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臘月三十日”的轉語


真正的佛教徒,是把“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八個字 貼在鼻尖上的。為什麼呢?因為佛教的修行,目的是“了生脫生,得大解脫”,也就是要達到 對生命和智慧的 自由和自在。
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人生大事。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解決這個大事而設立。不論戒定慧、止觀、六度般羅蜜、顯教、密教,都是為了這一目的 而展示其中的力量。

以淨土宗而言,它要求信奉者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
以禪宗而言,則要求禪者在“臘月三十,不要手忙腳亂”
——臘月三十過年關,算總賬'這一期生命結束時,怎麼辦呢?何去何行呢?
禪宗自稱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向上一路”,它面對生死時的態度 自然與佛教其它宗派有所區別,對生死的理解 也有自己的特點,而面對“臘月三十”時 更有與眾不同的風光。
禪宗認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法法平等”,似乎不太注重 對過去未來的追求,而堅定的把眼光和腳步 放在“現在”這塊堅實的土地上,並且“不移不易”。

禪宗認為,對“現在”都把握不了的人,怎麼能去奢談“臘月三十”呢? 在禪宗的公案中,有許多是直接面對生死的。我們所看到 道吾與漸源的公案,看到鄧隱峰禪師等 對有一類修行人。如預知時日而坐脫立亡,火化得舍利若干,再如活上百來歲、或有神通應世。對於這樣的修行人,不論是出家人 或在家人。絕對會得到 信眾的尊仰和崇敬,只如是當代高憎,或宗或教,修為人所共睹。但也難免 一些閒言雜語。在禪風盛行的時代。他們也算是佼佼者了,無知者的閒言雜語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對有一類“坐脫立亡”'的,卻未必為禪門稱道。禪宗認為,戒定慧三學修為,固是學佛者的必須,若未經“向上一路”的錘煉。則未免可惜。撣宗所重,在於明心見性,如六祖大師所說:“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所以。在禪門中,有的僧人在常規止觀上 有很深的造詣,但沒有“明心見性”,所以只是“自了漢”,入不了“最上乘禪”的堂奧。


如:九峰道虔禪師。嘗為百霜侍者,洎霜歸寂;眾請首座繼住持。師白眾曰:“須明的先師意,始可。”座曰:“先師有什麼意?”師曰:“先師道:休去,歇去。嶺澈澈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其餘則無。”問:“如何是一條白練去?”座曰:“這個只是明一色邊事。”師日:“元來未會先師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裝香來,香煙斷處,若去不得,即不會先師意。”遂焚香,香煙未斷,座已脫去。師柑座背日:“生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末夢見在。”

這是禪宗內 著名的“問殺首座”公案,那個首座和尚,能在一柱香的時間內 說走就走,“坐脫立亡”,已達到了對於生命自由 來去的火候了。以一般佛教徒的眼光來看,這位首座和尚的修行是成功的,層次是相當高的。但九峰道虔禪師 對此卻不稱道:“從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禪宗內當然是承認道虔 而不承認那個首座,為什麼呢?因為首座和尚沒有過:轉語”這一關。在“轉語”上是交了白卷的,是談不上“明心見性”的。

道膺在雲居山 當方丈和尚時,山上有一位苦行者結庵清修,衣褲都不穿。道膺就派侍者 給他送了一套衣褲。但那位苦行者卻不要,說:“我自有娘生就的一身衣褲。”道膺再派侍者去,並帶一句話問他:“娘未生你時,你穿的是什麼呢?”那位苦行者 答不出來。後來他圓寂了,火化後有捨利子若干,遺言要讓道膺過目。道膺說:“直饒得八斛四斗(舍利),不如當時下得一句轉語好!”機鋒轉語 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 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的程度,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趙州引用後又說:“一涉及到語言,當然是經過 思維選擇 才表達出來的,經過思維的選擇 和判的東西,當然是'心裡明白'的。但我這個老和尚 卻不在這個明白清醒的認識之中,若是你們,是捨得,還是捨不得呢?”有個和尚站出來說:“既然不在明白裡,那又用什麼來判斷捨得、捨不得的那個東西呢?”趙州說:“我也弄不清楚。”那個和尚追問道:“您老既然 自己都弄不清楚。為什麼還要說 不在明白裡'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呢?”趙州說:“你的問題提得差不多了呢?快給我叩個頭,回去吧!”

這裡是機鋒?是轉語?趙州自不用說,那個問話的和尚也並非泛泛,一句緊迫一句,追得趙州躲避不得。虧得是趙州,“問事即得,禮拜了退”一一把上面的一切全都拋在了一邊。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寄件人: 小老兒
收件人: 新老怪


考古上有問題的楞嚴經..
其實不只支持如來藏覺性...
楞嚴經文[性覺真空.性空真覺]...
己說明 如來藏覺性是空性的...
所以楞嚴經文...沒有否定緣起性空...
換句話講 在楞嚴經看來...
如來藏覺性 和空性...不相矛盾...
所以...一百年來 佛學考古考證過度解讀了...
如來藏 覺性和空性一百年來的佛教內部衝突...
是不必要的..而南傳也有菩薩道...
網路有中文翻譯書名...
書名是南傳菩薩道....
這說明..,.南傳佛教來自古老的上座部等...
南北傳分開數千年...
南傳內部也有[南傳菩薩道]這樣的書..
這說明...阿含和北傳大乘佛法的百年衝突...
是沒有必要的...各修各的就好了...
何必彼此仇視..
反而造成佛教內部裂痕和仇視...
這是不須要的....
====================
雜阿含684經[網路有]
佛的十力經
經文明白有
如實知
這樣的經文
反覆出現
己足以說明
佛陀雖然緣起性空
但覺性並未斷滅
========================
作人何必如此
學佛何必如此
=============================
畢竟空 不是什麼都沒有
[那叫頑空]
[畢竟空
不礙無量三昧
[大般若經叫正定聚]]
[畢竟空
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三昧
是一個]
[畢竟空 和諸法是一個]
[否則就是
離慈悲喜捨和諸法
另有一空]
[這是落二元能所]
[完全違反三法印]
============================
所以畢竟空仍然因果不昧
[般若心經]
[看看原子彈爆炸時
和氫彈爆炸時
自不自在吧]
=============================
現在是冬天
日本福島核電廠出事
才多少年
這對全體日本[冬天]
都是一種慢性折磨
而且可能禍及
子孫和法嗣
學佛只是
自己一個人自在嗎
============================
對全體日本人而言
這種慢性折磨
沒有終點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遺言要讓道膺過目。道膺說:“直饒得八斛四斗(舍利),不如當時下得一句轉語好!”
機鋒轉語 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
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
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
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 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
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的程度,
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
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mrgreen:轉語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轉語
zhuǎn yǔ
ㄓㄨㄢˇ ㄩˇ

改變原來語句之意,而另作一語。

禪師啟悟弟子時 所提的問題,有時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一○》:「請禪客各下一轉語。」
《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語,敢問和尚則個。」
也稱為「轉話」。

訓詁學上 指因時地不同或其它原因 而導致語音發生變化的詞語。

書名。清戴震撰,二十章。內容為探尋漢語語源之作。書已失傳,《戴東原集》中收有〈轉語二十章序〉。

© 漢典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辯論淨土宗比禪宗殊勝 .


李書文師兄:
一位淨宗同修 辯論淨土宗比禪宗殊勝——我被駁的啞口無言…他的理由:
即便從明心見性那一天算起,還要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如果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連一劫都不需要,當生就成就了。所以,淨宗比禪宗殊勝得多。
不是說“法無高下、對機則妙”嗎?
但上述觀點,似乎無可辯駁的說明 淨宗最殊勝。——大家怎麼看?

