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頁 (共 34 頁)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4:35 pm
寂照世間
離兩邊是五樓法
而一開始你就不學一樓二樓法,就要離兩邊

如此一來,你永遠學不會十善法,永遠不懂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你已經學錯佛法了
你只能停在一樓而已

而佛法二樓的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就是你無法到達的境界了。
而至心懺悔而得重罪滅相,也是你無法到達的境界了

愚癡的嬰童,弄錯了佛法的修學順序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4:38 pm
逍遙
不離兩邊,不離阿賴耶妄識,不可能證悟空性。
空性不是跟著經文唸唸、人云亦云便可證得的
=========
證得?
哈..
要不要務實一點
先不要把證不證,得不得的放一邊
尤其是在談般若的時候
然後乖乖的把無常,緣起,空,性,不二,般若
仔細觀察思量一下他們彼此之間的連結?
沒有多困難,也沒有多高尚,多高深的境界
務實的弄懂就好了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4:43 pm
妙吉祥如意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15, 2023 4:27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3月 15, 2023 4:00 pm 呵呵呵,請問,現在是在拈提公案,還是在聽你這外行仔拿佛經唱歌仔戲!?
趙州勘婆子公案

有僧遊五台,問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麼處去?”
婆曰:“驀直去。”僧便去。
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
後有僧舉似趙州,趙州曰:“待我去勘過。”
明日,趙州便去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
婆曰:“驀直去。”
趙州便去。
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
趙州歸院謂僧曰:“臺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

😀「有僧遊五台,問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僧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與「明日,趙州便去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趙州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亅,這就是兩邊。
那裏有講到兩邊!?是你一廂情願,自我強作解釋,想唬爛誰呢!?!!

.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4:47 pm
逍遙
然後乖乖的把無常,緣起,空,性,不二,般若
仔細觀察思量一下他們彼此之間的連結?
========
這些東西一再,再再的出現在佛經中
就算不想成為阿羅漢
但單單弄懂它們
對整個佛法,難道不是基礎,且至關重要嗎?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4:48 pm
寂照世間
的確要分清楚

般若是夢幻大修行法,是五樓法
要學五樓法,要先學四樓法
什麼是四樓法?前因後果就是四樓法
種種人事物,帶來了無數的心結,造成了我們無數的心結
所以,弄清楚前因後果,於是我們可以解開種種心結

而要學四樓法以前,需要修學三樓法
三樓法,對治悉檀,不淨觀、慈悲觀,也就是苦集滅道法
也是至心懺悔而得重罪滅相之法

而要學好對治法的破惡益之前,要先學好二樓的十善法
十善法,剛學的時候,我們背後都有不單純的動機,都有
貪嗔癡在其中,
而修學十善法之時,可以漸得助人為快樂之本,漸漸的向
自己證明,自己是位努力想要行善之人,而為行善而付出
努力之人,
而在修學十善法的時候,可以得到很多的進步

而漸漸的進步,進步久了,就可以得到突破..
而當突破的時候,你就會了解什麼是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你會發現,與初學十善法之時相比,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了
已經得到很多的歡喜益、生善益了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5:04 pm
貢巴
:ugeek: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5:07 pm
妙吉祥如意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0月 23, 2022 12:28 pm公案隨筆
文章 週日 10月 23, 2022 12:28 pm
禪宗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
禪宗流傳這類型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有趙州禪師的獨特風格,我們可以稱此類公案為(兩重公案)。
大凡禪門公案以其內容文字隱喻之旨趣,大概可以分成個幾個類型:
1.
有類公案專門指導學人參禪入門實修的起手式(即是起疑情),此類公案通常是不說破的,理由也簡單,說破就起不了疑情了。
2.
有類公案是用來考驗學人參禪境界深淺。學人拈提這部份公案,必須具有一定研究佛教經論的基礎,始能看懂。
3.
有類公案是描述禪門師徒日常趣聞,大多幽默耐人尋味,當然其中也不乏蘊涵禪門密意,這就看要學人對於禪宗的認知深淺而心領神會了。

趙州禪師所造設的公案,台山婆子、州勘庵主,正是屬於第一類型之禪門公案。
以上所舉兩則趙州,應該是屬於第一類,用來指導新學(起疑情)參禪實修的禪門公案,原本是不可說的。
於參禪實修功夫進路上,此(州勘庵主)(台山婆子)公案,委實不可說……
但是,今人對於禪宗教理學問之研究有興趣者,又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可。
於是勉為其難,於不可言說中,試著說說看了……
——————
為何趙州對於第一個庵主的回應是:
水淺不是泊舡處!?
為何無門頌曰:
眼流星,機掣電!?
……趙州、無門兩位造設、拈提公案皆為一等作家,想必對於此公案之提示,也絕非泛泛之言吧!?
根據我個人對於禪宗參禪法道的理解,趙州造設此類公案的確是用心良苦,後人皆讚歎趙州老婆心,亦是其來有自,趙州接引後學,循循善誘,所謂老婆心實非溢美之詞……
——————
趙州呼喊:
有麼!?有麼!!
(禪門以此討消息,本是家常話。)
第一庵主,舉手握拳!!
(大禪師舉凡,豎拂棒喝、擠眉弄眼……此中目的無他,總是為了釣出學人參禪(真意)於電光石火間!若有慧根佛子於此領旨苦參,日後大悟不在話下!!)

