。而阿賴耶識乃因緣假合,聚散無常,有名狀而無實體,故曰:非如勝性轉為大等。
楞伽經曰:真相識不可滅。
首楞嚴經:陀那微細識,真非真恐迷。
解深密經講阿陀那識 的那段經文, 是在講有關【心意識】。
因此經文說【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亦名心】這句話 其實也可表達為【此識亦名心意識

阿陀那識 就是[心意識]當中的「意」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上面的偈提到「執為我」,這更證實阿陀那識就是末那識
因為末那識就是我執者

《大乘入楞伽經》緣阿賴耶。 起我我所執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變似眾境彌於世間。染意攀緣執我我所。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758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大開眼界 »

《解深密經》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解深密經》這段經文說的是:心意識秘密之義,
由此可知【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亦名為心...】這段經文也可表達為:此識亦名心... 亦名意... 亦名識...
(阿陀那識是意;阿賴耶識是識)



到底是哪一個識 亦名心.意.識

《楞嚴經》末那執受心意識中。
《大威德陀羅尼經》言者。所有心意識...


《楞嚴經》和《大威德陀羅尼經》清楚透露, 《解深密經》所說的「此識」就是末那識 (意)
佛經所說的「心意識」,就是指末那識
﹋﹋﹋﹋﹋﹋﹋﹋﹋﹋﹋﹋﹋﹋﹋﹋﹋﹋﹋﹋﹋﹋﹋﹋﹋﹋﹋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末那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末那識具足十一種義 無所不攝故...


龍樹亦說, 末那識總攝所有識;這符合前面經文所說的: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 大義釋》
意者乃心、意、意所、心臟、淨白(心)、意、意處、意根、識、識蘊〔觸等之法〕隨順於意識界。此言意也。
此意乃與俱起、俱生、相合、相應、同時起、同時滅、一所依,一所緣。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22_001

南傳小部經文 也清楚透露, 「意」總攝所有識;這也與大乘說法吻合: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說,此「意」與俱起
《成唯識論》有說,與「喜」相應的,是染污意,也就是末那識
「喜」是指貪愛,也就是我執

《成唯識論》此染汚意何受相應。有義此倶唯有受。恒内執我 生喜愛故。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84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3, 2025 1:17 pm 《解深密經》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解深密經》這段經文說的是:心意識秘密之義,
由此可知【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亦名為心...】這段經文也可表達為:此識亦名心... 亦名意... 亦名識...
(阿陀那識是意;阿賴耶識是識)



到底是哪一個識 亦名心.意.識

《楞嚴經》末那執受心意識中。
《大威德陀羅尼經》言者。所有心意識...


《楞嚴經》和《大威德陀羅尼經》清楚透露, 《解深密經》所說的「此識」就是末那識 (意)
佛經所說的「心意識」,就是指末那識
﹋﹋﹋﹋﹋﹋﹋﹋﹋﹋﹋﹋﹋﹋﹋﹋﹋﹋﹋﹋﹋﹋﹋﹋﹋﹋﹋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末那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末那識具足十一種義 無所不攝故...


龍樹亦說, 末那識總攝所有識;這符合前面經文所說的: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 大義釋》
意者乃心、意、意所、心臟、淨白(心)、意、意處、意根、識、識蘊〔觸等之法〕隨順於意識界。此言意也。
此意乃與俱起、俱生、相合、相應、同時起、同時滅、一所依,一所緣。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22_001

南傳小部經文 也清楚透露, 「意」總攝所有識;這也與大乘說法吻合:末那識是所有心.意.識
﹋﹋﹋﹋﹋﹋﹋﹋﹋﹋﹋﹋﹋﹋﹋﹋﹋﹋﹋﹋﹋﹋﹋﹋﹋﹋﹋﹋﹋﹋﹋﹋﹋﹋﹋﹋﹋﹋﹋﹋﹋﹋﹋﹋﹋﹋

南傳小部說,此「意」與俱起
《成唯識論》有說,與「喜」相應的,是染污意,也就是末那識
「喜」是指貪愛,也就是我執

《成唯識論》此染汚意何受相應。有義此倶唯有受。恒内執我 生喜愛故。
斷章取義,胡亂湊合!!越解釋越混亂!!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經文: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
接著先有一段: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輾轉和合增長廣大…
請問,這段在開示甚麼!?為何大開眼界兄刻意漏掉????

早說經文(亦名)兩字,是介詞、虛詞、無義詞,只是表其心識輪轉生成的次第(順序),不可以解釋成,(也可以稱呼),這種混淆唯識法相的說法。
比如:以您的註解邏輯,物質(水)之創生,若是講成(量子,亦名原子,亦名分子,亦名水…亦名雲、亦名雨、亦名冰…)
請問,這樣你大開眼界,能聽懂嗎!?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輾轉和合增長廣大……


以上融會貫通的經文開示,你大開眼界兄,就是有聽沒有懂嘛,不是嗎!!

成唯識論卷三
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無性有情不能窮底故說甚深。趣寂種性不能通達故名甚細。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緣擊便生轉識波浪恒無間斷猶如瀑流。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唯第八識有如是相。入楞伽經亦作是說。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84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起初一切種子,緣引阿陀那識,阿陀那識緣引異熟種子識,異熟種子識,經五蘊熏習緣生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緣引生成七轉識(第七末那意、第六意識、五轉識。)

分別十二緣起初勝法門經
世尊!如先所說諸引緣起,諸生緣起,有十二分。於諸分中,幾是能引?幾是所引?幾是能生?幾是所生?
世尊告曰:應知於此十二分中,無明與行、及識一分名為能引。
復有一分識及名色六處觸受、名為所引。
復有一分受、愛、取、有、名為能生。
生及老死、名為所生。應知一分名色六處及與觸受、亦名能生。
復言:世尊!如是諸分,若引若生,為一時起?為次第起?世尊告曰:一時而起。次第宣說。
復言:世尊!如是諸分,若一時起;何因緣故,先說其引,後說其生?
世尊告曰:要由有引,後有方生。非無引故。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3352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Viirya »

楞伽經說明了現識與分別事識兩者的關係
經云
此二識無異.相互為因
此起彼起.彼起此起

而且諸識有二種生住滅
相續生及相生
相續住及相住
相續滅及相滅


並言
阿賴耶識虛妄分別種種習氣滅.即一切根識滅.是名相滅
相續滅者.謂所依因滅及所緣滅.即相續滅.
所依因者.謂無始戲論虛妄習氣
所緣者.謂自心所見分別境界.


綜此.無論要達到相滅或相續滅.非解決虛妄分別習氣的問題不可?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84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緣起性空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Viirya 寫: 週日 2月 23, 2025 5:49 pm 楞伽經說明了現識與分別事識兩者的關係
經云
此二識無異.相互為因
此起彼起.彼起此起

綜此.無論要達到相滅或相續滅.非解決虛妄分別習氣的問題不可?
阿陀那識即是真識。
阿賴耶識即是現識。
分別事識即是七轉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慧,現識及分别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識因。

解深密經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第九阿陀那識隨逐執持一切眾生身心)
此識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第八阿賴耶識與各人肉身同安危)
亦名為。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第七末那識積集滋長色聲香味觸等,並將此等流習氣種子熏習於各自阿賴耶識中)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