法無:
諸位,論壇中師兄們 大有一向專修淨土者,雖歸元性無二,然方便有多門,現今之執著參禪而看不起淨土人 我敢說你絕對沒有真實參究過,而死執淨土誹謗參禪者 你絕對也沒有真實念佛得力,諸位若是各於法門中 真實做工夫,真是到了徹底拔根窮源處,你就會知道 實則知兩條道路原來不差毫釐也!

然若言淨土 實指自性如來藏,佛眼中 是一不是二,那來東西之分,亦無西方世界 和東方世界,諸位,此說亦是無風起浪也!
何故?說個佛陀自性 早巳涉途,道個如來法界 更是郎當不少,既然西方過此娑婆十萬億剎者無實,七寶蓮花種種莊嚴者 豈能有虛?
才著惟心,翻成垢穢,離此二邊 是西方淨土?
雖宗門中曰:但悟自佛便可,何必外求他佛?然根有利鈍,力有勤惰,參禪念佛,亦復如是。
淨土中人 大有累劫蓮花方始開,宗門禪者 亦有多生勤苦不見性,若上根者 參禪自是當下了悟不歷僧祇獲法身,真念佛人 亦有現生打徹 臨終上上品生者!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後 明頭也合、暗頭也合、開眼也合、閉眼也合若此方可為人,若自非悟者妄論宗乘自是罪過不小!
淨土是佛說,當從佛生,如來為一大事因緣 出現世間,無非欲令眾生 明自本心。此心言思路絕!
法華經云:“思維如是事,不可以言宣。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磐”。
此言禪本不可以言說也。後受梵王勸請,乃開方便權門,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其中說空說有,逗根基之大小,無非因禪而說也。

佛若無禪,即無處說教。猶如風若無水,即無處起波。說波從風起亦可,說波從水起亦可;說教從佛生亦可,說教從禪生亦可。末後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傳佛心印,方契本懷。至涅磐時,又曰:吾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字;此又將一切教 攝歸於禪也。教從禪生,攝教歸禪,如波從水起,息波歸水,返本歸元,吾佛度生之能事畢已。

一大藏教 總是佛陀宣說,是故且不可言高低卑劣!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至於法門揀擇,至唐而諸宗悉備,可謂極盛。天台、賢首、慈恩以宏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宏宗;南山則嚴淨毘尼;蓮宗專修淨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職,猶六根之互相為用。良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決難分屬。

是故佛於《法華》贊《法華》為經王,於《華嚴》贊《華嚴》為經王,其他經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贊乎?
修禪宗者贊禪宗,修淨土者贊淨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
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此為對機矣!
佛道者,即淺即深,即小即大,法法圓通,故名常住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機鋒無限之第五題


辯題《楞伽經》為什麼說殺父害母是“善行”?為什麼若男子女人 行五無間業 不入無擇地獄? 

先來看幾個公案:
1、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通未得忍,以宿命智,各見過去殺父害母及諸眾罪,於自內心,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得入,於是文殊,仗劍逼佛,
佛說:「文殊住世,吾必被殺,我被害矣,誰害吾』。
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了法如夢,皆得法忍,說偈贊日:「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手自握劍,逼持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二相,無相無所生,是中云自殺?』
文殊用殺佛的辦法,來教育五百比丘,使之悟解大乘定義,證得法忍,堪稱釋迦得力的助手。


2、又一次文殊對眾生 宣講大乘空義說:「不用見佛,不用求法』。時有二百比丘,以為錯亂說,舍佛而去。文殊於中途,化作大火,比丘欲以神足飛空(跳過去),上見鐵網,生大恐怖。回視只園途徑,遍布青蓮。比丘即至佛所,白上所見。佛告比丘:「內火未盡,欲度外火,無有是處。汝諸比丘,墜在見網,欲度鐵網,亦無是處。…此之愛見,無所從來,亦無所至。從妄想生,無我,無我所。』二百比丘,聽到佛的教導,餘漏永盡,成阿羅漢。可見文殊 不僅是一位深解大乘空義的智者,對神通幻術的運用,也十分熟練。二百比丘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回頭,心中的火氣 冷靜下來,接受佛的教導,使他證得羅漢的果位。


3、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入地獄。遂令阿難問:
“你在地獄中安否?”
曰:“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
佛又令問:“你還求出否?”
曰:“我待世尊來便出。”
阿難曰:“佛是三界導師,豈有入地獄分。”
調達曰:“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


維摩詰經如來種品第八: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嗔恚,於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怀大懼;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樑;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那麼如何是五無間罪呢?
經云: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焚燒經像等。此是五無間罪。
好!下面我們以禪宗的見解 分析如下:

1我們大家無量劫來 共同擁有一個父親,他的名字叫做“無明”,共同擁有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做“貪愛”,
我們有一纖毫心起,當下識得 為生滅無明處,隨其貪著,則入生死,識得其賊,名為殺父。
我們若動一念心入欲界中,求五欲樂,沉迷其中,忽見諸法性空,當下無著,名為害母。

2我們若向清淨一真法界中,貪著涅槃,繞見根塵交*互引,法界眾生相生,參到以為意識紛飛,無非幻妄!隨頓生歡喜,謂是真常,以此便休去歇去,以空為空,尚不知性海無邊,化城無住。
視為見性,當下無心。又心既見空,即未見性。於是日日形同槁木,心等死灰,萬有到前,一空不敵。若於此時 幡然大悟,頓破無明,離身斷滅,是出佛身血。

3我們一念心正 達煩惱處,頓獲空無所依,才見得個昭昭靈靈,便謂是無位真人,面門晃晃出入,自謂揚眉瞬目,豎指擎拳,以此謂明心見性,無非作識神之活計,謂宗門下之孤燈!嘴著鐵丸,自稱玉液!到得臘盡三十日 閻王老子算帳時,方知依舊自家 仍是個茫茫無據漢!若於此明的,腳跟立定,將平生所悟所學 一切佛法,參禪境界,無量三昧,只一併掃卻,統統丟到陰溝裡去,從此更莫沾染。若此是謂 破和合僧!

4我們向來喜從經教語錄中 掛取葛藤一堆,從諸方舉揚處 拾古人之涕唾,發狂亂藤瑣之知見,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聲 作為實法,向真如境上 鼓動六塵心機,於無脫法中 自生系縛,情塵積滯,識浪奔催,瞞己瞞人,欺心欺佛!全是為名為利,卻來說妙說元!盲驢牽盲驢,沿磨盤而繞轉!痴夢證痴夢,拈漆桶為瓣香!若於此識得,向語外知歸,自有少分相應。偶於一毫頭上透得,自然放大光明,遊戲自在!於法通徹,本自無他,只要諸人 肯直下承當,不從他覓即可!便是焚燒經像。

諸位師兄,如上所舉若是通達一二,自然不被這些 凡聖名相障礙。也談佛子論壇機鋒無限之第五題
大家只是一念心 向指頭上生見解,根境法中論虛實,自輕重聖,塞卻言路,總言我是凡夫 他是聖人,問時說盡阿諛奉承之詞,自貶為糞掃貧兒,大丈夫漢 不作丈夫氣息,自家屋里之物總不肯信,只會向外尋覓。四十九年無言說,立的三藏十二部佛法 又令無數千百代兒孫 被這些閒繩索絆倒,多少劫未得頭出。似這等無上菩提,明心見性 又有多少錯認底!

諸位:莫將佛說為究竟,何故?正是我見猶如廁孔,你不見一天下菩薩羅漢 盡是枷鎖縛人的葛藤漢!只為眾生不敢承擔,所以文殊 仗劍殺於瞿曇,鴦掘持刀 害於釋氏。
諸師兄,莫道有佛有法,實在是無佛可得,乃至三乘十二部圓頓教跡,也只是方便 藥病相治,並無實法。有的皆是相貌而已!

