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喜是歡喜,捨是放下,解脫。勿忘初心 寫: ↑週六 5月 28, 2022 2:01 am 善待。
佛法以慈悲為本。
深究慈悲的根源,無非當是於能每每契明當下事理所流露的,每每能從共同意識而泛起的同情。
舉凡從〈緣起相〉的合和說,世間的一切生命、心識、物質,全部不是獨立的,且是相依相成的緣起法。
並在〈仗因託緣〉和合而成為現實的存在中,能形成且表現在每一個體上、獨立的活動,如同結成的綿密繁雜的綢結一般,實在是彼此環環相扣關係的存在。所以從這樣的緣起事實,而成為人生觀,即是〈無我〉的人生觀,〈互助〉的人生觀,〈知恩報恩〉的人生觀,也就是「慈悲」為本的人生觀。
再從緣起性的平等性來說,緣起法是重重關係,無限的差別。這些差別的現象,都不是獨立的、實體的存在。所以從緣起法而深入到核心裡,即通達一切法的無自性,而體現平等一如的法性。
當我們能漸淅看破、看透且又能逐漸放下時,心中便能茁壯起「慈悲」,毫無保留的一心。
能臻昇〈四不壞信〉的一心。且又是在長時薰修〈十善法〉(廣義於六度萬行中),於「住位」堅固不退。
菩薩的慈悲心,分別為慈、悲、喜、捨此四心。慈,是以利益安樂、世出世間的利益,給予眾生。悲,是拔濟眾生的苦難,解除眾生的生死根本。喜,是見眾生的離苦得樂而歡喜,眾生的歡悅,如自己的一樣。捨,是怨親平等,不憶念眾生對於自己的恩怨而分別愛惡。充實慈悲心的事行,名利他行。
朋友,這就是所謂的《善良》。
而當看到眾生煩惱痛苦的時候,喜要從何而來?
說是看見眾生的離苦得樂而歡喜,這是沒錯,還有自己的進步而歡喜,
為自己的善增加而歡喜,為自己的惡的減少而歡喜,
修世間悉檀得歡喜益
修為人悉檀得生善益
修對治悉檀得破惡益
修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