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rya 寫: ↑週六 9月 18, 2021 8:56 pm
那國師對第四德的開示呢?...國師云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音致)。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華嚴經云。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故云離苦。
問。眾生無邊苦業無邊。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
答。菩薩代眾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眾生妄執不了業體。從妄而生無由出苦。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塗。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
各位善知識修止觀兩門嗎?...
好問題,這是一個好問題
般若法的止觀,多數人還沒有開始修學。
大乘止觀,就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大乘止觀法門》
先從觀入止。所言觀者。當觀五陰及外六塵。隨一一法悉作是念。我今所見此法謂為實有形質堅礙本來如是者。但是意識有果時無明故。不知此法是虛。以不知法是虛故。即起妄想執以為實。是故今時意裡確然將作實事。復當念言。無始已來由執實故。於一切境界起貪瞋癡。造種種業招生感死。莫能自出。作此解者。即名觀門。非此觀已復作此念。我今既知由無明妄想。非實謂實故流轉生死。今復云何仍欲信此癡妄之心。是故違之彊觀諸法。唯是心相虛狀無實。猶如小兒愛鏡中像謂是實人。然此鏡像體性無實。但由小兒心自謂實。謂實之時即無實也。我今亦爾。以迷妄故非實謂實。設使意裡確然執為實時。即是無實。猶如想心所見境界無有實事也。復當觀此。能觀之心亦無實念。但以癡妄謂有實念。道理即無實也。如是次第以後念破前念。猶如夢中所有憶念思量之心無有實念也。作此解故執心止息。即名從觀入止也。】
所見之你我他山河大地,皆如夢幻泡影。
但因不知其法是虛,所以即起妄想執以為實。
而但觀成的時候,執心止息,即是從觀入止。
我早就想教這一段了
但是,多數人的基礎還不行
因此,很難講,很難教
多數人,連天乘善法,常行十善如處天堂,都還不會。
於可以引發重罪滅相的懺悔,也還不會。
因此,要對小學生.中學生,講大學佛法,真的蠻難的。
因為,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大學佛法。
時常修觀,就是常修【1.自性假立尋思】,後來會自動引發【2.自性假立尋思
所引如實智.般若智】
但因為,多數人的基礎都還不夠好。
所以,不相信修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在修自性假立尋思。
而修自性假立尋思,後來,可以引發般若智的出現。
大學止觀,就是先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觀。
然後觀行成就,照見五蘊皆空,即是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滅,
心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所以,觀行成就,執心止息。
以上就是先觀,而觀行成裝,執心止息。
先觀後止。
是名大乘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