大有一般文字禪客 便向裡用功不少,以期指望一具臭骨頭 修成無上菩提,動輒擬求出世之法,錯了也兄弟!人若求佛,是人離佛,人若求道,是人離道。不管你是解經辨論 口若懸河,不管你是聰明伶俐,恁麼說話,不恁麼說話,總是黑牛臥死水!設解得十二部經論 也不如一個無所事事漢!
只如善星比丘,解十二分教 也是生身陷地獄。哪如無事休歇去,飢來吃飯,倒泛鐵舟帆滄海,當天和尚撞天鐘!苦哉!屈哉!學著著佛法,又不去理會本分事。有功夫何不究明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切莫再做虛假功夫!待哪日參的一絲不掛,片瓦全無,得個大休大歇處時,再來法無手裡吃棒!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寂照世間 »

新老怪 寫: 週四 1月 06, 2022 9:12 am 遺言要讓道膺過目。道膺說:“直饒得八斛四斗(舍利),不如當時下得一句轉語好!”
機鋒轉語 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參禪一輩子,轉語是對“明心見性”所交的答卷,
轉語若是“死”的,就沒有及格,
轉語若是“活”的,才能及格,
也才能得到禪師的印可 並得到相當於“衣缽”的那個“法卷”。
如宋代大慧宗果禪師 在圓悟克勤禪師那裡參禪時,對“有句無句,如騰倚樹”連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都不及格,
又苦參了半年,到了“狗看熱油鐺,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的程度,
最後圓悟禪師看準了火候。再輕輕一引,大慧宗呆才得以開悟。
面對著老彈師們 脫空而來的一些機鋒,要下一句轉語 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有的人雖有悟境。若悟境不徹,那轉語也會下不到位的!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禪宗三祖在其《信心銘》中一句歸宗的話,
揀是挑選,擇是選擇,意思是學道本無難處,難就難在 人們的取捨心難去。

:mrgreen:轉語
轉語,也可視為從體起用。

因此,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

所以,轉語的確蠻重要的。

但是,要下正確的轉語,需要有覺悟、開悟..
沒有開悟、覺悟的轉語,還是生死中語..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論豐幹、寒山、拾得與《大集經》--與蒼宇星辰師兄


蒼宇星辰:
豐幹禪師依舊一邊舂米一邊唸佛,“南無阿彌陀佛……”寒山拾得 行至門前驚嘆道:“哎呀!豐幹老你又在行道念佛了啊!”
豐乾頭也不抬地舂米,“是呀!不念佛行嗎,《大集經》裡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方可了脫生死。'”
寒山說:“是啊!釋迦老子出世成佛,不就是為了 宣弘淨土法門,可是無奈世人愚鈍,不能當下徹底承當諦信。”
拾得說:“哎!這就不用我們在此饒舌了,就連寄位補處的普賢菩薩 都不能了知淨土法門一毛一渧,再就不要說 是博地凡夫了,這個法門 不可思議在“潛通佛智、暗合妙道”。只要行人能相像豐幹老一樣地 死心踏地去唸,久而久之 自解無上妙意。”
豐幹禪師說:“拾公你就別再折煞我也,我都慚愧得無地自容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凡是真修道之人 沒有任何理由 不念佛啊!要知極樂淨土 是彌陀世尊於因地 作法藏比丘時,發大誓願,無量劫來 行菩薩道創建而成,釋迦世尊於此娑婆世界 成道而大力宣說,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你說我們能不念佛嗎?”
寒、拾二人同時拍手稱讚說:“的確是這樣的,正如豐老你所說的。”
寒山說:“哪請問豐老 你是通過讀那部經典 受啟發而念佛的,能如此地深信淨土法門呀?”
豐乾說:“這個嗎,是因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緣故,既然八十卷《華嚴經》以《普賢菩薩行願品》為一經之歸宗,華藏海會五十三位菩薩 及其善財童子 都能以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導歸極樂,哪我們博地凡夫 有什麼理由 不歸信極樂淨土呢?”
拾得說:“謝謝豐老,看來惟有你最深入我心啊!你真是歧路的導師,暗夜的明燈啊!也是為世稀少罕見的淨土知音啊!”
寒山說:“看來我是最為慚愧的人了,我也是盡心盡力地 勸人念佛的呀,可就是人家不肯聽受啊!哪再請問豐老 你平常是怎麼念佛的?”
豐乾說:“搬柴運水皆佛事,穿飯穿衣盡禪機。念佛沒有什麼可難的啊!就如我現在這般,既為大家舂米 又為自己念佛一樣,舂米念佛事 實並無妨礙,只要把二者打成一片,自然快樂無邊也。正舂米時便念佛,正念佛時便舂迷。”
寒山、拾得則撫掌呵笑。
豐幹舉碓大喝道:“蒼天啊!蒼天!”
寒山、拾得也大喝道:“蒼天!蒼天!”


法無:不知蒼宇星辰師兄 此文收自哪裡?
1、豐乾頭也不抬地舂米,“是呀!不念佛行嗎 豐乾頭也不抬地舂米,“是呀!不念佛行嗎,《大集經》裡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方可了脫生死。'” ----法無敢說 蒼宇星辰師兄絕對沒有看過《大集經》,只是道聽途說,不知法無說錯了


2、拾得說:“哎!這就不用我們在此饒舌了,就連寄位補處的普賢菩薩都不能了知淨土法門一毛一渧,再就不要說是博地凡夫了!----法無斷定蒼宇星辰師兄沒有讀過《大方廣佛華嚴經》,不知法無說錯了也未?



好,下面法無評判一下,有道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1、弘揚淨土法門的法師 對信徒常有說:“《大集經》雲:末法億萬人修道,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個話我也經常 在某些法師弘法中聽到講,在印光法師文鈔 多處見到,藕益大師《彌陀要解》也出現有,也在其他有名法師的著作中見到!

但是這句話 實在是以訛傳訛。學佛重戒要不妄語,提倡淨土是沒有錯,但是要以個人想法造出經書 沒有的話傳的有鼻子有眼,那則是破環佛法誤導眾生!
現在很多人在誤導下 都以為是《大集經》有這句話。我就見到很多居士法師 也振振有詞的對人講說大集經云:。。。。。。。好像自己在大集經裡面看到了一樣。

經查閱資料 發現此說 最早出現在唐代道綽法師的《安樂集》: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道綽)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 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這裡說明出在《大集月藏經》一段話只有:“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後面的是道綽法師 加上自己的修學經驗說:“當今。。。。。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古代印的書 多數是沒有標點的,看的人不細查文章,就誤以為全部是經說,後來更精簡流傳為:“末法億萬人修道,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說的人也是有鼻子有眼,淨土一些法師甚至說:釋迦所以出世,唯說彌陀願海。果真是以偏概全,也不不查查 為何佛祖說法一生,般若經六百卷,華嚴八十卷,淨土經書寥寥無幾!


淨土一法的確是佛說,淨土法門 也適合現在人修學。而“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就有輕視其他佛法不能度脫生死的意思。更不能把自己的話 來註明是經說的。或者編造出不存在的經云等等。宣傳、偽造經書文字,是嚴重破壞佛法行為。也是對佛的不尊重!

如果末法真有來臨,念佛也和其他法門一樣 難以有效的。
大集經所謂的:“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裡面沒有說 念佛人除外。
末法的含義 不是沒有經法,而是沒有人 深信正法,流於一個佛法的形式。就如現有些寺廟 已經是旅遊點,所謂修道 實在是名存實亡。發達地區更有商人 冒充學佛居士 利用人的迷信化緣建造寺廟,召集員工 經營寺廟發不義之財,他們的行為 自有因果此不多說。只要佛說的各種法要有人繼承修學那麼就不算末法來臨。

2、《大方廣佛華嚴經》乃如來初成正覺,於華藏世界 為海會之眾說生佛不二、一真法界之理事圓融、一乘圓頓之妙理。至“入法界品”文殊菩薩 住福城大塔廟前,善財童子已證十信得已親近,文殊為令遍參 五十三位大善知識。首參德云比丘即證初住,於德云座下 聞念佛法門。末後至普賢所,菩薩以威神力加被善財與普賢位等,為等覺菩薩。普賢進勸善財與華藏海眾 同以十大願王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是故,言寄位補處的普賢菩薩 都不能了知淨土法門一毛一渧 是要笑掉人家大門牙滴!