……那麼,無門對於第一個庵主的舉動,評頌:「眼流星,機掣電。」
可說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無門此頌即是指出行者參禪至寶,真(心)如閃電般驟然興滅,行者於無意間被釣出,唯具鷹眼當機立斷,始得此參禪實修之機密也。
但是,公案中為何趙州卻自下評論,曰:水淺不是泊舡處!?
顯然趙州此論,必然是另有玄機。
——————
只是,自古禪門祖師以此示眾,已經流於禪門老生常談,若用於提示後學期盼因此而當下承擔,生起疑情苦參,已經是漸漸力有未逮……
「水淺不是泊舡處」,顯然不是趙州不肯第一庵主的舉止回應。
而是指禪風式微,人心不古,過去很好用的公案提示,至今漸感力道不足……
所謂:水淺不是泊舡處。應該是趙州老婆心對於後代學人的憂心忡忡吧,水,隱喻法流注,舟,隱喻波羅蜜,水淺,疑情不著力,難得成團成片~~
趙州老婆心為了,能加重公案生起疑情之力道,於是趙州老婆心,不辭辛勞又設下第二重公案,以補第一庵主示法之不足……
——————
有麼!!有麼!?
第二庵主同是舉手握拳……
這次趙州卻是大加肯定:「能殺能活,能縱能奪。」
無門也順著下轉語:
「殺人刀,活人劍。」
—————
公案第一重,雖說釣出參禪真意。但是,自古同一招式流於濫用,欲令後學生起疑情,委實力有未逮,故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於是趙州老婆心繼續造作第二重公案,考其旨趣,無非就是阻斷學人之分別聰明,在同是一模一樣之兩個庵主舉動下,讓學僧陷入疑情:為何有肯定與不肯定之差別!?
初學禪者於此百思不得其解,也就達到參禪面壁(抱守疑情)之目的了……
那麼,公案第二重二大禪師不約而同評語。
趙州: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無門:
殺人刀,活人劍。
此中隱藏禪門密意也就呼之欲出了……

雪竇禪師,頌曰:大冶金精應無變色。

見到法寶沒~~

.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5:22 pm
妙吉祥如意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6月 01, 2022 9:33 pm.
若看懂樓上,瑜伽師地論開示內容,那麼,必然能參悟下面趙州公案!若能參透趙州公案,我說此人必是佛法實修之行家……

州勘庵主
趙州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州云。水淺。不是泊舡處。便行。又到一庵主處云。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州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無門曰】
一般豎起拳頭。為甚麼。肯一箇不肯一箇。且道。淆訛在甚處。若向者裏。下得一轉語。便見趙州舌頭無骨。扶起放倒得大自在。雖然如是。爭奈趙州卻被二庵主勘破。若道二庵主有優劣。未具參學眼。若道無優劣。亦未具參學眼。

【頌曰】
眼流星 機掣電 殺人刀 活人劍。

佛性泰云:
無星秤子兩頭平。提起應須見得明。
若向箇中爭分兩。知渠錯認定盤星。


雲菴悅云:
水淺不是泊舟處。言中有響。
能縱能奪便禮拜。句裏藏鋒。
如今有般無主孤魂。祇管較得較失。不惟蹉過古人。亦乃埋沒自己。還知落處麼。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5:25 pm
妙吉祥如意
趙州勘婆
趙州因僧問婆子。臺山路向甚處去。
婆云。驀直去。僧纔行三五步。
婆云。好箇師僧又恁麼去。
後有僧舉似州。
州云。待我去與爾勘過這婆子。
明日便去。亦如是問。婆亦如是答。
州歸謂眾曰。臺山婆子我與爾勘破了也。

【無門曰】
婆子只解坐籌帷幄。要且著賊。不知趙州老人善用偷營劫塞之機。又且無大人相。撿點將來二俱有過。且道那裏是趙州勘破婆子處。

【頌曰】
問既一般 答亦相似 飯裏有砂 泥中有刺

枯木成:
老婆勘破五臺山。
有誰參透趙州關?
飯裏有砂須細嚼
泥中有刺難成團

臺山有路是人過。兩兩三三借問多。
要識趙州親勘破。舌頭無骨奈渠何。 🤣🤣

老宿拈云。
什麼處是勘破處?
善繫無繩約。善行無轍跡。不戰屈人兵。直面當機疾。
老婆勘破五臺山。有誰參透趙州關。


三祖宗:
驀直臺山路不迂。趙州親去定賢愚。
古今來往何妨礙。未透金塵終是麤。

Re: 佛法綱要—心經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5, 2023 6:01 pm
恆不住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15, 2023 12:50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3月 15, 2023 10:52 am
周善為 寫: 週一 3月 13, 2023 10:48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3月 11, 2023 10:36 pm 經云: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說離識才開悟。
個人見解
就如一面明鏡,
影像是在明鏡,也不離明鏡,

但你真心知道:影像(識)是離明鏡(真心)的。
「不在(即)心意識,不離心意識」,就是「不即不離亅。

世尊要求學人「不即不離」,也就是要求學人離開即離二邊。

請問,為什麼世尊如此要求?
性相圓融
不離兩邊
不即不離,就是離開即離二邊。
不離兩邊,就不可能性相圓融。
怎麼程度這麼差?最基本的佛教法義都搞顛倒。
先批罵人是自卑慢心惡習。
你說[真空妙有]二邊都要離開?
空即是色
你如何離開空一邊又離開色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