3、虛雲老和尚也說:淨土宗徒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單修禪宗,生死不了;單修淨土,萬修萬人去;又禪宗又念佛,猶如帶角虎;有禪無淨土,是世界惡人。淨土宗徒以此批評禪宗,至今鬧不清。

印光法師在今世佛法衰落時期,算是難得的善知識,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緒廿一年普陀後寺的化聞和尚 往北京請藏經,印光法師在紅螺山與之相遇,後隨同化聞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講《彌陀經》,當時法緣不順,以後就不再講經了。
化聞和尚叫他在後寺看藏經,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專心念佛。光緒卅年狄楚青居士辦報,時常和他互通音訊,請他到上海住鶴鳴庵下院太平寺,真達和尚護他的法。此後道風傳播,集成來往書札等為《印光法師文鈔》,專弘淨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見:誰人向他問禪,就被他罵。他常以〈四料簡〉來批評禪宗,屢說禪宗之弊,
蓮池大師的話說:
成禪師後身為蘇子瞻、青草堂後身為曾魯公、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敬寺僧為歧夫子,又其次善旻為董司戶女、海印為朱防禦女,又甚而雁蕩僧為秦氏子檜,居權要,造諸惡業;此數公者,向使精求淨土,則焉有此。...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則輾轉下劣,即使為諸名臣,亦非計之得也(意謂:非佛子之所應期盼)。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我認為修行人後身轉下劣,在人不在法。唐禧宗時,穎州官妓口作蓮花香,蜀僧曰:此女前身為尼,誦《法華經》卅年。誦《法華經》而轉世為妓,不可謂《法華經》誤之!猶如參禪人後身為女人、為惡人,亦不可謂參禪誤之。

觀音菩薩卅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 而為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輾轉下劣麼?阿彌陀佛化身 為永明禪師,永明禪師化身 為善繼禪師,善繼禪師後身 為無相居士宋濂:永明禪師就沒有 阿彌陀佛那樣紺目澄清四大海了;元朝善繼禪師在蘇州閶門外 半塘壽聖寺用血書《華嚴經》一部,他的弘法事業 比永明禪師退半了;宋濂為臣,結果被殺,又不如善繼禪師;難道說阿彌陀佛也輾轉下劣嗎?

禪宗的泰首座 刻香坐脫,九峰不許;而紙衣道者 能去能來,曹山亦不許;淨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禪宗的不對,他們沒審察到這種批判 原出於九峰和曹山呢?這正是禪宗善知識的正知正見,應當因此佩服禪宗,緣何反以之低估禪宗呢?試問我們現在 誰能刻香坐脫立亡?我們連泰首座、紙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輕視禪宗麼?

我認為宗下有淺有深,顯教密教 有頓漸有邪正,念佛也一樣。禪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凡夫、外道、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禪。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不同於以上所舉的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有永明〈四料簡〉中之所責。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過〈四料簡〉載於永明任何一種著作中;
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它是偽託的。它呵責'有禪無淨土',難道禪淨是二麼?念佛人心淨則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 是不二的,但今人卻必限於念佛為淨,參禪為禪。
昔日我佛 踰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南,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 學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像頭山同諸外道 日食麻麥,經六年,...臘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成等正覺,乃歎曰:“奇哉!一切眾生 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其時那裡來的 禪和淨呢?以後說法四十九年,都未道出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亦未說出禪字。

禪是最上一乘法,猶如純奶,賣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無奶性,學佛法的 也如純奶摻了水,永明看到,便對[摻了水]的禪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並非說[純奶]的禪錯路。永明禪師上智者岩作禪淨二窺,[若淨]是他本心所好的,則他必不至於拈至七度方決,且永明禪師出身禪宗,是法眼宗的第三代,那會有自抑己宗,說禪不好的道理?

參禪的方法,如[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了,便自以為有工夫,其實滯於陰境,卻不知一念緣起無生,未能於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永明因此說'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倒不如念佛 就能'萬修萬人去'。

要[有淨土]才能見彌陀!?
若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為可靠,這又打錯妄想了。《楞嚴經》中阿難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如此說來 豈不是釋迦牟尼佛之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阿彌陀世尊之威神卻可恃,能惠我三昧耶?
念佛,決定比妄想三毒五欲好:如做好夢,醒來精神愉快;做惡夢,醒來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倘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禪有淨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誰能惹他呢?為師作佛,自是理所當然了。至於無善根者,不信禪亦不信淨,糊里糊塗,則萬劫千生,'沒個人依怙'了。

我平生沒有勸過人 不要念佛,只不滿別人 勸人不要參禪。每念《楞嚴經》所指邪師說法 如恒河沙而痛心,故如今把〈四料簡〉的意旨 略加辨說,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因《四料簡》之偏頗不通 而對禪淨二法 妄分高下,就不辜負永明禪師了!


摘自禪淨何爭--虛雲老和尚講述.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宗门》与《唯识》---与宇空老师兄《二》.

宇空不寻:
1、曾几何时,天台智大师设拜经台 专候楞严来华一十八载,此事佛门无所不知。说楞严、起信为伪经者,无异螳挡车,自取其辱,而楞严、起信确如须弥之稳,何惧其萤火耶。此事早已大白天下,不用某甲多费口舌。
2、师兄言:“纵宗门不立文字而言,世尊49年 未说一字,末后何以弘教?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兄言谈动辄亦以名相法论相辩,若无名相,何来辩机?岂不谬也?宗门耶?教下耶?实则宗不离教,教不离宗。宗教无二,真俗无二,性相无二,理事无二,空有无二,空性名相,圆融无碍。此无二体,亦无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知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师兄此言差矣。既然师兄口口声声 说楞伽经如之何,何不见其第四卷云:“真如來者。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 及外道根量悉滅。得現法樂 住無間法智忍故。非金剛力士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家輪等眾生 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
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忘想故 不知本際。自忘想慧滅故解脫。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 斷故一切過斷。”以真如来离一切根量,何来名相辩机?若以性相不二,实未解如来真实义者,不知如来法身 非是身法者,实则掩盖 而宣扬相有。以空性与名相,圆融无碍,实则说相为主义也。真如空性绝对待,真如相用生灭,如水生波。从波水一体,湿性无二说是一非二,然佛说,确实如键达婆城,非有城非无有城。即海市蜃楼,非有非无,不能说无亦不能说有,相有不无故,我佛才于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必有所指陈,佛不会无的放矢。凡夫妄想,不知根本,说有说无,全未解如来真实义故。
3、法相宗,其心外有法,心外有识,是其癌症。无论如何 脱不了干系。
4、玄奘八识规矩颂非究竟。守培法师 另作新八识规矩颂云:
初生八识:  无明熏真妄心起,妄真和合赖耶成,自性原来无心境,心境从此两头生。  相应心所五遍行,无我无复性天真,  现量心缘似性境,现行种子分疏亲。  
二生七识:  七识原是八见分,比量境上我空云,  常为法界有情种,生界不能无此君。  有复性心缘带质,四惑四大各分开,  分别缘生自然性,三界六道自往来。  三生五识:  我为境熏复起识,分别五尘识之功,  因缘所生尘无性,是识缘在独影中。  最初见境五遍行,了解尘相别境五,  不定烦恼善染心,共成五十一心所。   四生六识:  思量过去与未来,非量境上独徘徊,  念念不舍五尘影,六道生因从此栽。  从识初起名心所,著境之时名见分,  善恶无记皆相应,生生死死展转熏。  初转六识:  变相观空始转识,三界空时识已终,  二乘极果成无漏,妙观察智起清风。  
二转五识:  外五内心相应转,了得法空尘亦空,  成办出世无漏业,是为成所作之功。  三转七识:  二乘回心法执空,人法双亡七转终,  大乘极果性平等,众生诸佛体皆同。  四转八识:  八识譬喻海常住,六七犹如波浪生,  转将波浪还静水,大圆镜智自然成。
5、如来藏识 本体海常住 焉能随便迁移乎?
某甲说至此,今后不会无故来此。愿法无师兄 有闲暇光临《中华佛教网》某与全体中华佛教网注册会员、版主,竭诚欢迎师兄 广施法雨!再会!


法无:
阿弥陀佛!三日言谈中,已契兄底源,兄人品自不必说,忠厚老成,无缘大慈,善携初学,古道热肠。实乃莘莘佛子之良师,后辈学人之楷模。然,观兄以宗门自居 尚有拖泥带水,拘泥名相,依文解义,自相矛盾之嫌矣!诚兄所言,以真如来离一切根量,何来名相辩机?问:既无文字语言之相,又引经据论,于某辩者非兄其谁?
又:若以性相不二,实未解如来真实义者,不知如来法身 非是身法者,实则掩盖而宣扬相有。以空性与名相,圆融无碍,实则说相为主义也。
问:宗世尊49年 未说一字,单破不l立,体幻如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即般若性也。若言相为主义者,我世尊八相成道,十二部经,五时说法,人王权小,方便三乘,随机应教,开权显实,无明相者,其阿谁说?一大藏教 无从演矣!
又:真如空性绝对待,真如相用生灭,如水生波。从波水一体,湿性无二 说是一非二,然佛说,确实如键达婆城,非有城非无有城。即海市蜃楼,非有非无,不能说无亦不能说有,相有不无故。问:即相用生灭,一缔者:离生灭耶?不离生灭耶?言:实不既不离。然。化城者有耶无耶?言:不有不无。何故?非有非无,不能说无亦不能说有,相有不无故。问答至此,空性名相之不二实相,尚还辩否?故言:宗不离教,教不离宗。宗教无二,真俗无二,性相无二,理事无二,空有无二,空性名相,圆融无碍。此无二体,亦无不二。一大藏教,只是“这个”师兄岂非执偏乎?

又言:玄奘八识规矩颂非究竟,守培法师另作新八识规矩颂云云。
问: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相如是,岂究竟乎?
言:究不究竟,戏论也!如吾等辩论 及玄奘守培二师之颂,无非以生灭之言辞,辩无常之俗谛。假一四天下众生 具如大智舍利弗,共同测佛智,亦无有是处。
论至俗缔,玄奘八识规矩颂 及守培八识规矩颂,岂非相法?法相与相法异乎?
昨日弟言,若能摆脱一些浓厚无谓之宗教习气,放下知见,对于现实人世,和未来来世界,贡献大矣!
师兄且细参正法眼藏 传承不立文字,以心印心。达摩祖师传二祖衣钵时,何以四卷楞伽相付?至五祖传付时 又何易楞伽而付金刚?(切莫以生灭智揣寂灭意,亦莫以意识心度祖师行,此参非以智知,非以识识,不可身得,不可心得。乃如来印心,祖师密意耳)!

宇空不寻:
法无师兄,本来某甲 已不想再言。今见师兄又有言词发表,故不得不再絮叨几句。
1、法佛如来,四十九年未说。何以故?佛地无生故。如大慧菩萨偈云: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如来又说:“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說經法。以眾生悕望煩惱不一故。我及諸佛為彼種種異解眾生。而說諸法令離心意意識故。不為得自覺聖智處。”是故:“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餘菩薩應當修學。”是故当说,当辩而非著名相妄想也。
2、佛之一谛,离生灭去来。非如师兄所说:“一缔者:离生灭耶?不离生灭耶?言:实不既不离。”一谛即中道,离即离非,离有无非有非无。一谛即真如,本体绝对待,离名离相。真如若生相用,即如水生波之虚妄相。
《大乘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 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3、宗者如水。教者如波。守培法师在《不与万法为侣之禅宗论》中说:“达摩初祖,始来此土,不假方便,直指人心,世人难契无名无相之旨,所以一向面壁无言。后来说正法眼藏,涅磐妙心,教外别传,及如来禅,祖师禅等,皆不得已而言之。然虽假设名言,随机应变,或棒或喝,或指或拳,决不死于一处,活泼泼的,不可捉摸。如影随形而大小,如水应器以方圆,不假思维,自然如是。由不了其旨者,妄伸比拟,乱起猜疑,司法者,又不得不言语相倾夺,由斯理路既开,真相渐隐。教者曰:禅即教也,禅同教也。诘其所同之义曰:禅佛法也,教佛法也,如鸟之两翼。呜呼!彼只知其同,而不知其同中有异。由彼不知 而强作知者故,禅宗之真面目,泊没于教相之中。禅教不辨,真妄笼统,智者不与辨,愚者不能辨,而更唱和之,后人欲求心印者,从何而得之耶?余不惜眉毛拖地,拣而出之,以示学者。

所谓禅者,佛法之体,无生灭,不同言教 有作为也。所谓教者,佛法之用,有生灭,不同禅宗无作为也。禅若同教,法体则有断灭之过。教若同禅,佛法则有二法之过。然禅虽不同教,而教不能离禅。何以故?禅如水也,教如波也,佛欲明禅,故而说教,教从禅生,禅不从教生故。禅不同教,犹如水能生波,波不能生水,水有实体,波是假名,故不同也。教不能离禅者,教从禅生,离禅无教故。犹如波从水生,离水无波故。

何以禅为法体,教为法用也?
禅如水故,水能起波,波不能起水,故以禅为体,而不以教为体也。教如波故,波生于水,水不生于波,故以教为用,而不以禅为用也。

何以禅无生灭,而教有生灭也?
禅如水故,水虽成波,而水体不灭,息波归水,水亦不生,是故禅无生灭也。教如波故,波从水起,是为波生;波还归水,是为波灭;是故教有生灭也。

何以禅同教,佛法有断灭过耶?
禅同教,如水同波,波无自体,以水为体。水若同波,水应无体。水若无体,如波有灭。水波同灭,故名断灭。禅若同教,亦如是也。何以教同禅,佛法有二法之过耶?教异禅,如水异波,水有自体,波为水用。波若同水,波亦有体。波若有体,如水不灭。水波皆不灭,是故有二法也。教若同禅,亦如是也。佛法常住,今言同归于灭,故违佛说。佛法不二,即体外无体;体外有体,故违佛说。是故皆成过也。

云何以水比禅,而不以水比教也?
初祖西来,传佛心印,人皆知禅即佛心也。一切万物皆从心生,如水生一切波,故以禅比水也。云何以波比教,而不以波比禅也?法本无言,随机设教,如水本无波,随风起波,故以教比波也。

教是佛说,当从佛生,云何而言 教从禅生耶?
佛即心,心即禅。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无非欲令众生 明自本心。此心言思路绝。法华经云:“思维如是事,不可以言宣。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磐”。此言禅 本不可以言说也。后受梵王劝请,乃开方便权门,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中说空说有,逗根基之大小,无非因禅而说也。
佛若无禅,即无处说教。犹如风若无水,即无处起波。说波从风起亦可,说波从水起亦可;说教从佛生亦可,说教从禅生亦可。末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传佛心印,方契本怀。至涅磐时,
又曰:吾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此又将一切教 摄归于禅也。教从禅生,摄教归禅,如波从水起,息波归水,返本归元,吾佛度生之能事毕已。教不比禅,禅超教外,是故名曰教外别传。于此可知:吾佛说一切法,有决定的意旨,不是随意而变更也。近人变更佛说曰:禅即教也,教外无别传也。恐人不信,证之以经曰:三如来藏,如实空,如实不空,如实空不空;曰一切俱非,曰一切俱即,曰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等,是教中极顶之谈,西来大意,莫过于此。
又曰:般若经中,第五禅波罗蜜,是如来禅;第六波罗蜜,即祖师禅。义谓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则焦头烂额;此即离四句,绝百非。如来禅,分明显示,是为表诠。祖师关,不与道破,是为遮诠。云云。咦!几句经文,即能道破如来大事因缘。一个波罗蜜,即能发明祖师西来大意,别传妙旨。奇哉怪哉!吾佛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却被今人一言半语道着,真可谓超佛越祖矣。当知:禅不可道也。佛不可超也。祖不可越也。禅可道,非真禅。佛可超,非真佛。祖可越,非真祖。彼自曰:祖师关不可道破,而复说般若是祖师关。既知禅非言说,又将言说为禅,自相矛盾而不知,是何故耶?盖于禅理教理皆未明了耳。夫祖师西来,为解众生名言之缚也。今人不知祖师西来大意,反将名言加于祖道之上,增众生缚,破祖师禅,良可叹也!

般若虽能离过绝非,但如扫三界之帚,虽能扫空三界,而不能自扫其迹。任尔离到不可离处,非到不可非处,总有不可离不可非之痕迹在。不是祖师西来,不假方便,无过可离,无非可绝,直指人心,本来是佛。如迦叶微笑而承旨,神光礼拜而传衣,师资会合,以心印心,宾主相逢,如水投水,其中无丝毫之间隔也。德山云:穷诸玄辨,如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据此,非但般若不能是禅,即以三藏全文,世间语言,诸子百家,一齐会集,亦当不得祖师禅之毫厘。又当知,般若非不禅也。风声雨滴,谷响山鸣,皆是宾主扣应之处。瞬目扬眉,咳唾掉臂,亦是师资会合之时。粗言细语皆归第一义。如是不但般若是禅,三藏十二部无非是禅也。但则般若虽是禅,禅却不是般若。

禅宗微妙不可思议。若依方便而言,识得者当处即是,识不得者 无有是处。今人于识不得处强作识者,愈识愈远。倘能一念回光,将此识心歇下,禅境即得现前。现前与不现前,并无异处,如波生波灭,水不变易故。然必须识得禅,识心始能歇,如识得波是水,波心自歇故。波心歇,则全波是水。识心歇,则全识是禅。波相空故,浪涌滔天亦不碍于水;识心歇故,八苦交煎亦不妨于禅。生佛本如,唯识而异。总而言之:若欲识得禅,必须歇得心。若欲歇得心,必须识得禅。起心动念,皆违禅宗。

参禅之士,于此可知:此法不可于心外求,拟意思量,即白云万里。若有人授以参禅法门,即受他热瞒,食他涕唾。古德云:假使释迦如来亲自现前,将祖师禅与汝,亦不应受,受即成魔。唯念念参究而求自悟,切勿于未悟前 妄认道理,以为己解。果能如是立志坚确,何愁如来禅、祖师禅,不入汝掌握哉!

尝闻:文殊昨夜起佛见法见,被佛贬向二铁围山。佛见法见 尚不容起,况起余见乎?佛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凡于言说上求禅法者,总不免落窠臼。若欲说禅者,先须向诸佛诸祖行不到处进取一步,于千人万人见不到处见取一机,然后方可于无言说之禅上言说自在,于生死岸头生灭自由。如其不然,切莫错拟!今人妄拟禅即教也,禅同教也。曰同,则禅伤矣。曰是,则禅灭矣。呜呼!后之学者,能不戒慎恐惧于言乎哉?然虽如是,禅未伤也,禅未灭也。古德云:天下无师也,不无禅也。诸佛未出世,祖师未西来,此禅常如是。佛祖无也,此禅不无也。不与万法为侣者,其为此禅欤?”
4、守培法师从来反对法相,诸佛菩萨亦然也,有金刚经为证。
仅言至此。
师兄有兴,望屈尊驾前往《中华佛教网》一叙。

法无:
宇空师兄,智慧辩才,实相无碍,末学领教。只是未免 教条呆板,还是词不达意 或装聋作哑,末学亦领教。老师兄莫怪,我们还是围绕在下所言:宗不离教,教不离宗。宗教无二,真俗无二,性相无二,理事无二,空有无二,空性名相,圆融无碍。此无二体,亦无不二。请师兄不要跑题。
大慧菩萨偈云: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如来又说:“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 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 廣說經法。以眾生悕望煩惱不一故。我及諸佛 為彼種種異解眾生。而說諸法令離心意意識故。不為得自覺聖智處。”是故:“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 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是名宗通相。
云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 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餘菩薩應當修學。”是故当说,当辩而非著名相妄想也。问:世尊究竟有无说法?
2、佛之一谛,离生灭去来。非如师兄所说:
“一缔者:离生灭耶?不离生灭耶?言:实不既不离。”一谛即中道,离即离非,离有无非有非无。一谛即真如,本体绝对待,离名离相。真如若生相用,即如水生波之虚妄相。《大乘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言一谛即中道,兄不知一缔与中道莫非权说么?何以文字论?错矣!生灭寂灭亦方便说,本自不无,亦不曾有,生灭寂灭不既不离或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真如亦无实意,方便说而以。:“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餘菩薩應當修學。”是故当说,当辩而非著名相妄想也。问:宗通相与說通相岂非相乎?
所谓禅者,佛法之体,无生灭,不同言教有作为也。所谓教者,佛法之用,有生灭,不同禅宗无作为也。禅若同教,法体则有断灭之过。教若同禅,佛法则有二法之过。然禅虽不同教,而教不能离禅。何以故?禅如水也,教如波也,佛欲明禅,故而说教,教从禅生,禅不从教生故。禅不同教,犹如水能生波,波不能生水,水有实体,波是假名,故不同也。教不能离禅者,教从禅生,离禅无教故。犹如波从水生,离水无波故。

何以禅为法体,教为法用也?禅如水故,水能起波,波不能起水,故以禅为体,而不以教为体也。教如波故,波生于水,水不生于波,故以教为用,而不以禅为用也。

何以禅无生灭,而教有生灭也?禅如水故,水虽成波,而水体不灭,息波归水,水亦不生,是故禅无生灭也。教如波故,波从水起,是为波生;波还归水,是为波灭;是故教有生灭也。

何以禅同教,佛法有断灭过耶?禅同教,如水同波,波无自体,以水为体。水若同波,水应无体。水若无体,如波有灭。水波同灭,故名断灭。禅若同教,亦如是也。何以教同禅,佛法有二法之过耶?教异禅,如水异波,水有自体,波为水用。波若同水,波亦有体。波若有体,如水不灭。水波皆不灭,是故有二法也。教若同禅,亦如是也。佛法常住,今言同归于灭,故违佛说。佛法不二,即体外无体;体外有体,故违佛说。是故皆成过也。问:禅者,佛法之体,无生灭,不同言教有作为也。所谓教者,佛法之用,有生灭,不同禅宗无作为也。禅若同教,法体则有断灭之过。即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又言禅者教者,生灭断灭,有为无为,言体言用,若水若波,岂不自相矛盾?

尝闻:文殊昨夜起佛见法见,被佛贬向二铁围山。佛见法见尚不容起,况起余见乎?佛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凡于言说上求禅法者,总不免落窠臼。问:无言说者,长篇大论 与吾辨者是阿谁?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掩耳盗铃!

不知师兄是驳斥法相,还是法相宗,还是驳斥世尊 于鹿野苑说阿含经等,昭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还是驳斥弥勒出世,说瑜伽师地论;无著禀承其说,着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世亲亦出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辩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无性亦造论注释摄大乘论,又有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相继制论以注释世亲之唯识三十颂,还是驳斥戒贤,玄奘弘宣法相唯识之玄旨。受教者颇多,以窥基、神昉、嘉尚、普光、神泰、法宝、玄应、玄范、辨机、彦悰、圆测等,或欧阳竟无,熊十力?
请师兄不要跑题,一一解答。


宇空不寻:
恐怕在这里说,又会说我违反版规。
我佛不立相。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外有法,心外有识,决定是外道!不管他名声有多大,威望有多高,凡违背佛法者,一律斩之!
另外,辩论来辩论去,谁能因此 真正得益解脱乎?是故我从心里说,我真是不想辩论。费了一堆文字,真愿意就此琢磨琢磨吗?恐怕未必,也许是一番心血付东流!
新老怪
文章: 528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守培法师驳印光法师 批评一心念佛 即得往生论


守培法师驳印光法师批评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一文值得一读,当年守培法师写《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一文以后,印光法师马上写文驳守培法师的《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现转载此文,可以看到当年二位大师级高僧的护教心切!文章中红字为印光大师说写!

评云:某某和尚慧鉴:昨接佛光二月报,知贵院人材济济,以慧心发敷妙义,不胜欣羡!

光:窃谓末法众生,于禅教律中 能断惑证真,现生即出于轮回生死之外者,难其人,以仗自力故。

培:驳曰:吾佛八万四千法门,以禅教律为根本,禅为佛心,教为佛言,律为佛道。念佛乃佛教中之一法也。抑佛教而扬净土者,其惑甚矣!若禅教律三门修行,全凭自力,而无佛力者,释迦如来则无接引众生之处。佛若不接引众生,不异小乘自度,何以称为三界导师耶?当知禅教律,全体是佛力,时时放光接引昏迷众生,只恨众生不肯受接。而不知者,反谓佛不接引,难怪末法众生不出生死轮回也。

光:唯净土法门,则有论上中下根,但具信愿,皆可往生,仗佛力故。

培:但有信愿,皆可往生,念佛亦用不着,真是奇特!如旅客回家,不用足行,想到即到;用足行者,不能到家;岂非怪事乎?果然但具信愿,不须念佛,能到西方,则可说仗他力,不仗自力。若信愿后,还须念佛,然后生西者,则不可说仗他力,以自信自愿自念,非他信他愿他念故。若谓自信自愿自念佛,即是仗佛力者,然则,自信自愿自参禅,自学教,自持律,亦可说是仗佛力,为何但说念佛仗佛力,参禅持律 仗自力耶?若谓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即此名为仗佛力者,然则,参禅开悟,明心见性,亦见佛接引入如来室,所以古之禅师开悟后,于水边林下保养圣胎也。依教修行者,信成就后,亦见佛接引入十住,亦入佛胎也。如是凡修佛法者,工夫成熟,皆有佛来接引。若不接引者,或是工夫未成,或是走入错路。念佛亦然。
念佛错路者,念佛之心 不与佛相应,皆名错路,临命终时,佛不现前故。但我谓佛虽现前,亦不得名为仗佛力。何以故?临终佛现,即自心佛现,非他佛故。
若他佛远来 用力度生,我等众生,早被佛度,何得至今 犹沉沦苦海也?
再则,佛不见众生,佛若见众生,即不得名为成佛,心外有法故。众生亦不见佛,众生若能见佛,心外有佛 非真佛故。如是而言 仗佛力接引者,非正说也。
复言禅教律 仗自力者,亦非正说,以众生 不能无因而修行故。众生学佛,即依佛而行,此即仗佛力也。众生无佛法,如孤掌难鸣,又如无舟 不能渡海,是故众生,不得但言自力出轮回也。当知离佛力而言自力,则非真自力。离自力而言佛力,亦非真佛力。离自力则无佛力,离佛力亦无自力,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故。
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何得自说法门,而有高下耶?

光:而守培法师,一心念佛 即得往生论,初言信愿念三如鼎足,缺一不可,为古人一时逗机之谈,非普通之语。今人若执定,则甘露反成毒药矣。如是则以佛及东土诸大祖师 宏净土者之言论皆毒药也。何以故?令生决定信故。

培: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其中大小顿渐,无非对机设教,应病下药,佛法中人 皆如是说,非培独如是说也。若演教者,不论众生根机大小顿渐,概以一法对之,违如来对机设教,何异世之庸医,不察病之风寒暑湿,概以一方治之者乎?
众生有种种病,诸佛有种种药。汝以净土一法 教种种众生,药不投病,岂非变甘露 成毒药者乎?果然一法 能教种种众生,就此一卷弥陀经,足以度尽众生,何必更说种种教,错乱众生也?
佛及诸祖 教人生决定信者,正是对病下药:如此病,必用此药;非此病,决定不用此药;是为生决定信。若此病彼病皆用此药,正是令人 失决定信矣。
余言:今人不问何病,皆用此药,变甘露成毒药,何得扯及佛及诸祖之言论 皆毒药也?

光:下又云:念佛必定要生信发愿,非信愿不可。如生信发愿,必定要念佛,非念佛不可。如是定方医病,难免误人。灵丹妙药,病者当饮,不病者虽有妙药不可饮也。如是彼说,则佛与西天东土诸祖师善知识,皆误人之庸医也?

培:佛经祖语,留传世间,如古医师 留传良方,热病治以凉剂,寒病治以热剂等类。后世庸医,初以凉剂治热病,立见功效,即以此为奇方。后来不论风寒暑湿,概以此方治之,以致误人。此误之过,是在后之庸医,非在古医师明矣。余谓:今人虽当遵古,亦不可不知变通。若执定古法,不论根机大小,是为误人之庸医,非谓佛祖皆庸医也。

光:病者用药,不病者无用。试问:谁为不病者?普贤以十大愿王 导归极乐,教证齐诸佛之善财,并华严海众,以其皆未全体离病故,令饮药。今守培法师,为教佛乎?为教九法界乎?若是教佛,则光愚劣不得而知。若教九法界,不亦与佛普贤及诸善知识相反?

培:杂念是众生生死病根,一心是众生本来面目。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如铜墙铁壁相似,试问:此人还有什么病?若有病者,何成一心?若无病者,何须信愿?
犹如未渡河者,教彼登舟,已渡河者,教彼舍舟,是为正理。若已渡未渡不分,概教彼登舟,岂有此理乎?又九法界众生各有病不同,有病此而不病彼者,有病彼而不病此者;有此病当饮此药,无此病不当饮此药;有彼病当饮彼药,无彼病不当饮彼药;非全无病也。若诸病皆痊,念佛何为乎?世间固无不病之人,亦未有诸病俱发之者。至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华严海众归极乐,而问我教佛乎?教九法界乎?我非教佛也,亦非教九法界也。我论一心念佛之人,个个生净土,我不知与普贤导海众归极乐,何反之有也?

光:此种大节目,和尚尚不以为非,而登之,则恐招祸非浅!

培:一心念佛 即得往生,为招祸之大节目,这才是大善知识的声调,不愧不愧!培说一心念佛,亦痛觉其非,以大地众生 本来是佛,何须更言念佛?三界原是净土,何须再说往生?即如此说,亦早不唧溜,何况复说什么念佛?什么往生?无事生事,头上安头,真抬祸不浅矣。古人云:“一念不除,三途业因”,的乎言也!细觉招祸之元,深恨云门不生佛前,一棒打煞,贵图天下太平,免得儿孙招祸。

光:至下云:无五戒、十善、三纲、五常、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真是不成话说!

培:我亦知 此处说得欠道理,不曾将心经中 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无智亦无得,一齐凑来,则更惹人怪笑,不成话说了。

光:灵峰谓: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以无信愿,总属自力,虽则工夫纯笃,尚未至于业尽情空。

培:请老法师,将一心不乱的境界看清!若未曾亲到一心,亦当以理推之,不可随于世俗,非一心为一心也。
所谓一心者,杂念不生也。
所谓不乱者,万法一如也。
万法一如,有何业而不尽乎?杂念不生,有何情而不空乎?情不空,心何能一乎?
业不尽,念何能不乱乎?我谓一心不乱,业已尽,情已空矣。再加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又非暂时偶得可比矣;如铜墙铁壁相似,业情毕竟 不能复起矣。至此而说业未尽,情未空者,为不识一心耶?为强词夺理耶?我不得而知矣。
当知丝毫妄情未尽,不成一心,此犹在事上说。
若以理言,连业情的名字 亦不容有,还说什么尽不尽,空不空欤?
灵峰非不了一心之理也。而作此说者,为要令不信者生信,不愿者发愿,是为激发之词,非谓一心不乱者 真不得往生也。识者,当观察其文情,不可死于句下。我恐不了灵峰之意者,执句而迷理,故作此论。今果不无其人,悲乎!

光:无信愿,则不能仗佛力;未至业尽情空,则自力亦不能到 彼佛菩萨境界之极乐世界;此种语言,乃不刊之论,三世诸佛之所赞叹者。今守培法师,想是高登毗庐之顶之大善知识,否则何能驳彼?

培:我闻佛力无边,彼云无信愿 则不能仗佛力,佛力独在信愿上用,除信愿则佛力无用处。佛力乃如此之狭小,反不如众生力,能信能愿,能念佛,能参禅,能学教,能持戒,能作一切事。
如彼所说,自力之外,别有一种佛力,能接引众生。
众生信愿则接,众生念佛则不接。噫!佛反贱佛 而贵信愿,谁能信乎?
业不尽,情不空,不能生净土,佛所赞叹,我深信之。
念佛至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不能生净土。此种语言,为三世诸佛所赞叹,不知出于何经?请指示之!
若言信愿为生西之关要,非经过此不能往生,则犹可信,以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不念佛,非念佛不能往生故。若以自力佛力,分别生与不生,我决不信也。
如彼言,参禅学教为自力,生信发愿为佛力,依此而分自力佛力,非但佛力不是佛力,自力亦不是自力,皆生死之业力也。彼以生死之业力,认为自力佛力,岂不可笑!
所谓自力者,不假外缘,自能消弭一切障碍;能自主张,不为一切万物之所挠动;
能转万物归自己,能延一月为万年,能促万年为一念。
如是自即弥陀,自即极乐,独断独行,不假外助者,是为真自力也,亦真佛力也。
自力佛力,岂有二哉?
然此自力佛力,他人不得而有,唯一心不乱者始得之,此我非驳灵峰也,乃依顺佛说也。
念佛人无信愿,犹如有枝末无根本,大是奇谈!彼不思念佛,即信愿之标帜,若不信佛,从何而作念耶?念佛人虽不言信愿,而信愿自在其中,犹如生草,虽不见其根,根自不无。
弥陀经云:一心不乱,乃至即得往生。
藕益云:一心不乱,乃至无得生之理。
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之人,未说接引信愿之人。
评者云:阿弥陀佛接引信愿之人,不接引念佛之人。彼等自异佛说,而不许人随顺佛说,随顺佛说者名为驳彼等,如此强霸之道,岂佛门中所应有乎?

光:凡修行人,无不持戒修善,尽纲常伦理之道。故大小乘律中,皆有一切恶莫作,当奉行于众善之略文。
一心念佛者,虽不持戒,亦不犯戒;虽不行善,亦不作恶;虽不事纲常,亦不悖逆人伦。请看此人,为修行人耶?为非修行人耶?为善人耶?为恶人耶?

培:今谓一心念佛者,皆无其德与道,则此一心念佛者,为泥塑木雕耶?
为仍着衣吃饭,与世人无异矣?
一心念佛,万行具足,无道,则道满三千,无德,则德周沙界。一心念佛,非违背一切,乃无暇于一切也。禅宗祖师说:不作善,不作恶,不除妄,不求真。说他泥塑木雕可,非泥塑木雕也可。此人虽穿衣吃饭,但不同常人。何以故?
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缕丝;一心念佛者,亦复如是。
若着衣吃饭,何可无戒善纲常乎?
一心不乱,万象皆空,觅自身尚不可得,戒善纲常,将何安寄?若以戒善为戒善,纲常为纲常,则不异世人见色作色想,闻声作声想。想色则被色缚,想声则被声缚,终朝随境迁流,千变万化,安得名为一心不乱者哉?
又既着衣吃饭,不碍一心。然则,生信发愿,何为便夹杂而不一心耶?
一心念佛之人,着衣不作着衣想,吃饭不作吃饭想,生信不作生信想,发愿不作发愿想。然则如何呢?着衣即是念佛,吃饭亦是念佛,生信亦是念佛,发愿亦是念佛,行坐住卧,头头是道,处处念佛,除佛而外,更无别事,是以谓之一心念佛。倘若穿衣吃饭 是穿衣吃饭,生信发愿是生信发愿,则眼前万事万心,交乱如麻,如何能不夹杂耶?
否则,一心、乱心,如何分别耶?
一言以蔽之曰:只知说大话,未曾实行故。
“说大话,不实行”,真是金石之言,针得末世人之通病。近时善知识,口谈佛祖,却不知如何为佛,如何为祖;口说一心,而不知如何为一心;口谈念佛,而不知如何为念佛;口谈修行,而不知道在何处;言之至此,不觉令人愧煞!然而说大话者,有不得不如此者,如逢山说山,遇水说水。余见一心不乱之文,而作一心念佛之论,岂知什么大话小话也?至于不实行者,亦有二故:一不明道理者,虽行而不实也;二明道理者,知道不可行,所行者非道也。如培出家,三十年来,觅个真实行处,了不可得。若有,大善知识示我个真实行处,我当如佛供养。

光:祈发大慈悲心,破我之邪见谬执,俾守培法师之论遍布中外,则是光之所馨香祷祝也!以此宏法,则非光之恶劣所能领会,故不得不为一上呈白其愚诚。如有妙谛,请为的实指示。印光之所说不合道理,请为辟驳,以开茅塞。但须将光原文随函寄下,庶可对领座下妙义也。顺颂禅安!常惭愧僧印光顿首。

培:我知印老此函,从慈悲心出,非攻讦之可比也。我所以辨驳者,欲明一心念佛之真理也。印老若明一心之真理,对于一心念佛之论,必无所批评矣。一心不乱,不但为净土法门之关要,亦为一切法门之关要,学佛者误认此理,即错乱佛法,是以不得不一申辨驳也。
谨将常人所认之一心,略为说之。
常人所言一心者,念佛时,工夫纯笃,妄念不起,念后仍同常人,即以一时不起妄念,名为一心不乱。不知此非一心耶。
若以此为一心,世间之人 无一非一心者。何以故?世人无二心,念此必忘彼,念彼必忘此,念此是一心,念彼亦是一心,岂非处处是一心乎?
虽欲二心并起,岂可得乎?如是人人 本来一心,何须念佛 而成一心乎?
又以念佛功力 强逼他念不起,禅门谓之搬石压草,纵经百劫,终有生时,不名一心。
若真一心者,万念俱消,亦名无念,无念之念,方是真念故。
消诸念者,无须逼迫诸念不起。当知念从境生,空念者,必先空境,境空念自空。
境空心寂,名为一心。
如是一心,即是弥陀;如是一心,即是净土;非一心外 别有弥陀、净土也。
心外有弥陀,有净土,即非真一心,亦非真弥陀、净土。
为彼一心不生净土,净土与一心各别,故论之耳。

:mrgreen:一心不乱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